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7-8-4 22:32 编辑 ) Z$ ~' A, z6 B, a0 C5 v1 c
" E% U& G4 I c; I开战在我,终战在彼,这是军事战略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但也是常常被忽视的军事原则。这是疯子少校约翰•博伊德提出的.他在早年提出能量机动理论,极大地影响了美国战斗机的研发,奠定了F-15、F-16、F-18的成功基础。博伊德在晚年专注于战略问题研究,对现代美国军事战略有很大的影响。开战在我、终战在彼的原则是博伊德研究了大量战史(尤其是美国卷入的历次现代战争)后得出的,要点在于:谁都可以发动战争,但只有敌人才能确保战争在你的既定条件下结束。确实,只要敌人坚持不投降,战争就无法在你的既定条件下结束,而不管你取得多少战术胜利。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就是典型例子。, l" f; L( k2 P4 W+ `- [' q
8 t: t4 p7 C& \) n
莫迪显然没有听说过这一原则,或者是忘记了,在挑起洞朗冲突之前,没有想过中国坚决不让步的话,印度怎么收场的问题。至于眼前的冷冲突是否会演变成热冲突,这是一个越来越大的问号。
" M( D" ?( U( D* t" z3 x" Z# j9 j8 a* U; D# t! v" Z/ |
说起来,莫迪可能是在学中国在南海的做法,制造既成事实。最低限度,用“双方同时撤出”作为条件,制造边界划分未定和中国行为必须考虑印度安全关注的新的既成事实。莫迪的错误在于:制造既成事实作为一个战术手段,只有在对手在短期内来不及反应、在长期内无法有效反应的情况下才能奏效。中国显然不是这样的情况。且不说中国的短期反应能力,在长期内,中国对印度的相对国力差距还在拉大,中国的国内民族主义压力在增加,中国无法也没有理由不做出有效反应。
W2 b* z9 F A( i. S5 \
: {* J* S* V" M& P- k莫迪也可能在打擦边球,或者温水煮青蛙,越境只有100多米,印度毕竟是核国家,边境地区印军享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在所有与中国的领土争端中,“国际社会”通常站在反对中国的一边,因此估计中国大动干戈不方便,以此迫使中国吞下苦果。最低限度,喜马拉雅山上适合筑路的时间一年里只有那么几个月,拖一拖,时间就过去了,下台的台阶悄悄地自然就来了,明年再故伎重演。在印度心目里,冲突是可以控制的,立刻无控升级是不可能的,拖下去对印度是有利的,中国只有默认无法在洞朗修路的现实,和印度对南亚事务的决定权。
3 Y, c8 y8 c+ p* J8 R8 N( _; K; ~! {- ~
印度从一开始就提出要和平解决,中国则强硬回应:印军首先无条件撤出是和平谈判的前提。8月2日,中国外交部发布《印度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进入中国领土的事实和中国的立场》的文件,同一天深夜,国防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军队始终保持高度克制,但克制不是没有底线,印方要打消任何以拖待变的幻想。向来作为中国半官方发言人的新华社也发表评论,告诫印度一不要强词夺理,不要胡搅蛮缠;二尽快老老实实退回去,“无论印度方面怎么狡辩,都不能改变印军赖在中国领土上这一事实,一切有意义的对话必须以印军无条件撤回为前提”,“中国向来讲究先礼后兵,中国珍视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一直本着最大善意,保持高度克制。外交部的文件已充分表明了中方的立场,意味着中方把该说的话都说了,已经仁至义尽,球在印度那边,且看新德里如何踢”,重点在“先礼后兵”和“仁至义尽”,这些通常是军事行动前的辞令;三是印度不要执意挑衅中国,与中国为敌没有好下场。8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四次强调,印军越界“绝不是为了和平”。8月3日,《解放军报》发表评论,警告印度“不要心存侥幸,不要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很清楚,中国没有打算拖,更不打算吞下苦果,外交辞令只差“是可忍孰不可忍”和“勿谓言之不预也”了。
