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648|回复: 16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史记] 微生物的八卦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01:4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京虎子 于 2011-12-16 05:29 编辑   l# ~4 f& B& ^3 d& j
! P" L  Q+ [0 ^" _# y  h
这回是新写的,就放在这里了,连载。& j, L8 b( J2 L. W/ o8 W4 S
////////////////////////////////////
/ x: y) b6 T* ?3 G. j* V9 J
4 q/ z+ q+ u5 u0 L9 M: [中国人有一种很顽固的诺贝尔情结,虽然纯本土的还没有一个拿到诺贝尔奖的,但能沾点边的在心里头都有这样的梦想,有一天能拿诺贝尔奖,到时候别的好处就不用说了,怎么着国家也得给分配了二十来岁的填房。这种情结当然也影响到媒体,比如2011年屠呦呦得了美国的拉斯克奖的临床医学研究奖,中文报道的时候都会加了一句,很多拉斯克奖的获得者获得了诺贝尔奖,言外之意是屠前辈日后也能获得诺贝尔奖。+ @7 M% h8 w+ L6 K7 {/ u! T
4 w! F6 D# [0 F( b; a
很多拉斯克奖的获得者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这句话还真不是中文媒体自己写出来的,是他们从拉斯克奖介绍上抄来的,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坑蒙拐骗的容易程度,证明了我得出的一个伟大的发现,征服世界不是靠武力或者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是我们的舌头。) z" W  |9 t) y; h+ z. V

" r0 e* w8 Q; Z1 K0 _# ?7 {4 V, C哈佛大学曾经做了一个长寿之乡的调查,他们所谓的长寿之乡,是那种穷水恶水的比现在文明程度落后几百年、其中在中国的那些地方的山里人连毛主席是谁都不知道的所在,在这些地方再挑出百岁老人绝对数多地方。这个研究的问题在于寿命要看人均寿命,我家邻居活了101岁还是11岁,和我有个狗屁关系?那种地方是有若干位活到一百岁的,但也有更若干若干若干直到N个若干的活不到二十岁的。
6 r( b' ~( S) Z
+ d6 `9 Q! ^! u2 ]很多拉斯克奖的获得者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更多。拉斯克奖从1946年开始颁发,一共给了300个科学家,到现在为止有80位获得了诺贝尔奖。看起来很多,但拉斯克奖和诺贝尔奖的关系不是金球奖和奥斯卡奖那样,而是不分先后的,而且诺贝尔奖不给死人,拉斯克奖一开始是给死人的。比如获得第一届拉斯克奖的临床医学研究奖的四个人之一就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1930年因为发现血型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卡尔•兰茨泰纳,而且已经死了三年了,这分明是拉斯克奖占诺贝尔奖的便宜。6 g4 ~0 s' Q0 r  }+ {

8 Q( h: Z2 k' z/ \+ w; O) {1 U! d还有从英文媒体开始就信口开河,什么叫第一次给中国人呀?已经有好几位了,上一位是1991年得奖的香港出生的简悦威,如果这都不算的话,那1962年得奖的广州出生、南京大学毕业的李卓皓肯定应该算中国人吧。
! \" L, w3 X- N6 z) y* w& w8 N" {6 _+ o
前一阵和人辩论,我认为屠呦呦不可能得诺贝尔奖,次要原因是诺贝尔奖不给死人,上面讲的李卓皓,得了拉斯克后坚持了25年,到1987年死了,也没见诺贝尔奖有什么动静,屠呦呦再坚持25年可就105岁了。当然主要原因不是这个,而是因为她得奖是因为药物研究,现在凭药物研究得诺贝尔医学奖基本上不可能。有人说了,怎么不可能?诺贝尔医学奖历史上有几次是给药物研究的。对,但那都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而且几乎每一次都有纠纷,这和药物研究工业化有关,具体的内容后面讲。
* s4 o! V+ v7 J+ |+ g其实说了半天,都是看热闹的起哄,获奖者本人淡定得很,屠前辈得知获奖消息后就一个心愿,能用奖金在加州买一个小房子,不用和儿女住在一起。
% j9 x- l- J2 Z' |1 C- r* r% e
! ]& C8 z' D  w1 L5 j1 W* ?) }听起来辛酸吧?常有的事。上次某出版社要出近代中国科学名人传记,以学部委员为主,到原单位去打听联系地址,结果连一半都没有弄到,来问到我这个人在海外的。名单我拿来一看,当然问不到了,你这名单里面没有人家院长也没有人家书记,怎么会告诉你?没有联系地址的人中有一位是我大学同学他爸,一位是我大学同学他妈,去个EMAIL就搞定了。最有意思的是一位90多岁的老专家,虽然退休了可是天天坚持到实验室工作,所办公室楞说不知道这人的联系地址。
+ r- t1 h, h/ z4 q; Q" F" S3 b% K, q6 X( G
好了,闲聊到处为止,下面言归正传了。
( j% t  v, B" Q3 ~- B6 @0 Y
* l! X0 x& g5 O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15 捐资 +2 学识 +3 收起 理由
不爱吱声 + 5 + 1
煮酒正熟 + 5 + 1
MacArthur + 5 + 2 + 1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05:22:40 | 只看该作者

