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source/plugin/dsu_paulsign/img/emot/kx.gif) | 开心 2023-1-5 00:48 |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
本帖最后由 老兵帅客 于 2014-6-26 11:22 编辑 & B8 s- e/ K- q, L- q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4-6-26 11:00 ![]()
, b( z0 t) `6 k G9 R应该说,开辟淞沪战场的战略考虑之一,就是迫使日军分兵,否则按照日军的机动能力以及假设把上海的部队投 ... # E. C2 W* |& w2 W) Z. s- R6 @
1 r U/ n, h; N) r9 u9 c
这我就不明白了,既然大家都知道中国军队数量比日军多,但是战斗力不如日军,那就应该实行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从河北开始,逐步抵抗,先退到黄河,不行的话再退到淮河甚至长江,利用空间优势分散敌军才对。上海打起来,赢了固然好,假使输了,那就是江南这个财富重地立刻完蛋,日军可以南北夹击中国尚在长江以北的部队,难道这样对中国的抗战更有利?3 ~5 z4 ^8 b0 g" ]
' K& b' `) q+ V7 `6 V
历来作战,都是要尽量减少自己的战线数量,以求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敌人,在上海打起来,假使不能取胜的话,那就是立刻开辟了南北两个战场,中国本来能打的部队就不多,再分散了能更合理?那真是笑话了。8 } h8 y, u) N8 M
M% |8 M9 n* I# u* Y你的第二个自然段说出了问题之所在,老蒋考虑问题不周,只想着战胜了如何,却不想万一不胜的话后果是什么,结果后来就是一错再错,终至不可收拾的地步,也就是南京大屠杀。这个问题后来在金元券改革上再次出现,这位只听从了王云五的扯淡,却不去听取上海金融专家的意见,匆忙实行,都开始执行了,才听取上海金融专家的意见,结果吓得脸色都变了,赶紧问有没有办法解决。这样的做事习惯是问题的关键。老蒋的问题是做事太不仔细,总是想的不全面,不考虑万一不顺利怎么办,结果就是被身边的人哄着走。, _4 } `9 A+ }5 D, Z
% e) o4 M& K( u. p华北自治不是给军阀的榜样,因为它要求军阀成为伪军,也就是完全听从日本人的指挥。而军阀要的是自治,也就是事实上的独立,这就是为什么阎锡山跟日本人始终谈不拢的缘故。华北伪政权,乃至后来南京伪政权的军队,开始都是些地方小军阀的游散部队,而没有像样军阀的参与,后来在老蒋消灭杂牌政策的逼迫下,才有了东北军以及西北军部分部队的投靠。也就是说,日本人的政策吸引不了军阀,而部分军阀部队的投靠是因为重庆政府的逼迫,这个区别可不能搞错,否则你需要重新读抗战史了。
1 B& o0 F% X% p3 f
E, q% }. [& h% G" ?3 O- z陶德曼那个根本就没希望,那个只是他的建议,和中国方面的一厢情愿而已,对方是不可能接受的,因为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一样得不到。整个抗战期间,我指的是八年抗战,中日之间一直有接触与和平谈判的,因此陶德曼那个没什么稀奇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