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1-3-20 22:35 编辑
$ a% S# L) A; D9 N- H ^* Q9 I: A4 p+ I5 i9 B4 L A
![]()
; B- G$ t2 u S, u/ y- N
, P. |3 ?1 b$ z9 s; y- s 3 ]2 y0 X) c" @' d1 g) j* V' j
9 i. ^6 E O1 k+ m2 x ( N# {5 V: F& V! Z% b e
非化石的各种发电无污染,但都受自然现象影响很大,如日夜、风力、枯水季等5 w, B, h/ ~7 k. |7 s- S, C9 D
: p" w* A; S# V _& f. I* t光电有日夜问题,风电有天气问题,水电有枯水季问题,波浪受海情的影响很大,潮汐的落差太小,新能源发展如火如荼,但问题还是不小,最大的问题是间隙性。全国互联的大功率智能电网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不能本质解决,而中国峰值用电问题在增加。8 o2 W: N) g! e ]# r/ D
. G9 L; r, W0 O- Y据说美国的用电是30%工业、70%民用(居民和商用),中国正好倒过来,30%民用、70%工业。这当然反应了中国是世界制造业绝对第一大国的现实,但这个比例会逐渐美国化,如果不至于达到正好颠倒的地步。南方供暖、北方空调都是用电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方案都有各式各样的效率问题。包括照明、空调的商业用电的通宵化也会增加。另一个潜在用电大户是城市农业。
t6 b% O# B- J5 p1 [$ X3 X U5 }1 O- V. M8 _; ? }1 @
![]()
: }% @* z. m; Z1 y9 @
; q9 j- F u& H+ F : F0 k; F1 L Q6 r9 \! b/ N
城市菜园可解决占用耕地和新鲜果蔬问题,但需要电力- a0 ]& \7 C9 b2 g0 p8 E. F
, u& ?" o1 J: ]6 {7 N$ b9 h( S7 g屋顶菜园、地下菜园、室内垂直菜园等各式新式菜园可能成为未来城市食品的重要来源。屋顶菜园还好,用电主要是灌溉,地下菜园就要加上人工照明了,室内垂直菜园还需要加上温控和栽培架的定期转动和换位。这些都需要用电,而且不能有间隙性,或者是反周期的。5 f& P5 u& b: Q4 t, P p2 R
: ]% M" s: J4 W+ n& R! m' K2 Z9 c; F
用化石燃料作为峰值电力来源是最近便的解决方法,但碳排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核电不仅有乏燃料的处理问题,还不宜迅速增减负荷,不适合用作调峰电力。抽水储能需要在山顶建水库,安全隐患难以回避,尤其是在最需要调峰电站的人眼密集地区。铅酸蓄电池效率低,固体污染大,作为大规模的调峰电站不可行。锂电池的大功率集中使用的安全性是个大问题,也有固体污染处理问题。还是需要专业、高效、安全、容易遍地铺开的新技术调峰电力技术。# l& i: @2 @5 f+ z. V
: [( a4 K F! X) ] K I/ C用过剩电力制氢,把氢(气态或者液态)存储起来作为储能,在需要的时候用氢燃料电池或者直接燃烧发电,这是另一个思路。不过电力制氢的成本还是很高,效率也偏低,储氢又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就地使用还好说,长途运输的安全是个大问题。制氢也需要水源,这是另一个制约。用海水制氢倒是不怕缺水,但电解后产生的盐酸和烧碱不好处理,工业用量没有那么大,直接排放绝对不可行,日积月累更是危害大大。
c9 K2 F. K& `! j
7 E& M) h7 x: A![]()
) v9 R C6 k4 ]' G大型矿坑本来就好比深挖地下的人工湖,用于抽水储能的下储水池正好8 f% d. E; [3 Q5 y3 q
C9 D1 I% w5 }6 J
1 l3 I6 @& q1 G! e9 Z
废弃的地下坑道适当加固、防漏后,也可以作为地下储水池
/ A- j2 o7 s, O, b* E0 s5 G+ e R3 p8 |$ C4 B* u: [- B
抽水储能在技术上简单、成熟,但地理和安全是个问题。然而,如果有条件,而且地理条件容许,地下坑道、采石坑、露天煤矿矿坑等可以利用起来,天然岩洞、溶洞也可以考虑。可能需要精细的地质考察,也需要对洞比进行适当的加固和密封。但一旦建成,这样的地下抽水储能可以用现成可靠的技术,在新能源发电高峰时把水抽上来,灌到地面的上储水池。在需要调峰或者低谷补电的时候,把水放回地下,在此过程中发电。# F" k9 q, i( m0 t k6 x/ f) ?, H+ f
; h1 {9 d! L" p5 m; l " _( l8 b6 P0 a4 ?8 P" z$ m2 b
光热电站可以把过剩的高温熔盐在地下储存起来,夜间再抽上来用于发电* G3 Q& K1 E: g2 P$ ?1 d' k
+ I3 v0 f# J' z8 h
光热发电可以用熔盐。这也可以在发电高峰把高温熔盐灌到地下岩洞保温,需要调峰和低谷补电的时候抽上来发电。这不仅需要有合适的地下岩洞,还需要对洞壁保温、防漏,要求比地下抽水储能更高,但直接与光热电战整合到一起,日夜发电。 c6 ]3 u/ p1 ]' r7 q) W8 u
# J' z0 \ Z& F! y" D此外,就需要一点歪门邪道了。
0 F7 }" G* s# r# A' J. `7 \ `+ `( {4 _+ Y1 Z, O" c
![]()
) K9 G }, _* h; R借用缆车的思路,可以用缆车装载重物,在储能的时候搬到山上,在发电的时候装进缆车用重力拉动发电
, Y3 a0 C- [& M4 _) B4 I
# |4 T) ]* I% h9 Q- m9 x0 [山顶观光缆车是一个思路,只是反过来。在储能的时候,把重物通过缆车拉到山顶的堆放场;在发电的时候,重物依次放进缆车,靠重力下拽,驱动发电机发电。这只要在一般的山区都有条件实现。在光电发达的西部,也正好有很多高山。荒凉的高山上建这样的缆车电站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很小,但可以就地解决储能问题。- i5 I3 D2 _8 x9 ~7 D
* b. H+ G/ H# S$ ]
即使在相对平坦的东南沿海,也有足够的丘陵可以建造这样的缆车电站。用拦阻沟、拦阻坝等,安全问题比高山水库要容易解决得多。: O- S+ V2 W$ \# Y1 Y6 E
/ t' d: ~' S3 M) X/ o( Q; m! j" U同样的缆车电站可以在深水实现,既可以用重物,但需要克服浮力对效率的降低;也可以用浮体。比如说,在储能期向空心球内充轻质油,用电力拉到水底;在发电期上浮,拉动发电。或者更加高效一点,在储能期有重力自然下沉,在水下充填轻质油,节约电力。上浮发电是一样的。这可用于近海或者深水湖。还可以利用深水与浅水的水温差别进一步增加浮力效应。
, w/ Y& M' V; z; H6 Z+ B! k8 t8 W$ D% E# J) y
一旦储能问题解决,新能源就如虎添翼了。配合以核电,中国的能源瓶颈就成为历史了。
* h7 L' B/ _ _: p8 h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