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李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京保卫战中的国军和摩苏尔保卫战中的伊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161#
    发表于 2014-6-28 00:27:28 | 只看该作者
    zilewang 发表于 2014-6-27 10:22
    7 @# M! S3 q& V2 e谈到抗战的财政问题,TG在抗战时期的财政,是个什么模样?和国民党有何本质差别? ...
    7 @' X. |' X' a0 }- m# M. Z' y; j
    中共的财政一直很困难,但是因为没有投机商折腾,和实行供给制,所以好办一些。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6-19 00:00
  • 签到天数: 2264 天

    [LV.Master]无

    162#
    发表于 2014-6-28 10:11:23 | 只看该作者
    zilewang 发表于 2014-6-27 09:55
    * ?8 r1 L9 j9 Q7 M: F& B3 @9 t! W$ t+ e您可以对比一下,您所说国共对自身道路的选择,本身就折射出,选择背后的逻辑。譬如练武,郭靖找对路子, ...

    * o) O+ `6 L( P. U7 i类比失当。跳过九阴上半直接练九阴下半,虽然练长了会走火入魔,但短期则会迅速提升战力。而庸医无论长期短期,都是害人,而全无半分益处。所以说是类比失当。8 U3 S2 A. B+ b7 o$ X
    蒋的选择和土共的选择,各有利弊,如果两者都能长期存活,那当然后者是优选。但问题是这个前提未必成立。如果没有日本侵华战争,土共在蒋的绝对优势围剿下凶多吉少。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6-19 00:00
  • 签到天数: 2264 天

    [LV.Master]无

    163#
    发表于 2014-6-28 10:19:18 | 只看该作者
    大胖子 发表于 2014-6-27 06:43 . h7 _/ p, o3 ]. B$ k6 d
    对头,老蒋唯一的亮点就是“没有投降”!不过把“不投降”作为国家元首的亮点有点标准太低了。。。) u* R7 W- h7 S! N/ w( u
    他把抗 ...
    6 a$ X  L2 J+ U- }1 k* {! r
    咱能不能实事求是一点儿?土共官方的评价人家已经原文引出了,麻烦认真看一看:
      ~( c( P1 w8 t* I0 D. ^% u1 \& e$ p" W' a. K- t) K
    因而淞沪会战的结果,在战役上中国军队是失败者,但在战略上日本军队是失败者。
    ) S0 Y, n: V% y" ?' l( ]& x不得不按照中国的战略方针进行作战。
    2 H* J* `* P' C0 P
    3 s  g3 C( `; q  J6 }0 s- @, X土共的评价很清楚,淞沪会战,中国方面战略得分。你说土共对国军的肯定仅仅是“老蒋不投降”,那个是在政治上的肯定,恰恰相反,楼上引用的那段文字里没有半毛钱谈及政治层面,全文围绕的始终是战略。要批国军批老蒋,没问题,但要实事求是地批,要批到实处。
    0 E+ {1 C, }. X; @! z( J) F7 I( Y+ ^$ g& U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7-3 07:02
  • 签到天数: 1081 天

    [LV.10]大乘

    164#
    发表于 2014-6-28 11:02: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胖子 于 2014-6-28 11:14 编辑
    " O, ~) c# \) @0 f4 I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4-6-28 10:19
    + u# X* i+ M* h. B! k咱能不能实事求是一点儿?土共官方的评价人家已经原文引出了,麻烦认真看一看:
    1 G" d* t0 B( z" z
    : _7 d6 r8 O2 T$ R2 i5 {$ {因而淞沪会战的结果,在 ...
    6 N. B& q6 Y) Z4 T% u' l
    . R( b9 k! ]9 B% C' ]8 i% l7 i
    已经很事实就是了,我并没有批评老蒋战略上的问题,不知道你要批什么?只要不投降,战略上一定是对的。
    ) m6 i: m6 f7 w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战术来执行,并不是战略正确就一定能成功的。纵观整个抗战史和解放战争史,国军的战术范畴实在乏善可陈。即使是最终“等到”“抗战胜利”,达到了所谓的战略目的,其糟糕的战术执行能力,已经暴露了国府的腐败无能。老美对其失望至极。
    8 B2 `8 K; ^2 u5 H9 C. c不是用自己的能力等到的胜利是不牢靠的,国民党甚至在胜利前夕丢了外蒙。。。/ o6 s" r, e% l+ \5 d
    3 L2 D+ a, k" ^( \' E' H1 L( o1 j
    老蒋在九一八事变到正式对日宣战之前的表现就是个汉奸卖国贼,迟迟不敢对日表态等同于压制抗日力量,实际上他也是这么干的。1 J& f) E% P. J
    如果日本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脚步,东三省甚至更多的领土非常有可能永远脱离中国版图。
    2 ]6 i9 _8 T, Q2 d
    7 e3 D2 ]7 i" ~& c7 I转进一下:同理,张学良如果不搞个西安事变出来,他的历史评价也是汉奸卖国贼。

