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艺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有感于爱坛人员对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认识的缺乏 科技探索 gordon 2012-2-20 4 2497 万里风中虎 2012-2-29 22:29
【櫽括洋诗】I Strove with None (与世无争) 诗梦小轩 山菊 2012-2-23 22 8022 石工 2014-5-22 05:07
出租车的车贴 attach_img 八卦闲聊 逍遥探花 2012-3-10 28 255 空山小径 2012-5-18 15:57
拼了,为了提高本帮品味,上传珍藏艺术照片,办公室不宜 attach_img Forum landy 2012-3-26 34 289 晨枫 2012-12-9 01:14
西方艺术图片第四部分 attach_img 琴音书画 猫元帅 2012-4-9 2 2573 浪人 2012-4-12 18:44
费城艺术博物馆掠影 摄旅天地 兰凯 2012-4-22 10 4931 兰凯 2012-4-26 10:09
康老看过来,艺术在民间。。。。。 Forum 王不留 2012-4-25 26 130 皇家骑警总监 2012-4-26 08:44
其实……摄影是门艺术 Forum 子奉不语 2012-8-15 20 153 居庸叠翠 2012-8-21 09:47
这种艺术形式,我看可以 attach_img Forum 寞洑 2012-10-26 21 149 夏雨 2012-10-27 22:55
传统文化艺术 attach_img Forum 逍遥探花 2012-12-13 22 137 逍遥探花 2012-12-14 12:59
艺术 attach_img Forum 寞洑 2013-2-19 12 155 大道至简 2013-2-24 06:23
艺术,艺术又来了,与众不同的艺术 Forum landy 2013-9-1 6 115 西楼客 2013-9-1 17:05
咱也谈谈艺术 Forum 上古神兵 2013-9-4 20 147 绿梧桐 2013-9-10 10:49
谈完艺术谈宗教 Forum 上古神兵 2013-9-6 23 151 绿梧桐 2013-9-10 10:52
世界上最纯净的艺术 attach_img Forum 呆鹅 2013-9-7 8 163 假如十八 2013-9-10 15:43
798艺术中心 缤纷生活 大西洋 2013-10-8 19 3821 皇家骑警总监 2013-10-10 01:58
体育跟艺术 Forum 奉孝 2013-10-15 7 159 夜观天象 2013-10-17 12:04
小品这种艺术形式的起源发展和流派 日志随笔 dasa 2013-12-18 9 2158 lorry 2013-12-19 11:03
数码相机的普及,引发了艺术革命 attach_img Forum 猫元帅 2014-1-12 5 124 猫元帅 2014-1-12 20:07
我爱艺术 attach_img 男人帮 猫元帅 2014-1-16 9 119 农民家的狗 2014-1-20 19:54

相关日志

分享 今天单位有爬梯~~~
热度 46 山菊 2013-10-29 10:42
今天单位有爬梯~~~
今天单位有爬梯~~~比赛老美的传统食物:肉末吨豆子。我跟同事去放食物,趁人还没来,赶紧掏出手机掐了几张 我抽到一个奖:) 锅里都是豆子~~~这不全,一共10来锅呢!有五位评委一一试吃,最后评出前四名: 我带的还是这款简单又好吃的面条~~~有个同事悄悄跟我说,他一个人就能吃下半盆:) 桌上那个巧克力蛋糕是个老美同事做的 亮个相,裙裤也是淘宝来的~~~回国一趟,吃出来的肉都在腰上了 最后分享刚从微信里看来的视频~~~很感人的艺术!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YyMzYxNDI0/v.swf
个人分类: 上班琐事|1492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素与人无争
热度 8 鹤梦白云上 2013-9-3 13:24
《素与人无争》 -兰德 素与人无争,值一争者今世无; 亦曾爱丘山,亦曾爱艺术; 亦曾暖手于此生命之火炉; 而今火颓矣,预备行归路。 今天见人谈及此诗,想起四年前自己也曾翻译过,在此说点闲话吧。 这首诗从意境、神韵的角度我觉得其实没有多少称道之处,性灵上说也是性情有余而灵气不足,它更多的是一种宣言,一种人生观,一种墓志铭之类的态度。 其实在现实社会中哪能一点不争呢。原文中的strife,与其说是“竞争”,更准确的意思恐怕是“纠纷”。人活一世不可能不涉身于竞争,但是不涉身于“纠纷”是可能的。然而一旦在战争年代,你与人无争反倒会被人谴责。如果说,纠纷一词仅限于私仇,那与人无争倒是一个没有多少争议的观念了。 我从2007年上网便觉得虚拟的网络好比是现实社会,不是不曾与人争论过,事过境迁,往往觉得这种争论实在没什么意思。对于那些在网络上代表某个群体的种种人物的种种发声,我依然觉得利大于弊,不过从个人而言,是越来越认同兰德的宣言了。 人生在世,到了三十多岁,能学点啥也定了,能干点啥也定了,人生在世,图个什么呢?养活自己,养活家人,能对社会有多大贡献就贡献多大,别把自己太当回事,这世界缺了谁都转得好好的,别折腾自己身体,然后不就是丘山啊、艺术啊,体味体味生命啊,到了时候腿一蹬、眼一闭,余下的交给宇宙规律吧,我们的身体本身就是缘起性空,聚散也没什么两依依的。 反过来说,活了一辈子,没多大成就,丘山啊也没怎么看,那么多有趣的艺术也没有怎么领略,对于生命也是糊里糊涂的,那又怎样呢?首先是觉得亏了,其次呢,本质上也差不多,亏也亏不了多少,赚也赚不了多少。 能怎样就怎样吧。 就象金圣叹说的,陶渊明那一生是消遣,诸葛亮那一生也同样是消遣罢了。此中有真意啊,欲辩已忘言了。 I strove with none W.S. LANDOR I strove with none, for none was worth my strife; Nature I loved and, next to Nature, Art; I warmed both hands before the fire of Life; It sinks; and I am ready to depart.