2

既然是八卦文章,就不论先后,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既然说到号称美国诺贝尔奖的拉斯克奖,就先说这个奖吧。
1 \, {4 [5 A' }% `
" b; u* ]+ x; [3 ]9 C! A0 l) c拉斯克一听就是人名了,这名字的主人叫阿尔伯特•拉斯克。拉斯克高中毕业后没有上大学,而是直接工作了,选的行业是广告业。别看大学都没有上,但拉斯克天生我才必有用,成为现代广告业的创始人,他的成绩最突出的一条是干活不要钱,给顾客做广告不要报酬,只给他点股票就是了。顾客看到有这种活雷锋,当然高兴,股票反正也是圈钱用的,随便给他点吧。这要是发生在最近几年,拉斯克肯定要饿死,可是他赶上好时候,股票市场节节高,他就很快成了百万富翁,到32岁的时候把公司给买了下来。& m# o* j' U; G$ H, J! [
: k- d% H; P; x. J
成了大富翁,就开始玩政治。1920年他为哈丁助选,广告做的出色,哈丁大胜,上台后酬劳拉斯克,任命他为美国运输理事会主席,后来国会调查发现,拉斯克任主席期间,价值200到250美元一吨的国有运输船按30美元一吨贱卖给私人企业,拉斯克只得辞职。
) E1 z, X3 R) B" ]! I) r
# A3 c6 d& {1 x! \拉斯克60多岁的时候娶了40多岁的玛丽•伍达德,这是拉斯克第三次婚姻,玛丽的第二次婚姻。玛丽有良好的学历,干的是很高尚的慈善事业,说白了就是超级败家,她说服拉斯克拿出钱来,成立拉斯克基金会,主要资助医学研究,包括每年一次的拉斯克奖。* v0 ^3 v1 d2 d- v& e: P7 R
: Z; ?1 g9 a& y8 n2 Q+ q0 ]
拉斯克拿出钱来,由玛丽主管。几年后拉斯克死于肿瘤,玛丽就把精力集中在抗癌上,国立癌症研究所的成立,主要是她的功劳,她使得美国对医学研究的投入迅速提高。居功之后就很霸道,不是一般地指手划脚。1 C- y7 X9 D* k5 X* `# p- `8 J8 o
1963年到1964年之间,风疹在美国大流行,1200万感染,导致6000起流产和2000起婴儿死亡,造成2万名婴儿出生缺陷和患有各种疾病,因为担心自己的胎儿会出现出生缺陷,5000名孕妇做了人工流产。
7 w7 p$ R$ L( V( w
1 V$ s: {% g/ ]/ S" J  p, B& K9 N6 E美国在1935年,1943年和1958年先后出现了风疹流行,加上这一次,基本每隔7年流行一次,下一次流行预计发生在1970年到1973年之间,对于医学界来说,当务之急要在1970年之前要研制出有效的风疹疫苗来。
9 J" I# Z) Z+ E- z, d. M
; e9 d8 L: N9 ~6 v1966年,美国疫苗业的头把交椅、任职默克公司的莫里斯•希勒曼成功地研制出有效的风疹疫苗,准备进入申报和大规模临床实验阶段。玛丽•拉斯克听说这件事了,觉得不妥,因为任职于联邦政府负责发放疫苗许可的部门的亨利•迈耶和保罗•帕克曼也研制出风疹疫苗,这样一来有关部门得花时间对比两种疫苗,批准上市的时间肯定要长了,玛丽决定要插手这件事,打电话给希勒曼的老板马克斯•蒂什勒:你们到纽约来一趟。
* {( u9 u  h7 Q! ]( o8 _% T
/ X) x9 }/ m+ Y! J蒂什勒和希勒曼老老实实做火车到纽约,然后打的到了拉斯克家的公寓,先自震撼了一把,那公寓楼里全是一跺脚美国哪个地方就得晃一晃的主儿,包括罗伯特•肯尼迪。到了拉斯克家,玛丽开门见山:这东西不能搞竞争,你们把迈耶的疫苗拿去生产。
# r6 b' d4 F% [
- w. i( j/ c6 i! u5 T# f希勒曼低声下气地解释说我的东西已经算疫苗了,迈耶那东西只能算毒株。玛丽说知道什么叫近水楼台先得月吗?到审批的时候,你们说是你们的疫苗先被批准还是迈耶的疫苗先被批准?- s# B* [% I0 {- B! i, U
, l0 Z9 U7 ^, V# i; `
两人哑口无言了,心说他们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当然是他们先获得批准了。: O' ]0 a; J9 A' y# y