    点评

    给力: 5.0
    给力: 5
      发表于 2014-6-30 12:48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6-19 00:00
  • 签到天数: 2264 天

    [LV.Master]无

    165#
    发表于 2014-6-28 11:21:17 | 只看该作者
    大胖子 发表于 2014-6-27 22:02 # h8 f- w0 L# b4 E( L+ K' }0 \
    我已经很事实就是了,老蒋在九一八事变到正式对日宣战之前的表现就是个汉奸卖国贼,迟迟不敢对日表态等同 ...
    . _! X: o3 B' ?
    只有最后那句表示赞同。其他的都不同意。蒋迟迟不宣战,是认为立即开战不如拖一拖对自己更有利。汉奸卖国贼这种口号还是算了吧。在那个位置上,应该考虑的时如何让国家民族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这种无谓的政治正确。如果以对列强是否态度强硬来划线的话,李鸿章百分百要划到汉奸卖国贼那边去 (不过文革期间他倒是确实坐视了汉奸卖国贼的骂名)。蒋的选择是否明智自然可议,但简单给他扣个汉奸卖国贼的帽子,于讨论何益?
    6 P' u- m5 N/ f9 ~: P$ N
    4 V- [* a2 K& Q# C) p至于日本人,虽然其内部始终存在“见好就收”的呼声,但这种呼声为更具野心和冒险的诉求所压倒,是日本这个民族的宿命。日本近代史的辉煌,恰恰是勇猛精进的结果,是“见好就收”的反面。激进派要找历史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立场,远比“见好就收”派要容易得多。所以日本人注定不会止步于东三省。
    ! ^( H* k+ u2 G- Z; a( r

    点评

    事实是,以国府悲催的能力,越拖越不利  发表于 2014-7-1 09:10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7-3 07:02
  • 签到天数: 1081 天

    [LV.10]大乘

    166#
    发表于 2014-6-28 11:56:34 | 只看该作者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4-6-28 11:21
    7 v( e& u! p9 x1 D/ z4 X0 X' c只有最后那句表示赞同。其他的都不同意。蒋迟迟不宣战,是认为立即开战不如拖一拖对自己更有利。汉奸卖国 ...
    8 P+ s( s1 G0 }& L
    你认为“蒋迟迟不宣战,是认为立即开战不如拖一拖对自己更有利”中的“拖一拖”是对还是不对?1 ~. F/ w6 |5 d% q/ n9 u6 V; y( T; v
    你的论述顶多是试图证明蒋的动机好,动机好就是真的好吗?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6-19 00:00
  • 签到天数: 2264 天

    [LV.Master]无

    167#
    发表于 2014-6-28 12:04:45 | 只看该作者
    大胖子 发表于 2014-6-27 22:56
    3 E7 S# Q- s+ `2 w' y# v你认为“蒋迟迟不宣战,是认为立即开战不如拖一拖对自己更有利”中的“拖一拖”是对还是不对?
    3 P3 R& h0 D' Q( `你的论述 ...

    9 O& ]! O% `/ \4 g$ F2 ?利弊难说,可以讨论。而且无论拖一拖是明智还是错误,都无关中日两国之间的整体形势,都不会改变历史轨迹。
    4 m0 E5 R8 Z* u$ u: j, |* `( H6 d在这个帖子里我可没有首先提及蒋的动机,是你说土共对淞沪会战的肯定仅仅限于蒋没有投降,所以是你先提及动机的,我才回复的。
    , B* v& n% `: R我也从没说过动机好就是真的好,所以不知何以有此一问?
    3 f* s+ e/ n. [* K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4-1 00:01
  • 签到天数: 627 天

    [LV.9]渡劫

    168#
    发表于 2014-6-28 13:37:36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4-6-28 00:26 8 I* j& C7 [2 N9 V2 y2 `& D
    前期老蒋一直想求和,但是日本人开价太高,多数没谈成。不过有一次已经谈成了,只不过日本政府内讧,不承 ...
      B& R8 \/ d5 P! y! U# X0 l
    搜了下缪斌,时间是把杀猪刀* g: b. l- \7 \- N; B9 b, H
    5 z. s- e0 P. k: h9 M" Y9 M