74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说话的艺术
热度 47 混天球 2013-8-29 06:34
我不是费老, 舔着脸夸夸那个风云人物最近说话的艺术。 新金县的西装和六十年代的棉毛裤 您可能想,扯淡呢吧,别吹爆了。 三少这种人可没这么傻和不谨慎,要不然他该说千层底的袜子和朱德的扁担了。 这事一定是真的。 应该是这样的。 西装确实有,大连(据河蚌报,是普兰店)本来就是服装强藩,尤其是十几二十年前。找最好的裁缝 (何止乡镇企业,弄不好还是街道作坊呢),从里到外量身订做,是起码的领导范。胡大大,习大大的衬衫肯定不是什么班尼路之类的名牌,而是没牌。 回到现在,有这么一套西装没扔,还在衣橱里挂着呢。新买的,新做的肯定有,那不重要,这套金县的西装我是不是还持有?我没撒谎吧。其他西装不是今天的话题。 60年代的棉毛裤,也有。大家第一反应是什么,三少身材真好呀,60年代的棉毛裤还能穿上?谁告诉你我还穿哪?入则空调,出则车,冬天去户外就穿呢子大衣,打死不穿棉毛裤。三少这么会穿的人80年代以后这点常识一定有。 一个米国人,如果他妈送他条棉毛裤,他又没扔,一定也能说维护的好着呢,跟新的差不多,我真朴素,他压根就不穿呀。所以棉毛裤一定也在某个箱子底躺了至少三十多年了,但一定在。 鸭蛋 今天我的早餐包括牛奶,鸡蛋,鸭蛋,熏三文鱼,时鲜小菜,新烤糕点,水果,等等。可我对鸭蛋感触最深,最有感情,山东人实在。我偏要这么说,你们挑不出什么毛病吧。 没别的意思,就是赞赏三少说话的艺术,真真假假,又都有根据有出处,让你抓不着辫子,这才是政治家说话的艺术。我不信,但我挺三少。 是,三少说这些话是诱导人民群众,鼓惑人民群众,煽情于人民群众。但至少他在乎群众的看法,费那个劲去作秀(话说他现在也不太忙),我知足了。 PS1. 三少夫妇,男的帅,女的靓,让他们遭罪不少。如果他长的象手下的雷区长,情况会好很多,令人同情呀。 PS2. 再扯一个不相干的,济南审罢,北京开锣,人民好不兴奋。梦鸽抛头露面让大家照,让大家笑,也要挺她儿子,也要怒骂发声,我现在有点喜欢这个女人了。象母狼一样护崽子,有种!男的女的有种的我都喜欢,都佩服。 PS3. 大幕落定,有几位主因为知名度提升和品牌价值增加,欠三少夫妇一声谢谢: 穿金州(普兰店)西服,吃非洲肉(我猜是伊比利亚火腿),住秦城监狱,骑 segway小车。名士风范,尽情享受。
1244 次阅读|19 个评论
分享 几种艺术
热度 8 苏双 2013-8-5 14:00
几种艺术
印度火车的艺术 点蚊香的艺术 拔罐的艺术 发型的艺术 谦虚的艺术 喂奶的艺术 写作的艺术 真的艺术
727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倾听是门艺术
热度 13 苏双 2013-6-29 12:22
高考成绩出来了,给一老师打电话。 我:老师好。 老师: 哦,苏双啊。小龙(他儿子)正在报志愿啦,有***大学,***大学,****大学。 我:他考了多少分啊?过一本线了哈? 老师: 就是啊就是啊,你也觉得***大学好啊。那倒是,那倒是,哦,他们的***专业的学生出来一般都去银行工作,本科生就能去投行?。。。。。听起来冷门但实际很好?哦,哦,好啊,好。。。。。还容易申请到出国奖学金?哦,好,好。。。。。。。 我作好倾听,就是成功。他爸是个聪明人啊!
5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随便听听]安吉拉.乔治乌 - 托斯卡选段《为艺术为爱情》
热度 4 山菊 2013-5-26 03:54
刚看完一个电影《立春》。 蒋雯丽演的,为艺术自毁形象,那扮相,偶刚开始居然没认出来! 真的是为艺术了:) 天生好嗓子的剧中人,命运却很不济~~~剧中人唱的歌: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TUzOTk0NTI=/v.swf 电影值得推荐~~~只有油管的。贴不上的话点连接吧: http://www.youtube.com/embed/WSy0z9_uCys http://youtu.be/WSy0z9_uCys
个人分类: 随便听听|540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西方军事艺术
热度 4 gordon 2013-5-14 06:44
在马其顿人之前,世界霸主是雅典人和斯巴达(拉西第梦)人。诚然,雅典人不仅精于武事,而且在其他各种技艺方面也都业绩辉煌;斯巴达(拉西第梦)人则仅限于 对战争备加关注。然而,史家认为,正是他们首先凭借从交战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得出某些结论,并将其编著成书的。 当时普遍的看法是武事无非是英勇无畏,在某 种程度上再加上机遇;而他们则主张要重视作战经验,要研究训练和战术问题。他们提升兵法教官,称之为战术家,请他们教年轻人作战实践和使用兵器的各种方 法。 这可真是一些非常了不起的奇人!他们希望探究的主要是具有关键意义的战法,舍此其他战法概无以存在。    罗马人正是以他们所定的准则为据,不仅在实际中运用这些作战法规,而且还按照自己的理论著书立说。    拉西第梦人在交战中运用战术取得了怎样的好处勿用细说,只要以克桑提普斯为例即可明了:他孤身一人去找迦太基人,给他们提供援助,那不是兵力和勇气,而是 智慧和兵法运用。他彻底粉碎了敌军,将阿蒂柳斯·雷古卢斯生擒活捉,使罗马军队大败溃输,以一次交战的辉煌胜利结束了整个战争。 注: 这是发生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的一段史实。公元前260年,杜伊利乌斯统领的罗马舰队,在利帕里群岛海战中,首次战胜安尼巴尔统领的迦太基舰队。此后,罗马 人便开始远征阿非利加,以占领迦太基本土。前256年,由执政官雷古卢斯率领的罗马军队,在埃克诺穆斯角附近的海战中又重创迦太基人,并在阿非利加的克利 比亚城一带登陆。起初,雷古卢斯连连获胜,但到前255年,迦太基起用拉西第梦人克桑提普斯,结果罗马人被克桑氏指挥的迦太基军击败,雷古卢斯被俘。此番 远征以罗马人失败而告终。但第一次布匿战争至此并未终结,战争还延续了10余年。直到前241年,罗马舰队在埃加迪群岛附近的交战中再获大胜之后才决定战 局。这场延续23年之久的第一次布匿战争,在签订了各项条款都有利于罗马人的和约之后结束。 同样,汉尼拔在准备进攻意大利时,找了一位拉西第梦人作高参 。他听从这位高参的计谋,不仅打败了罗马的多位执政官,同时还歼灭了他们的多个军团,虽然凭实力和军队的员额汉尼拔都比不上他们。 西方在汉尼拔之前是不怎么注重战略的,这可能是因为地形的原因,没有 “迂回” 的空间。这和日本很相似,日本本土的军事学说一般认为中国人写的兵书都是臭狗屎。在日本军事名著《斗战经》有一句名言,“孙子十三篇不免惧字也”。 阿庇安的《罗马史》第十一卷第二章 记载了这么一段有意思的对话。原文如下:(不准讥笑翻译) 据说,西庇阿和汉尼拔有一次在体育馆会见的时候,当着许多旁观者评论将才。