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5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笔记] 庄子的光华(六)庖丁解牛.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0-3-23 00:29
  • 签到天数: 134 天

    [LV.7]分神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06:2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到处停留的叶子 于 2015-1-6 12:11 编辑
    5 l& i1 W8 a: O9 |1 i3 C7 b# f+ G
    庄子的光华 (六) 庖丁解牛  上  L1 ?$ \7 K' `$ D, j1 f

    & x- L& r, Z3 O6 Y! J上篇主要内容是原文和译文,不知道看到的各位,有何感想?或许有人会轻轻的想,这老调已经谈了上千年了,不就是熟能生巧的故事么?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可是现在又有了新的理解。
    ! \  v9 [5 e. r; C
    ! l1 n/ I# r2 S4 F% P4 S5 \
    5 p% x( a+ Y+ @' E. @* O- y庖丁解牛   叶子的随想篇  之一
    & M" n8 e; C: p2 U" r/ y$ x0 w! ?4 e/ _) k  u& i
    其实在这里我首先想要解的这头牛,或许正是庖丁解牛这个故事的本身吧? (神牛你要对号入座我也没有意见。)* {7 C0 o* x3 R+ t% W8 e

    % o) |( Y  D9 K% |9 E/ f& V5 J8 U7 j6 y开始一小段,是远远的一瞥。
    ( o' r4 I1 p9 v. }' O) n& y; H# I4 l' j/ E' D
    庖丁为文惠君宰牛,手触肩顶、足踩膝抵等各种动作,牛的骨肉分离所发出的砉砉响声,还有进刀解牛时哗啦啦的声音,都无不符合音乐的节奏,与《桑林》舞的节拍,《经首》曲的韵律相和谐。 1 b) q. o: U: m- f# h
    5 a9 M  a  y, R: f3 Z6 e$ v
    简而言之,庖丁解牛,发出的声音和动作形象,和一个配乐的舞蹈那样赏心悦目。! r+ K3 @9 S2 h6 T
    9 g+ T8 y( a3 B4 D) s9 R
    这可能么?这是怎样做到的呢?接下来庖丁的回答,就有点复杂了,刚开始看到这一大段未免让人眼花缭乱,尤其是动物保护协会的,恐怕还要提个抗议什么的。因为他在说,这些年俺解了几千头牛(写到这里又差点笑场,爱坛的大牛们你们不要打喷嚏……)
    / G+ j3 K+ L. _1 a& w! h; @" s# n. i+ U! L& S
    对,庖丁是个姓丁的厨师,他生活的主要部分是宰牛,而宰牛这个工作,说实话,对大部分人来说,并不是一件让人身心愉快的事情。他是怎么把这样一件很不让人愉快的工作变得如此赏心悦目,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呢?我看这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 x- s, C8 |  K$ p$ h* ]1 k
    5 `2 \1 Q( i. g" _8 Y2 e庖丁他刚开始就说了:/ W* _5 o3 n, K* m2 W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我所爱好的是道,已经超出了技术的范围。)
    8 t& l  a8 R/ s5 T9 C# J
    7 V" ~* H) J- c3 f
    当然技术也是重要的,他花了三年的时间,才能够全部掌握牛的生理结构……1 m; u7 t5 f( {. r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开始我宰牛时,见到的都是整体的牛,三年之后,就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

    - V: d7 Y6 `% x& P, ?- {8 U  T7 ]2 m
    + h- l7 C/ \! v' |4 I1 T( ?庖丁将解牛这个过程变得如此随心所意,因为他领悟了解牛之道。他的解牛之道,第一步就是通过实践了解牛的生理结构。第二步,了解之后,他懂得以无厚入有间,省力而不伤刀刃。
    5 n4 o6 X, y) }" {( v: |3 ?. x# j
    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因为完全依照牛体的本来结构用刀,即便是经络相连、筋骨交错的地方都不会碰到,何况那大骨头呢!)

