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9|
从猪老那里拿了一张盘——《中国当代艺术》,不是到是哪里拍的。收录了27位在当代艺术界比较有影响的画家。稍微有点想法。正好可以顺便说说这一群体。
为什么叫做群体呢?因为这个片子里面收录的画家有些共性,比如都是画廊的宠儿,都在国外有一定影响。国内的绘画界和收藏界也是分圈子的,这些人是比较早的和国外打交道的人群,因此会有国外的媒体来关注他们。这群人还有很明显的特征,就是40、50一代的画家口不离文革。这个一方面是和这些人的经历有关,另一方面是和市场有关。国外的艺术品市场对于中国的现代艺术家,在早期并不关注艺术方面,而是关注政治方面。
中国的油画,从它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是在模仿西方。民国时候模仿欧洲,解放后学苏联,改开后学美国。因此中国现代艺术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在外国收藏家眼里没有任何新意。那怎么办?只能打理念牌。八五新潮的国内背景是国内搞现代艺术的有了一定积累,需要一个整体展示的机会。国际背景就是中美的接近使得外国艺术界认为中国艺术界在进行一场反苏、反红色的自由运动。当时参加过八九的艺术家在失去了主流社会的机会后,就要寻求非主流的平台。在九十年代初国内艺术品还没有市场、国外仍然神一般存在的情况下,迎合国外艺术媒体的需要便成为了最现实的道路。因此,最早的那批艺术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政治波谱、以毛泽东的形象做为表达的符号。同时在艺术思维的表达上也从原来的“追求、探索新艺术方式”变成了“对权力、集权和政治的反抗”。这个是这些人的思想基础,也反映在他们的艺术实践上。
不过到了二十一世纪,有些人开始改口了,变成了“对自身经历的回忆”。
相比之下,60一代的艺术家的政治意味就要少得多 。文革的时候他们还小,85新潮的时候他们还是后辈,而他们的发展时期恰好赶上了中国艺术品经济的发展阶段。社会、艺术界、市场对他们更宽容,他们也有更良好的发展空间。但是外国人的口味并没有特别大的改变,因此总是有不能免俗的。
国外的收藏界对于油画或者说像油画的东西比较认同,所以即使是搞中国画的,要想打入这个圈子,也需要油画的表现方式。
这里面我比较熟悉的是武明中,因为我上本科的时候他正好教对门油画班的课,所以对这个人还是有了解的。这个人还算比较实在的。其他大名头的艺术家的访谈中,你能很明显的听出那种经过多年媒体洗礼的虚话。武明中画玻璃人是去俄罗斯留学之后,期间风格的改变还是经过了一定的痛苦经历的。和他以前的光头人系列比起来,真的是一个大飞跃。这个在那些成名的现代艺术家中是少见的。但武明中是不是画得最好的,这个还可以商榷。这些当代艺术家玩儿概念的多,真正在绘画探索上有发展的不多。
我把这张DVD收录的艺术家记在这里,大家有兴趣可以上网查一下。
王广义、蒋朔、杨劲松、余友涵、吴少湘、毛旭辉、方力钧、尹坤、庞永杰、岳敏君、武明中、王兴伟、艾未未、何汶玦、潘徳海、郭晋、俸正杰、迟鹏、曾梵志、张晓刚、缪晓春、薛松、周春芽、冯梦波、隋建国、冯钟云、计文於、朱卫兵。
GMT+8, 2024-11-25 12:09 , Processed in 0.09032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