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9-5-3 12:57 |
|---|
签到天数: 1085 天 [LV.10]大乘
|
! b- e7 F# n3 f我觉得这个描述是有道理的。" }" N- o7 {/ @: l, T5 ~' Z3 y
发动机短舱大意图是这样的:5 u; R9 \ F' h! z
8 Y9 H' M5 r8 v! ?0 O. f8 @" a
![]()
% f( E- Q" Y9 A" f它的前唇口是圆的,后唇口是尖的,上下对称。
- ~0 A; i, i2 d$ l2 I% f* y$ S1 _& I平飞时,内外部的上下表面之间气流长度相等,此时无升力。' U8 w! c+ C! I3 X/ G) M5 w/ q: D
上仰时,前唇口的气流分离点下移,后唇口不变,这就造成上表面气流长度增加流速增加,下表面相反,这就产生了升力。
8 _* a2 z, D/ d7 h, N4 q3 t原设计上仰时发动机短舱会产生升力,但它靠近飞机重心,更关键的是它设计试飞时已经考虑在内。
" S# _2 ~ l: h' k) ^ @换发后发动机短舱前移,这就产生了比原设计更强的上仰力,需要尾翼更强的配平力来抵消。( B' u$ Q2 c2 r; |" \
发动机短舱上移应该能减少一部分上仰力,但似乎抵消不了前移增加的力
' F" x- e/ S7 G# q所以问题都发生在起飞爬升时。
$ H, r% o6 a, b8 l9 _& C不过呢,即使这样当机头压低后操控系统应该能自动取消增加的配平,所以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是没能检测到机头已经压低,或者检测到了而没有自动取消增加的配平,所以事故原因要么是仰角传感器出了问题,要么操控软件有Bu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