西庇阿问汉尼拔,谁是最伟大的将军?汉尼拔回答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对于这个回答,西庇阿没有说什么,因为他似乎把第一名让给亚历山大;但是他又问汉尼拔,其次是谁?汉尼拔回答说,“伊庇鲁斯的皮洛士”,因为他认为大胆是一个将军的首要资格;因为不可能找出两个国王比这两个更为有冒险精神的了。听到这个答复,西庇阿颇有点生气了,但是他又问汉尼拔,他认为第三位是谁,指望至少第三位该是西庇阿自己。但是汉尼拔回答说,“是我自己,因为当我年青的时候,我征服了西班牙,带着一直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这种事情是赫丘利以后没有人做过的。我侵入意大利,使你们所有的人恐怖万份,破坏了你们四百个城镇,常常使你们的城市处于极端危险之中。在整个时期中,我从迦太基既没有取得金钱,也没有取得援兵。”西庇阿因为看见他会继续对自己夸奖,他就一面大笑,一面说:“汉尼拔啊,如果你没有被我打败的话,你会把自己放在什么地位呢?”汉尼拔现在看出他的嫉妒来了,回答说:“我会把自己列在亚历山大之上。”汉尼拔这样坚持对自己的夸奖,但是用了一个巧妙的方式奉承了西庇阿,因为他暗示西庇阿已经战胜了一个比亚历山大还优越的人。 先说说伊庇鲁斯的皮拉斯,他是一位一流的战术家,而且也是第一位了解宿营地建设重要性的人物。」( 皮洛士的表亲是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皮洛士生于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分裂的希腊化时代,曾经征战罗马,但以失败告终。) 古时候,罗马人和其他部族常常把他们的营帐扎成类似于布匿棚屋群一般,军队按大队分住在这些棚屋里。那时,除了城邦以外,人们并不懂得筑城。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首行开创将整个军队集中在同一堡垒范围之内的习俗。后来,罗马人在马莱文通城附近的阿鲁斯平原上战败皮洛士,占领了他的军营。 罗马人很看重这种布局,并逐步实行直至今日仍然相当流行的部署格局。 ——— 塞克斯图斯·尤利乌斯·弗龙蒂努斯 《谋略》 至于亚历山大,利德尔-哈特在 《间接路线战略》里说的十分清楚,是在希波战争中,希腊人认识到了制海权的重要性,亚历山大的行军路线之所以采取这种机动形式, 其目的是要震撼波斯人对爱琴海的制海权,使用夺占基地的方法来剥夺波斯舰队的行动自由权 。亚历山大采取这个方法,终于使敌人的舰队丧失了人力资源的基本来源。 亚历山大还采取很多方法,在过去的希腊城市恢复了旧有的民主政府形式和权利,从而在经济上极有效地保证了自己后方的安全。 没有去进攻波斯帝国的心脏巴比伦,而是沿着叙利亚海岸线南行。很明显,根据大战略的需要,他必须采用这样的一条路线。这是因为, 亚历山大尽管已经剥夺了波 斯人的制海权,但他还没能毁灭大波斯帝国。这个帝国不仅继续存在,而且还可能对他的后方,以至于对希腊,特别是对雅典造成威胁。当他攻占腓尼基以后,波斯 舰队也就趋于彻底毁灭了。因为波斯舰队当时所剩下的,主要就是腓尼基的舰船,其中大部分都向他投降了,而驻扎在提尔港的其余部分,也在该港陷落之后被他缴 获。此后,亚历山大仍然继续向南挺进,一直抵达埃及 。他的这些行动,要从海上战略的观点来解释是很困难的。也许可以认为,这是由于过分的小心谨慎。但是如 果从政治目标的角度来看,应当承认,亚历山大走这一步棋却是很明智的。 他要打败波斯帝国,必须巩固自己的地位,而首先占领埃及这块具有重大经济意义的地 盘 ,正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其实亚历山大也没有什么战略,只是军事技术 和 政治 的结合体而已。其实很多东西刚刚产生的时候,其思想是很朴素的,没有那么多 “花花绕” 。 《孙子兵法》之所以在学术上被推崇,正是由于当时西方没有类似的著作。我不认为《孙子兵法》有什么特别之处,也许是我根本就没看懂。西方人对于中国军事更推崇 “隋朝”,唐承隋制,《李靖兵法》才更值得一看。 毛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中国的传统军事思想,“军事技术 和 政治 的结合体” 这种原始的思想反而更实用。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凯丰攻击毛泽东说:你的兵法并不见得高明,无非是靠《三国演义》、《孙子兵法》这两本书。毛泽东反问道:你说《孙子兵法》一共有多少篇?第一篇的题目叫什么?请你讲讲。凯丰顿时语塞,答不出来。于是,毛泽东批驳说:你怎么晓得我就熟悉《孙子兵法》呢? 1960年12月25日在67岁寿辰同部分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聚餐时的谈话。他说:“那时我没有事情做,走路坐在担架上,做什么?我看书!他抬他的担架,我看我的书。 他们又批评我,说我凭着《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指挥打仗。其实《孙子兵法》当时我并没有看过;《三国演义》我看过几遍,但指挥作战时,谁还记得什么《三国演义》,统统忘了。我就反问他们:你们既然说我是按照《孙子兵法》指挥作战的,想必你们一定是熟读的了,那么请问:《孙子兵法》一共有几章?第一章开头讲的是什么?他们哑口无言。原来他们也根本没有看过! ” ——— 该文刊发于《党的文献》1993年第4期。 这也是中国特色,在中国混过的人都明白,呵呵。 正像中国人是和游牧民族作战学会迂回一样,罗马人是和北非的迦太基人作战才学会了战略,当然汉尼拔强大的骑兵部队让罗马人吃了很多苦头。罗马人发展出了许多东东,最熟悉的就是“费边战略”,还有一个是 罗马执政官尼罗采用了另一种形式的间接路线战略。他秘密地把罗马军队从汉尼拔当面的阵地上撤下来,而后以强行军的速度开进,去集中对付汉尼拔的兄弟(哈司德 鲁巴尔),后者率领一支军队刚刚到达意大利北部。尼罗在梅塔弗尔河战斗中击毁了这支军队,于是,汉尼拔就要获得这支援兵以便赢得胜利的希望,也就随之破灭 了。尼罗在作战以后,立即返回了营地。等到汉尼拔发现对方的营垒已空时,尼罗又早在营地上了。从此以后,意大利境内的战争陷入了僵持局面。在此以后的五年当中,汉尼拔始终都在南意大利进行顽强的防御。罗马的许多将军,每当采取直接打击法过分地靠近汉尼拔的狮穴时,总是受伤而还。 公 元前205年,西庇阿回到了意大利,并被选为执政官。此时,他已准备好,要执行自己早已考虑成熟的间接路线战略的第二阶段计划,即进攻迦太基--汉尼拔的 战略后方。这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个阶段。费边这时已经年老,思想逐渐僵化,只知道维护一般的行动方法,顽固地认为西庇阿首先要在意大利境内打击汉尼拔。 他曾多次质问西庇阿:“你为什么不想直接打击汉尼拔,而一定要绕那么一个大圈子呢?你是否想到,当你渡海到了非洲之后,汉尼拔会跟着你后面走吗?”   