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0-5-15 16:54 编辑 8 i" c _* P8 ~5 {
l7 r0 ]" Q3 B: T* _3 @小口径速射炮是装甲战车的主流武器。在中国,以俄罗斯2A42为基础的30毫米炮应用很广。2A42采用30x165毫米弹药,全重115公斤,长度3.027米,炮管长2.416米,炮口初速960米/秒,有效射程2000米,战斗射速在低射速状态下200-300发/分,高射速状态下500-800发/分。2A72是从2A42发展而来的,简化结构,减轻重量,只有84公斤,通过长后座使得后坐力从20吨降低到7吨,但最大射速降低到330发/分不是大问题,射程也降低到1500米了。8 F1 R: H3 Y T6 k1 W7 G' J
! V2 [/ o; O4 P) _$ G& M& l
/ e, J! Q+ _ y" K/ M
30毫米炮是中国轻中型装甲车辆的主力火炮+ [; X9 ~ q/ S* p; l% [9 v
" k+ Y/ |' E o& G0 G4 v- k
/ K0 N. U7 L$ \
珠海航展上的“蓝家伙”也装备了30毫米炮
& K+ ^" t' Y+ d$ |% Z A+ w
3 l C# s+ R$ l- a, y
! ^9 W; Q! c- B; d- ~" K! \3 K但公布的新伞战确只装备了12.7毫米机枪
/ {% i6 y \ G+ w. O
7 C4 z& x# U) b- V0 s在中国新型伞兵战斗车的讨论里,人们普遍对没有装备30毫米炮感到失望,并找出种种理由说明为什么新伞战依然是强大的。这些理由都没错,但依然掩饰不住新伞战在火力上的缺憾。其实理由没有那么复杂:30毫米炮塔在重量上并不是一定不能装上新伞战,珠海的样车就说明了这个问题。问题是,勉强装上后,头重脚轻,影响空投和越野时的平衡,影响一般的速度和机动。强大的后座也要求加强车顶结构,不仅导致更大的重量和平衡问题,还使得射击只能在四平八稳的状态下进行,否则一开炮就翻车了,缺乏实用性。在叙利亚内战里,交战双方都把俄制ZU-23-2双联装23毫米高炮装上皮卡,用于巷战。威力不可谓不大,但射击时的震动使得毫无精度可言,正是后坐力的关系。这样的用法在近距离威慑或者拆房还有点用,但对于正规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新伞战只能忍痛舍弃,换用较轻、后座较小的12.7毫米机枪。
0 s F* \: r0 }3 ^% E1 W! F& n7 V9 {8 b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改进,2A42/72这样采用导气自动原理的速射炮的重量和后座已经从原理上很难大幅度降低了。西方设计强调精度、射击稳定和使用寿命,重量更大。德国的莱茵金属Rh202只有20毫米口径,初速1044-1100米/秒(不同弹种),重量也达83公斤。但是,采用无后座力原理后,重量有望降低,后座则基本消失,很适合装用轻型车辆。
" L0 I' x; p0 z
: a" y/ n* f% b1 h; d/ _! e无后座力炮的炮尾有一个喇叭口,在发射时,大部分火药气体能量把炮弹向前推送,少量火药气体从喇叭口向后排出,产生反后坐,使得炮身的感受后座基本消失。无后坐力炮在二战到战后一段时间里曾经是步兵反坦克火力的中坚,《高山下的花环》里小北京扛的就是82毫米无后座力炮,简称82无。
7 l1 v9 {2 l) t4 L1 d$ A+ b2 X# A+ m9 ]1 n4 P
% {8 d8 k- f2 |/ j5 k6 M/ x- w: ]
小北京和82无1 j; E* g/ s. G4 U( f- b
! _* K9 `8 l) _
+ u- }+ \* k( k( _8 a
美军的AT49 ^/ j- L- i d; I2 A6 n
9 _+ j6 e( p; j; i' C3 K5 l
由于火箭筒、尤其是单兵反坦克导弹技术的发展,无后座力炮现在不再作为主力步兵反坦克武器,但还是用于破障、攻坚,如美军的AT4。但无后座力原理用于小口径速射炮还是较近的事,代表作有德国的莱茵金属RMK30。这是莱茵金属的毛瑟分部在1993年研制的,1997年投产,但实际上没有找到买家,现在处于搁置状态。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毛瑟的现代继承者。毛瑟不仅在小口径炮上采用无后座力原理,还将毛瑟在二战末年研制的革命性的毛瑟MG213转膛炮的原理结合进来。1 p$ V0 J7 R r. f1 v3 b6 k
# D' l" G s2 K _/ A6 D& b6 o2 H* a$ G![]()
) T# Q* t: _3 ?2 h革命性的毛瑟MG213,不过还没有来得及革命,革命已经结束了8 h; ^9 }6 `. k0 {$ @