5 s8 Q  |0 r9 a% F玛丽说这样吧,你们回去考虑一下,送客。) l* _' S8 H; j" A5 Z# P: L
- e' q7 l8 H: q( y& S. `0 g
蒂什勒和希勒曼从豪华公寓楼里出来,站在纽约街头,大眼瞪小眼,怎么办?
; j; B" P. E' @- H

点评

不明白为什么说这个霸道有道理,求解  发表于 2012-1-19 12:52
即便是现在看那个霸道也是有道理的,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更好。有时候,科学家也得懂得进退!  发表于 2011-12-12 16:23
可历史就是这么推动滴,霸道的人在历史角色之中也有其一席之地,而且往往是重要的一席  发表于 2011-12-12 12:02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5 学识 +1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5 + 1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2-16 14:50
  • 签到天数: 818 天

    [LV.10]大乘

    板凳
    发表于 2011-12-12 06:05:19 | 只看该作者
    京虎子 发表于 2011-12-11 13:22 ) b) b! \" V. R9 R
    既然是八卦文章,就不论先后,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既然说到号称美国诺贝尔奖的拉斯克奖,就先说这个奖吧。- s  I0 H) B& B+ F* X( x/ U$ V
    . l; i5 M! D, x  z
    ...
    7 ^: t1 |5 h& `6 p, d5 s6 S% Z
    真不讲道理的霸道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10:25:23 | 只看该作者

    3

    蒂什勒倒是有心豁出去了,不就是一个疫苗吗?希勒曼知道轻重,决定先把迈耶的疫苗要来对比一下。
      z# p3 d* j4 R5 z  P. ~6 v7 u6 M% `: c
    对比后发现两个疫苗都很安全,但希勒曼的疫苗更有效。从科学的角度,应该用希勒曼的疫苗,但从疫苗尽快上市的角度,希勒曼知道玛丽•拉斯克是那种说一不二的人,要是和她顶着干,自己的疫苗很可能难产了。于是,希勒曼平生第一次低头,放弃了自己的疫苗。* u  N% w- D7 u5 Z9 @( n- m& {

    4 {9 B3 E1 x. ]8 x$ ~. y1969年风疹疫苗获得许可,预料之中的1970年到1973年的风疹流行因为普遍接种率风疹疫苗而没有出现。后来,希勒曼用另外一种更好的疫苗替代了迈耶的疫苗,算了结了自己的一桩心病。
    9 N' W3 C) d+ h8 Y5 b# J. \  u; |7 m+ Z( i  Z7 J
    玛丽•拉斯克是通天人物,但希勒曼也不是寻常之辈。
    1 `6 d$ l# y, {( k( f0 A! M: K6 Y
    + R0 `9 i$ \7 f- L4 U% G, Q说到屠呦呦能否得诺贝尔奖,有人说青蒿素贡献那么大,就该得。问题是诺贝尔奖看的是成果而不是贡献,和拉斯克奖的基础研究奖差不多。
    , E: i& D6 @: T1 p# B: M& A# m% U" Y: M- a2 ?) S
    要说贡献,就把青蒿素算在屠前辈一个人头上,贡献也没法和希勒曼比。罗伯特•盖瑞说希勒曼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疫苗学家,这是当之无愧的,因为现在美国计划免疫中一共有14种疫苗,其中8个是希勒曼研制成功的,仅麻疹疫苗一项,就使得美国每年感染麻疹的人数从400万人下降到50人,全球每年因麻疹而死的人数从800万下降到50万,也就是说仅这一个疫苗每年能救了750万条命。现在每年死于疟疾的在100万到200万人之间,就算他们的命都能被青蒿素救了,也赶不上麻疹疫苗。0 ?. X- V- r0 z6 n1 Y
    * }  }9 w; }3 Z9 T1 ^% r6 k
    希勒曼平生以研制成功乙型肝炎疫苗自傲,骄傲到什么程度那?美国儿童和少年的乙肝感染率降低了95%,台湾的肝癌的发病率降低了99%,中国儿童的乙肝感染率在十年内从15%下降到1%。1983年,希勒曼因为研制乙肝疫苗而获得拉斯克奖,那么他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了吗?
    8 U" S) E+ m3 X: N' v9 u
    + p; S& B* D5 T  w4 K: K$ |没有。
    , V& v/ }6 V6 t/ X; j
      g: U: _2 _2 v! A1 _希勒曼死于2005年,据得拉斯克奖22年,按他的情况,屠前辈起码要活到102岁。
    3 a# f' z3 y  K

