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弦音舸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夏朝来自于何方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1#
发表于 2011-11-29 09:18:27 | 只看该作者
弦音舸醉 发表于 2011-11-29 08:32 + j8 h  ^5 j0 c6 Z3 [7 k2 S
不过,看看这些数字还是挺心惊的,中华民族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啊。
4 z* x- y; C6 B. a; U+ }# e
$ E6 S8 Y# `2 B7 B5 y$ c“五胡乱华”是中国一段长达300多年 ...

' a/ R& T  {& w: C/ A俺不晓得这胡人人口是咋算出来滴,这和现今的中国北方人口基因比例不合。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2#
发表于 2011-11-29 09:22:40 | 只看该作者
弦音舸醉 发表于 2011-11-29 08:32
& a. P( B# j, h, b- q2 U$ ~9 r不过,看看这些数字还是挺心惊的,中华民族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啊。
9 k" h- [" ?3 q) {3 n
/ c2 X  N" i3 j; _5 D6 w$ [“五胡乱华”是中国一段长达300多年 ...
3 q7 v1 a3 Q% F* D3 ]
大乱之时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大批人口都”黑“了。 户口上是找不到滴。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223#
    发表于 2011-11-29 09:47:01 | 只看该作者
    弦音舸醉 发表于 2011-11-28 18:53   C6 U% }6 p6 r7 q4 |
    又不是只有一家干这种事,诸葛亮七擒孟获为的是啥?为啥不杀孟获?
    3 \& [3 ?1 m8 P$ v* |
    合着您把演义当历史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224#
    发表于 2011-11-29 09:48:16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1-11-28 19:22 9 `1 F. o  |6 H# u. r) A
    不得不说,俺对脸皮贼厚的好汉是一向佩服滴!

    3 }, V& M2 x$ `" M2 g1 _何必说得那么明白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225#
    发表于 2011-11-29 09:54:38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1-11-28 20:22
    8 O9 b1 ^) w: e# H2 m0 P大乱之时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大批人口都”黑“了。 户口上是找不到滴。

    % f7 `# ?1 o/ o; R% c西晋泰始年间的人口统计方式有较大的变化,这是结果大变的根源。说白了,就是以前统计数字是政府可以征收到赋税的人口总数,而当时存在大量的隐瞒人口。
    + Y, S. m1 E9 i6 h) ^0 b
    2 ?3 P( p5 Y- }这个问题在三国时期的三个国家都存在,即使是以抑制豪强为政策的蜀汉也一样。举个例子,诸葛亮平南中,南中四郡中的一个郡的可征收赋税人口数量居然可比蜀汉核心地区的蜀郡,而后者的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前者,由此可见隐瞒人口问题之严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26 15:39
  • 签到天数: 6 天

    [LV.2]筑基

    22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17:11:09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1-11-29 09:09 % B5 z4 U7 O9 Z6 ^1 Z& ~  ~- L7 B
    老兄啊,你忘了一件事,人杀人效率是不高滴。 细菌和病毒杀人,那才是杀人不眨眼。 真正死于西班牙人刀口 ...

