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糊里糊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华大棋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2-2-22 05:37: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糊里糊涂 于 2012-3-2 00:16 编辑
4 I8 s) ]- E& M" A) E$ u5 c) W2 ]! Y9 ?
( e$ @/ k6 o9 ^4 b4 Z  _  q) g
; F  ]' {3 B- P
( B! x/ `. ?$ }% C3 G$ ]0 j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 21:31
  • 签到天数: 30 天

    [LV.5]元婴

    102#
    发表于 2012-2-22 11:17: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绿爷 于 2012-2-22 11:19 编辑 : _, r! q1 q! d% J' M5 M8 r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2-2-21 19:57 ! V5 J4 L6 D- F8 z7 u
    土木堡那次纯属王振同学做了客观内应,否则没事的。

    $ }5 y4 I8 i9 j0 A. t1 L" e9 @0 W, v) O  E; I% g* k: P
    明史不太熟,但看到顾诚的《明末农民战争》再版,还是收了一本。
    * I% c& p: B+ A5 B/ bpdf版《南明史》感觉不错。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 21:31
  • 签到天数: 30 天

    [LV.5]元婴

    103#
    发表于 2012-2-22 12:48:43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2-2-21 11:01 . m/ K5 n6 a* c  g; V+ w7 W5 N
    所以石敬塘“被汉奸”很冤啊,人家是更正苗红滴突厥人好不好! (不过石敬塘的先祖应该是归附突厥的昭武 ...

    ; Y, X& D) N/ V2 V7 {实际上沙陀军中沙陀部出身的只占少数,更多的是鞑靼人,吐谷浑人,党项人,以及汉人。* e2 k3 u4 K8 b1 e
    , S- D. c! e! k$ e/ k# A
    按照新五代史的说法:他爹也就是个没有姓的沙陀人,后来不知道为啥找了个“石”字当自己的姓氏。
    0 M7 ^+ K( Y" X# {+ ^( Z  B旧五代史就更邪乎了:说他是太原人也,西汉丞相石奋之后。
    * D: C% q0 h! C6 G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4#
    发表于 2012-2-22 13:09:56 | 只看该作者
    小绿爷 发表于 2012-2-22 12:48
    4 [6 e9 |' y# o$ ~实际上沙陀军中沙陀部出身的只占少数,更多的是鞑靼人,吐谷浑人,党项人,以及汉人。
    1 {$ [) d% i# O0 T; c% h7 k, I1 {7 l9 j& m5 u; \/ _
    按照新五代史的说 ...

    ) n* B# l: P! D9 K( H9 Z. k俺猜想他先祖是昭武九姓胡,也就是粟特人。自唐以来,东迁的粟特人历来以其原籍为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花剌子模)和戊地九姓。
    0 i; D; b! C0 I  Y& F
    * n7 [; ?. z5 y: z! S" ?2 c7 s1 Q而以做生意出名的中亚粟特人又和突厥有密切的关系,当突厥强盛的时候,昭武九姓胡是突厥的部署。因为突厥本身是游牧民族,昭武九姓胡作为商旅,和带有波斯文化背景的文明 对突厥帝国的维持很重要。突厥文就是在粟特文字的基础上发展滴。
    6 M5 [8 A  k: Y: X+ W
    ! r' |; p/ K, [安禄山童鞋的老爸就是来自那嘎达滴粟特人,而母突厥。 哥舒翰则父为突厥,母为九姓胡。史思明亦出自史国。! L) y. A4 Y$ K; t) r

    ) u- l, u$ V' T所以俺认为石敬塘的父系先祖很可能是归附沙陀的石国粟特。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23 17:02
  • 签到天数: 529 天

    [LV.9]渡劫

    105#
    发表于 2012-2-22 17:44:2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先顶再细细拜读。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 21:31
  • 签到天数: 30 天

    [LV.5]元婴

    106#
    发表于 2012-2-22 18:26:11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2-2-22 13:09 . Q  [# X) S2 x3 M$ a& x
    俺猜想他先祖是昭武九姓胡,也就是粟特人。自唐以来,东迁的粟特人历来以其原籍为姓,即康、史、安、曹、 ...