    点评

    和雪个,+111  发表于 2012-12-11 01:44
    这么伟大的成果,为什么不能拿炸药奖啊?反而奥巴马这样的人倒可以得!  发表于 2012-2-27 13:27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5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5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5-4-8 15:06
  •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渡劫

    5#
    发表于 2011-12-12 14:07:4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八卦呀!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1-12-12 17:05:28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啊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4-23 23:43
  • 签到天数: 25 天

    [LV.4]金丹

    7#
    发表于 2011-12-12 20:30:51 | 只看该作者
    最有意思的是一位90多岁的老专家,虽然退休了可是天天坚持到实验室工作,所办公室楞说不知道这人的联系地址!8 T7 Y, I% f+ J6 X! p5 o$ W
    . a5 V! L8 `) W1 s  ?
    着就是官僚啊~只讲为我所用,资源我最大,责任我最小.. {( x' m% n. c; ^3 E) j: {

    9 K/ U; Y" H( i赞一个.作者写的好

    点评

    地址是不能瞎说出去,谁知道打电话的人想干什么  发表于 2012-2-27 13:28
    你搞政工你就就因该干自己的事情~通知宣传口~着个人能不能宣传~不能就直接说不能~能的话要身份影印件,出书意向说明~编辑社证明.你说不在~搞毛啊~  发表于 2012-2-13 22:28
    人家凭什么告诉你专家的地址?就凭你打电话说要出书?  发表于 2012-2-13 15:18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22:09:49 | 只看该作者

    4

    2004年,希勒曼已经垂垂老矣,他的一帮朋友一看今年是最后的机会了,就大肆游说诺贝尔奖委员会。) U# }& O" Q2 K" d) Q

    # c& t$ |9 c& B) x; K中国人的诺贝尔奖的情节中有一点特失落,就是诺贝尔奖怎么不像中国评院士那样能够运作呀,先拿几十万争取上提名,然后再出多少万,诺贝尔奖委员会不吃这一套呀。其实得诺贝尔奖也要靠运作,那么多科研成果,把假的、抄袭的、日后证明是错的、没什么价值的等等去了,真才实料的有的是,重大成果也不少,先给谁后给谁该给谁就靠运作了。
    ; b/ S. {7 U% u$ A" @6 D& g* a2 g* _- \& y" c8 y6 z7 _4 _  J; @% d
    希勒曼自己说,我这一辈子研究出一个乙肝疫苗足矣。可是一帮朋友说这样不成,乙肝病毒的澳大利亚抗原不是你发现的不说,而且巴鲁克•布隆伯格因为发现澳大利亚抗原已经于1976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了,如果给你的话也得给布隆伯格,他家坟头冒什么烟了呀有史以来第一个得两次诺贝尔医学奖?: `2 p, j$ q5 L/ S$ x0 [; G

    7 j8 E  `" @, V' V那就想个别的吧。希勒曼并不是一个纯做生产的,他有不少成果,比如发现了SV40这个非常阴谋论的病毒,可是SV40最后被证明不能导致人类生病。怎么办?有了,干扰素。
    + `& `; h: \" P- }6 Z" q4 m4 c+ Z8 H2 I- y0 n- f, L
    干扰素不是希勒曼发现的 是英国病毒学家阿利克•伊萨克斯和瑞士病毒学家让•林登曼于1957年在研究流感病毒时发现,对于干扰素的神奇作用,其他科学家基本上不相信,认为伊萨克斯和林登曼太想成名,都出现幻觉了。伊萨克斯和林登曼也没本事纯化干扰素,让人指责得只能干咳嗽。/ l* o2 J$ d! s3 B4 e

    / L+ d! w6 q8 X% a$ Q但研究过流感病毒的希勒曼相信,他成功地纯化了干扰素,成为第一位进行干扰素研究的人,发现干扰素能够抑制很多病毒的生长,同时还能够预防病毒导致的肿瘤。就这样,干扰素成为第一个抗病毒药物,被用于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感染和白血病、淋巴瘤和恶性黑色素瘤等肿瘤的治疗上。
    & n+ H7 c# @8 _8 l5 u% C# Q6 A+ g# D8 s& ^
    这样成了吧,就按青霉素的例子,三人一起给就是了,想当年第一届诺贝尔医学奖就给了第一个抗细菌药物,对第一个抗病毒药物要一视同仁呀。这么一说,诺贝尔奖委员会很多成员都点头,眼看希勒曼就要赶上末班车了,诺奖委员会一位关键人物说了一句话:不能给在公司工作的科学家?5 ?6 R9 v! Q) r; P9 S5 T. F