8 C1 x9 Z2 F I0 ?
2 W2 @2 R: }' ?& M& q: {- v1 m从法理上来说,外交部提到的中英条约明确规定了事关地域属于中国领土,因此中国有充足的国际法依据。从印度角度来说,中国公路修到离边境只有100多米的地方来了,印度有权表达安全关注,且中不边境划界谈判并未完成,中英条约需要中不重新确认才有效,何况中国也提出由中不就中英条约重新签署,因此事关地域属于划界未定的争议领土,印度有权“应不丹要求”以行动表达安全关注。
+ o, {1 u5 w$ O$ r& q1 u
8 ?. N% L3 B; ?" [5 w0 X9 i在洞朗事态两个月后突然升级之际,国际上对中印冲突保持奇怪的沉默,比如BBC主页难觅踪迹不说,亚洲新闻版上也只字不提,关于中国还在惦记某奖获得者的事情,关于印度则是“印度总统是干什么的”。只有BBC中文版上还有一些报道。这毕竟是中国与不丹之间的边境,但没有见到不丹官方有任何表示。事实上,不丹民间和舆论不乏对印度迫使不丹背锅不满的声音。
+ @5 K5 I" n+ ^2 z; X& M- C/ b' q; w4 d' v' ]4 s
但口头的升级毕竟是口头的,人们最关注的是中国会不会武力解决洞郎冲突。2 r6 f1 E' [" w8 h
8 A) [! i. p/ y8 g4 w+ {, W
中国具有漫长而复杂的陆地边界,但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现在只有中印边界尚未划定,其中包括中国与外交上受印度“指导”、国防上受印度包办的不丹之间的边界。根据中印政治走向来看,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像有能谈判划定的样子。另一方面,中国保持对藏南(印度称为阿鲁纳恰尔邦)的领土诉求,印度保持对阿克赛钦(大部在新疆和田地区境内,小部在西藏阿里地区境内),还有另外几块较小的争议地域。除非奇迹发生,藏南回归中国或者阿克赛钦回归印度都是不大可能发生的事情,再打一场中印战争都难以改变这一事实。要注意,阿克赛钦不是中国在1962年夺回来的,而是多年来在中国实际控制中;同样,藏南也不是在1962年被印度夺走的,同样是多年来在印度的实际控制中。两地的移民和公路更使得改变现状基本不可能。% y: ^ T4 _8 ^( L/ w
- e6 D4 n" U! f0 ^3 O/ q那中国会为了洞朗这100多米被占领纵深同印度再打一仗吗?一方面,为了这点领土争端在核大国之间大动干戈确实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也正是印度的算盘;另一方面,1962年中印战争最大的成果并不只是打出了50年的和平,而是打掉了尼赫鲁的政治信用,打断了印度的崛起过程。印度在历史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一个民族概念,这是具有众多语言、传统、文化、经济、志向的部落的政治集合。甘地或许是现代印度之父,但甘地的印度教背景使得他很难成为将印度整合成现代多民族国家的领袖。尼赫鲁的印度教色彩大大淡化,政治手腕娴熟,他才是整合现代印度的当然领导人。他在美英和苏联之间游走自若,在国际上成为与铁托、纳赛尔齐名的不结盟运动领导人,凭借英属印度留下来的良好底子,他是有可能成功的。但1962年的中印战争打得尼赫鲁身败名裂,印度的现代化整合和崛起进程被嘎然打断,这才是印度的不可承受之痛。! n, W9 R: _" o9 [! d; Q
2 a8 ~% y1 P$ ]% p% \9 {( _1 b在尼赫鲁之后,国大党的英迪拉·甘地曾经是政治女强人,此后印度一直缺乏能统一民心并有足够执政能力的政治领袖,直到莫迪。与世俗的国大党不同,莫迪借助印度教和民族主义整合印度,在某种意义上可算是政客化的甘地。换币和税改体现了莫迪的执政能力,抵制和破坏一带一路则凸显了莫迪的政治抱负。与高调、傲慢的尼赫鲁不同,莫迪在洞朗冲突中一直保持低调,一直在强调要和平解决,但条件是中国停止修路,体现了莫迪的政治智慧。! J1 |1 i/ {# f8 B# l- W
# G: N3 a# ]! x$ y o& [% q9 E
1962年中印战争的间接成果是打乱了南亚“印度治下的和平”的政治走向,巩固了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对抗态势和资本,引导尼泊尔摆脱印度影响。如果洞朗问题处理好了,这才是最有意思的成果:打掉莫迪和印度人民党的政治信用,打乱印度崛起的进程,进一步鼓励南亚国家甚至部落地区“去印度化”,诱导出印度政治的碎片化。印度作为经济高速增长并且即将在人口上超过中国的大国,作为与中国具有深刻对抗情节的邻国,阻止印度崛起是符合中国利益的,尽管这有点自私。" M- f2 J9 @# I% m