    3 u1 K8 S4 U! N8 S31年的书上:
    4 g2 C9 @( y; c9 X# q3 ]# P8 L) l, \+ b7 B" O7 U/ n3 t, L; q$ \
    " f' S: ~; w' s4 L- Q
    + S3 U5 d, A* L" r6 L3 Z/ K: J9 X
    # r5 R: i1 p% _9 N4 T0 z6 n
    40年
    ; N) R) o$ ]/ z
    ' E& J  f2 U2 H8 y! @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871 天

    [LV.Master]无

    169#
    发表于 2014-6-28 14:39: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ipilu 于 2014-6-28 14:43 编辑
    & g0 p6 }  z; }4 J, a4 e
    大胖子 发表于 2014-6-28 11:56
    $ U( @2 N6 K& k$ Q% S8 m. M+ }# R你认为“蒋迟迟不宣战,是认为立即开战不如拖一拖对自己更有利”中的“拖一拖”是对还是不对?
    , x1 k6 b7 Y, L# j你的论述 ...
    & r' [7 G& m  V, F, m2 U9 ?2 F

    0 a6 A# p; g& l  B6 q试着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n" C$ z( T. g; N& r/ O
    $ o0 {. C3 j0 J5 \
    “拖一拖”现在看很可能是对的。如果当时开战,将使抗战提前6年开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尚未成立,土共尚在长江以南,老蒋也少了6年整合自己的力量。没有苏联和美国援助,没有土共的敌后战场,中国作为农业国,独立与已经完成工业化的日本抗衡,很困难。而事实,中国也是与同盟国一起来取得抗战胜利的。9.18之后开战,至少,抗战会多6年,而且更艰苦,中国人民会增加6年的苦难。, C2 D2 C5 z+ Q& T
    $ G! L1 o0 [4 ?
    土共比国民党先进,将其替代是历史进步,但因此说国民党或蒋介石一定卖国,没有必然联系。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4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0#
    发表于 2014-6-30 10:16:57 | 只看该作者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4-6-27 15:58
    + _" I8 r& r$ ^4 Z+ @# k, p2 @谈判开始时的要价总是很高的,即使这样中国政府也没有完全拒绝
    # m8 T- c0 T0 h3 k! C* l% Z1 d5 {, D; O1 y8 T
    一直到日军向南京发起进攻 ...
    2 ]% b9 Q1 N5 J4 m$ `% c
    这个条件KMT居然认为可以接受,可以谈。。。再联想老蒋付日本庚子赔款,南京沦陷前派兵送日侨离开,KMT还真是把自己小团体的利益放在全国利益之上。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1#
    发表于 2014-6-30 10:20:51 | 只看该作者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4-6-27 16:21 " X6 B- Q8 s( U8 P4 K6 i' y- Q
    这是共军对上海会战的军事意义的评价:8 z3 ?5 V, H( J, u4 S3 A
    - g. S$ a2 i. y# B
    随着战况的发展,其陆军兵力不断增加,并将主战场由华北转向华东 ...
    # s6 K- A* M+ W% b  v! R; Q
    上海开打没错,打成消极防守也是国军的特色,国军也只有在防守战中表现得还行。对老蒋的批评主要就是老蒋无视顾维钧的警告,试图依托九国公约调停战事,耽搁了一两周,把二线预备队和侧翼的抗登陆部队都填进了淞沪正面,结果金山卫侧击的日军轻松达成迂回,贻误了国军有序撤退的战机,使撤退变成溃退,连带影响了南京保卫战。他等九国开会干什么:和日本妥协,停战。也就是对长期抗战决心不够,想打几个月就停手。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2#
    发表于 2014-6-30 10:26: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阴霾信仰 于 2014-6-30 10:50 编辑
    - t2 m" x' t0 E+ L4 K
    大胖子 发表于 2014-6-28 11:02 " o2 F! k( v. j6 T% |/ q  u1 R
    已经很事实就是了,我并没有批评老蒋战略上的问题,不知道你要批什么?只要不投降,战略上一定是对的。; e) ^2 Q0 S& b
    ...
    * Y( m6 j" d% ]' e/ w+ b

    1 S( f5 [  _; \/ d( D+ E3 i对于张学良的事情倒是可以看看台湾郑浪平关于九一八的文章,“不抵抗”是国府的既定国策,蒋介石“不抵抗”的指示1931年夏季其实已提前做出。九一八所造成的结果是国府不抵抗政策所导致的,并不是张学良的个人误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3#
    发表于 2014-6-30 10:35: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阴霾信仰 于 2014-6-30 10:48 编辑 ) |; J/ T5 V" L9 L7 W
    Pipilu 发表于 2014-6-28 14:39
    : o0 T" g! ?5 p试着回答一下你的问题5 N: [' _( {% p+ L/ j( w