1 D8 S1 Z0 m' `+ l! B. p" e
9 m" L2 m* x5 j9 B# _2 s
MG213的转膛工作原理6 C% k5 Z5 T+ D9 D; B6 l. U, e
' e8 `6 J. o& X# T2 N
![]()
+ m1 `: ~9 T: j t) `4 P6 c _/ a2 `“阵风”使用的现代GIAT 30是MG213的后代
; H5 {; B, z; V" v! K
1 P( q( Y. l5 v8 a; E( q![]()
9 w4 _ r+ E) W# C“台风”使用的毛瑟BK-27的血缘更加“正宗”
, b# u( a& `4 D- v
* E! | d# ~+ S$ O6 m: {MG213采用左轮枪一样的装弹原理,但还是同一根枪管。与加特林炮相比,转动质量小得多,整体重量小得多,精度高得多(因为没有炮管的甩动作用),但炮管加热要大得多,所以射速不可能达到加特林炮的水平。MG213还没有来得及投入使用,二战就结束了,但毛瑟的设计得到欧美的青睐,英国“阿登”、法国“德法”、美国M39等都是基于毛瑟转膛炮原理,现代“阵风”使用的依然的“德法”的最新型号,不过改名GIAT 30了,“台风”使用的毛瑟27毫米炮在血缘上更加“正宗”。美国战斗机后来不再使用转膛炮,是因为不同的战术思想:在需要使用航炮的时候,必定已经到了拼刺刀的时候,这时加特林炮的高射速抵消了精度的不足,所以一直用射速高、射程近的20毫米M61“火神”,包括F-22战斗机。
' s0 j0 Z0 U/ N# z; Y# K# t: n! r( b4 N) a4 U
在RMK30上,毛瑟把电力驱动的三发转膛与无后座力原理相结合,使用30x280毫米弹药,达到300发/分的射速,1200米/秒的初速,系统重量为100公斤。依然不轻,但无后座使得应用上极大地灵活了,计划装用于不到5吨的“野鼬鼠”超轻型履带式伞战,因为预算和冷战后欧洲安全环境的变化而搁置了。
) X9 b: M) N" Y& Y1 w/ O8 R) {& D. ~" u
![]()
: X9 J5 q1 D( L, ?RMK30有特征性的喇叭口
# S( ~- Q: M9 k. M6 E, @/ Q8 K/ f
8 g4 B2 }$ G7 P6 F + g3 H/ @8 q" U7 A: d
三发转膛结构和潜在的遥控炮塔示意。注意:由于无后座,炮座结构大大简化,重量也减小2 f% W+ T. R1 F0 P
9 }7 b) p$ _+ I& r3 b& ]2 H$ {
![]()
. ` h9 D1 C! Z l7 X/ r6 r' @已经在“野鼬鼠”上成功地测试过8 K5 g8 B# {) x8 I
+ v# K6 F2 S+ Z, H![]()
$ _. T4 U1 K; h% x1 u; j4 C4 U
2 x; D! ]4 B \+ |7 y/ T1 Q
现有两种炮塔设计# ^9 o B, n1 _% E% @
9 W# f6 \; {5 n! Z
![]()
6 G5 S0 X- P8 H! Y否则的话,只能用20毫米的Rh202,再大的口径,一射击就要翻车了
2 {1 P6 n( u. b' V
( x$ H$ F2 x" i: c; x' Q / K2 z0 S1 r" |- R' O3 ^& r/ ~$ p
德国的“虎”式武直也计划装用,德国军防嫌法国GIAT 30太大、太重,后坐力也太大
2 u- M$ e* f! W2 i, _+ ~0 [2 o% |1 ^( E+ h0 n1 A2 |
100公斤不过份,但还是有点重。作为参照,12.7毫米M2是38公斤,连枪架58公斤。要是小口径无后座力速射炮能降低到60-70公斤就好了,当然是不包括炮塔的纯重。如果把口径降低到25毫米,估计能做到这个重量。在威力上,依然大大超过12.7毫米机枪,但重量、尤其是后坐力就很可接受了。- ]0 t7 ^7 @" P6 y4 V" F8 W
. k z4 K& w* X8 g* C$ E* `9 V) u- v这样的25毫米无后座力速射炮可用于轻型战斗车辆,新伞战只是一个例子,只要后方净空能满足要求,加装到其他过去只有12.7毫米甚至7.62毫米机枪的车辆上也很可行,比如山猫。用于武直或者通直兼职武直也很适宜。用于无人机或者教练机翼下或者机腹航炮吊舱是另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应用。
2 H* a/ F) M: _0 {0 j2 `* F% P0 `( i, {
0 o( N) `2 I' U# b更加常规的30炮性能可靠,使用经验多,威力和潜力也更大,能用的地方还是很多的。25无不是用来取代30炮的,由于后方净空要求,也比较难用于大仰角射击,但是30炮的很值得关注和发展的补充。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