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2001年美国批准售台潜艇之后,台湾的潜艇计划就一直处于一个很尴尬的状态中。美国虽然可以向台湾出售潜艇,但是却没有常规潜艇可以提供;其他国家有常规潜艇,却出于政治考虑拒绝提供。台湾地区海军在等待了13年之后终于下定了决心,自己建造潜艇以替代早已老旧的4艘潜艇。2 t0 e, u) ]0 l2 V4 l
0 q) O) x6 }# I5 v# L0 e; I台湾地区的造船工业曾经建造过要求颇高的5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以及其他特种船舶,在工业技术上有一定的经验,因此能否顺利自行设计建造出潜艇,具体取决于军方的技术要求与相关的技术储备情况。目前已经透露出现的情况是,台湾自造潜艇计划吨位介于1500-2000吨之间,性能方面要求不高,AIP动力系统以及潜射导弹等先进技术都不要求装备。首艇从设计到服役预计11年时间,单艇预算10亿美圆。从这些数据看,技术指标并不过分,难度也不大,并且预算超额充足,假如台湾造船厂在建造中加强施工工艺管理,借鉴国外先进潜艇建造技术的话,还是可以有望达到目的的。4 i; v7 ^4 g# ^3 |3 [* `
5 j* Y- R% h5 m# L, j$ P+ Z
但是潜艇毕竟是作战舰艇,关键的战斗力还在于其内部系统的性能和具体装备,比如高性能声纳系统、水下大容量动力系统以及鱼雷等装备上。很明显在这些关键设备上,台湾地区海军还没有拿出确切的方案,因此现在评论台湾自造潜艇的战斗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台湾从来没有设计潜艇的经验,相关很多技术细节未必能搞清楚,至少在设计方面必须借助国外力量。那么笔者就从最可能的角度试着分析一下其可能的选择和主要技术表现。
2 f Y4 J$ a V. q: V: P
' x# `+ Q/ X4 V- R/ n. X/ F台湾设计潜艇必然参照一款技术成熟、吨位相近的他国潜艇做为母型。由于已经确定不采用AIP动力系统,因此诸如日本苍龙级、德国212型等装备了AIP系统的新型潜艇基本不在考虑之列;同样,由于设计体制的原因,俄罗斯基洛系列潜艇也不会被考虑;澳大利亚的科林斯级则因为吨位太大,也不会被作为第一考虑。这样可以选择的对象就剩下德国209型、法国鲉鱼级。但是,德法两国可以预计在这个方面为了几条潜艇这样的蝇头小利而得罪中国大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台湾事实上无法从现役潜艇中获得太多直接帮助。
- Z$ X% T) O3 M1 L
+ r% D4 ]$ Y! u. x2 U1 A* a t不过台湾还有另外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选择,那就是英国于1980年代中期开始服役的支持者级潜艇,该级潜艇服役后不久因冷战结束、英国削减国防预算而退役,后转卖给加拿大。支持者级具备各种海况下使用能力,可以执行各种作战任务,战技性能满足台湾海军的要求,技术水平与同期的209型相当,由于已经退役,在技术转让方面不那么引人注目。所以假如台湾地区海军希望获得完善的潜艇设计资料的话,支持者级是其极有可能尝试获得的一个母型,而且如果美国从中斡旋的话也是有一定的成功把握的。顺便一提的是,支持者级的采购价格在1992年的币值为6亿美圆,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的话,到现在也离台湾预算的10亿美圆相差不远。至于这是不是一个巧合就只有天知道了。在定型之后,剩下的问题就好说了。由于不是整艇出口,其他子系统的采购和技术转让就不那么敏感,可以由美国海军代为从英国采购然后转交台湾,当然这中间是要收过手费的。
( w- _0 K+ Y3 p) V0 R4 G' k4 R$ B
这样,我们现在就可以根据支持者级的性能大致推出台湾自造潜艇的性能:水下排水量约2000吨(支持者级2400吨),水面航速12节、水下20节、通气管状态下航速12节。最大潜深200米。自持力约50天。装备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预计鱼雷12枚以上(支持者级12枚)。