    , z$ \0 v& h7 p1 |% P“拖一拖”现在看很可能是对的。如果当时开战,将使抗战提前6年开始,世界反法西 ...
    / e' a2 a; e3 K( K2 g/ ^0 z
      l# u. V* ~& f' F& l
        问题是到了37年,中日的实力差距远远超过31年。31年时候日本还没有全面入侵中国的实力。以日本在1931年的经济实力国际支付能力不要说支持一次全面战争的消耗,连支持一次类似128的局部战争的消耗都是极其有限的。31到37年,中日之间的差距拉大了而不是缩小了。这期间东北对于日本的实力增长起来关键的作用。如果918开始抵抗,那么日本不可能在32-33年就走出31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在这六年之中,日本对于战争的准备远远超过了国府对战争的准备。# L4 k. U, Y: y' A- x5 X# b( d

    / q' m9 o5 t6 y; R    30年代初期的日本并没有完成工业的军事化,重工业只占其工业的38%,军费只占财政支出28%。如果日本经济按正常经济规律运行,其生产能力根本无法满足全面侵华战争需要。例如1931年日本军费为4.54亿日元,仅生产步枪3613支,机枪514挺,火炮90门,坦克12辆,飞机410架。甚至弥补不了一次大规模战役的消耗。" w, W0 M/ }" \8 V% q3 P1 U

    ! [% T$ T: l+ r    占领东三省,使日本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资源、劳动力、商品市场,帮助日本摆脱了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政治、经济、军事上完成了向军国主义道路转变。支持了日本以后进行的侵略战争。1937年日本军费增加到32.7亿日元,从1931年到1937年,日本军费增长了7倍,步枪生产增长了10.8倍,机枪增长了3.2倍,火炮增长4.3倍,飞机增长2.8倍,坦克增长38.9倍,汽车增长20倍。这时日本才初步具备了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能力。1931-1937年日本工业都有长足的发展尤其是重化工增长是400%,增长最少的造船也有160%其他钢铁、机械等重工业都有200%以上的增长。
    . h7 ]) d! ~( @  f7 F8 O* [
    : P) n6 A6 k8 p         老蒋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够后知后觉的。《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32年6月17日:“惊骇莫名,东北煤铁如此丰富,倭寇安得不欲强占。中正梦之今日始醒,甚恨研究之晚,而对内对外之政策错误也”。事变过去几乎整整九个月,蒋介石的梦才醒了的。" l1 K$ r2 D: q

    : Q) R) Z8 W- T5 k5 |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5-1-24 00:51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6-30 12:50

    评分

    参与人数 4爱元 +9 收起 理由
    人在江湖 + 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逆天废柴 + 2 谢谢分享
    tanis + 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煮酒正熟 + 3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4#
    发表于 2014-6-30 11:19:56 | 只看该作者
    一身轻松童鞋基本上是为抬杠而抬杠了。
    9 D* n) V# x% _2 S' R在上海抗战当然没错,但错在国民政府没有总体的规划以及执行规划的能力。. s( J7 T) ^+ S5 P' B3 L3 l: ~
    在上海打多久?打到什么程度?国府就没有一个确定的想法,一直变来变去。上海守不住了下一步怎么办?以什么时间点或事件点作为标志?二线部队在哪里?怎么布置?这些详细方案一概没有,即使是粗略的方案也根本没有认真安排实施。即使安排实施,也没有执行的能力和组织。
    ) V, K0 x- f! n2 S0 c4 o' O这一切难道不是国民政府和常凯申公的责任么?

    点评

    你讲的太复杂了,简单一个字概括就是——“蠢”  发表于 2014-6-30 14:11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5#
    发表于 2014-6-30 11:25:56 | 只看该作者
    Pipilu 发表于 2014-6-28 14:39 ' r! w* s1 d1 u( S0 `" {
    试着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 O& @) k) |+ y  u/ V
    % b7 Z2 a& x  A" ~% r; O“拖一拖”现在看很可能是对的。如果当时开战,将使抗战提前6年开始,世界反法西 ...