    " T% ?- R* ^% l  v$ v4 B0 z% A* z/ L$ ^6 Z; u3 y' J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砍。我的刀用到如今已经19年了,宰过的牛也有几千头,可是刀刃还像刚开口的时候一样完好无缺。)
    % g) Z# b) v% ~) @+ `8 {
    " p9 S* Q/ }0 U
    最后最关键的,他虽然已经成为解牛的大师,但仍旧小心谨慎,对牛体依然尊重敬畏。, r. u8 m8 Q. y' ?$ @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虽然如此,每碰到筋骨盘结的地方,我看到它很难下手,依然惶惧警惕,目光盯住此处,动作放慢。)

    0 R9 V4 C9 f: f) A: D# B9 R! u5 s; h8 Q8 \: O3 R& p5 {0 P* O( }, ?- w
    每当解完一头牛,庖丁提刀站起,环顾四周,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干净收藏起来。我们要是能够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这种心满意足感,那该多幸福啊!
    $ y$ k: m2 W, ^9 t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x- }+ B  W! H  m7 m& h0 O# E4 `" {, z' n8 N. D4 o
    各位看官,至此,我马上要把这头牛解好了,但我还没有最后提刀四顾,因为还有最后一句:
    1 h& [+ b2 g4 U. r0 i& [& A# ^1 k' ^- C/ d0 Q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 X, Y' p+ z) W9 g& k  K0 d( G/ d& ?( l3 W' }
    对啊,解牛就解牛了,为啥这个庖丁解牛放在养生主,而文惠君又领悟了什么养生的道理呢??9 A& r% a$ Y% O3 x
    1 _8 a0 L  V3 b
      l1 a* a% ?' \" H6 G
    5 @2 ], d4 ~5 i9 w% a# q4 S9 ]
    ----------------------------休息一下的分割线---------------------------------------5 \! g" P) S7 m* m1 Y. \: i$ q: k
    1 L2 x( B! e* U& s
    沙发上小谭在问:文惠君这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呢? 是升华主题呢? 还是未完待续呢?% W  \! i3 R$ k
    " o! l1 R1 D, }! c
    对我而言,明显是未完待续,哈哈。
    ) |5 q/ z" J' \7 y2 }
    3 R1 ?) S2 c% }: O! G
    0 E- ~; i7 g- U/ I0 @$ _- Y( T6 T----------------------------继续解牛的分割线---------------------------------------
    ) E* D! W5 `4 e6 l8 G
    ( v0 d; w* [. g3 j  j, H庖丁解牛   叶子的随想篇  之二" D  n0 |5 _8 }& t1 e/ }6 u
    , l0 d7 ]! _, b4 T8 r' ~/ |
    这个庖丁解牛的故事,放在这篇文章中,是作为一个举例说明。要明白庄子举这个例子的用意,则需要联系上下文来阅读。书上,网上,恐怕已经有很多解释和翻译,也会看到很多的感想,我个人认为这正是庄子的思想厉害之处,因为他并没有标准答案,他的文字和故事,常常让读者自由地发挥和联想。  e) Q- m9 F# m, {3 |. \8 v

    5 _! V) |1 R: |潜潜同学评论说,庄子是个伟大的文学家和诡辩家,这点我很同意,他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古人。3 k/ d7 W& U5 ^& O; H7 q( B2 w2 k
    % F' m1 z: [  F' i# Q! o8 [! z" S
    庄子他编这种故事为啥呢?  [. o) o$ |* j/ [, ]2 F

    ) j0 U- C, Z, X+ ]( g% n3 k% y上文是我曾经掉了下巴的:% {# f/ `, r2 p0 z8 c* {+ a) b$ M

    ) p2 y; j- |9 Z) k8 w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V+ x2 i0 @- Z: U3 s

    3 z1 U+ d+ P7 T( {8 o(参考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危险啊!
    " u( T2 m' I7 B7 K+ l4 N. h3 P6 ]$ o( _8 R4 e7 [/ r# j
    已经有了危险,还要执著地去追求知识,那么除了危险以外就什么都已经没有了。)

      g9 `% [/ H, d1 U1 E' N3 _0 J& w( T
    5 ]; ]- ]0 {' ~9 v7 S后面还有一句:$ L+ _1 {  N4 q, L+ u& y% T' U4 h
    ! `7 D* a: p4 f, X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 q& V- A: z0 \! M' `% o4 R译文大意是说:做好事不要求名,做坏事不要受刑罚,以遵循虚无的自然之道为宗旨,便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养护新生之机,可以享尽天年。' X: l& P9 d# k! O1 D
    4 u9 ^+ W( n- l4 J: k6 |
    " u. h1 q  z* O8 L* G