    4 t; e+ x* z% r1 c6 U" l& f有可能。9 U7 N1 `% w  g3 J8 q5 v- U0 X* u
    但为什么石爹一开始为什么不姓石,只有个名叫臬捩鸡,后来才姓的石。
    % s  \. C9 P' i% j石国在塔什干那边的,沙陀部回归大唐是从甘州,中间间隔太远,似乎不会是自带干粮投奔唐朝的五毛,这石国也不以武力见长啊。- l" t, N! u. g: Q8 [7 G
    如果是做生意的祖先流落到沙陀部,他应该早就知道自己姓石,改名的时候也能说出个道道,也不会后来给他修史的人说:没啥理由这个人就姓了石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107#
    发表于 2012-2-22 19:57:28 | 只看该作者
    小绿爷 发表于 2012-2-21 22:17
    $ d( W" Z" h) E& W9 b, l+ ~明史不太熟,但看到顾诚的《明末农民战争》再版,还是收了一本。9 l! M' r  O9 M( P4 s4 \
    pdf版《南明史》感觉不错。 ...

    ) d2 Z, J$ h" ~" M顾诚的《明末农民战争史》和《南明史》是姊妹篇,虽然受当时政治气候的影响有不少政治词汇,但是观点和考据都是很可取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108#
    发表于 2012-2-22 19:58:35 | 只看该作者
    小绿爷 发表于 2012-2-21 23:48 . m1 p) w$ I) }; A8 F
    实际上沙陀军中沙陀部出身的只占少数,更多的是鞑靼人,吐谷浑人,党项人,以及汉人。
    + @2 I+ x/ L; r$ f0 x2 q# C: s; b9 c$ w; r7 Q% @) \$ G
    按照新五代史的说 ...

    0 }$ |' ?7 h+ Y, X  {2 i; M旧五代史那个纯属扯淡,还是新五代史比较诚实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109#
    发表于 2012-2-22 20:01:02 | 只看该作者
    小绿爷 发表于 2012-2-22 05:26 # Z& O0 O/ x. Q6 M: G
    有可能。' l- ?& M, z5 H# r+ d* G! [3 o
    但为什么石爹一开始为什么不姓石,只有个名叫臬捩鸡,后来才姓的石。
      V( W2 q' J" {3 A/ x. }石国在塔什干那边的,沙陀 ...

    1 v  r* B" M3 }% A' }这有啥了,胡人弄个汉姓,随便的不少,例如石勒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3-2 07:09
  • 签到天数: 494 天

    [LV.9]渡劫

    110#
    发表于 2012-2-22 22:28:19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2-2-22 20:01
    . N+ r5 d/ b& z# s% F这有啥了,胡人弄个汉姓,随便的不少,例如石勒

      |3 J1 a, E6 C! |6 b# n" e& p& A《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里,认为石勒也是出自昭武九姓的石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1#
    发表于 2012-2-23 07:28: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蜢 于 2012-2-23 07:53 编辑
    ' }1 @3 A. }' R+ |- T) W7 P- c
    小绿爷 发表于 2012-2-22 18:26 0 F& f; ]) ^4 V( G
    有可能。
    9 |1 }$ O# m; d% ~0 l; ~但为什么石爹一开始为什么不姓石,只有个名叫臬捩鸡,后来才姓的石。  ~' |( [" R7 @' O  m
    石国在塔什干那边的,沙陀 ...

    / e5 Y, K/ P& Y3 b- J
    . d5 o. G5 k) L' L+ v  F  N这个嘛属于俺的猜想。但小绿兄提出的问题很好,但俺不认为这些与俺的猜想有必然矛盾哈。所谓昭武九姓胡的这几个姓不是汉人习惯性滴氏族的姓氏,而是各个城帮之名的汉语简写。
    9 b) k& }5 D- V" K- V2 a
    , p) [$ A8 Q* {" i9 x' ]- G5 I在中亚,中东,以及中世纪的欧洲,一般人都只有一个名字再加上部落或出生地的名字就是全名了。如写突厥大辞典的麻赫穆德。喀什葛里就是喀什的麻赫穆德的意思。麻赫穆德是他的名字,喀什葛而(喀什)是他的城帮。
    + O1 i( T9 W! l8 z+ U# @2 Z
    " ^" ^; ]0 h* u4 g+ s- @还有沙陀是西突厥的别部原来游牧于新疆和哈萨克斯坦那噶答,后来因为受不了回鹘的压迫,投靠吐蕃。而吐蕃又不放心他们,为了防备他们重新和他们的突厥表亲回鹘勾搭,将他们从新疆迁移到甘州。投唐以后,他们又被安置在灵州。以后铁木真时代的汪古部也是沙陀后裔。
    % a! k. T9 c7 O  a8 j8 o# ]; ?- c$ R( U; F
    不过沙陀军包括了不同的民族倒是,因为本来东迁的沙陀人口就不多。粟特人和突厥人有不同一般的关系。粟特人是受波斯文化影响的半农半商的民族,文化程度比纯游牧的突厥人高。热衷游牧的突厥人对其他活也不感冒,他们从中原抢来滴或得到滴贡品需要粟特商客来倾销。治国亦然。突厥文字和后来滴回鹘文字都是在粟特文字基础上建立滴。粟特人在突厥帝国中扮演的角色相当于蒙古帝国中的色目人。
    , h8 ~" c) z! C6 j/ \+ _6 y5 T
    : D: J) c5 J2 Y( z+ W/ L唐帝国本身也有大批的粟特客商,这些粟特人穿梭于中原,突厥和波斯之间,是各个文明间的商业纽带。# Y9 }# F" G6 y) `