    & P! M# G& V* A说个别的例子吧。一二八上海抗战为什么日军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居然同意和谈?不是日军打不动了,实在是财政要破产了,连国债在国际市场都要卖不动了,再不停战,日本的财政可能在征服中国之前就先崩溃。当然,后来犬养毅和高桥是清也因为这种居然敢考虑财政的“怯懦”行为被少壮派们“天诛”了。
    . z* l' G9 x  p+ d$ j# h. `% ^8 R所以,即使真的提前六年开战,局面未见得就比37年差,至少日本的战争准备要差的多得多。

    点评

    丢了东三省6年是帮日本人准备呢  发表于 2014-6-30 14:12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6#
    发表于 2014-6-30 11:44:16 | 只看该作者
    Pipilu 发表于 2014-6-28 14:39 , `6 O7 Y# [( Z: J: b0 |$ I
    试着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 _$ D6 E! a+ {) f, z2 x. {9 k: F+ n- a4 Z7 u
    “拖一拖”现在看很可能是对的。如果当时开战,将使抗战提前6年开始,世界反法西 ...
    * f: ^; c& C4 S: f  B/ z
    是不是45年开始抗战才更好啊?

    点评

    给力: 5.0
    给力: 5
      发表于 2014-6-30 22:02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871 天

    [LV.Master]无

    177#
    发表于 2014-6-30 12:23:35 | 只看该作者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4-6-30 10:26
    , E' B) m+ W: X8 u8 a0 J# H对于张学良的事情倒是可以看看台湾郑浪平关于九一八的文章,“不抵抗”是国府的既定国策,蒋介石“不抵抗 ...
    8 I& s% @9 G5 G- A% j* f
    “不抵抗”的指示可能是之前作出,但听不听完全是看张学良啊!对比多年之后的辽沈战役,老蒋甚至都指挥不了嫡系的卫立煌从东北撤退,作为割据军阀的张学良有为什么一定要听从老蒋从东北撤退呢?所以,归根到底,作为军阀的张学良对自己部队有绝对控制权,完全可以不理会国府决定,而“不抵抗”还是张学良的个人决定,怨不得别人。老蒋可能要承担次要责任,但肯定在张学良责任之后。

    点评

    对,这个评价中肯。  发表于 2014-6-30 19:05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871 天

    [LV.Master]无

    178#
    发表于 2014-6-30 12:41:40 | 只看该作者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4-6-30 10:35
    " e2 `- n$ r0 t) c- x5 T; C问题是到了37年,中日的实力差距远远超过31年。31年时候日本还没有全面入侵中国的实力。以日本在1931 ...
    7 s6 n' U* H' x6 ]+ ?" O8 p
    多谢你的数据,很好的论据。$ V( B# o$ [9 V8 t0 t

    & e' Z& w: q9 Q, \% A但是你的论点是什么呢?九一八和日本开战就可以阻止日本占领东北?几个月后的“一二八”,老蒋可是败了唉,这还是在他的老窝上海。凭什么可以认为在地方军阀张学良的老窝东北,老蒋能赢呢?
    8 V6 p! A" c+ p' H9 t8 H4 f! m2 b6 N! ^. y+ M
    如果9个月后蒋介石认识到东北的重要,为什么不全力反攻呢?以解放战争期间,老蒋屯重兵与山东和陕西而不是全力支援东北来看,他还是更重视中原而不是东北。) ^' j% o& o3 T4 ]% _1 `

    " n) A6 Q3 i, n5 z# m* @; h

    点评

    为神马一二八日军大胜反而要停战?不正好是那个时候日本战争准备极不充分的明证吗?  发表于 2014-6-30 12:56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9#
    发表于 2014-6-30 12:55:23 | 只看该作者
    Pipilu 发表于 2014-6-30 12:23
    / u  h8 b/ R0 \3 K' {; ]$ ~. b“不抵抗”的指示可能是之前作出,但听不听完全是看张学良啊!对比多年之后的辽沈战役,老蒋甚至都指挥不 ...

    ; t8 [! @% N7 e* @/ k7 M5 U中东路的时候小六子独走了一把,结果国府看热闹不要看得太高兴,小六子从此就记住了教训。
    % x# u- D1 u- E% ?8 G到九一八,小六子要是敢不听校长的话独走抵抗,校长想必不会介意再看一次热闹。莫非让小六子重演李中堂“以北洋一隅抗日本全国”的壮举?1 R( W9 c2 F1 o3 t* a/ h- M
    归根到底,国民政府的不抵抗策略才是根本原因,校长大人难辞其咎。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871 天

    [LV.Master]无

    180#
    发表于 2014-6-30 12:56:01 | 只看该作者
    仁 发表于 2014-6-30 11:44 8 K7 \  R- B9 e! L
    是不是45年开始抗战才更好啊?

      S3 h) |6 D( o如果晚于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法国,甚至41年德国入侵苏联和太平洋战争,当然是最好的了。只是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在先,主动权不在老蒋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2-7 16:44 , Processed in 0.05952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