    2 C1 j- Q5 B/ i5 z6 F希勒曼不是公司的呀,他是宾州大学终身教授,宾大听说过吗?常春藤。
    , @6 o$ X* }6 c3 S( {0 T1 s, l$ m5 q6 X5 ]! q& p
    我知道,他那个是人家给的名誉。+ A  Q0 Q7 ^# G. Z# J6 R+ |0 H
    0 r2 F8 G6 F5 U: U1 Z
    公司的怎么了,过去诺贝尔医学奖也给过任职公司的呀?, S* G4 W* m; w2 K8 E
      p- c" u8 q5 |0 y) e, R
    那是过去,现在不成了,中国崛起了。4 S1 T. ]% ^8 Y& V: u" W

    : Y0 A6 Q* A" o) |中国崛起和这件事有什么关系?
    / G0 R( S! f1 o2 y
    - d; Z* I3 b+ }0 F咱们要防患于未然,你们知道吗,七年后就是2011年,中国工程院增选了烟草公司下属一个烟草研究院的科学家,他们有了烟草院士,难道有朝一日,也出现个烟草诺贝尔医学奖?9 E; x! ~0 l# i' r. C9 v. i: l

    点评

    给力  发表于 2012-1-19 12:55
    擦,这个调侃的很!很黑色  发表于 2011-12-14 12:34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5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5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1-28 12:53
  • 签到天数: 46 天

    [LV.5]元婴

    9#
    发表于 2011-12-12 22:18:44 | 只看该作者
    京虎子 发表于 2011-12-12 05:22
    ' b, \& |! _+ a$ P  `既然是八卦文章,就不论先后,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既然说到号称美国诺贝尔奖的拉斯克奖,就先说这个奖吧。
    $ v2 S. R9 a* \  T6 }. j; B! z' Z$ d2 Y. c0 |$ |
    ...

    ) M, X8 u& i+ n; ~' i瞧人家老拉,自己拿不到诺贝尔没关系,自己设个奖金。
    5 m9 x5 k7 d5 L) [* t" Q" f$ ]
    & F% q- C/ R1 k$ k+ g反正咱中国有的是富豪,设个奖金不就完了吗?

    点评

    奖有的是,知名度很少,关键在于公正,中国要是有了类似的奖,全成潜规则了  发表于 2011-12-13 00:12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1-12-13 00:25:1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有一种很顽固的诺贝尔情结,"3 P! r3 G, A7 X: d- n# `& L2 e! _
    国人迷信名牌嘛,这牌那牌,包装包装,骗多少钱去?8 R( C9 X0 B; Y4 u7 c4 Y5 \
    所以提倡本土品牌是对的,要骗自己骗,不过大家估计还不会买帐,不洋不上当,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1-12-13 05:07:50 | 只看该作者
    京虎子 发表于 2011-12-11 18:25 + `7 A8 d# c  F6 p
    蒂什勒倒是有心豁出去了,不就是一个疫苗吗?希勒曼知道轻重,决定先把迈耶的疫苗要来对比一下。2 u5 |/ C- ~9 e9 ^
    3 O8 y9 I+ |; F' y* V$ O& P
    对比后发 ...

    3 [! `- S- m! K" ^- C好看。现在很难静下心来做事,只好眼睛盯着得奖与否了。同样,要不是得了奖,谁现在又会注意屠先生和她那辈人的贡献呢?所以,俺觉得得奖只是个手段,目的是引起大家对某一项事业的关注。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1-12-13 05:14:49 | 只看该作者
    京虎子 发表于 2011-12-12 06:09
    . x* k/ D' o" t* X2004年,希勒曼已经垂垂老矣,他的一帮朋友一看今年是最后的机会了,就大肆游说诺贝尔奖委员会。
    * U7 I- X& I& n8 D
    ; m( r. O- s) N, k$ V/ Y中国人的 ...
    + [. {  L9 u7 n! a: m: T
    还真是,学界和业界的割裂是人为的。典型的就是觉得学界要名声,业界要实惠。这种诺贝尔奖就一定要给学界,补偿一下没有实惠的清苦,这位关键人物的思路太狭隘,不知是哪位人士。不过,1993年的诺贝尔就给了位在公司的人,Richard Roberts。。。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3 08:10:20 | 只看该作者

