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个危机期是开国太祖去世后。朝代不同,这个危机期来临的时间也不同,大致在开国二、三十年左右。基本上所有的朝代都不能顺利传给指定接班人。这是因为开国太祖太强势,而底下的强势人物虽然能被他压制,一旦压制没了,就很容易欺负孤儿寡母了。(当然吕后是个特例。吕后其实是刘邦政治上的同型异构体,威望、心机、手段都不比刘邦差。所以汉朝的继承危机要到吕后死掉才出现。)如果不能度过这个继承危机,则王朝必然短命。1 h( P5 {7 M0 B% L
, L+ a( B( Z3 B
第二个危机期是开国六十到九十年间。这段时间国内政局逐步稳定,经济恢复甚至兴旺,但随着经济发展,官吏腐败局面形成。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发展,两极分化严重,分配不公,在古代表现为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农逐步沦为奴隶或佃户。这时候国家的收入也开始减少。这是因为国家税收基础缩小,同时和大产业主产生了利益矛盾。国家税收是固定甚至只增加不减少的,大产业主则是希望缴税越少越好的。如果不能渡过这个危机则要么国势倾颓,要么干脆亡国。
1 Y; x8 u& v6 X% E% d# M* b
2 w C, T- M* v. n: ?3 Z( D解决的方法不少。要么向外扩张以取得更多的地盘,转嫁政治矛盾。例如汉武帝南取百越。但如果玩的不好就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例如明朝的土木堡就成了明朝国势衰落的起点。要么打击豪强,提拔寒门,强行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财富再分配。例如汉武帝的《迁茂陵令》,强制迁徙豪族。例如武则天上台后搞的那套东西。要么解决生产关系,理顺财政。也就是变法。例如清朝到康熙末年开始搞摊丁入亩确立有钱人交更多的税、没钱的人不缴税的财产税原则。雍正还整顿吏治,进一步理顺财政。但是“变法”这种东西也不是谁都能玩的。例如宋朝的庆历新政就失败了。0 N7 v/ s3 `# U7 X2 u2 J4 }, x
* e1 W/ m& @3 ~, J7 }
如果能够顺利度过第二个危机期,则国势会有巨大上升,进入所谓的“盛世”“黄金时代”。例如汉武帝中期到宣帝,武则天后期到玄宗天宝的盛唐,清朝乾隆鼎盛时期。$ ?2 U* X3 h5 }' i6 `' d2 b+ m3 Q
' o$ w- i7 w: p( R& O" Q
盛世也是隐藏危机的。基本上所有的财产兼并,两极分化等等,大致以三十到五十年为周期。盛世的扩张会延缓这个进程,但不会消除其产生。于是往往到了盛世末期,国家看上去还是鲜花似锦,烈火烹油,但实际收入又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
6 s/ N% O' i# J1 d) R8 ?" n. c: w9 A( X$ h, z" G
这时候往往就会有各种“理财能手”出来改革财政体制。例如汉朝的王莽搞复古恢复井田、唐朝搞两税制,募兵制度,宋朝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搞一条鞭法,清朝搞厘金制度,清理海关等等。只要不像王莽那样触及根本的所有制问题,这些东西在一定时间内都有“奇效”。国家财政大为好转,甚至能够支持所谓的各种“中兴”。就算王安石变法,其实也支持了宋朝在河湟地区的开拓。张居正的改革也支撑了万历三大征。清朝更是搞出了所谓的“同光中兴”。1 V1 @( W/ y8 o- t; A
% W. W- I* J3 u+ v' m7 |
但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1 b! p3 v" [. G( a- c; w" [# I" c8 M# G0 H! B
所谓的“变法”,“财政改革”等等,其实都是进一步搜刮百姓。例如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力役为募役合辙田赋为银两,看上去是方便老百姓,其实老百姓手中没有银钱,要缴税就得把自己的口粮贱卖给商人大户获得银钱。其实是加重了盘剥。
2 {/ M& ? K# `! Y. G3 H& i: C0 M T, ~0 e! x' ?- k" l/ L' r
生产力本身没有提高的话,任何理财手段都有一个极限。而这个极限是低于改革生产关系带来的上升极限的。2 t( R& d0 f7 ~3 |
; p; O" C% P6 K# g* O在彻底吸干民间的潜力后,朝代就进入末日危机了。这时候什么君主在位都救不了这个王朝。勤政的如崇祯死得可能更快。这时候,国家作为整体的利益,国家官员的利益,大业主阶级的利益,以及普通百姓的利益不再统一,各自背道而驰。只能系统重启,开始又一次轮回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