    # ~" @2 h$ ]  t1 I2 r" Q; G' I黑死病都推到中国头上了,感情你真把元朝当中国啊。或者如某人一样的,只把西北源源不断的匈奴、契丹等当成中华民族的祖先,哈。转篇文章,这个和《天朝的崩溃》近似的观点,技术决定论,还是颇值得一看的。
    5 t3 |; R# C% T6 j2 p: d& X, d. @4 \
    曾节明:中国历史上两次亡国的真正原因
    ( L4 ^& V( n1 F5 c3 ?" j9 F( X6 h(编者注:对原文有部分删节。) # {$ N. o  x/ L
    随着互联网资讯手段的大发展,****集团六十年来灌输的马克思阶级论+汉奸民族虚无主义史观逐渐破产,越来越多的华人认识到:元朝和清朝两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亡国时期。这,也国际上最具公信力的英国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英国史学界认为:元朝时期的中国,是中国被蒙古征服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成为蒙古(元)帝国的一部分;清朝时期的中国,是中国被满洲征服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成为满洲(清)帝国的一部分,但至清朝后期,满洲族统治集团就像征服英国的诺曼人那样,被动地被同化了。
    9 s* i) a8 U& p对中国而言,蒙元和满清的殖民政权本质虽然愈辩愈明,但关于中国历史上这两次亡国的原因,却莫名其妙地如砂纸揉搓透镜一般,越辩越朦,搅浑水般地越搅越混。许多人,甚至包括刘路律师这样严谨思维职业的从业者,都被芦笛兜售的所谓“北勇南怯”论迷昏了头,信信然以为这就是中国亡国的原因。/ m! Q# H9 j: Q; Q
    芦笛的“北勇南怯”论,声称北方人勇猛,南方人怯懦,所以南方人是打不过北方人的;所以,汉人会被北方的胡人征服。! _; H. r$ c5 v( q! n( W7 F
    究其原因,芦笛武断地说:“有恒产者恒怯,无恒产者恒勇。”南方的汉人因为是有恒产的农耕民族,所以总是怯懦;北方的蒙族、女真(满洲)族因为是无恒产的游猎民族,所以总是勇猛。7 W# ~6 }$ x! k$ C0 S1 ~
    但是芦笛如何解释“有恒产”的沙俄军队,四百年前进攻中亚、北亚的游猎民族(向西伯利亚扩张),势如摧枯拉朽的事实呢?芦笛如何解释雅克萨俄兵如此凶悍,以至于康熙帝派出的五千八旗兵,对八百哥萨克,尚不能一股荡平的事实?务农的哥萨克,凶悍程度为什么不逊于清初八旗兵?
    & y0 f7 d4 Y" B% ~/ J6 h$ S宣称“北勇南怯”的芦笛,如何秦、汉时期中国军队征伐北胡的勇猛?那时中国采取的是战略进攻姿态,被迫退守避走的反而是北方的胡人。芦笛又如何解释历史上英格兰对北方的苏格兰、俄罗斯对北方瑞典的“南勇北怯”现象?* @# L: V9 s! V4 i+ u
    按照逻辑学的原理,只要有一个事实悖论,就足以证明芦笛的“北勇南怯”论、“有恒产者恒怯,无恒产者恒勇”统统是歪论。
    ' N5 e+ q$ A+ u0 S  T* Q  c+ |- ^) D9 T* O" d实际上,“勇”和“怯”未必是战争制胜的决定因素。如果“勇”和“怯”是指不怕死与怕死,那么“勇”的未必能战胜“怯”的,项羽难道不比刘邦勇猛?他为什么败在无赖刘邦的手里?难道项羽的军队比刘邦、韩信的军队怯懦?从晚明及南明的抗清战争中可以看出:信奉“杀身成仁”汉族将士,不一定比满洲将士怯懦,赵率教、卢象升、史可法、刘肇基、黄得功……都死得很壮烈,问题在与他们打不过清军;而满洲将领在不利的时候,照样流露出怕死的丑态,松锦战役中,多尔衮一度被祖大寿打得抗旨逃跑,遭皇太极处罚,多铎则在河南一度被李自成大将李过打得“潜身避地,畏缩不前”,多铎屠杀汉族老百姓勇敢得了不得,却畏惧江阴的起义军,违背诏旨,躲在南京花天酒地,始终不敢亲赴前线……+ V0 {5 r, {+ k! O) z4 Y( K
    某些宗教信仰令人舍生忘死:好些土著部族比英国殖民军不怕死得多,他们的土地为什么还是被英国殖民了?最不怕死的斗士,莫过于二战中具有武士道精神的日军,但他们被怕死的美军打得一败涂地。现在谁有相信死后升天的伊斯兰恐怖组织自杀爆炸犯勇敢?但他们能够击败英、美、以色列的特种兵?2 A1 c& i' ~1 m/ u% A- r
    如果“勇”和“怯”是指尚武精神的多寡,那么“勇”的也未必能战胜“怯”的:战国时期最具尚武精神的是赵国人,但赵国却无法抵挡秦国的进攻;奥斯曼土耳其人远比法国农民更具尚武精神,但土耳其军队却被拿破仑军打得一败涂地;俄国哥萨克的悍勇绝对超过德国工农,但一战中俄军却一再被德军打得丧师失地……林肯时期的美国,喜好打猎决斗的南方奴隶主比北方农民尚武得多,但内战却以南方军队彻底失败告终……