西庇阿从元老院方面只获得一个可以渡海去非洲的许可,但被拒绝进行兵员补充。所以,他在公元前204年春天出发远征时,只率领着七千名志愿兵,另外就是两 个丧失了名誉的军团。这是两个在坎讷战中吃了败仗的军团,当时被罚在西西里岛担任守备勤务。西庇阿登上非洲大陆时,迦太基只派来一支不大的骑兵进行抵抗。 他巧妙地实行了后撤,把这支骑兵诱入陷阱,然后将其全部歼灭。这样,西庇阿不仅赢得了时间,可以用来巩固他在非洲大陆的阵地,而且造成了一个强大的声势, 既鼓舞了罗马国内的当局,使他们乐于给他更积极的支援,也震撼了迦太基在非洲的各盟国,削弱了迦太基对它们的影响。他扶植起自己的同盟者马西尼沙,使他夺取了努米蒂亚的王位。这样就保证他自己有了必要的骑兵补充,得以对抗汉尼拔手中的最好武器。 西方军事艺术都是一些很简单的东西,“军事技术、战术、政治、间接路线”,远没有那么玄妙,但都很实用。 很多东西都是在变化之中的,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东西。通常认为有大牲畜运输辎重会更方便一些,但马略的做法颇有些不同。 驮兽太多会使军队行军十分不便。为了减少驮兽的数量,盖犹斯·马略命令他的士兵必须把他们的用具和食物捆扎成包,挂在有叉的挑杆上,以减轻负担,方便歇息。由此流行开了“马略式的骡子”的说法 。 老外都好幽默啊,呵呵 ×××××××××××××××××××××××××××××××××××××××××××××××××××××××××× 其实关于战略,罗马人比汉尼拔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虽然那个时代, 航船还是原始化的,它们在海上拦截敌人的能力也是很有限的,罗马元老院对于迦太基人会不会取得“制海权”,曾经感到焦虑。甚至 到了战争的结束阶段,即在罗马人取得一系列海上胜利以后,他们尽管剥夺了迦太基舰队在西班牙的所有基地,并且在非洲巩固了自己的立足点,可是仍然没有能力 预防马哥(汉尼拔的弟弟)的远征军在吉罗西-里费亚实行登陆,也没有可能阻止汉尼拔返回非洲。 注:这个没办法,谁都没有办法完全控制(涉及到成本问题)。参考马汉的《海权论》 坎尼惨败的消息传到罗马城不久,来自北方的噩耗接踵而来。司法官波斯图米乌斯(Postumius)统帅的两个罗马军团在波河前线遭到高卢人伏击,全军覆没。波斯图米乌斯战败身亡,头颅被制作成饮酒的容器,供高卢酋长享用。短短几个月间,十个军团灰飞烟灭,罗马共和国面临灭顶之灾。 李维记载,战役以后迦太基众将向汉尼拔表示祝贺,骑兵将领马哈巴尔(Maharbal)主动请缨,愿意立刻率领数千骑兵奔袭罗马城,保证五天之内饮马朱庇特神庙。汉尼拔赞扬了马哈巴尔的勇气,但表示需要时间考虑下一步举措。马哈巴尔叹道:“天神果然不会在一个人身上集中所有的优点。汉尼拔,你知道如何赢得一场胜利,却不知道如何利用这场胜利。” 其实汉尼拔有着自己的难处。首先,罗马绝非没有一兵一卒可用。正规部队方面,罗马城内已有两个卫戍军团,兵力一万人;罗马西南24公里的奥斯蒂亚海港(Ostia),有司法官马克卢斯统帅的海军一万余人。道奇估算,如果罗马动员城内的退役老兵和解放奴隶,可以立刻集结两万人。这样在短时间内罗马可以部署4万军队,虽然不足以同汉尼拔野战,但据城坚守绰绰有余。 其次,马哈巴尔“五天之内饮马朱庇特神庙”的豪言壮语,显然是一厢情愿。 坎尼距离罗马400公里,即使数千骑兵能够在五天之内赶到罗马 ,面对坚城也不可能有所作为。汉尼拔的大部队苦战之后精疲力尽,至少需要修整一个星期,然后强行军赶到罗马至少需要两个星期,这样罗马有充足的时间整军备战。 汉尼拔军队的攻城能力一向有限,几年前围攻萨贡托八个月才拿下 。倘若汉尼拔大军顿兵罗马城下八个月,肯定要闹粮荒。 坎尼战役以后,汉尼拔照例释放盟邦战俘,对8千罗马战俘的态度也相当温和。汉尼拔接见战俘代表商定赎金价码,然后派遣部将加泰罗(Carthalo)出使罗马,并挑选10名罗马战俘跟随。汉尼拔此举表明,他显然认为罗马元老院准备停战议和了。按照古典时代的标准,汉尼拔已经赢得了战争。过去的两年里,汉尼拔纵横意大利所向披靡,发动三大战役歼灭十万罗马军队,这相当于罗马及其盟邦青壮年男性人口的15%。超过半数的元老院成员阵亡或被俘,罗马统治阶级因此元气大伤。汉尼拔向罗马人证明了他无法撼动的军事优势,这场战争继续下去毫无意义。罗马人已经战败了,他们如果还有理智的话,应该能意识到这一点。 然而罗马元老院拒绝接见加泰罗,派遣信使告诉他不得入城。这种毫无商量余地的强硬立场让汉尼拔感到震惊。为了坚定罗马人的抵抗意志,元老院经过投票以微弱多数通过决议,国家不会出资赎回坎尼战役的罗马战俘,并禁止罗马公民私下赎回自己的亲友。坎尼残兵一万多人编成两个军团,奉命驻守西西里,直到战争结束才允许复员。汉尼拔粮草不济,无法长期收容8千罗马战俘,于是将大部分战俘卖给奴隶贩子,剩下的全部屠杀。 为了重建罗马武装力量,元老院下令征召17岁以上的公民,并派遣使者到意大利各地,要求罗马盟邦依照条约提供壮丁。国难当头之际,元老院打破常规,首先降低财产标准,使穷人也能报效国家。在罗马城内就征得两万余人,编为4个军团。其次,元老院呼吁城中的奴隶志愿参军,由国家出钱为他们赎身,许诺退役以后授予他们罗马公民权。共有8千奴隶响应号召,编成2个军团。元老院还从监狱里募集了6千犯人,以免除债务和刑期为条件说服他们入伍参战。武器装备异常短缺,元老院下令动用国家仓库里积压多年的异族战利品,并派人到各地神庙去收集雕像身上的盔甲和武器。新编成的罗马军团装备千奇百怪,6千赦免罪犯组成的部队,居然手持清一色的高卢兵器。 幸存的执政官瓦罗应召返回罗马,受到元老院和社会各界代表的热烈欢迎。罗马人赞扬他“没有对共和国绝望”,在战役失败以后收拢部队,收拾残局,决不服输,也没有同敌人和谈。至于瓦罗对战役失败是否负有责任,是否临阵脱逃,元老院只字不提,表现出异常恢弘的器量。鉴于形势的紧迫,罗马元老院再次任命一位独裁者总揽全局,此人名叫佩拉(Marcus Junius Pera),曾经出任过一届执政官,一届监察官。坎尼战役以后三个月,佩拉便率领25,000大军离开罗马城,赶赴前线同汉尼拔对峙。 罗马人的坚韧不拔显然让汉尼拔大失所望,但仅此而已。不久意大利南部大多数城邦相继易帜,汉尼拔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从此结束了流寇的生活。北方的高卢部落遥相呼应,频频施加压力。罗马被迫两线作战,战略态势异常严峻。汉尼拔成竹在胸,坚信罗马人的意志力迟早会被压垮,战争的胜利指日可待。 此时年仅31岁的汉尼拔没有料到,坎尼战役会是他军事生涯的最后辉煌。 “ 汉尼拔知道如何赢得胜利,但是不知道怎么利用胜利 ” 的另一层意思是,他应该尽快取得制海权,打通和迦太基的联系,不然的话,孤军久悬在外,不能久长。罗马就很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 ×××××××××××××××××××××××××××××××××××××××××××××××××××××××××× 豫东战役,也是类似的一个关节点。 蒋介石起用了日本战犯冈村宁次为顾问,召开了多次军事会议,提出“并进不如重迭,分进不如合进”。