0 i- ?, K1 }6 {$ B7 K
0 \" A* W5 m6 N从以上数据看,以支持者级为母型的台湾自造潜艇在多项性能上已经落后,火力也不突出,即使台湾地区海军考虑到了技术采购难度导致的额外费用,以10亿美圆采购一种30年前的设计似乎还是有些不值。所以其必然有某些特点为台湾地区海军所看重。
, A) \ H+ K, `9 {' y7 e# f
w7 w9 F1 M* ]; B支持者级最初是设计为核潜艇的补充力量,执行与核潜艇一样的反潜反舰任务,而且作战对象是当时雄壮一时的苏联海军。苏联海军拥有相对完善的对潜搜索系统,因此支持者级在设计时就已经注意了各种情况下的隐蔽需要,艇体覆盖了消声瓦,艇身设计也通过线形控制了水流噪音;动力系统都布置在隔振系统上,减少了机械噪音;柴油机的排气管设置了空气冷却设备以降低红外特征;通气管、桅杆等设备采用了雷达隐形设计。所以,支持者级的强项在于其隐蔽性。由于需要接近苏联海岸大陆架,因此其浅海性相当优良。6 R) q) l$ a& ^5 a; r9 G: r
; J+ m0 Q: W9 c n3 K0 z
另外一点就是,支持者级在设计上没有采用太多的高难度艇身设计和建造工艺,这对完全没有潜艇建造经验的台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支持者级的成员多达47名,可见自动化程度在今天已经落伍,但对于台湾来说,这也意味着降低了获取相关技术的难度。+ }' z% M9 x: ]7 O" I5 X! T
8 z3 }* R5 `, m综合起来看的话,支持者级是一型适应台湾地区海军特定需求,并在这些特定方面拥有一定优势的常规潜艇。而我们如果推开来看,从这些特性去分析的话,可以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信息。
$ g; n% U# r" t/ g- M& ?! t9 c' T
9 I; c& `7 s1 p+ D7 h2 q+ x海峡两岸的军事力量对比到了今天,已经产生了根本不可逆转的差距。如果说1990年代台湾在海空军技术上还拥有优势,自信能进行“境外决战”的话,那么到现在已经没有人怀疑解放军在海空力量方面的优势,如果加上导弹、情报支援系统的差距的话,台湾方面用武力抗拒统一的胜率基本为零。
L. D: s7 ?# W. f/ g, _% I
1 j8 Z% z6 X6 i在这样一个现实下,台湾潜艇的作战使命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境外决战”时期台湾潜艇的主要使命是近海防卫、反封锁和反潜,以保障台湾能获得来自国外的援助,继续顽抗下去。在现在解放军可以快速获取制空权、台湾已经来不及等到国外援助的情况下,潜艇的使命就不能再按照以前那样立足于保护本土了。% Y, s) M, j8 _' a0 E1 j6 ~5 W
3 M% F( J2 r2 r7 c/ Z9 U
很明显,台军对解放军的行动判断为:( }! a* k+ S2 W1 I2 I& Y# z* f
9 g; s- E8 e: l$ B% J2 J) ~: [在解放军发动第一波空袭后,登陆舰队就会同时出发,目标澎湖甚至台湾本岛,具体取决于当时解放军的两栖投送能力。但无论怎样,解放军的第一波登陆兵力都只够用于开辟和固守滩头阵地,这是由多方面原因决定的:除了两栖投送能力外,还有登陆地区的地形等,无论是台湾本岛还是澎湖,沿海适于登陆的地区大多都被密集居民点挤占,这就决定了解放军第一登陆波登陆后将主要忙于肃清和巩固登陆场,再加上两栖突击导致的装备配置问题,因此解放军如果想往内陆推进,就必须有第二波登陆力量,而海峡的宽度决定了不可能等待第一波的两栖舰艇返回后再装载第二波,因此两波登陆船舶的发出时间必然接近,在有限的军用登陆舰艇主要用于第一波的情况下,第二波也就是运送主力陆战力量的登陆舰队必然主要由征用的民船构成。1 N1 P6 o, E8 Z1 `# z
- Z5 b: [, M; V这就给台湾潜艇的活动提供了一个下手的好机会。