    0 {% t& q1 ~- H' u. l9 R首先是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理解,生译作生命毫无问题,生命是有限的,那么知是什么呢?为何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呢?以我之见,他说的知,是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认知和知识稍有些不同,但作为翻译问题也不大,问题在于,人对世界的认知可以是无限的。那么危险在何处?8 A. i$ y) e( V% V

    9 a: k: M, F) l, w难道就是我们说的:好奇心害死猫?
    * ^# c% k! r% |  f' o- M8 {& X  y1 ?, p/ X
    哈哈哈。庄子狡猾地没有解释,他后面在说的是:做人啊,不管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要讲一个程度,做好事呢,不要做到名气很大,做坏事呢,不要做到监狱里去,这样就行了。* F6 s3 z8 ?% F3 f. O

    8 G/ x. P0 ~! `9 @6 n督是什么东西呢?督就是人的脊脉,中间是空的,缘督以为经,讲白了就是避实就虚顺其自然。这样就可以保身,全生,养亲,尽年。1 f* t/ t" ]9 \, q

    6 N$ v+ |0 p* o6 W然后他开始举例子,什么叫做缘督以为经,第一个故事就是庖丁解牛。
    8 i$ B- z, y0 _1 Y+ t- o8 [
    2 f+ x5 Q, u' z7 n  S) w庖丁解的不是牛,他解的就是庄子说的自然。顺其自然的意思,就是顺从事物本来的样子。1 b+ l+ ~& T% j5 P9 J. k$ v
    6 {* z/ Z8 y$ Y1 {5 b* z0 _2 m
    在我看来,整个故事就是一个隐喻,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应该是庖丁对待宰牛的态度。& D' R% X' {7 P. I: r7 U1 O
    宰牛这件事情是有难度的,对大部分人来说,不好玩,不容易。但是如果你想吃牛肉,就必须做这件事。
    + y5 Q0 J. u5 ~怎么宰牛也可以有各种方式,可以用砍的,可以用割的,但庄子推崇的,是庖丁的解牛方式。
    , V% T# g8 B0 G" D$ e
    . _+ J) j1 ]4 c逢骨能砍,遇筋能割的利刃,固然好,但它们掌握在普通的屠夫手里,也是很快就会钝而无用的。学会规避硬骨头和了解筋脉的纠结之处,一把刀的寿命可以很长。解牛可以像音乐舞蹈那么美好。
    # u% h3 ^. U9 A" ]* k; U# Y; M
    9 x8 @2 ]+ p. l) W2 b, q3 |我觉得这才是文惠君领悟到的东西:对于无法逆转的规律,要认清它的来龙去脉,理解它的本质。在牛的身上,无法逆转的规律就是牛骨头和牛筋,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不要去和它硬碰硬,硬碰硬即使解决了问题,但也弄伤了自己的刀,而刀是有寿命的。
    # l9 h0 ?/ I& l( B8 ~: L; U  G/ b! b$ P/ _. X9 g
    这就是庄子一贯的思想:顺应自然。5 r1 a6 `* n9 b8 l, Q7 D; }
    ; B4 _( e! q& }

    * i3 m$ N+ b2 f" h1 s3 a  k  l/ d" S
    传统的儒家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无疑这常常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比如造出更为锋利的刀就是一种进步。5 D2 J: T  [6 [5 y8 G1 B$ W# }+ B
    % I: U, S, i: z  r
    尤其是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没有一点这样的精神,很难在各方面有所进步。但到了一定的年龄反观自己,或许更需要读一读庄子的书,重新领会一下庖丁解牛的含义。
    * |; g, D7 Z3 q- z4 k. F1 c* W/ C
    , n" u6 P5 ^% \5 e% b% b庄子说的顺应自然,肯定不是消极认命(消极认命的话,那就不要吃牛肉好了),顺应自然,说得是对于规律,需要认清它的来龙去脉,理解了事物的本质,知道它的必然性,顺应规律,才能把对自己的伤害减到最小。: G3 I( U5 e1 J4 E( x. g