    ; x& o7 I. ?& R! x9 Y" t/ R1 d$ L那么,为什么历史上多次出现南方人打不过北方人、文明人敌不过蛮族的现象?这在东亚尤其明显。要寻求准确答案,就决不能象芦笛拍屁股信口雌黄,而需要具体分析。4 ?% i% T* e& Z1 |
    越南、暹罗、缅甸等东南亚诸国为什么在与北方中国的对抗中总是处于劣势,不是因为这些国家民风怯懦(实际上,越南的民风绝对比中国河北民风来得勇悍)而是因为炎热的气候,令东南亚产生不了较高的文明,散漫的热带民族,一般也没有寒冷地带的游猎民那种管理智慧,一种组织民众和社会实施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智慧,因此,他们始终对北边的中国构成不了大的威胁。" q% L4 Z# {4 W+ e& i; l! l
    那么,为什么历史上蛮族,尤其是北方游猎地区的蛮族,屡屡能够征服文明国家?这是因为冷兵器时代,北方游猎地区的蛮族对文明程度较高的农耕地区(如中国)和商贸地区(如古希腊、罗马帝国)天然具有骑兵的优势,如果农耕地区和商贸地区的技术发生倒退,导致其军事力量不足以抵抗蛮族的侵袭,野蛮征服文明的现象就可能发生。3 l- Q/ G3 T8 l$ z! ]
    西罗马帝国之所以为日耳曼人所灭,就是因为技术停滞,日耳曼人在与匈奴人的对抗中学到了马蹬和更先进的弓箭,罗马军团的步兵方阵和标枪不够用了;西罗马帝国之所以技术停滞,是因为越来越依赖奴隶劳动的社会制度,已经无法创造出更大的生产力。/ `8 g0 H3 s& N; f+ O* Y) H
    中国之所以先后被蒙古人和满洲人征服,是因为技术的倒退,令中国军队无法抵挡蒙古人和满洲人的骑兵进攻。8 q  v$ u9 _. I% |2 v, Z8 ~2 P
    冷兵器时代,骑兵的头号克星是弩。因为弩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比弓箭高得多,与枪相似,弩机配有瞄准器;且弩箭的威力也比弓箭大许多,秦汉时期的强弩,有效射程达六百公尺,宋军使用的床弩,射程可达一千公尺以上。
    0 C% s$ c! c4 E, P2 j, ^弩箭上弦固然比弓箭慢,但如果组织得当,弩手阵可以取得近现代步兵排枪阵那种连续密集射击的效果。组织的原则即是:一排瞄准,二排待射,三排上弦。
    4 v! \4 a6 X& \) G以组织良好的弩阵对抗骑兵的集团冲锋,效果决不逊于当年英法联军排枪痛歼僧格林沁八旗骑兵的效果,而且成本低廉。
    : Z1 U. m; }3 f弩机可使用拉杆或上弦器上弦,比弓箭省力。因此,弩箭不仅杀伤力强大,而且其使用易于培训,而训练在奔跑的马上射箭,则非常困难,培训一个弩箭手,远比培训一个骑士省时、省钱、省力。
    4 m! B; M/ q) r$ F$ u0 m7 o. U8 G十二世纪弩箭在欧洲广泛应用后,其效果就震惊了大小封建主:一个农民新弩手,居然可以轻易射死一个从小训练的贵族骑士。英王狮心理查,就死于法军的弩箭射击……以致于教皇下令,把弩箭列为“不道德”武器,要求各国国王在战场上禁止使用,但效果微弱。
    ! f8 d# `! L5 e7 T1 w由以上可见,弩箭的技术非常适于中国这种农耕民族国家。如果舍弃此项技术,以主要精力力量去训练骑兵,则是非常吃力不讨好的愚蠢选择。因为骑射是游猎民族的生活方式,训练汉族农民子弟骑马去对付从小在马背上滚大的满、蒙骑手,宁非扬短避长、事倍功半之蠢举?当然,在贵族气还未消散的汉、唐时代,中国还可以产生李广、霍去病、窦宪、马援、李靖为代表的骑士好手,但在贵族气尽的后宋社会,再无可能了。
    3 Y9 W, S2 R) J3 o9 J+ ^( `弩手如果能与战车结合,就拥有了主动进攻的机动性,这就能对游猎民族形成进攻优势。因为,骑在奔腾的马上开弓射箭,远不如坐在战车上依凭战车用弩射箭方便准确,秦和西汉时期的四乘(四匹马)战车一般坐四个人:披铁甲的战马、身着头盔重甲的车夫,近距离格斗的长枪(戈)手、弩手、弓箭手,弩手和弓箭手,都把身体固定在车上射击,由弩手进行精确性打击、上弦快的弓箭手掩护弩手和长枪(戈)手。由于战车更大的冲击力和兵种协同作战的优势,骑兵很难正面抵挡这种战车兵的进攻。西汉的“武钢”战车,还设有保护车夫和弩手的铁板,弩手通过射孔射杀骑兵骑将,因而对游猎民族军队具有极强的杀伤力和突击能力,战车在马群中横冲直撞令对方难以抵挡。1 f, Y. ?; C5 b" @8 E% v' H
