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世卿
如果不是因為人們懷疑華盛頓根本沒有認識到當前中東局勢的嚴重性,拜登在這樣一個局勢可能嚴重惡化的背景下抵達以色列,可以說是他個人一種展現政治勇氣的行為。
更準確地說,在加薩醫院發生可怕的悲劇之後,由於油價而導致通貨膨脹的擔憂正在惡化,而類似的歷史教訓似乎很難讓人類記住。
然而,在整個局勢失控前,美國還是有自信地認為自己可以推動一些她想要推動的政策。
支持以色列,並且限制以色列繼續採取最激烈的行動,讓阿拉伯國家,特別是波斯灣地區國家放心,等這一波激情消退後,人們慢慢淡忘了再恢復之前提出的中東議程。 配合公開警告伊朗,表示美國可能介入的姿態來防止伊朗干預以巴形勢,私下承諾德黑蘭如果不干預這件事,則美國有可能解除制裁或恢復二國關係。
最後,保證為確保美國利益,為這些國家提供一籃子解決方案——以色列、烏克蘭、台灣將被綁在一起,這樣共和黨就不能單獨阻止美國對其中任何國家的軍援,對選舉來說,危機就是轉機。
我們現在很難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就算是幾天內都不可能。現在世界所面臨的問題並不在於某些特定且具體的政治和外交談判,而是根本無法按照美國和整個西方過往所習慣的方式運作,但是他們仍然相信自己對世界的一切都還保有影響力。 這並不是拜登或布林肯的誤判,而是一種世界秩序系統性的轉變,而且其結果可能是隨機的,可以受到任何局部事件的影響。
因此,就算是約旦拒絕參與會議,拜登也無法取消他造訪以色列;因為不去就意味著投降,雖然我們根本不知道美國是向誰或是向什麼投降。
對於許多美國政治菁英來說,承認美國的能力有限因而退出世界舞台是不可想像的,內心拒絕接受現實的衝激,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無論是ㄧ般人或是布林肯,都是沒有區別的。
寫於2023年10月18日 南投.草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