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7-12-15 09:06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
tanis 发表于 2014-1-26 01:15 ![]()
/ n# A7 }) i5 K9 F0 O7 I5 t, {这个也是我想在“怎么判断是信史”那个想搞清楚的:史家对于史料或者说历史流传下来的文献的可性度是什么 ...
0 m% |' m1 s; K2 i我是理科生,但我从来不看轻所谓“文科生”的思辨能力。我所崇敬的两位大文豪,无不具有强大的思辨能力,但在我看来,使其成为煌煌巨匠者,却是他们对世事人心犀利的洞察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x, d7 g# h, ~( C: S0 g
就以你的疑问来说,你既自诩“理科生”,想必对自己的逻辑能力颇为自得,认为古史家或许能力有缺——这是我对你的猜度,说错莫怪。我仅举一例,借以表明中国古史家的逻辑辨识能力。
) J5 h& y" [# q' d( K“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最有名的故事之一。这个故事来自于裴松之为陈寿的《三国志》写的注释。裴松之接触的史料中,有“郭冲五事”。郭冲是晋初人,很崇拜诸葛亮,为证明自己的观点,举诸葛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其中的第三事,便是闻名后世的“空城计”。但是裴松之认为此说不可信:. I: w$ }8 P% k# U
”且冲与扶风王(司马懿之子司马骏)言,显彰宣帝之短,对子毁父,理所不容,而云“扶风王慨然善冲之言,故知此书举引皆虚“。& K; d+ b- a; r1 m; z: d' n9 ]& W
但问题在于,即便史家的逻辑辨识能力超寰绝伦,也不可避免地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存在。为什么?3 k& q2 u5 l, O7 n, g9 L; _
作为理科生,对你而言其间道理不难明白。因为任何一个形式系统,都出自于对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集合的逻辑推导。两个基于不同公理集合的形式系统完全可以千差万别甚至相互逆反,却保持自身的逻辑自洽。, A7 T6 @. p- b# @7 o7 G, m! k
对你眼中的”文科生“而言,立场就是公理,你选择什么立场,就选择了什么公理。你建立了自己的公理系统,就是所谓的”成一家之言“。理解了这一点,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史家对史料会有所采选,就能理解为什么孔子做春秋,”微言大义“为后世史家称道,就能理解为什么朱熹会为《三国志》中,”汉丞相诸葛亮寇陕州“之”汉“与”寇“字而大做文章。 w% V. X. Y+ z
而我眼中的”理科生“的天真即在于,他们往往认为逻辑决定一切,声称自己”不预设立场“,却不知道不预设立场的讨论是不存在的,意识不到在他们做任何逻辑推导之前,下意识地选择了自己的公理系统而不自知,固执地认为自己的逻辑”无懈可击“——其实他们的逻辑知识一塌糊涂,可笑可怜。1 A, E% {0 l# n$ T6 D
到此为止,我们都在说古人,那么我上面说的这些东西,跟我们当前的争论还有什么进一步的关系呢?* e |( }' k& \
有的,就是我前面提到过的,”话语权“!
# A8 j* j5 M! J t5 X让别人接受你的公理集合,你就拥有了这个形式系统的”话语权“!
( e# c1 w! A6 g* H$ }, P$ T所以:
- e2 o& h2 g _ O有人说,文明要有文字,而我们说,印加文明没有文字。- C- P8 @6 C' @0 U
有人说,文明要有青铜器,而我们说,玛雅文明没有青铜器。
: T$ d3 x7 N, t- S所以,曾几何时,”有人“说了很多,而我们只有做得更多,才能在”有人“面前有话说——向一线的考古人员致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