    5

    一锤定音,希勒曼没有拿到诺贝尔奖,干扰素这个成就也不可能拿诺贝尔奖了,这就叫生不逢时。
    + A1 @, g3 s% N8 v, i& f1 p
    + v! G9 G. V. c  v4 ^诺贝尔奖这东西也就是中国人把它当成个事,在很多国家的人们的眼中,不就是个奖吗?诺贝尔是干嘛的?大概就中国人知道他是个搞炸药的。但话又说回来了,那么多慈善家,还就是诺贝尔的名气的,就因为他设的这个奖。% \5 `( a4 L  u. N# W
    诺贝尔这么慷慨是因为看到自己的悼词了,死的是他兄弟,让人家误当成他了,诺贝尔一看,我辛苦了一辈子,最后就这么小半张报纸呀,不成,我得留下点什么,这才有了诺贝尔奖。
    % E  v! t$ j& [) U2 V( I/ H  V$ m: O7 {  D' `& @6 O- \1 P1 V
    科学这东西不是香格里拉,家长里短一样不少,从头一届诺贝尔医学奖开始就不安生。
    / t1 N% t9 z; l( K- I6 Y7 z1 D7 U% ?# l: n; G% a3 y8 p! h
    第一届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德国人埃米尔•冯•贝林,成果是白喉抗毒素。白喉疫苗到现在还是计划免疫一部分,就是那个DTP百白破三联疫苗。在有疫苗之前,仅美国每年就有20万青少年感染,其中15000人死于白喉,有了疫苗之后美国每年死于白喉的只有5个了。
    . K/ g& E. Z6 t5 K; Z* V
    - _. C6 G  ?0 ?, [7 {6 q& ^% t( u和其他传染病比较起来,白喉不算太凶猛,但白喉抗毒素可以算第一个抗细菌药物或者叫第一个抗传染病药物,除此之外还有疫苗,但疫苗基本上是起预防作用的。白喉抗毒素的意义在于可以延伸到其他细菌感染,做法是将细菌给实验动物注射进去,或者是小鼠,或者是兔子,有条件的养羊养马也成,这些东西会对细菌产生特异性抗体,把这种抗体提纯后给被同样细菌感染的病人打进去,就能够治好了。有了这个注意,大家就开始养动物,在磺胺和青霉素出来之前,药厂养着上万只兔子,因此专家们预测未来的微生物学家就是个饲养员。1 z. X( ^, a' u5 t4 b( @
    ) r, m8 j4 x7 [2 |$ K4 h  L& \
    这么一预测,很多农家子弟就投身微生物学研究,比如发现流感病毒的萧普,反正不上大学也是在家养猪。可惜这个预测没有实现,因为细菌感染不是单一感染,伤口里有好多种细菌,现找来百来只兔子,等它们个个出现抗体的时候病人早就死了。但在1901年的时候还没有这个认识,所以开天辟地头一遭的诺贝尔医学奖就给了抗毒素,也证明了细菌性感染在当年的要命程度。
    / P" Z. H9 k6 g! c/ E" e7 X: I6 G4 x/ I2 p0 B8 k  f
    给抗毒素是应该的,但只给贝林一个人,按今天诺贝尔奖的标准,是不应该的。9 y. V7 d: i  O7 @

    点评

    短了,不过精悍。里面两个知识都第一次知道:诺贝尔的悼词,药厂的兔子。  发表于 2011-12-13 09:40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5-20 23:10
  • 签到天数: 52 天

    [LV.5]元婴

    14#
    发表于 2011-12-13 11:03:51 | 只看该作者
    90岁的老先生,被无视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3 20:16:39 | 只看该作者

    6

    首先,白喉杆菌致病原理也就是发现是因为毒素而不是因为细菌本身杀死人这个道理的不是贝林,而是巴斯德研究所的埃米尔•鲁克斯和亚历山大•耶尔森。没有这个发现,贝林就不会去研究白喉抗毒素。鲁克斯和耶尔森后来也独自研究出白喉抗血清。' R  x; V# D' i/ J" y% N* w