; Y, v8 {: ], S- F3 p或许这正是这几天中国的压力骤然升级的原因。按照外交部文件,印军越境人员从270余人开始,高峰时达到400余人,但7月底(8月初依然如此)已经降低到40余人。这是印度有意淡化冲突的迹象,尽管有报道说洞朗地区周边中印双方都集结了至少3000人的兵力。中国的压力或许在于迫使印度不得悄悄地撤回了事。在中国压力下高调撤回对莫迪绝对是公关灾难,不顾中国警告继续高调对抗则引来印度并未准备好的军事冲突。
/ ?* V1 Z( P l4 F& P+ i
! Q* _& t8 _- L但这一切取决于中国是否有能力在军事上打败印度。2 }# Q. f0 L1 a
0 V/ k$ K. N: ~" D1 \) D l
在1962年中印边境枪声响起来之前,除了北京和驻藏部队,几乎没人有信心中国能在遥远的高原上打败印度。今天则相反,人人(至少在中国)信心满满。但中国是否有能力在军事上打败印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开战在我、终战在彼的问题对中国同样存在。1962年,中国出人意料地在战场大胜之后单方面停火撤军,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今天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0 P% r" r; o0 ^' r: i
. ^7 v+ {! B X: D2 [* F! k印度的估计可能没错,仅仅为了洞朗这100多米纵深,中国难以下定大动干戈的决心。但谁规定了中印冲突上升到了军事层面就一定要限制在洞朗这100多米的纵深之内?中印边境上摩擦不断,地点广布,可打击的地方多的是,要找理由总是找得到的。眼光放远点,棋局就活了。3 i8 i; f' m2 e; O1 y
4 ?, y3 n2 S3 U: p4 @
这要从洞朗开始。这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处高山。更要命的是,印度一侧渐次低平,补给和增援都相对容易。另外,印度吸取了1962年和1967年的教训,放弃对机动作战的幻想,老老实实地在藏南堆积重兵,据报道。印军东方司令部属下有3个山地军,另加一个正在组建中的山地打击军,共有10个山地师和1个独立山地旅,另加正在组建的1个山地师和1个独立装甲旅,计有17万之众,这还不算可以从内地迅速增援的更多部队。中国方面,西藏军区下属3个作战旅(包括两个山地旅、一个机步旅)、6个边防团、5个独立边防营,当然,西藏军区在战时也会得到西部战区的增援。另外,此17万不同于彼17万,这些印度山地部队以轻步兵为主,而且基本上是画地为牢的守备部队,缺乏机动作战和主动进攻的能力。在理论上,高度机动、火力强大的突击可以分割包围这些静态的守军的;在实际上,高原的地形和补给的困难使得这样的高消耗机动作战很困难,少量精兵又难以消化如此庞大的守军。印度的战术正是这样:“打不死你,噎也要噎死你”。0 G7 I, P+ J2 \; B; }4 Y8 `7 Z1 I
; L4 B" A' x4 |; E0 {3 R9 S$ r仅就洞郎来说,印度的战术确实可以奏效。即使扩大到整个藏南,印度的战术依然稳妥。但中国的边境自卫反击战从来就不被问题地域的边界所束缚手脚,1962年就差不多打到提斯普尔;在中越这边,中国军队也占领了高平,打开了通往河内的大门;两地都远远超过了问题地域的范围。如果洞郎冲突军事化,中国军队同样不一定受到边境线限制,而根据战术需要,突入印军纵深,或者对印军有生力量分割包围,或者对印度内地战略目标形成紧逼威慑。但藏南当面的7个印度山地师就像不怕烫的半死猪,既不便一口吃掉,又不能丢在一边而径自突进。1962年时,印军前重后轻,中国军队抓住这个弱点,纵深突破、分割包围,取得奇效。现在的印军实行全纵深联防,这个机会已经失去了。1 {% J4 m0 h9 ^0 z" e5 Q9 \
/ H) a# q% I' h9 g1 |4 P. P9 I
但是扩大到达旺甚至更大的藏南,甚至西段,在军事上,文章就活多了,但冲突的规模也迅速增大,而且显得与冲突性质“不对称”,成为中国任意扩大冲突、有意进攻印度了。更重要的是,任意扩大冲突规模带来更大的收场问题,中国在什么情况下、如何终结这样的大规模冲突呢?全面征服印度对中国是不可承受之重,哪怕军事再征服藏南都是难以消化的难题,那700万移民将形成人道灾难。4 y9 M/ V9 `; k" f