    因为这种技术优势,秦和西汉的军队在与匈奴的对抗中不仅占尽优势,而且始终处于战略进攻的上位,匈奴一败再败,最终分裂,并不得不西迁欧洲。秦帝国名将蒙恬挥军轻松击败匈奴,夺得河套地区,直抵阴山南麓,西汉恢复国力后,自汉武初期起,就主动进攻匈奴,夺得河西走廊,开疆拓土至中亚。而且,西汉军队对匈奴军多次以少胜多,公元前119年的大决战中,霍去病以五万军力,从代郡(今山西北部)北进三千里,封狼居胥,直抵贝加尔湖,歼灭匈奴左贤王部七万多人(左贤王部几乎全部覆灭),霍去病也是两千年来中国唯一攻至贝加尔湖的将领;卫青其实战功更大,他督率的五万汉军与精锐的匈奴单于部遭遇,以逸待劳的单于亲率八万骑兵猛扑过来,卫青则果断将武钢战车接环连到一起,形成连环车阵,向单于部发起反冲击,并以骑兵由左右两翼进行包抄,在这场飞沙走石的鏖战中,匈奴大败,单于只带了八百骑仓皇逃走,卫青乘胜猛追,捣毁单于“龙庭”——赵信城,失去了这个堡垒,从此匈奴再也无力对汉帝国采取攻势。3 E: ~0 Z" u, _4 r) w, K
    公元前九十九年,李陵统帅五千步兵孤军出征匈奴,与单于亲自督率的十万骑兵大战。在这场民族对决中,单于虽然吃掉了李陵军,但苦战十数日,付了伤亡上万人的惨重代价。值得注意的是:出征匈奴的李陵步兵,并不同于唐以后的步兵,而是配备有大量弩手和战车的步兵。李陵征匈奴的事迹,突出地反映了弩箭和战车对抗骑兵的优势。
    0 \; T' ^. ?7 F+ e6 Q, F从以上史实可以看出:中国对抗游猎民族的全盛时期是两汉时期,这个时期,特别是西汉时期,正是弩和马车军事应用的全盛时期。
    & ?$ ^- k7 f9 \- D马车早在西周时期就大量存现了,春秋战国和西汉时期,马车的应用非常普遍,那是的中国人,无论是帝王将相出门出巡,还是平民百姓迎亲送娶旅行,常坐的是马车,而不是骑马或坐轿,因为乘马车远比骑马舒适,乘坐豪华马车,要比坐轿子更气派,也更具效率。孔子周游列国,是坐马车,而非骑马,可见那时马车之发达。从秦兵马俑可以看出:秦帝国军队大量地配备有马拉战车,可见那是马车制造也之发达。! M9 P# y; D# N2 B9 I) T" ]
    但是到了唐朝,马车已经很少使用了,轿子作为一种替代品和奢侈品主要供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使用,但轿子不适宜用作长途旅行。老百姓出远门,得骑马、骑驴、或是坐粗陋的牛车,比起孔子周游列国的马车时代,明显是大倒退。1 O& ^" Q$ @% V1 n( S/ i1 T/ u  s
    从文物照片可以看出,春秋、战国、先秦和西汉时期马车,做工是那样的精湛,结构是那样机巧,车体是那样的轻巧和典雅;而后宋时期的马车,则相当的粗陋;满清的马车,干脆倒退成车辕都没有的轱辘土车,简直不堪入目。# _0 t1 D; F( a1 j7 h
    由于技术的不断倒退,以马车技术为基础的战车也就消失。春秋、战国、秦朝、西汉时期,中国军队都普遍配备马拉战车,但到了东汉末年就很少使用了,到了唐朝,战车基本上从军队中消失了。战车的退出,令包括弩手和火器(明代称“神机”)兵在内的兵种丧失了机动性;战车不仅是多兵种的载体和移动掩体,也是冷兵器时代最具效率的陆上运输工具,战车的退出,也使得中国军队丧失了远征能力——翻开历史可看到,先秦两汉时期的中国,多次大规模地南下交趾(越南)、北进外蒙、西征中亚,中国的大部分无争议疆域,都是秦汉时底定的。
    * h6 u2 M0 L: |+ P6 `因此,随着战车的退出,中国军队对北方游猎骑兵丧失了进攻性的战略优势。虽然,唐初的中国,凭借统治集团的鲜卑骑射余风,还可以培养出足以对抗游猎民族的精锐骑兵,并将突厥赶至中亚,但到了宋朝,对游猎民族基本上只能被动防御了。0 ?9 y8 s! U* M
    马车技术的退化,导致中国对抗北方游猎民族,由战略攻势滑落战略守势;而弩机的失传,则造成中国对北方游猎民族防御能力的最终丧失。8 u) ?: J: W: T( e3 u* s
    早在春秋时期,华夏楚国人楚琴氏,就发明了弩机,公元前343年,弩箭在战场上初现锋芒,当年齐国与魏国在马陵大战,齐国军师孙膑在马陵道两侧埋伏一万多名弩手,魏军经过时万弩齐发,将魏军杀得尸横遍野、一败涂地。) x& Q1 r) O' m8 k% V
    弩箭在秦军中普遍应用,秦军使用十多种弩机,兵马俑的发掘证明:连秦军的骑兵,也普遍使用一种轻弩,而弓箭只作辅助和掩护之用。但秦弩就如秦帝国的许多高超的技术一样,后来失传了。虽然秦弩失传,但弩机仍在继续发展,西汉时弩箭的运用,渐趋成熟;三国时期,诸葛亮又在汉弩的基础上,发明了能快速上弦并十连发的连弩(明朝人称“诸葛弩”);宋朝时北方游牧民族接连兴起并非常强大,为了抵御游猎骑兵,宋朝大力研发弩箭,在1004年侵宋战争中,辽军统帅萧鞑凛就被宋军伏弩射死,宋军弩阵的厉害,迫使契丹人早早放弃了征服中国的野心。8 b' i( {9 {& m  S- R) k  j$ ]