      J& w4 U' ]6 o: _5 K2 l鲁克斯和和耶尔森都不是寻常之人,鲁克斯是巴斯德手下头号助手,巴斯德的很多研究实际上是鲁克斯先发现的,但巴老的观点是我雇了你们,你们的成果都算我的,事后我给你们申请勋章。这一点上科赫就比巴斯德强多了,所以才有培养细菌的玻璃皿叫佩特里皿,要是按巴斯德的风格,应该叫科赫皿。鲁克斯后来忍无可忍,老子不干了,不过巴斯德晚年他还是扛起了巴斯德研究所的大旗。
    0 l4 }' `- {3 j+ H: V2 I4 L8 x- x
      y! A$ I9 Z) V  g% S9 _耶尔森小名应该叫狗剩,他在读医学院的期间研究狂犬病,结果自己得了狂犬病,正好巴斯德研究所研制成功狂犬病疫苗,鲁克斯把他救了,毕业后他就在鲁克斯手下做研究,几年后突然觉得搞研究没意思,跑越南到医生去了,1894年香港鼠疫流行中发现了鼠疫杆菌,在微生物学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8 e- ]& z9 W/ `+ M6 `
    , `% Q+ T% S% H/ V. l5 g- Z
    其次,贝林的确是第一个发现抗毒素的,他先发现了破伤风抗毒素,但这个成果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和当时在科赫手下进修的日本人北里柴三郎一起干出来的。北里柴三郎后来回到日本,号称亚洲微生物学第一人,日本的北里大学就是纪念他的。
    - ?! b# ~$ A/ j3 [+ b2 F4 R0 V5 S+ T" G/ N5 H  a* i
    最后,白喉抗毒素也不是贝林自己干出来的,而是和好朋友保罗•埃尔利希一起干出来的,但贝林摆了埃尔利希一道,把成果都算在自己头上。
    ( D5 \5 S1 P7 d0 y" ~9 ~! Y$ E. U' ~& u  K! G
    就因为当年德国医学最先进,加上贝林吃独食,鲁克斯、耶尔森、北里、埃尔利希这几位有资格共享诺贝尔医学奖的人都没戏,其中只有同为德国人的埃尔利希后来得了诺贝尔奖。就这样从一开始,诺贝尔奖在药物相关的成果上就有争议。& Q3 a$ n& y+ D$ }/ R& k8 F0 ]% t

    : x/ s% j# U* l这头一届也说明诺贝尔奖不考虑贡献,要是论贡献,巴斯德虽然死了几年了,科赫还在,只要是给微生物领域的,哪一个在贡献上能比得上现代微生物学的创始人之一科赫?但诺贝尔奖有它的道理,科赫是贡献大,可他的成就就是一个又一个地把致病细菌分离出来,告诉我们这个病是这东西造成的,那个病是那东西引起的,知道这些对科学研究很重要,可是对老百姓有什么用?知道不知道不是一样得死?科赫自己也知道,可是他在预防和治疗上功底有限,他研究出来的结核疫苗毫无效果,到1905年才因为结核研究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 [$ N  P* U$ s. G

    点评

    我想提一个小问题,狂犬病一旦发作,病死率是100%。目前为止世界上仅仅有一例抢救过来的。所以耶尔森肯定不是得了狂犬病,应该是被带病动物咬伤  发表于 2012-1-19 13:08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1-12-13 21:07:2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写得好哇!献花,献花!& n2 ^+ B! r* T& {
    + V. I- p9 ]" L( }
    不过,这是完了,还是未完待续?! {, P& Q/ T* S) q

    8 G3 }+ |- {. J, {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3 22:21:33 | 只看该作者
    魔术师 发表于 2011-12-13 08:07 * R" y# E0 _2 E3 Z* m  Z* Z
    呵呵,写得好哇!献花,献花!) W" R& \6 c) T- N

    : ]* [5 c0 u! I不过,这是完了,还是未完待续?
    # R6 L/ N8 n: E, o) m5 \$ S
    刚开始,还早着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1-12-13 23:18:0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篇里的第二段,再同意不过了。不过啊,武力科技征服世界后,卖弄舌头,包管赚钱几百年。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4 01:34:16 | 只看该作者

    7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要是巴斯德还活着,头一届诺贝尔医学奖就是他的了,既德高望重,又有拿得出的成就,比如灭菌或者狂犬疫苗。巴斯德的狂犬疫苗和其他疫苗不一样,是既能预防狂犬病又能治疗狂犬病,因为狂犬病毒为了躲避人免疫系统,通过神经细胞慢慢地向脑部前进,这段时间给了巴斯德一个机会,他的疫苗从弱到强连续打14天,抢在病毒入脑之前刺激出身体的反应,把病毒干掉,这个水平就超过了抗毒素。
    6 J+ J  y% U. {1 V" ?/ M9 C5 g3 T! J# J0 p
    巴老这么费劲干嘛?大家接种狂犬疫苗就是了。可是这个病不像天花那样人人都有得的危险,得先被狗咬了,得被得了狂犬病的狗咬了,虽然得了就得死,可是只是一小部分人有危险,全民接种太浪费了,在确定咬他的是疯狗后再打疫苗也来得及。也幸亏他没有号召全民接种,因为他的疫苗是用动物的脑和脊髓的细胞做的,带有髓磷脂,有些人接种疫苗后,这些髓磷脂会引起对自己神经系统的免疫反应,也就是自身免疫,导致残疾或者死亡。当时大家不知道,认为是疫苗不管用,后来知道了,等希勒曼用鸡胚做疫苗的时候,要先对鸡胚斩首,以避免自身免疫病。' D5 j* ~2 G2 `0 o* q' P' \

