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1-2-24 22:50 编辑
$ Y' r+ I7 v4 Z" s2 c
2 [6 A9 X; |0 e- d5 k* H2020年6月15日,赤手空拳的祁发宝团长面对蜂拥而来的印军士兵,坚定地站在国境线上,勇敢地张开双臂,寸步不让,这个镜头将永远载入中国军人的英烈史册。时隔八个月后,中国终于公布了加勒万河谷冲突中中国边防军的英烈名单和事迹。四位烈士和英雄团长是新时代中国军人的榜样,他们的英雄事迹不仅保卫了西域安全,还预示了中国战略态势的改变。
7 T8 O# Z: D( v; B/ g* J, f) l! P
2 U# ~2 `: r$ A- h9 M3 \美国试图拉上印度牵制中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美日印澳四国联盟只是最新的版本。在中国受到新冠疫情突然袭击的时候,中国的国际环境空前险恶,莫迪以为看到了机会,想用投名状换取美国的扶持,一举取代中国在世界供应链的位置。
, G/ S7 {: s- X- `! f* g2 b I8 X* e; y+ {& g
加勒万河谷冲突是印度军人越境挑衅所致,遭到惨重的失败。不管这是高层策划,还是“下克上”所致,直接结果是造成中印两军在边境上集结、对峙。在漫长的高山高寒期间,双方经历了九轮军长级谈判,终于开始撤军。
* n# m5 ^$ K% I9 `; r ]6 C: D+ _3 A" x. J1 O( B3 o; M
印军集结数量有十万和二十万的说法,即使十万轻步兵进驻高山阵地,后勤支援的代价也很高。这是什么也不干、活下来就是胜利的死亡极限之地,日后可能会有印军非战斗减员数量的报导,估计少不了。高山高寒需要特殊供应,军服、帐篷、食品、急救包都有特殊要求。印军在2020年夏末大量向拉达克增兵,入秋后向欧美紧急求购高寒被装和帐篷,到最后也不知道到底买到多少,到底分发到前线多少。这样的特殊被装、帐篷不是花钱就能买到、买到就能拿货的,更何况很多货源可能来自中国。/ @2 f1 H X- M
7 R$ b8 w& x& h8 F8 M解放军向前线集结的兵力大大少于印军。印度媒体报导,中国在印军对面集结了五万人。考虑到印度报导一贯夸张,这应该是大大超过实际数量的。比照印度报刊一直说加勒万河谷中国军人死亡至少42人,而实际是四人,这是十比一的比例,那前线解放军只有五千人。考虑到中印边境再次爆发徒手斗殴的可能性,机械化、信息化、体系支援使不上劲,太少的人手可能真是不够用,但即使放大一倍,也只有一万人。问题是这一万人的技术含量和战斗力远远超过印军的十万轻步兵。解放军的高原保障能力也碾压性地超过印军,确保前线部队身体强壮,斗志高昂,印军不敢再次冒险。
/ Q1 p7 R- q5 |8 J! Y- d( e3 l
印军高原增兵的开支多少是保密的。美军在反恐战争期间,每个士兵每年费用约100万美元。印军士兵费用低得多,但高原费用又比坎大哈、巴格达这样的低海拔甚至平原地区要高得多。不管怎么样,高原越冬部署对印度是沉重的负担。路长无轻担,部署时间一长,压力就更大了。一个冬天下来,中国负担小,抗负担能力强,部队其装满员率高;但印度可能吃不消了,要补充非战斗减员,还得不断派人上山。看到再顶牛下去也不可能讨好了,只有同意中国的双方撤军的提议。
: q& p7 ~6 W; u" z! |" r! r% |# r4 p5 D" U
其实都是一样。美军在越南和反恐战争期间,战斗伤亡都不是最大的撤军原因,而是长期战争开支掏空了国库。越南在与中国对抗的年代也一样,1979年的自卫反击战把越南打得很痛,但是1984-89年的两山轮战才把越南打老实了,再拖下去,越南的经济就要顶不住了。印度应该也是看到苗头了。8 p5 f9 O" k; l: k0 H