    宋军使用的一种床弩,一发能射出十支箭,威力相当强大,床弩的密集发射,对女真铁骑的打击是致命的:在1125年冬的东京保卫战中,床弩打退了女真兵的围攻并予其以重大杀伤,如果不是宋徽宗迷信金国议和诚意,压制主战派,自毁城防,金军是攻不下开封的。
    $ F; {/ N. w+ h1140年金军统帅兀术挥师过江,企图一举灭亡南宋,但在女真大军在进军途中,却遭遇宋军弩手的伏击,伤亡惨重,“横尸十五里”,金国征服江南从此成为泡影。6 D' M$ w4 g, v  D! ]
    宋军之所以得以“善守”著称于史,很大程度上得自于弩箭的威力。蒙古帝国所向披靡,唯独对宋战争很不顺利,花了四十年时间才灭亡南宋,而且还是借助了西方的军事技术才得以取胜——在灭宋关键战役,襄阳攻坚战中,蒙军使用的“回回炮”,一炮就轰塌了襄阳城楼,宋将吕文焕再也守不住了。; B2 ^. |) J( w; B
    蒙古对宋帝国的胜利,主要得自技术上的优势,因为南宋在抗蒙战争没有战略和策略的失误,相反,南宋的战略和策略都很聪明:在战略上把蒙军拖在四川山区,以崎岖的地形阻遏蒙古骑兵优势,在东部营造水网系统和庞大的水师,各要塞通过水上相互支援,策动攻势,陆军以逸待劳、以守代战、步步为营。因为水军始终占不了上风,蒙元也就一直无法攻破南宋的水网系统,直到十三世纪七十年代,蒙古人从阿拉伯人(实为欧洲人发明)那里习来了先进的火器和大炮,终于逆转了形势。南宋之败,败在技术之差,宋弩对抗契丹、女真骑兵固然绰绰有余,但对付从西方人那里学来了火炮的蒙古军,那就不够了。
    8 v# K1 [, g6 D* x5 l' k0 \) A& A尝尽了宋军弩箭苦头的蒙古人,对弩自然痛恨和忌讳到了极点。故征服中国之后,忽必烈下令:严禁汉人制造和使用弩机。到了朱元璋恢复中华的时候,宋弩基本上失传了。" }( h' I% f0 M! [# Q" c
    由于诸多技术的失传,明朝研发的弩机,不仅种类稀少,而且粗糙,精度和性能都大不如前朝:明朝造不出宋朝的床弩,“诸葛弩”(连弩)曾令魏国骑兵胆寒,但明朝恢复的“诸葛弩”,威力大大下降,以致于不能用于军事,沦为妇女防身的暗器。明朝设计的弩机,机身笨重,上弦缓慢,准确性差,完全失去了宋弩的机巧凌利,因而到明末时已很少为军队使用。因为弩机技术的滑坡,明朝转而研发和引进火器,取得相当大的成就,明军的火铳种类很多,抵御北方蛮族中作用不小,晚明时引进和仿造的英式后膛加农炮,在抗清(后金)战场上显示了威力,但当时的火器受天气条件制约太大(明朝的运气实在太差),在没有滑膛枪的条件下,先进的加农炮缺了战车技术的支撑,和弩箭的掩护,严重缺乏机动性和灵活性,并不足以抵挡满洲铁骑的冲击。  s8 i( m3 `+ x8 V
    以战斗力远不如末宋的晚明军力来看,即使没有李自成的造反和吴三桂的引狼入室,当时中国的华北和中原也很难守得住,满清入关是迟早的事情。" ]8 l$ f6 a5 H% {5 ]
    本来,外族的统治不一定都是坏事。蒙古人的统治难道不比朱元璋的好?英国人统治香港难道不比邓小平统治好?最不幸的是,征服中国的建州女真(满洲),比起在西域和欧洲见过世面的蒙古人远不如,清朝的大部分时间,施行空前愚昧野蛮阴毒的锁国愚民类殖民统治,经过两百年的极端愚昧野蛮阴毒的统治,到鸦片战争前夕,不仅明末的火器成就荡然无存,中国的技术全面大倒退,看看古迹和文物的照片就知道:明朝的瓷器、建筑、城楼是何等精致,清代的又是何等粗陋;先秦、汉唐时期的佩剑、器械是何等精巧,满清的又是何等粗糙。鸦片战争前夕的清军,无炮、无弩、无车……倒退至连中国两千年前都不如的境地。$ W( I) C6 b6 V7 M" H" n, |
    为什么在后起的欧洲技术大步进展的同时,中国的技术会不断的倒退呢?有人归因于专制,但此说解释不了为什么战国七国中最为专制的秦国(秦帝国),没有技术倒退的现象,秦国(秦帝国)的技术始终是领先的;此论也解释不了为什么同为专制国家的沙俄,没有出现技术倒退的现象。7 U% J. D  \7 ~* X0 o  V" J
    有人归罪于儒家,但此论解释不了为什么同样深受儒家影响的日本,没有技术倒退的现象,日本的技术进步一直在进步,唐代时远比中国落后的日本,到明朝的时候军器和航海技术都大大超过了中国。# h1 b! J' A, T6 K% z
    中国的技术会不断的倒退的原因只能综合查找。综合来看:是官方的独尊儒术和科举制度,共同造成了中国技术的倒退。. d2 h% x$ g/ i+ ~8 G$ Y& ^