    : ^8 t- {  o! Z贝林之后,隔了38年,1939年诺贝尔医学奖才再一次颁发给药物,这一次是百浪多息的抗细菌疗效,获奖者是德国科学家、在拜耳公司任职的格哈德•多马克。然后过了6年,1945年青霉素众望所归,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获奖者是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澳大利亚科学家霍华德•弗洛里和英国科学家恩斯特•钱恩。然后过了7年,1952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链霉素及其在治疗结核病上功效,获奖者是美国科学家赛尔曼•瓦克斯曼。8 W# X+ T5 [; x

    * O) R8 ]9 J$ e# c  a- O再往后,没有了。从1953年到现在颁发了59次诺贝尔医学奖,没有一次给药物研究的。青蒿素是不是伟大到能够打破这59年的规例?. G& J5 R4 `" o; d

    % u: z  J1 y. x5 t/ J4 W6 t, l  }从1901年到现在,一共颁发了104次诺贝尔医学奖,只有四次给了药物。这四次中,只有青霉素那次没有纠纷,其余三次都有问题,刚才说了第一次,下面说最后一次。
    " z. y2 X% x2 Y7 `1 R

    点评

    青霉素确实厉害。。。  发表于 2012-2-27 13:33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4 18:39:32 | 只看该作者

    8

    链霉素本身当之无愧,青霉素对重大细菌性传染病的病原菌的效果不好,像鼠疫、结核等要命的瘟疫等链霉素出来后才算控制住了。这次颁奖的问题在于瓦克斯曼的风格是巴斯德式的,我的实验室的研究成果都属于我名下,可是这是在美国,链霉素的发现有他的博士生阿尔伯特•斯卡兹的功劳,文章第一作者是斯卡兹,专利上排第二号也是斯卡兹,斯卡兹的博士论文还是关于链霉素的。* c( ]+ H  z9 P  h. g' L+ Y
    8 H+ L( F% Z* s& r$ \' v" o( D
    瓦克斯曼和斯卡兹都有俄国犹太人背景,名利当头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斯卡兹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益,把这个诺贝尔成果闹到法庭上去,最后两人庭外和解,承认斯卡兹是共同发现人。这算是给诺贝尔奖委员会一个大嘴巴。8 ]6 `5 K( [5 u/ |; n

    # P# K+ m3 |& k) Q" y之后,诺贝尔奖不再授予药物相关的研究,其主要原因是药物研究成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通常由大公司成年累月地组织起一批人进行研究,成果是谁的真不好说,诺贝尔奖看成果,也就是发表的文章,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药物结构是人家的商业秘密,不会登出来,青蒿素就是这种情况。
    ' I: J" S, U- W& B
    ; y4 j+ Q9 S9 a' T8 ^  O关于青蒿素的第一篇文章是1977年在《科学通报》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的名义,是关于青蒿素的化学结构的。1978年5月,又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名义,发表了青蒿素结晶立体绝对构型。1979年英文版的《中华医学杂志》发表了论文,还是署名“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退多少步说,这东西算数的话,诺贝尔奖是给个人的,人家知道“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到底是谁呀?好几百号人那。" l$ Z$ u8 c; y2 b7 _
    ! y) a/ Z  ?; _- A9 ]( [$ R( I
    有关青蒿素的第一篇国外论文是1982年中山大学江静波等人在《柳叶刀》发表的,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西方医学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其实是把先发表在国内刊物的一篇文章写成英文了,如果这个算的话,就没有屠呦呦什么事了。
    8 @* K% m3 a$ B" Z% `$ L7 Q" q2 M% A: T& e. R7 I' R. m; H
    屠呦呦得拉斯克奖是因为这么一件事。一开始对青蒿素提取不成功,屠呦呦在葛洪的《肘后方》中发现是这样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才意识到一直用高温提取,很可能破坏了有效成分,因此改用乙醚提取,于1972年成功地发现了青蒿素。但这个东西是个故事,论文在哪里?哪篇科研论文比较了用高温和乙醚提取的区别?5 S* T6 Z  y$ {2 `  J2 R8 z3 Z

    + D. }! ^/ K+ L+ B! R这么说不是要抹杀屠呦呦的功绩,更不是要抹杀青蒿素的功绩,下面马上就要大谈特谈疟疾了,而是要说这个成绩得诺贝尔奖的不可能性。
    " n9 V) w4 h- u, S) a9 z( I9 n7 w6 M$ ^/ ^4 |& D# e
    上面不是说了1939年诺贝尔奖给了在拜耳公司工作的多马克吗,是的,但这件事说起来话特长,不是一个科学奖那么简单,诸位耐心地读下去。
    4 ]# V- J/ `; {, ~" G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5-15 21:36 , Processed in 0.04674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