! ?" a* K0 e% }7 H0 Q6 {$ B印度不再是1962年的印度,更重要的是,中国也同样不再是1962年的中国。在印军重兵抱团守望的情况下,在中国的打击手段早已不再以步兵突击为主的现代,中国不必拘泥于当年的分割包围、聚歼有生力量的思路,而是应该重点考虑中国易于调用而印度难以对等还击的打击手段) S( P6 N8 K* ^; i t
; }3 W ^( g0 F6 V1 {- t- h) Z* e
比如说,印度在东线修造了至少5个前线机场,其中部分可以部署苏-30MKI,有些距离边境只有100公里。中国可以大规模出动空军,用频繁的边境巡逻和摩擦迫使印度空军大举增援前线机场。为了最大的公关效果,大量印度战斗机可能会靠前部署在上述前进机场。考虑到面对空中打击异常敏感的轻步兵为主的东线印军,印度空军简直无法无视中国空军的压力,而除了苏-30MKI,大部分印度战术飞机的航程有限,只能前出部署。这就是机会。解放军在对台作战准备中,早已对打击机场的作战演练娴熟,印度这些还是缺乏加强机堡的简易机场,属于软目标。DF16甚至远火都具有打击能力。通过火力突袭摧毁大量印度战斗机和前进机场,对印度的心理震撼将是巨大的,也将是印军难以对等反制的。这对打击莫迪和印度人民党的政治信用十分重要。另一方面,这也是中国易于控制冲突烈度和延续时间的打击手段,说打就可以打,说停就可以停,而印度只有被动接受。
7 d, D4 \8 O" D5 M9 n& a O4 L+ i( ~! n) `
印度苏-30MKI和“美洲豹”、米格-27在理论上可以对西藏目标发动攻击,但中国已经在西藏的大量战斗机严阵以待,印度空军毫无便宜可占。有说法印度在东线开始部署“布拉莫斯”陆攻巡航导弹,但“布拉莫斯”的射程只有450-600公里,这还是在海平面使用的情况下,高原对地攻击时射程会有所损失,降低战术效果。8 L. v, ~3 M: K* }1 q) V
% f$ i7 }/ l( u/ O( ~3 L# J) B9 U印军在理论上也可以发动地面攻击,利用兵力上的绝对优势粘住西藏军区的有限兵力,形成压倒优势。但西藏军区不可能单独依靠自己的兵力与印军开打,原成都军区13军和原兰州军区21军(两家在改编后应转入76、77军?)的增援兵力都会前出占位。更重要的是,印军在本质上是防守态势,主动进攻西藏十分不利。, O! q: g+ F' b8 c* E7 v
) A* e0 h/ [& p; Y2 w. J! J藏南海拔低,气候温换,雨水充足,但这也反衬出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险要。如果把中印边界比作诺曼底战场,青藏高原好比诺曼底的大地,喜马拉雅山脉好比海滩上的悬崖,而藏南好比海水和悬崖之间的滩涂。这片美好的滩涂被印度占领确实可惜,但在军事上却是难以防守的死地。即使在今天,中国依然难以在短时间内越过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大量运输人力物力,稳固防守这片地域。
6 g2 X; S m1 J* d1 b. l, o
2 ^3 Z$ A& I4 s( d0 |6 Y/ O3 t e但反过来,印军要翻越喜马拉雅山脉进攻青藏高原,就好比从诺曼底的滩涂仰攻了,中国将占尽一切主动。印军出于技术水平和山地现实,以轻步兵为主,这也决定了火力和机动的欠缺。高原运输和补给的困难使得构建坚固工事都困难,在西藏军区和援军的远程炮火(尤其是远火)的打击下,在96A和新轻坦(如果时间来得及的话)的分割包围下,会死得很难看。离开既设阵地和补给体系进入机动作战的轻步兵大集团向火力和机动占绝对优势的精干对手进攻,这是自寻死路。" U) I2 r, y* f: E
2 k3 u9 }: ~( i$ ^+ ?% D
印度也可以从海上向中国发难,利用中国海上运输线(尤其是中东原油)经过印度洋的弱点要挟中国,但这就把战争引向完全不同的性质了。这不再是局部战争,而是全面战争。这样,中国就有100%的正当理由从藏南、阿克赛钦和任何有利方向全面进攻,聚歼印军有生力量。同时,中国海军也将在海上打击印度舰队,拦截印度商船,甚至攻击印度海岸线。印度海军的水面战力远远不及中国,驱护舰几乎没有可以与中国盾舰相提并论的,唯一的航母本身与载机水平也不及“辽宁”号,尽管“辽宁”号还以科研和训练为主。印度海军的水下战力除了一艘从俄罗斯租借的“阿库拉II”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外,也乏善可陈,其“基洛”级都是老型号,从近年的事故率来看,训练和维修也很成问题。“阿库拉II”是一个威胁,但还不清楚俄罗斯对于租借的使用有什么限制,保卫印度领海肯定是可以的,但到中国沿海发动攻击就不一定了,只要有可能,俄罗斯未必愿意开罪中国。