    6 Z# `; R( ?9 U( Y( b2 X无独有偶,荷兰的哲学家斯宾诺莎也曾经说过:心灵理解到万物的必然性,理解的范围有多大,它就在多大的范围内有更大的力量控制后果,而不为他们受苦。
    ! j0 G3 P& l2 m/ R2 q4 q9 m6 Z
    - d/ k2 B! ~* |7 h+ R% H1 o/ R/ w, c" p! k" i/ G( Z/ {. _

    " A+ c7 ^2 }1 E$ z1 Z& I
    + C  x2 h9 x4 \- C4 i5 A) |0 V, W: o* V+ X. p  [! X
    关于这个庖丁解牛的读后感就写到这里了。
    0 \+ @7 l% b/ c
    ! N6 u9 G9 O6 Q6 W+ _  s- S最后的最后,我还想说:  庖丁同学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共用坏了几把刀,庄子是不会告诉我们的。希望我们都能够活到最后一把刀的寿命。
    8 e+ Y; |6 r1 d9 ~

    评分

    参与人数 6爱元 +24 收起 理由
    重重无尽 + 2 谢谢分享
    青石崖下 + 2 谢谢分享
    潜了又潜 + 4
    韦红雪 + 8
    tanis + 2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4-1 00:01
  • 签到天数: 627 天

    [LV.9]渡劫

    沙发
    发表于 2015-1-6 07:34:14 | 只看该作者
    手机回复错点成反对。。。* p* R4 U' V+ Y' J
    - h# m: J1 j# b$ S
    这篇原文我还真没看过,文惠君这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呢? 是升华主题呢? 还是未完待续呢?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0-3-23 00:29
  • 签到天数: 134 天

    [LV.7]分神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12:25:17 | 只看该作者
    tanis 发表于 2015-1-6 07:34
    & p- @) [7 _7 ~  G0 G, c* U" d9 u手机回复错点成反对。。。
    ) Z9 v" f9 [3 @8 N/ P
    2 |& E/ u2 J" r3 U4 Z; S这篇原文我还真没看过,文惠君这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呢? 是升华主题呢? 还是未 ...

    - A4 Y& U# J5 G* h/ |; U( ]+ g肯定是未完待续啊!哈哈~~0 B' n7 ]' i0 j  w
    ( S: N2 `( w) X3 n! {
    关于庖丁解牛的感想,我写完了,有兴趣可以继续看。补充的第二部分还在原贴里。1 n' C% r% W, T# x

    $ J" R0 E: `; Y, w2 f
    * h0 c5 ^6 N6 p& t1 N# w/ H庄子养生主,后面还有两个故事和一个结尾,公文轩见右师的故事,老聃死了秦失去吊唁的故事。" Y# Z" c/ r6 N. ~
    右师大人天生只有一条腿,但是日子过得也不错。老聃死了,他的朋友秦失去吊唁,大哭三声之后就走了。
    2 m; f1 ]" f: J2 I. i' O& R想来说明的,也是庄子的顺其自然的思想,不过这两个故事都没有庖丁解牛来得普及。或许是因为后面两个故事是对待残缺和对待死亡的态度,更不容易被人理解吧。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2-15 09:0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地板
    发表于 2015-1-6 15:36:17 | 只看该作者
    拜服,再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0-3-23 00:29
  • 签到天数: 134 天

    [LV.7]分神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21:18:11 | 只看该作者
    看客 发表于 2015-1-6 15:36. o' ~8 Q+ f. j+ ~; U/ b9 n8 _
    拜服,再拜

      |- r) W! O, K+ |+ l" Z! Z4 J/ c) b# @6 c' z, Y  N* s
    我躲开~~~4 L+ B9 N, L7 b6 {
    ( T  q) \. h% }5 B, V
    多谢看客捧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4-1 00:01
  • 签到天数: 627 天

    [LV.9]渡劫

    6#
    发表于 2015-1-7 10:49:50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看来我一直是只知其然啊~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30 16:12 , Processed in 0.03862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