敌以三四个师(整编师)重迭交互前进的战法,摆成了方阵,加配了山地作战器材和炮兵、工兵,在各要点屯积了大批作战物资。六月十九日,我们将上述情况报告军委,军委二十二日复示:“ 据悉蒋以东北危急,令杜聿明坚守两月,俟山东解决即空运东北等情 。山东战事仍为全局关键。你们作战方针仍以确有胜利把握然后出击为宜。只要有胜利把握,则不论打主要敌人或次要敌人均可,否则,宁可暂时忍耐,不要打无把握之仗”。   六月二十五日,敌军开始全力东犯,二十八日进至鲁村、南麻(今沂源县)、大张庄、朴里庄一线,妄图迫我在鲁中山区狭窄地带迎战。 由于当面之敌十分密集,无论是寻歼侧翼之敌或直取中央之敌都缺乏条件 。为避免无把握作战,我们打算以第六纵队向临(沂)蒙(阴)公路出击,以第四纵队奔袭费县,破坏敌人后方补给线,以第七纵队佯攻场头,迫敌分兵回援,主力集结在沂水、东里店一线待机。这一计划即将实施之时,接到军委二十九日提出的三路分兵的指示,此电指出:“ 蒋军毫无出路,被迫采取胡宗南在陕北之战术,集中六个师于不及百里之正面向我推进。此种战术除避免歼灭及骚扰居民外,毫无作用。而其缺点则是两翼及后路异常空虚 ,给我以放手歼击之机会。你们应以两个至三个纵队出鲁南,先攻费县,再攻邹(县)滕(县)临(城)枣(庄),纵横进击,完全机动,每次以歼敌一个旅为目的。以歼敌为主,不以断其接济为主。临蒙段无须控制,空费兵力。此外,你们还要以适当时机,以两个纵队经吐丝口攻占泰安,扫荡泰安以西、以南各地,亦以往来机动歼敌有生力量为目的。正面留四个纵队监视该敌,使外出两路易于得手。 以上方针,是因为敌正面既然绝对集中兵力,我军便不应再继续采取集中兵力方针,而应改取分路出击其远后方之方针。其外出两路兵力,或以两个纵队出鲁南,以三个纵队出鲁西亦可。 ”   这个指示,改变了军委过去要求我们不分兵、坚持内线歼敌的方针。 ———— 《粟裕战争回忆录》 在南线的中原战场,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到大别山地区,初步站稳了脚跟(根据地财政支持不住了,山西的后勤要支援 陕北的彭);太岳兵团在豫西和豫陕边境辗转破敌,开辟了豫陕鄂边区;华东野战军举行外线出击,挺进到豫皖苏地区。 一九四八年一月二十七日,中央军委给我发来电示,主要内容是:为迫使敌人改变战略部署,吸引敌人二十至三十个旅回防江南,确定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的第一、 第四和第六纵队(这三个纵队随即组成第一兵团),由我率领渡长江南进,在南方数省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计划在湖北的宜昌至监利之间的几个地段渡江进入湘 西,或从洪湖、沔阳(今沔城)地区渡江进入鄂南,先在湖南和江西两省周旋半年至一年,沿途兜圈子,以跃进方式分几个阶段到达闽浙赣边,使敌人防不胜防,完 全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渡江时间,可在二月,或五月,或秋季。中央并要我“熟筹见复”。 我三个纵队渡江南进,到敌人战略后方进行宽大机动作战,这无疑会给敌人以相当的震惊、威胁和牵制。但是,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不利因素。   第一,我三个纵队,加上地方干部,约近十万人,渡江后要在敌占区转战数省,行程几千里甚至上万里,敌人必然会利用其大后方的各种有利条件,对我军实施 围追堵截。 而我军则远离解放区,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连续作战,兵员的补充,粮弹和其它物资的供应,伤病员的安置和治疗,都将遇到很大的困难。 渡江后,将 不得不在沿途的湘西(或鄂南)、湘南、湘赣边、赣南和赣东北等地区,依次留下一些部队,建立小的游击区,以收容伤病员和处理多余的武器。 在这种情况下,我 军不仅无力攻占大中城市,即使出现有利战机和可能打胜的仗,有时也不敢下决心打 。对此,我是有过亲身体验的。一九三四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 向敌人统治区挺进,行程二千五百多公里,沿途还有几个小的游击区,但由于长途跋涉,一路上要同敌人的围追堵截作斗争,战斗十分频繁,加以兵员补充、物资供 应尤其是伤病员的安置和治疗非常困难,部队到达皖南时巳减员二分之一。这次从中原出发向闽浙赣边挺进,虽然形势与当年大不相同,但要转战数省,路程比抗日 先遣队走的远一倍,估计减员也不会少于二分之一。剩下的部队就难以对敌人形成大的威胁。 第二,我三个纵队渡江南进后,可以调动江北部分敌军回防江南,但估计调动不了敌人在中原战场上的四个主力军(师)。整编第五军(注)和整编第十一师, 都是蒋介石的嫡系主力,是半机械化部队,又是敌军在中原战场上的骨干,敌人是不会把它们调到江南跟我们打游击的。桂系的第七军(相当整编师)和整编第四十 八师,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蒋介石担心纵虎归山,当时也不会把它们调到江南。如果我军不能把敌人在中原战场的这几个主力军(师)调到江南,就达不到顶期的行 动目的。 Gordon注:如果间接路线的胜利,无法转化为 “直接的胜利”,这是很可怕的,说明做了无用功。 在豫东战役期间,敌军原定北上增援兖州的第二十五军在黄百韬指挥下掉头南下增援豫东,为山东兵团攻克兖州创造了条件。一九四八年七月十三日兖州攻克,济南已成孤城。 各个根据地连成一片,不论物力、财力、动员能力都不是 “根据地时期” 可比的。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DQ0NTgyNA==/v.swf
33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说话是一门艺术
热度 61 爱菊轩 2013-4-20 12:10
--------------------------------------------------------------------------------------------------------------------------------------------------------------------------------------------------------------------------- 豆包儿爸爸刚才跑来跟我学舌,晚饭后他和豆包儿爷爷奶奶一起杀鸡,奶奶感慨说现在不得不承认体力的确不如以前了,拔了会儿鸡毛都觉得腰酸背疼 的 。 奶奶又接着说:“豆包儿妈妈也太要强了,后院儿种那么多花花草草干什么 ! 不如像对面XX家(我们的中国邻居),后院就是一片草坪,多省事啊。她每天要管孩子、做饭还要去后院忙活,我腰腿不好又帮不上忙........“ 我听了一笑:”老太太前几天帮我拔杂草的时候也委婉地跟我说过类似的话,不过当时被我成功化解了,怎么又跟你提起来呢?!“ 轩说:”那你怎么跟妈妈说的?“ 我得意地说:”打太极呗!我就说都种上草坪的话就要 你 每星期辛苦割草了,日晒蚊子咬的。老太太们都心疼儿子,一般听到这个就没话讲了。 轩摸摸脑袋嘻嘻地说: “怪不得呢.........看来妈妈也找到了化解的招数——她跟我说:‘都种成草坪可以让你爸爸替你割!’。” 我大乐:“嘻嘻,那我以后直接拉 爸爸 去帮我 收拾后院 不 就成了 ! “ PS: 等我忙完这一段儿, 种下去的 植物都长大了, 后院儿就不用总是收拾了 —— 我在实现一个 低维护的 园子。 虽然奶奶爷爷都是主动帮忙的,但我以后不能让他们勉为其难干这些活儿了,毕竟都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了。
