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2-4-16 03:01 |
|---|
签到天数: 192 天 [LV.7]分神
|
本帖最后由 水风 于 2013-5-12 07:29 编辑
) V6 D- D0 p/ i7 S* ?2 Y5 A- l, u7 j1 v4 D, |/ j+ U: V% _7 U9 G* M
不爱已经说的很好了,我针对生物领域再加一些。这些与做研究关系有一点,但是对于如何在现在美国这种糟糕的科研预算的环境中活下来有很大帮助。
, s2 B4 M ]0 S9 A5 y/ J3 X
1 x" [; o: g3 s8 p9 O1,科研的意义,不是在于你发现未知。而是你的发现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如何的变化。我最好的一位老师给我讲课时问,为什么你们要拿哲学博士学位,而不是科学博士,或者生物学博士。现在我终于知道答案了,因为我们的发现,是在哲学的高度。换言之,就是你的发现影响的不仅仅要是你的小领域,最好是整个生物学界,甚至物理学界,化学界,数学界和社科科学界都能从中有所获益。这个就将你的研究,推到了哲学的高度。这才是我们的哲学博士学位的真正含义。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每年几十万博士们,有个位数的这类发现已经很了不得了。但这是整个科学研究的真正大方向所在。, A9 }" ]) Q& `1 U
你不要看谁谁发在science, 谁谁发在nature了。十年后,这其中有一半的文章会被证明有错误的实验数据或者实验结论。20年后,还能被人提起的文章,一年没有几个。100年后,谁还会记得发了什么文章?只有那些在100年后会被人记得的,才是真正的有哲学意义的文章。1 B; q4 |, f& c' ^* H) T3 a/ N
你不需要在今生中能够发一篇这类文章,但是你需要知道高山仰止的,究竟是什么?( x4 o7 I) M+ L ^
, ] g I% L+ ~2 {3 n& s
这个是理想主义的大目标。
$ m/ B5 i+ h3 @) O/ L下面是现实的悲催情况。
6 I; f) L, c- O! \" n( H U% o, n/ e, V; M6 q. @' C5 U- h
2. 急功近利只是为了生存
4 h4 ?; a0 o+ f% j6 b5 ~. d2003年,当时生物学界的最高期刊,细胞杂志CELL上,某位大牛发文感叹现在的生物学界已经成了急功近利的生物学界了。如果他老人家今年看看细胞杂志上发表的东西,才知道,2003年的已经很不错了。cell杂志在上世纪以执拗著称,就是她只要完整的一个科研结果。这个结果,说白了就是穷尽所有所有的可能之后,将所有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一般cell上发表的东西,跟电影学界的终身成就奖差不多了。举一个例子来说,我在2005年的时候,计划了一个实验,然后顺藤摸瓜,找到了10年前cell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我仔细的阅读完那篇文章之后,决定取消实验。因为那篇文章将我所有能想到的,以及没有想到的实验全给做了一遍。我认为当时的实验手段有所进展,但依然没有能够超越这十年前的数据。所以,做了也是白做。
* _" I8 C, W4 C. U+ l/ G, H4 A* B还有一个例子,某位得炸药奖的,说起来,所有的带她名字的文章加起来一共16篇。真正带给她以及她导师炸药奖的,其实就是一篇cell文章。仅此而已。但那篇文章,是她十年工作的积累。
1 o1 @1 A* k) _6 ]1 v现在一个人如果你2年发不了什么文章,那么估计还能再混一年。4年没发文章的,绝对要准备换工作了。6年没发文章的,你不是学生的话,那么只有技术员了。
6 \% t( o/ v0 U, N' y8 K' i8 {' H之所以成为这个局面,是因为现在的基金已经急不可耐了。面对克林顿政府给大家留下的超量的生物学人才,这帮老爷们终于可以横挑鼻子竖挑眼了。8 ~( p4 G, K, P% X0 o6 l* @ j
举例来说,现在NIH的基金申请,已经不是在陈述自己的实验计划,而是在将已经做完的工作进行汇报了。然后拿这完成的工作申到的钱去做下一个。很多时候,你不仅仅需要将工作汇总,而且还需要将其中的部分给发表出来。以前那种攒着发大文章的习惯,现在成为了超级大牛实验室的专利了。为了顺应这种风潮,各种杂志,包括最牛的cell 也不得不对现实低头。将自己的标准一降再降。从一开始的完整故事到片面的故事,到现在的实验结果通报了。
" e' D$ S5 P) Q( U$ D, L( U# z" V! G/ G) r/ \& {+ l1 b+ f) M3 z
3,小的才是好的& y- j6 R! M2 K( |- Z3 Z/ J
克林顿给美国的研究界打了8年刺激剂。然后小布什悄无声息的就将烧的火热的大锅下面的柴火给撤了。NIH的增长在2003年曳然而止。但是各大院校依然保持自己的惯性,让学校的发考题数目持续增长。到了2006年,人人皆大欢喜的申请基金的局面终于到了尽头。无数的老板没钱了,实验室关闭的关闭,走人的走人,退休的退休,改行的改行。然后,NIH保持了8年的零增长。这是在数目上,但依照官方每年3-5%的通货膨胀率,实际上,每个人拿到的钱在持续不断的缩水。
& z1 _; \; b! B- m0 E
! D0 H' n8 d4 e4 b% Z6 X: Q直接影响,就是每笔钱能够养活 的人数在下降。间接影响,就是各大苦逼的博士生博士后们的工资水准在持续下降。最终的影响是,实验室规模在减小,发文章的课题也在缩小。小的才是好的。大行其道。# C6 t) Z1 b* I! I% N$ |! B
9 M% T; n! P) L9 i2 |
4,顺应潮流才能活下去
+ F5 l; n- q8 C6 a0 O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