    儒家有轻视生产技术的大缺陷,因此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然对技术进步有负面影响,但认为这种负面影响非常大恐怕也夸张了,因为如果没有制度性的吸引,皇帝的一纸命令,并不能转换文明行进的轨道。因为汉武帝之后的皇帝,也有不喜欢儒家的:李唐皇室推崇道家和佛家甚于儒家,宋理宗以外的宋朝皇帝,也没有那么推崇儒家。由此可以推断: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技术发展的影响并不大,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某些的方面的技术有所衰退,但总的方面仍呈继续进步趋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就是中国技术上的又一个繁荣时期。1 ]7 e& B/ Q5 b5 z9 Z" ]1 F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中国技术上的全面滑坡,始于成熟科举制度全面推行的唐朝。科举制度为平民知识分子精英敞开了跻身上流社会(参与政权)的大门,并促成了贵族社会的彻底瓦解,这一方面大有利于帝王专制统治,另一方面,它强力地把知识分子精英引上仕途,逐渐堵死知识分子的其他前途,并逐渐吞噬做官以外的荣誉感,既然“学而优”是为了做官,这就必然造就一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官本位社会风尚,在此风的侵袭下,科学家、发明家、技术匠人、手工业者、艺人等从业者也就逐渐边缘化,一个社会,既然做官才有前途、做官才是“正途”,这个社会最聪明的群体,还有多少人愿去研习技术呢?还有多少殷实的人家,愿送子弟去研习技艺呢?
    # m, \# {% b; V3 r. K! O, L9 H9 C+ Z好在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还不象明清那样极端,唐宋时期的科举考试内容,除了诗词文以外,还考察算学、天文、农工、乐府、医药等经世致用的学问,尚没有完全脱离技术,因此它对技术的作用并非纯然负面;但到了明朝开国时,朱元璋这个人文素养低劣的三麻子,为了巩固皇权专制,维护朱姓天下,居然把儒家中最为反科技、反人性的理学当作科举的唯一考试内容,从此科举制与经世致用学问完全脱节,基本成了腐儒的选拔机制,在理学科举治下,科学家、发明家、技术匠人、手工业者、艺人的出路彻底被堵死,统统成了“下九流”,成了无地位、无前途、无荣誉的“三无”边缘人。这样的社会,技术岂有不大倒退之理?
    5 a1 O+ _! K% V% M满清亡华后,满洲统治集团以女真人特有的鄙劣、野蛮和阴狠,不仅全盘照搬明朝理学科举制的基础上,还嫌理学科举制愚民不够用,厉行空前锁国愚民殖民统治,其野蛮与愚昧,比之秦始皇、朱元璋百倍过之而无不及。
    / ~5 q' W! u2 ~6 r8 J自康熙始,满清全面严禁汉人研发火器,连清军中的汉军都不准使用火器,发明家戴梓等技术天才充军的充军、杀头的杀头,对于科技,康熙公然指示“节取其技能,而禁传起学术”,并以之作为国策。2 F+ f2 ?2 h. }2 D  N
    自顺治始,清廷大兴文字狱一百五十年,疯狂残害汉族知识技术精英,大批头脑活跃的士人匠人横遭杀害,才子吴炎惨遭凌迟,戴名世、金圣叹被砍头……秦始皇之后,*共以前,从来没有哪一个王朝如此残杀知识分子。乾隆以编撰《四库全书》为名,对古书大肆“抽、删、毁、改”,以致于“清人编《四库》而古书亡”,明朝尚且产生了技术大家宋应星及其杰作《天工开物》,还有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科技大家,经过满清康乾的统治,《天工开物》竟在中国消失,要到日本才能找得到。
    ' l: A. t3 W, ^/ A3 L" \满清空前精细刻毒的锁国愚民殖民统治,于历朝历代中最富效率地催生了大批奴才,在中国的浓重官本位文化上,再制造出空前的奴才文化。经过所谓的“康乾盛世”时代,中国包括技术领域在内整个精神领域暗无天日,人才凋零,文明退化,此与明末的济济的人才、活跃的思想争鸣、商贸技术的复苏回潮大相径庭,以致于鸦片战争前夕,龚自珍仰天慨叹:“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d8 o& }: z6 Z' ~如果英国人不来,任由满清继续统治下去,中国文明倒退回北美印第安部落状态决非凭空想象。
    8 J& Y$ m1 X- Q: y& z+ w综上所述,儒家所带有的反技术缺陷,对中国技术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科举制度才是导致中国技术倒退的根本原因。***当局九十年代搞出的“公务员考试制度”,等于新的科举制度,是亟需废止的错误制度;这个制度正在官本位残余的基础上,培植新的官本位文化……