    ; h# H2 Q, W& {# {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其父臬捩鸡,本出于西夷,自硃邪归 唐,从硃邪入居阴山。其后,晋王李克用起于云、朔之间,臬捩鸡 以善骑射,常从晋王征伐有功,官至洺州刺史。臬捩鸡生敬瑭,其 姓石氏,不知其得姓之始也。
    - s# a$ \3 U3 V5 @/ @
    9 a+ ^$ @. m& p+ k4 X! ^7 y& r欧阳修同学是汉人,并不一定了解百年前胡人与突厥的干系和习俗。
    1 G% |5 t2 w! h# ]  [
    - F$ q: m) Z" d& A* U7 m塔什干的本意就是石头城。" D- S' ^/ p% g9 z/ N
    6 g% e5 Y8 T% O* B
    所以石爹胡名叫 臬捩鸡,这应该是个单名,而不是说他姓 臬,就像马克思同学不姓马一样。而如果他是石头城滴 臬捩鸡,汉化后自然姓石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
    发表于 2012-2-23 08:18: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蜢 于 2012-2-23 09:19 编辑
    9 w7 |' e  {: g1 i& @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2-2-22 05:37
    7 V: k! s5 d! l! t0 n; ]历朝在河北方向进行防御,以明朝最典型。  X/ J# w# U/ K6 I2 T& x

    6 G0 K* B; E( k  V# ]% v8 |4 S明朝建立的时代,胡人势力早发展壮大起来了。由于之前蒙古人把统 ...

    2 P! l" g* N& ^" f: |& e
    & \) B! B: u+ l7 f- N9 r在东北先后建国的有高勾丽,有渤海,都颇有规模。但明末有个小冰河时期,应该对当地的农业有影响。
    - z$ s! f0 ?4 z* e/ Z3 {& H1 M( ?, O! ?* y, T7 o
    最开始皇太极没有灭亡察哈尔,林丹汗战败后,跑去了青海。本来林丹汗同学还准备解放西藏,痛打大和尚一耳光滴。结果天花了。而林丹汗本身就是北元的正统,人家可不隶属于大明。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3#
    发表于 2012-2-23 08:34:41 | 只看该作者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2-2-22 05:37
    - |6 D9 d: I# U! A$ @- i5 y历朝在河北方向进行防御,以明朝最典型。
    7 {* J2 X& d. q3 ?
    8 x: a  @- ?  s( u4 L; t明朝建立的时代,胡人势力早发展壮大起来了。由于之前蒙古人把统 ...
    ' W, }' h5 h! ?4 z$ x3 v: h
    李成梁同学其实干的不错滴,把蒙古和海西女真都摆平了,为努尔哈赤同学独霸东北创造了条件。当然这摆平到底是啥程度也很难说,比如他儿子李如松这么一大吧年纪了还被蒙古土蛮给咔嚓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4#
    发表于 2012-2-23 08:44:56 | 只看该作者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2-2-22 05:37
    5 ]% z1 Z) M* N9 `% Z1 b" }+ Y历朝在河北方向进行防御,以明朝最典型。
    ; f% g. L5 W7 u! C" [! ^
    9 {3 x2 I8 c* ~" z明朝建立的时代,胡人势力早发展壮大起来了。由于之前蒙古人把统 ...