; _ G# O0 j5 a$ J( y4 m) P在军事上,中国高调向西部部队配发最新装备,如15轻坦、99A坦、18式轮式155毫米炮、 300远火等,先进的歼-10、歼-10C、歼-16也亮相了。高原上频频举行实兵实弹演习,使得当面印军的压力陡增。" |, |2 M/ e0 b( b$ e
6 {0 @. E/ o7 ^
但顶牛无果、负担日重可能只是印度最终同意撤军的一半原因。
: V/ E( D; o; T
. E8 h A* q% Y/ ?! M- \0 E: r一段时间以来,美国试图用多方向牵制的战术来撕裂中国的战略部署,动摇中国的战略决心。解放军在东西两线同时高调备战,高原增兵和频繁演习威慑印度,南海演习反舰弹道导弹是对美国航母明白无误的信号,台海战机巡逻常态化则是对台独的强大威慑。解放军在部署和应对上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打碎了美国的战略算盘,美国也由于种种原因,对印度并无投桃报李。
0 d2 f4 @& i; E# U% m$ u ]. M8 l; @" O- V. s4 G1 u1 W
加勒万河谷冲突后,中印关系掉进谷底。但印度上蹿下跳好一阵后,反而发现中印再次成为最大贸易伙伴。不是中国推销得力,而是印度实在离不开中国商品,尤其是重型机械、电信设备、家用电器方面。据报道,印度也恢复对中国投资的审批,有可能对45项投资放行。 ~# N7 `' y3 W9 [* m7 I5 z
" {0 S3 S* k" E, h4 n* t, V
印度折腾了半天,发现西边的太阳还是要落山,升起的太阳还是在东边。这可能是印度撤军的另一半原因9 a: J) R! }% e9 m1 |# J7 H' |- I
# |) [& R3 V: F印度对边境对抗可能有三个期望:6 L" X u; P/ v1 _
( R& f' M2 L4 [4 y
1、 最理想的情况:台海和南海方向是中国的既定主要战略方向,中国无法脱身,只能听由印度占便宜。这落空了。" L7 l8 X1 I0 F9 R* Q' `& h7 }) y
2、 次理想情况:中国主力被吸引到西线,台海和南海被迫放松,美国投桃报李,印度得到大量援助。这也落空了。
/ m! m* p( B& {, L7 W9 s2 ]1 Z3、 最坏情况:中国在坚持台海和南海主要战略方向的同时,还有余力在西线压住印度。印度即为自己招来中国压力,也不能为台海减压,没有足够资本向美国要价,所有战略期望全部落空。这最终成为现实了。! }+ Q: ]# m) |4 b. o; P
# X5 B' |& W( J3 S+ @0 N" Q, d5 p
印度人对于时间和因果的理解不同于常人,但加勒万河谷投机失败,可能在近期内打消印度再次冒险的冲动。这也对美国的印太战略产生冲击,使得在台海方向的刺激行动势单力薄。这对日本和澳大利亚也是警示。
5 H7 M# u4 W) ^/ A7 ~
' m R" c7 k1 w相反,如果西线被印军占了便宜,印军很难压制得寸进尺的冲动,而冲突规模扩大并不符合中国利益,毕竟是从东南沿海分散力量的。反过来,中国保持在东南沿海的力量完整,有助于威慑美日澳和台独的冒险冲动,反而是有利于更加长久的和平的。7 a- L0 t2 V ~- b) I4 Z4 r
; B4 H/ _! @9 Z9 h6 y+ h1 l# ]
祁发宝团长、陈红军烈士、陈祥榕烈士、肖思远烈士、王焯冉烈士和战友们不仅为祖国守住了西部边疆,也给其他方向的疆界带来了安全。2 P \9 L3 P* f# W# a0 C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