    点评

    感谢两位的哼哼教导。我招,我全招,我,我蛋疼  发表于 2011-11-30 13:06
    毛同学居然如此堕落,都看完了,沉痛哀悼啊  发表于 2011-11-29 23:05
    毛锥子同学,你太厉害了,居然看完?佩服中。  发表于 2011-11-29 22:46
    不管作者立场怎样,技术决定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转来的目的是这个。另外,黑死病未必从中原地区传到欧洲的,对吧,哈  发表于 2011-11-29 18:14
    谢谢,谢谢。好久没看到这么扯淡的文章了。扯得还这么长~~~感动中。  发表于 2011-11-29 18:02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227#
    发表于 2011-11-29 21:36:08 | 只看该作者
    弦音舸醉 发表于 2011-11-29 04:11
    + ?, [: `* \* ]0 o6 O- p黑死病都推到中国头上了,感情你真把元朝当中国啊。或者如某人一样的,只把西北源源不断的匈奴、契丹等当 ...
    ) J& R3 H9 T7 `; K5 Z# a9 R6 Y
    原想反驳的,一看是转载,原文还写得如此扯淡,俺要是还是反驳了,岂不是和原作者一样没脑子了,俺还是免了吧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8#
    发表于 2011-11-29 22:44:58 | 只看该作者
    弦音舸醉 发表于 2011-11-29 17:11
    , K% y2 h. f/ I% I% m) ]: l, h+ N黑死病都推到中国头上了,感情你真把元朝当中国啊。或者如某人一样的,只把西北源源不断的匈奴、契丹等当 ...

    : W! I& j$ _1 n% X  H对不起,俺看了第一段,就突然发现俺时间是宝贵滴。。。) p( e, Q5 o- D2 C' \

    9 p! O2 [9 g0 Z5 q7 H你对历史感兴趣,很好。 请多多读一下中西学者的东东,少读网络愤子的撤蛋。不要白白浪费生命。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9#
    发表于 2011-11-29 22:49: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蜢 于 2011-11-29 23:02 编辑 & K9 y% r! Q5 k, a6 X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1-29 09:48 " S4 m6 |1 @7 H4 ?) s; D, y! P
    何必说得那么明白呢
    7 V: d! Q8 h9 d$ X: ^; D/ I
    9 B8 @% m! q( U' Q
    俺是真心佩服啊! 老兵你呀,就是应该虚心学习, 起码应该把脸皮培养的像良渚“城墙”一样厚。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0#
    发表于 2011-11-29 22:53:11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1-29 21:36 0 B2 f4 A+ ], x& D" i
    原想反驳的,一看是转载,原文还写得如此扯淡,俺要是还是反驳了,岂不是和原作者一样没脑子了,俺还是免 ...