个人分类: 趣事多多|190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吐槽―――看不懂的艺术
热度 39 清嘴小麻籽 2013-4-2 23:47
吐槽―――看不懂的艺术
因为是现代艺术, 又是大名鼎鼎的蓬皮杜中心,咱事先作好了外行老土看不懂的准备。 心想管你技法如何,无非就是解构,反讽, 玩世不恭,惊世骇俗,,色彩暴力和线条轰炸,实物加垃圾,政治宣泄加行为艺术罢鸟, 看不了门道咱看个热闹行不? 看下来总体挺好的,不过真有看不出门道也看不出热闹的。 这几个轮胎是表现啥呢?又有啥艺术技巧呢? 这个好像是讽刺形式大于内容, 太浅显易懂吧? 这个是大家之作,是特意展示对象和背景同色时的效果。 咱中国老百姓其实早总结过了:乌鸦落在黑猪上, 呵呵。 那位说了,看不懂是你的水平问题 难道就没你喜欢的?有啊, 比如这个:
个人分类: 闲聊|1712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股市真是一种艺术
热度 18 樱木花道 2013-1-4 13:23
呵呵 今年被几个老骨头忽悠, 从可能盈利100%到亏损20%。 很郁闷, 当然是我活该。 生命是自己的。
548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转>色诺芬《长征记》—— 行动的艺术
热度 3 gordon 2012-11-25 15:22
注:我从午睡中醒来,猛然意识到希腊著作和中国著作的不同。也许是我中国书读的过少的缘故,我读过的中国书中极少具有可操作性,而很多希腊著作,简直就是一本《操作手册》。中国也有类似的著作,但总体上文风不偏好这个。 万人希腊大军从萨尔迪斯进军到巴比伦门户,再由此回师到攸克星海的希腊沿岸,这是历史上一件极为重大的事件。轻而易举地击败比他们多好几倍的波斯军,尽管阿尔塔泽西斯极力阻截,他们仍得以安全回师。这向所有的人表明,这个炫赫一时、颇为人所畏惧的波斯大帝国是全然软弱无力的。 希腊政治家和军事要员很快便得到启发。正如弗朗西斯·培根所说①:“这位年轻的学者、哲学家 ,在所有的首领于谈判中被背信弃义地杀害之后,率领这支陆上万人大军穿过广阔王土心脏地带,安全地从巴比伦回到希腊。此事震惊了世界,并鼓舞了后来希腊人入侵波斯王土。正如以后塞萨利人约森所拟议,斯巴达的阿基西罗斯所企图的,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所完成的大业,所有这些都是在这位年轻学者的行动感召下进行的。” 一方面万人大军的长征向希腊人显示了波斯的软弱,而色诺芬对此举的叙述却向我们极为清楚地显示了这些追名逐利的希腊雇佣军的优良品质——他们勇敢而坚忍,虔诚而仁爱,自主而理智。作为不畏艰险的真正军人,他们仍然是酷爱自由的希腊人。对他们只能得其同意而治之,在共同关心的事业上必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共同协商。他们被名符其实地称为“行进的民主”,“游动的共和”,“深思熟虑而行动;一面战斗,一面表决;一幅行动在亚细亚中央的雅典缩影。”其“雇佣”军且是这样的人物,即此便足以说明这个民族的力量、性格和脾性。 ××××××××××××××××××××××××××××××××××××××××××××××××× 色诺芬《长征记》摘抄: 三天里,他们又走完了15帕 的路程,每天都要穿越厚厚的积雪。第三天的情况特别恶劣,他们在行军时北风迎面袭来。北风在整个区域肆虐,摧毁一切,冻僵他们的身体……为了防止被白雪耀伤眼睛,士兵们在行进中把黑色东西放在前面;为了避免被冻伤,最有效的方法是不断移动双脚,绝不能静止不动,尤其是在晚上要除去靴子睡觉……一队士兵因种种困难而落在了后面,他们看到不远处,在积雪覆盖的平原的谷地里有一块黑色的区域。他们以为那是融化的积雪。事实上,积雪确实在那里融化,因为近处有一汪天然泉水,散发出的水汽袅袅升空。 Parasang,古波斯的长度单位,一帕约为5.6公里。 有几个刚离开营地的希腊人报告说,不远处有许多火光在夜间闪烁,看起来像是大规模的军队。听到这个消息,指挥官认为分散扎营不安全,于是令将士们再次集结。天气好像将要好转,于是所有的将士都驻扎到一起,不幸的是,夜里又下起了大雪,积雪覆盖了他们的盔甲和牲口,士兵们在地上挤作一团。牲口的四肢因为寒冷而冻僵了以至无法站起来;而 士兵们因为盖在他们身上的积雪可以保温,也迟迟不肯站起来。于是色诺芬勇敢地站起来,没有穿外衣,拿起斧头开始砍柴。看到他这么做,另一个人也起来了,接过他手中的斧头继续砍,其他的人也起来点了一堆火。 所有的人都在身上涂脂,但不是用的油,而是在附近的村子找到的药膏,由芝麻油、松脂、苦杏仁和猪油制成。还用了同样成分制成的香油。 ××××××××××××××××××××××××××××××××××××××××××××××××× 从一个视觉形象到另一个的迅速转换,再从这些形象转至轶事趣闻,接着又转到对异国习俗的描述:这构成了不断闪现的刺激冒险的背景,不可预见的险阻为远征军前进制造着障碍。每个障碍通常都会被色诺芬的妙计化解:每座有待征服而又戒备森严的城镇;野战中的每个准备抗击希腊的敌人;每道将被穿越的峡湾;每一个恶劣的天气——所有的这些都需要这位既是叙述者又是主角兼佣兵首领的机敏才智和考虑周密的过人策略。有时,色诺芬就像是来自孩子们连环画中的英雄,能战胜在每个篇章中不可能渡过的磨难;实际上,正像在那些孩子们的漫画中那样,每个篇章中总有两个主角:两位对立的官员,色诺芬和彻里索弗斯(Cheirisophus),一个雅典人和一个斯巴达人,色诺芬的解决之道总是更为机敏、仁厚而具有决定性。 《远征记》本身的题材非常适合流浪汉小说或仿英雄传奇:一万的希腊佣兵经过伪装,深入小亚细亚腹地,他们受雇于波斯王子小居鲁士 ,他的真正目的是要逼宫其兄长阿尔塔薛西斯二世 。但是他们在库纳克撒(Cunaxa)战役中被击败,现在群龙无首并且离乡背井,他们必须从满是敌意的人群中辟出一条回乡之路。所有的人都想回家,然而所有他们的行为都对公众构成威胁。他们有一万人,全副武装,但缺乏食物,因此他们就像一群蝗虫般在所到之处肆虐,且顺道掳掠了大量的妇女。 然而,色诺芬并不是一位为英雄史诗风格吸引或是嗜好这种残酷而怪异情境的作者。 