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一身轻松 于 2014-6-27 04:45 编辑
1 s* {2 {, O5 U# _2 l2 I/ x. f石头布 发表于 2014-6-27 04:18 & S! c7 l# O1 G6 A% e4 C
是啊,死伤军民数十万,首都沦陷了,换得“拖住华北日军三个月时间”,好算计。
4 p, T4 S5 |1 |1 @8 z$ m/ L# r同样无法否认的是还消耗 ... ( A( ]4 I; v% S: _! L* r0 B+ Y w
7 Y9 B4 ~' O4 B* R% q7 }4 c% B9 y% L! A
我无耻的转贴一个自己写的帖子,让事实来说话:
7 D( A, d9 X- j1 c1 w8 J6 X. o6 F2 ~
跟老兵争执上海会战的时候,发现我两错误都多,我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把书丢一边了,完全依靠多少年前的记忆,但这个错误纠正过来的话,估计让人对当时国民党军的战斗力更加悲观。
; l6 s6 b8 R: |, u% e+ D9 B* ^/ D1 r) m% p! q1 T( N3 O
日本华北派遣军实际上在从8月31日开始并没有闲着,而是在9月占领河北之后同时向晋、鲁、豫发动进攻,到了10月底,山东、太原、安阳基本陷落,也就是说,即使日本只有8个师团也敢于同时向3个战役方向发动进攻作战,其中山东地区最为难看,仅1个师团加1个旅团就将10多万国民党军驱逐出山东地界;打得相对顽强的山西地区也在两个师团的分进下宣告失守。
, k- @7 G9 W. ?# ]
$ C# a( w% K i/ l8 r3 A但是,即使这些战例都不如下面这个战例更令人不齿。4 B. k/ r. u" U
" q7 h* N" J3 H+ i8 a6 m
1938年5月9日,日本第14师团从濮城渡过黄河,向荷泽发动进攻,占领后随即转向河南民权方向,该地区中国军队决定发动兰封会战,试图将该师团歼灭在兰封地区。由于第14师团是孤军深入,周围没有日军支援,而该地区中国军队众多,且多为精锐之师,有多精锐,看看指挥官和番号就知道了:
a" f# E/ U# C# [* X X( A4 D
* |# O D# y' Z# D9 I, Y王耀武的51、58师、宋希濂的87、88师、以及胡宗南的第1军在内总计13个师近15万人。
' U1 ^! M8 n5 {8 N0 O% M" q8 j2 A* |. I7 f8 `0 M5 _& f0 ?
按理,日军估计日中军队战力比为3:1。那么对付第14师团,中国军队只需要出动王、宋两军即可,更何况一个是日后歼日军总数最多的御林军,另一个是德械模范军,两者都堪称当时中国军队最精华的部分。3 d: V/ `* \& M1 ?2 L1 a5 I! p+ g' c
% P6 r" u7 [- g7 ^5 v0 f, }( b! x; U但是,如此优势的兵力,围着打了整整10天,居然没有吃掉第14师团!甚至敌人还有足够的战力继续向郑州推进!以至于蒋某人恨恨的说,此战“在战史上亦为一千古笑柄”!
' M( u% |8 W! x2 y) a" ]
w" v# X' u; s0 P7 b" M" {& v3 J由此可见在抗战初期国民党军的野战能力有多低下!以有备战无备,以15万人占不到2万人,7:1的兵力比,这还是中国军队在经历了上海、南京、徐州三大会战之后的水平' P* C1 W" ^- K# U3 G- Y6 j
# U5 {- E" p1 [% `8 G* E由此推算,在1937年阶段日军对中国军队的实际战斗力大约为10:1。如此算来,假设侵华日军全部集中于华北,则16个师团40万人将需要400万中国军队才能与之周旋。而在上海会战中,中国军队投入约70万人拖住了日军20万人,仅从所需要的军力比来看还是很划算的; K8 H ?) M( d" h5 R @/ ~5 J
( q6 c6 k. O) M6 R) b5 W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