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9-4-9 11:24 编辑 ; P ^4 I" N! r8 ~: m' y! S, |
" y5 ]' S9 J* g) l
0 @9 y- D( k' A y7 x' [" [+ _8 d你这个解释是基于气流连续性假设,但发动机内的气流流动已经破坏了气流连续性假设了。
3 \/ _6 O; u2 L) H- l, u) b# G* B; L F6 Q: D, Y
更大的问题在于:机翼产生升力是通过上翼面加速,也就是说,上翼面气流速度高于下翼面,这样才能通过伯努利原理产生向上的压力,也就是升力。$ r0 @9 y7 f* s$ H
# B8 ~& K* S6 c- {
对于发动机短舱来说,外表面气流通过短舱形状有所加速,但内流动加速要大得多(否则要发动机干什么?),伯努利可就反过来啦!+ g* m/ M8 N2 S2 B3 P" x* T
" N. z2 V: ^' _( h; x短舱内侧不是平直的,而是向外凹的,用于对进气减速增压,帮助风扇工作。前缘确实是园钝的,用于减少气流分离,减少涡流,降低阻力。5 \0 K" [4 ~0 y; \% ^
, e5 Q2 B* l% k/ }
最主要的是:原文说的是外环下缘产生额外升力,下缘要是按机翼处理,产生的可是向下的“反升力”啊! @$ H. K9 j# x* n5 F
" Y: a/ @& W: \3 i) e
原文提到的An-72的机翼上表面吹气增升,那是Coanda效应,和他描述的也是两回事,倒是和你在上面的描述接近,就是用喷气气流对上表面气流加速,增加升力。对发动机短舱来说,喷气加速的是内表面,也是与机翼形状反过来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