他的作品是一个军官的精确记录,类似于行军日志,其中囊括了所有他们走过的距离、地理上的参照点、动植物资源的细节,以及对于各种外交问题、策略、后勤难题和解决妙方的回顾。 这部著述遍布着最高统帅的“官方声明”,以及色诺芬对军队以及对外国使节的演说。在学校阅读这些辞藻华丽的章节时,我感到乏味之至,然而我想我错了。阅读《远征记》的秘诀在于不跳过任何段落,要一点一滴地循序渐进。每段演说都包含一个政治问题,或是关于外交的(欲与希腊军队穿过的地区的国王或者首领建交的尝试),或是关于内政的(希腊首领间的讨论,内容是雅典人与斯巴达人可能会出现的敌对状态,诸如此类)。由于色诺芬写这部著作是为与其他将领讨论这次撤退中每个人须担负的责任,因此,我们只能从那些华丽的段落中推敲出这些争论公开或者隐秘的背景。 色诺芬是描写行动的典范。如果我们拿与他最相近的现代作家劳伦斯上校 和他进行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位英语作家运用美学甚至是伦理奇迹的光晕来构建周围的事件与形象,就像是已被复刻多次、表面是言之凿凿的散文的羊皮卷;而在这个希腊人的作品里,精确与严肃的叙事下别无他物:严苛的军事美德就只意味着严苛的军事美德。 T. E. Lawrence(1888 ~ 1935) , 英国作家、冒险家、军人,一战时帮助阿拉伯义军反抗奥斯曼帝国,被称为“阿拉伯的劳伦斯” 《长征记》之所以可贵还在于它提供了希腊人的战争艺术知识,对军事科学做出了切实贡献。 色诺芬是,或者可以说在退军过程中成为一名非常有才干的战略家和战术家。对每一个问题都以学者和思想家的精神进行探讨,而后把他的深思熟虑的决断体现为兵法。永远足智多谋,以新的战术应付新的情况,从来不落于常规的羁绊。他的独创和发明的天才对后来希腊兵法影响深远。这种影响一直传留到现代。 一位现代军事科学研究者①写道:“在亚历山大以前,对我们最有教益的军人毫无疑问地是色诺芬⋯⋯。是他向世人指出退师的战术应该是怎样的,怎样指挥一支后卫部队。《长征记》所给予我们的战术独创性胜过若干部其它任何书籍⋯⋯。经过了二十三个世纪,还没有比《长征记》更好的军事教程。”
43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纸质剪影艺术
热度 15 明月回春 2012-9-28 09:17
加拿大摄影师设计师David A. Reeves的纸质剪影艺术,通过距离的设置展现真实的空间感。
个人分类: 生活不在别处|873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说说DVD《中国当代艺术》
热度 19 猫元帅 2012-8-19 16:26
从猪老那里拿了一张盘——《中国当代艺术》,不是到是哪里拍的。收录了 27 位在当代艺术界比较有影响的画家。稍微有点想法。正好可以顺便说说这一群体。 为什么叫做群体呢?因为这个片子里面收录的画家有些共性,比如都是画廊的宠儿,都在国外有一定影响。国内的绘画界和收藏界也是分圈子的,这些人是比较早的和国外打交道的人群,因此会有国外的媒体来关注他们。这群人还有很明显的特征,就是 40 、 50 一代的画家口不离文革。这个一方面是和这些人的经历有关,另一方面是和市场有关。国外的艺术品市场对于中国的现代艺术家,在早期并不关注艺术方面,而是关注政治方面。 中国的油画,从它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是在模仿西方。民国时候模仿欧洲,解放后学苏联,改开后学美国。因此中国现代艺术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在外国收藏家眼里没有任何新意。那怎么办?只能打理念牌。八五新潮的国内背景是国内搞现代艺术的有了一定积累,需要一个整体展示的机会。国际背景就是中美的接近使得外国艺术界认为中国艺术界在进行一场反苏、反红色的自由运动。当时参加过八九的艺术家在失去了主流社会的机会后,就要寻求非主流的平台。在九十年代初国内艺术品还没有市场、国外仍然神一般存在的情况下,迎合国外艺术媒体的需要便成为了最现实的道路。因此,最早的那批艺术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政治波谱、以毛泽东的形象做为表达的符号。同时在艺术思维的表达上也从原来的“追求、探索新艺术方式”变成了“对权力、集权和政治的反抗”。这个是这些人的思想基础,也反映在他们的艺术实践上。 不过到了二十一世纪,有些人开始改口了,变成了“对自身经历的回忆”。 相比之下, 60 一代的艺术家的政治意味就要少得多 。文革的时候他们还小, 85 新潮的时候他们还是后辈,而他们的发展时期恰好赶上了中国艺术品经济的发展阶段。社会、艺术界、市场对他们更宽容,他们也有更良好的发展空间。但是外国人的口味并没有特别大的改变,因此总是有不能免俗的。 国外的收藏界对于油画或者说像油画的东西比较认同,所以即使是搞中国画的,要想打入这个圈子,也需要油画的表现方式。 这里面我比较熟悉的是武明中,因为我上本科的时候他正好教对门油画班的课,所以对这个人还是有了解的。这个人还算比较实在的。其他大名头的艺术家的访谈中,你能很明显的听出那种经过多年媒体洗礼的虚话。武明中画玻璃人是去俄罗斯留学之后,期间风格的改变还是经过了一定的痛苦经历的。和他以前的光头人系列比起来,真的是一个大飞跃。这个在那些成名的现代艺术家中是少见的。但武明中是不是画得最好的,这个还可以商榷。这些当代艺术家玩儿概念的多,真正在绘画探索上有发展的不多。 我把这张 DVD 收录的艺术家记在这里,大家有兴趣可以上网查一下。 王广义、蒋朔、杨劲松、余友涵、吴少湘、毛旭辉、方力钧、尹坤、庞永杰、岳敏君、武明中、王兴伟、艾未未、何汶玦、潘徳海、郭晋、俸正杰、迟鹏、曾梵志、张晓刚、缪晓春、薛松、周春芽、冯梦波、隋建国、冯钟云、计文於、朱卫兵。
862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搞不懂的中国家长之2:要死要活搞艺术
热度 18 樱木花道 2012-6-25 12:01
上面说了个 出国读书。    这次说读艺体。  1999年扩招后,艺术类院校的学费涨得比GDP快多了。   我就想不明白,中国这些家长不知道怎么想得,花大把的银子让孩子搞艺术。 问题是             1 艺术市场的就业非常狭窄,北京上海到处都是三线二线的小明星 甚至求潜规则都没有机会             2 艺术这个东西 不是搬砖 没有天分和悟性 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的             3 读起来艺术的人 尤其是女孩  应该是家里面有老钱的                就是纯粹来培养情操。                   否则最后的结局就是没有搞成艺术 ,被艺术搞了。   家长不是花钱害孩子吗?         花了钱,难道去街道卖艺还要挂个牌子 古筝10级(兄弟亲眼看见的!)     前几天和 川音的几个好基友了一下,为了不给大家带来麻烦,一个例子都不举了。    反正 为什么 中国人事事精明,一涉及到孩子 就傻得逆天?