    + V! O4 R# I( I8 G5 D; z- t其实这是好现象,说明国人丰衣足食,闲的蛋疼,没事扯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231#
    发表于 2011-11-29 23:07:02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1-11-29 09:44
    7 y/ I9 {  T- Q对不起,俺看了第一段,就突然发现俺时间是宝贵滴。。。# i. V: u; N, d, Y- l9 @" H: q+ D$ e) `, d
    & j% H% `" _& C. ]7 A5 v# e
    你对历史感兴趣,很好。 请多多读一下中西学者 ...
    $ V5 w% @* r* X' @
    就是,起码不能拿三国演义当证据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232#
    发表于 2011-11-29 23:07:59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1-11-29 09:49
    8 I6 J! y$ p2 D  K# f  T俺是真心佩服啊! 老兵你呀,就是应该虚心学习, 起码应该把脸皮培养的像良渚“城墙”一样厚。 ...

    1 L& z8 B7 [7 W7 V; S这点俺应该向你学习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23 17:02
  • 签到天数: 529 天

    [LV.9]渡劫

    233#
    发表于 2011-11-29 23:54:25 | 只看该作者
    好好看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9-18 07:01
  • 签到天数: 1014 天

    [LV.10]大乘

    234#
    发表于 2011-11-30 09:06:33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1-11-29 22:44
    / F) W- z4 h0 }对不起,俺看了第一段,就突然发现俺时间是宝贵滴。。。
    " ^* u4 V$ f9 g2 q! S7 F" b7 p! \$ d7 Z$ ~. n  H; H
    你对历史感兴趣,很好。 请多多读一下中西学者 ...

    8 D3 {5 `3 R& T我全看完了 原来蛋是这么扯的呀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235#
    发表于 2011-12-8 16:53:35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1-11-29 09:18 # I% ]  j8 k8 ~* q9 `
    俺不晓得这胡人人口是咋算出来滴,这和现今的中国北方人口基因比例不合。 ...
    $ V3 A7 B5 c9 u: ]0 h: z; R
    现在北方的蒙古人如何?在内蒙也就200万,这是什么生产力下的结果?
    $ D/ r. a5 _' ^/ |  F- \
    " g  c3 c6 Z! j8 C: V$ [匈奴鼎盛时期,控弦之士四十万,而当时已经差不多控制整个高原和西域了。$ e6 ?5 U1 B9 }* X8 b

    8 T) A. r, y9 R% O胡人哪有600万?要是有一半,以那时生产力水准,还没等八王之乱,估计就该杀入中原了----那个时候怎么装得下600万!大家都知道,匈奴当时就在陕北晋北一小块,鲜卑虽强盛也只是不超过匈奴的地盘,羯人一共也就二三十万,氐族和羌族在西北那么贫瘠的地方,不会比匈奴人更多。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2-23 03:44
  • 签到天数: 210 天

    [LV.7]分神

    236#
    发表于 2012-3-10 12:29:25 | 只看该作者
    自羲农2 s1 Z: ]* y6 J! a
    至黄帝
    " F$ K8 w/ d! i7 O* x号三皇
    7 L: a0 P9 z! `( Y居上世
    " U* _% {, w6 U/ C& s/ ^1 \唐有虞
    ; i5 N; d. V% E" S9 A& }& X& J4 y号二帝
    0 Z& a, Z! J' F3 L相揖逊
    ' b$ h: N( |! |8 Y1 G, z称盛世9 M$ d" o6 y0 r/ i. r
    夏有禹7 K9 v' ]* k9 B
    商有汤  R2 n9 M& F6 p& t5 I5 i# P0 f
    周文武: I7 @7 [  t- }4 r
    称三王
    ) x- v+ g: g$ ~夏传子
    $ d/ G& E, f/ j家天下0 `5 p' M% C. \% d' z& C
    四百载- x1 O4 V# F$ U. \7 B
    迁夏社3 o) X' S0 O$ a) ^& e; ^/ I9 g
    汤伐夏" x9 G, C1 T, b; k3 d
    国号商9 F! f; a1 a. d" u: T  @4 B5 M
    六百载
    2 w" g/ J3 O* W/ A至纣亡5 H- l( k  c3 R4 b' X" o. n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7#
    发表于 2012-3-10 12:50:12 | 只看该作者
    茉莉 发表于 2012-3-10 12:29
    + T" U0 @; F/ p* O& p, |自羲农
    4 M& I) p2 `$ V, c& s8 B+ j; V至黄帝& W" f0 E- C3 A8 W$ p
    号三皇

    ) F* v$ c$ w3 i3 @) Y1 c+ X# i按这个算,就是把夏加起来,中国也就只有4000多年的历史。再往上,就是大神出没的年代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0-17 04:52 , Processed in 0.04614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