2 I2 \. n$ j) C: ^
# k8 ]; j4 w: |& x1 I5 m如果中印冲突持续甚至升级,巴基斯坦的态度值得关注。巴基斯坦与印度之间不乏争议,利用中国压力乘机发难,迫使印度在部分争议地区让步,这是巴基斯坦绝对喜闻乐见的。被巴基斯坦“凌辱”将极大地侵蚀莫迪和印度人民党的政治信用,激化印度政治内斗。, N9 J; p$ e. d9 A6 n
- d" `& G: r4 `+ d; E: ~9 U
不管怎么说,洞朗是中国与不丹之间的事情,最终要由中国和不但来解决。通过冲突,凸显印度干预的荒谬,促使不丹在政治和外交上独立,与中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启动“去印度化”,这是符合中国和不丹利益的。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正常化和近期的良好发展势头就是从俄罗斯影响淡化开始的。1 H( C. V" c v6 J7 K0 o" m
6 {$ b, m. r: c# u' c另一个可能是印度在政治和军事上始终聪明地保持克制,将摩擦控制在低烈度,不给中国以大动干戈的理由,达到以拖待变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两山作战就是很好的先例,通过长期的低烈度战斗和扩军备战压力,给对方军队和经济制造不可承受之重。印度不是越南,但藏南的17万印军是很好的机会。在边境军事压力下,印军不可能缩减兵力,只能增兵(不管是兵员、装备还是其他资源)。这是中国军队难以下口的刺猬,但也可以成为印度难以承受的负担。出于民族主义压力和军事斗争现实需要,印度将被迫不仅大量增援东线印军,甚至被迫转入扩军备战的轨道。
5 y5 B4 K c' A- W5 j- Q
* M, `5 I; L; I9 h. x按照不同统计,中国军费开支是印度的3-4倍。印度经济增长速率已经超过中国,达到7.1%,但中国的6.7%且不说算法上没有算入很多在其他国家都算入的经济活动,还在绝对增量上依然大幅度超过印度(约5倍)。印度的“账面增长”用来粉饰是可以的,用来撒出真金白银的时候,就要现原形了。按照不同统计,2017年中国的军费增长约为1.7%,而印度约为2.5%,已经超过中国。但算入基数,情况就完全变了。即使印度军费增长率达到5%左右,增长率三倍于中国,但实际增幅依然不超过中国。三倍于中国的军费增长对印度绝对是不可承受之重。, [+ \4 g% `: N
! y0 J: e* ?7 ]- j4 m# A更重要的是,印度的军事装备的技术水平和自给率与中国完全不能相比,大量关键甚至非高科技的装备和弹药、器材机器维修、升级都依靠进口,导致成本高企和军费效率低下,也无法从国民经济循环中得益。印度以从美欧大量进口先进装备为荣,不仅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和优越感,也有把美欧拉入印度政治轨道的用意,尽管美欧对于中印孰轻孰重十分清楚,否则也不会在洞朗冲突中保持暧昧了。如果中国能迫使印度把军费开支从GDP的2.5%提高到4%,甚至更高,那就是巨大的成功。这对中国在战术上造成近期的压力,但在战略上必然迫使印度偏离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轨道。这样的转型在近期里甚至可能帮助莫迪和人民党,但对印度的远期伤害则是深刻和持久的,这才是扼杀印度崛起最凶险的杀招。中国甚至可以慢火炖着的洞朗冲突为由,向西部增兵,提高装备水平,加强演习强度,以迫使印度加速向错误的方向转型。
+ T' a! D1 p' w+ s3 [
; G0 ^4 {! x/ y" E9 D与印度的高调对抗会损害中国在东海、南海的利益吗?过度强势的中国对所有周边国家都是敏感话题,但在洞朗冲突中,中国占理,中国的反制是对印度的顽固无理的合理反应。印度的体量够大,不存在中国“以大欺小”的问题,这是从印度下手、高调对抗的另一个有利之处。中国也可以借此发布明确信息:1、不要试图占中国的便宜,与中国高调对抗没有好处,2、与中国保持合作是双赢的。过去中国高度强调第二点,现在是平衡强调第一点的时候了。# ] C( h" u/ V( p& k%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