1107 次阅读|22 个评论
分享 崔永元语言的艺术——雷锋到哪都有一群好朋友
热度 4 gordon 2012-3-4 06:26
崔永元语言的艺术——雷锋到哪都有一群好朋友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2012lianghui/daiyanlu/detail_2012_03/03/12944357_0.shtml 雷锋这个事很敏感,反对他不是,不反对他也不是,这就需要语言的艺术,而崔永元是当代的语言艺术大师。 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四处张望” 爱友也有贡献,感谢他的智慧和提醒。
595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现代艺术
热度 25 空气精灵 2012-1-16 12:25
今天去The Museum of Modern Art晃了几个小时。 五楼的画作,什么梵高的星空,莫奈的睡莲,还有塞尚,高更,马蒂斯等人的作品,看得我两眼放光。 毕加索的也有好几幅,可是,对他的作品,除了“抽象”二字以外,咱什么也想不出来,没办法,咱就一俗人,没法理解这种大师。对了,还有一个词儿是我对老毕作品的理解:几何图形。 四楼是现代雕塑和另一些现代画家的作品,以美国人为多。 这层楼看得我很晕。比方说吧,某面墙上挂了三个大的正方形方框,方框内空空如也,框边则是三种不同的颜色。您说,这作者是想说明什么呢?三原色?红绿灯?可和这三种颜色都对不上哎。 再比如,某处立了一大块长方形的薄板,木头板子,刷了漆(作者大人对不住了,俺实在不知道您用的是啥原料,只能说油漆了),粉红的,那粉红色倒是挺漂亮,可是,这板子是来干吗的?预备着哪天博物馆漏雨了,拿它来顶上? 继续说,还有一面墙上,挂了五六个方框,第一个方框是密密麻麻一堆横线条,笔直的,第二个方框里的线条略有弯曲,第三个方框里的则有些断续,等等。这又是啥意思? 转了一圈,晕晕乎乎地爬到了三楼。嗯,这里是摄影作品为主。上来就是一长溜大幅广告摄影作品,全是大明星们的照片,底下注意着各人名字,年龄,婚姻状态(单/婚/离),孩子数量。有趣的是她们一水的全是戴大个儿墨镜。不过,美女就是美女。看着还是非常赏心悦目的。咱立刻从半昏迷状态转兴奋了。 等回到一楼大门口,-9度的冷风一吹,咱开始全面清醒。开始做思考状----这附近咋没个暖和地儿让咱摆个思想者的POSE? 你说,什么叫Modern Art? Art究竟应该翻译成艺术呢,还是美术呢? 美术似乎不大合适。可艺术,那几个方框,尤其是涂了三色的方框,就是艺术吗?对了,大厅中央还摆了个象自行车轮子样的东西,这轮子又咋就艺术了呢?满大街的汽车也好自行车也好还都少不了轮子呢。 看来俺这人确实不是搞艺术的料啊,连这基本的内容都想不明白。
1357 次阅读|25 个评论
分享 [ZT]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
热度 7 平沙落雁 2012-1-10 22:20
在西洋服装史上,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於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於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历史进入18世纪,西欧各国由于自然科学日渐发达,且受到当时各种民主学说与中国思想、又化的影响,有了(启蒙运动)的诞生:进而造成工业的发达,民主思潮的高涨,于是先后又有产业革命的发展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这些客观形势的转变,对于当时艺术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 18世纪被看成是(理性的时代)或(启蒙运动)的时代,哲学家从过去假设上帝存在进而推论所有事物的工作,转换为依据实验和观察的理性方法去推论世间的万象,几乎将神学从哲学中剔除,选择倾向世俗的路线,趣味从注重高尚的教化转向寻求轻浮的快感。艺术的风格,在音乐家莫札特、海顿,文学家蒲伯、艾狄生、福尔泰,画家华铎、康斯博罗中,贯穿著一种共同主题,它把理性与优美趣味同轻松、明晰、秩序井然的材料相互配合起来。 在文化艺术方面,法国仍就是西欧的中心,新兴资产阶级不断积累财富,绝对主义的路易王朝渐渐失去活力,处于没落的前夜。路易十四常在凡尔赛宫开各种舞会,藉著繁琐的礼仪与无意义的职务折腾贵族们,再以富丽堂皇的宫廷装饰营造悠闲的环境,有利搞风流韵事,以便消耗贵族们的精力,使他们无暇去策划造反。因此艺术家授命编造一种理想生活的极乐世界情景,其唯一的目的是塑造出一个悠闲的、实际上是懒惰的社会快乐。因此,与国王主宰的宫廷相对的资产阶级沙龙文化成了社交中心(salon, 即“会客室”、“客厅”。17世纪起,西偶贵族、资产阶级社会中谈论文学、艺术或政治问题的社交集会。18世纪在法国特别流行)。18世纪的文化就是从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社交活动中产生和形成。 洛可可是相对於路易十四时代那种盛大、庄严的古典主义艺术的,这种变化和法国贵族阶层的衰落,与启蒙运动的自由探索精神(几乎取代宗教信仰),及中产阶级的日渐兴盛有关。 洛可可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在庭园设计、室内设计、丝织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如《 中国人物小陶瓷》,麦尔,德国,1768)。由於当时法国艺术取得欧洲的中心地位,所以洛可可艺术的影响也遍及欧洲各国。洛可可艺术的繁琐风格和中国清代艺术相类似,是中西封建历史即将结束的共同徵兆。 1) 洛可可艺术的词源 从词源来看,rococo 一词与法语rocaille(岩状饰物)相关。早在17世纪,法语rocaille 一词常用以称谓岩洞,(也有一说即文艺复兴时代传到义大利的中国假山设计),和庭园中的贝壳细工,travail de rocaille (岩状工艺)为 travail 的同意语。洛可可即由(岩状工艺)和(贝壳工艺)引伸而来,指室内装饰、建筑到绘画、雕刻以至家具、陶瓷、染织、服装等各方面的一种流行艺术风格。 洛可可的另一种解释初见於《法兰西大学院词典》,指为「路易十四至路易十五早期奇异的装饰、风格和设计」。有人将(洛可可)与义大利(巴洛克)相关连,把这种“奇异的”洛可可风格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颓废阶段。 2)、洛可可艺术的形式特征 洛可可艺术的特征是改变了古典艺术中平直的结构,采用C形、S形和贝壳形涡卷曲线,敷色淡雅柔和,形成绮丽多彩、雍容华贵、繁缛艳丽的装饰效果。除此之外,表现在印花图案上则是大量的自然花卉的主题,所以有人称这个时期法国的印花织物为“花的帝国”(The Empire of Flora)。当时主要采用“蔷薇”和“兰花”,而且蔷薇用的更多一些。在处理上采用写实的花卉,再用茎蔓把花卉相互连接起来,就像中国的折枝花卉。有时配上一些各种鸟 类。这种图案明显地受中国花鸟画的直接影响。 洛可可的纹样造型多不均衡、不对称,带有反秩序、反常规的装饰倾向,带有轻快、优雅的运动感。在奢丽纤秀和华贵妩媚中,呈现一种阴柔之韵和矫柔妩媚之特征。色泽柔和、艳丽。崇尚自然,人物意匠上的谐谑性、飘逸性,表现各种不同的爱,如浪漫的爱、性爱、母爱等。 18世纪后半叶,在法国出现了一股近乎疯狂的“中国热”浪潮。当时,法国在壁毯、服饰乃至家具、室内装饰、墙纸、刺绣、染织图案和瓷器等设计上大量模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风格,并把这种风格称之为“中国风格”,Chinoiserie这个词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中国的亭台楼阁、秋千仕女、工笔画的花鸟风月、中国工艺品、扇子、屏风、青铜器等古董、中国传统图案中的龙、凤、狮子等大量题材出现在印花织物图案中。这种风格曾经对“后期的巴洛克”图案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另外,中国的刺绣品对后来的“洛可可”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所以欧洲美术史家们创造了“Rococo-Chinois”一词来概括这一时期的文化现象。甚至有好多美术史家认为“Chinoiserie”是洛可可艺术产生的重要原因,而且可能是决定性的原因。这种理论无疑是确实可信的,因为中国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类似于“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的装饰图案。唐朝神龙2年(公元706年)的章怀太子墓石椁上的图案就是最好的例子。另外,陕西省博物馆西安碑林收藏的唐开元9年(公元721年)兴福寺断碑、开元24年(公元736年)大智禅师碑都有这种风格的图案。
10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埰景第四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 (ZT)
热度 3 罢了 2011-11-24 03:16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I1NDQzMDQ0/v.swf 祝海外朋友们感恩节快乐!
个人分类: 随便哼哼|238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送给常来这里的DD们:Augustin Teboul Dreams Are My Reality艺术时装秀 ...
热度 6 罢了 2011-11-11 03:13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kxNDI1Njky/v.swf
个人分类: 随便哼哼|3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人体艺术】---- 送给来这里的MM们,祝你们长周末快乐!
热度 13 罢了 2011-11-11 03:08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EwMjM2NTc2/v.swf
个人分类: 随便哼哼|881 次阅读|8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06:54 , Processed in 0.047218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