: u. w1 }. Y% i5 N
4 ]0 `/ c9 t2 L t, |在我们分析台湾潜艇的活动计划之前,先回到解放军这边来。登陆台湾最大的问题是海峡的宽度,最窄处有180公里,以15节速度航行一个来回至少需要12个小时,如果加上装载部队的时间,至少要16小时才能送上第二波。所以解放军的战术必然是多点同时发出多次攻击波,依靠速度拉开批次,同时减少第一波登陆后的等待时间。这样就要求登陆部队在多个地点同时装船。
3 u( G8 e/ q; Y, Y5 N2 f3 Q! Q: d" E
假如我们根据公开资料分析的话,会发现适合用于大船队集结的港口并不多。仅温州、福州、厦门、汕头四个港口,其中温州和福州到台湾之间没有中途点,支援保障难度太大,而且分散了各项支援力量,因此明显是次要方向。主要方向是厦门和汕头,其中厦门距离台湾或澎湖最近,有完善的大型港口设施和码头,但海域较为拥挤,且外海就是金门岛,不利于对船队信息保密;汕头方向则有大型车辆码头,附近还有可以作为船舶集结地的海湾,因此作为第二波船队的集结出发地可能性较大。) G2 H9 c8 _. h. u! z
# q" ]0 p8 Y' u3 C0 z+ m3 E无论是从厦门出发也好,还是汕头出发也好,澎胡岛作为唯一的障碍正好挡在前往台湾的道路上。所以可以肯定拿下澎胡是登陆台湾本岛的必然前提,不仅消除了一个可能的海空干扰基地,还可以成为解放军的前进基地和野战后勤基地,缩短登陆台湾本岛的来回折返时间,也为重型高速登陆装备提供了一个装载基地和维护基地。# a2 Q f( W* ^, y* @
2 [; S5 V7 } j6 p& B: o; y. @
再回到台湾潜艇上来,既然我们现在已经分析出,解放军的登陆力量将从厦门和汕头出发,很明显,由于海峡上空将成为空军的主战场,厦门出发的解放军船队将处于最强大的舰队保护之下,而汕头出发的船队由于远离海峡,其保护力量相对于厦门的船队偏弱,而且也极大可能是第二波的登陆船队。那么台湾潜艇的注意力可能更多的会放在这只船队上。; J4 G \( F: B d9 k1 q4 G3 Q0 E
0 a2 O* W: e+ z9 r这样,在平时台湾潜艇主要在台湾本岛至东沙之间海域巡弋,接到指令后即可全速赶赴汕头至澎胡方向下潜,伺机跟踪攻击路过的解放军第二登陆船队。由于第二登陆船队主要由民船组成,无论在航速、机动力、抗打击力方面均无法抵御台湾潜艇的进攻,因此台湾自造潜艇那些看上去落后于时代的缺点便不再那么突出了,反倒是适合浅海使用、隐蔽性强的优点可以发挥出作用。
U. F$ R$ }* r1 }% x- ~0 q1 D! L- L, c
对于台湾自造潜艇来说,其本身的技术要求也体现了台湾方面对大陆反潜能力的预计。8 R7 h6 q8 {' K. q
! z5 P; X$ \5 z: S, F: v6 {0 {$ }
不要求AIP技术,说明台湾认为大陆方面缺乏足够的航空反潜能力,因此潜艇可以不追求水下高速性能,而高速性能正是潜艇由巡逻区域赶赴作战区域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既然解放军缺乏航空反潜力量,那么必然会加强水面反潜舰艇的配备。对此台湾地区海军似乎也不是很担心,考虑到支持者级以3节的速度可以在水下航行90小时,可以判断台湾潜艇将是事先部署在相关战位,在水下等待解放军船队进入伏击范围后再从海底上浮攻击,这说明台湾对于监视汕头地区的情报系统有相当自信,自认为有足够的时间将潜艇部队安排到合适地点。这一点值得解放军有关部门警惕。; {$ t: r' @0 b
8 ^4 F8 g5 ?1 @8 I8 v/ ^11年的建造周期也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即使现在台湾自造潜艇有优势完成上述战术想定,可谁又能说清楚11年后的事情呢?也许台湾地区海军分析认为解放军的航空反潜能力在11年后进步不大,更或许他们认为先稳妥一些,把潜艇技术吃透造出来。假如真是这样一种务实精神的话,倒也是值得赞许的。0 I9 M( v3 f. k( J: a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