    + t1 S/ m, N: g( |* C7 H除非控制整个蒙古高原,北京是没法建立战略纵深滴。没办法,北京郊区就是传统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界线了。俺大清是控制蒙古最成功滴了,但满清的办法是俺大明没法学滴。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115#
    发表于 2012-2-23 11:35:14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2-2-22 19:44
    ) T+ v9 C; q6 X0 C4 a- G! D& b除非控制整个蒙古高原,北京是没法建立战略纵深滴。没办法,北京郊区就是传统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界线 ...

    4 P) T% e4 F2 D0 u7 n这个问题不好说,如果只是为了建立防御的战略纵深的话,前出到开平一线是可以做到的,但是长期维持在成本核算上是不合算的,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撤守。但是只要京城周围能够维持一支强大的部队,没有必要一定要有足够的战略纵深,而如果没有的话,多大的纵深也没用,例子就是北宋末年,你可以算一下从燕山到开封都多远了,因此,那个纵深说法纯属扯淡。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6#
    发表于 2012-2-23 11:44:04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2-2-23 11:35 ) v$ Q; y6 F- O( Y7 D& x& a/ ^. L* E
    这个问题不好说,如果只是为了建立防御的战略纵深的话,前出到开平一线是可以做到的,但是长期维持在成本 ...
    8 B5 l0 M1 b2 f% k9 E" d2 F8 l
    对于骑兵来说,战略纵深要到长江边上。所以最好是控制蒙古,除了元(当然总不能抢自己人)就俺大清做的最好了。- R1 ]- n  I5 S, V
      r- P/ P, Z1 z& j; y9 x/ t
    没了外蒙,你看八月风暴中的苏军基本上是以其坦克的速度推进到张家口滴。当年真的和苏修开战,北京肯定守不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117#
    发表于 2012-2-23 11:57:47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2-2-22 22:44 + I0 Z- |9 D3 _0 C3 P4 G) P
    对于骑兵来说,战略纵深要到长江边上。所以最好是控制蒙古,除了元(当然总不能抢自己人)就俺大清 ...

    ( t9 ]4 e0 C$ b$ @当时就没打算能守住北京,有没有外蒙古都一样,否则还搞什么三线建设啊,原因就在于没有足够的重工和军工能力,就只能守山,其它的都是扯淡。* a5 }! b( F. ]7 ^' d% ~: O5 W

    ! l9 k+ j9 c: T% `明朝也一样,骑兵不如人家,靠步兵防守沿边,只要对手不是太蠢,靠骑兵机动性来调动你,你的步兵就疲于奔命吧。在这样的局面下,过于前出的据点就是送死,而且还白费钱财,根本就不合算,只能够收缩集中,构造堡垒群来抑制骑兵的威力。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8#
    发表于 2012-2-23 12:10:46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2-2-23 11:57
    5 K3 }6 u3 }6 Q当时就没打算能守住北京,有没有外蒙古都一样,否则还搞什么三线建设啊,原因就在于没有足够的重工和军工 ...

    5 c" `% k4 P* A9 }( Z7 s7 R  @! c那还不是因为统治能力下降,招不到蒙古人来为帝国卖命了。成祖童鞋还有一大批蒙古骑兵可以用,盛唐之时也是用帝国的突厥人去征讨不听话的突厥人。& p  `5 F  H  b- W3 z: e/ S
    5 \3 A% O- L# s- i! Y4 u! R
    其实明末时毛子也发展到蒙古边上了,人家不照样好好滴推进,一般一个毛子据点也不过几百个毛子,人家还自力更生滴自己去抢东西来养活自己。那时毛子国的财力可远远比不上俺大明。结果战略纵深都扩张到松花江上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9#
    发表于 2012-2-23 12:55:06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2-2-23 11:57
    , O( R1 D, u" e. s6 o4 P当时就没打算能守住北京,有没有外蒙古都一样,否则还搞什么三线建设啊,原因就在于没有足够的重工和军工 ...
    6 A% m& |" D& t3 B
    有外蒙古当然不一样,可以让苏军坦克在横跨蒙古的路程中消耗油!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120#
    发表于 2012-2-23 19:59:13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2-2-22 23:55
    ( @% @0 ]/ S. d+ Y6 z/ E2 ]0 n0 k有外蒙古当然不一样,可以让苏军坦克在横跨蒙古的路程中消耗油!

    % D( B; i( T. c" b何必那么麻烦,从东北直接到大庆不就啥都有了,没多远的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9-9 07:55 , Processed in 0.10696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