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工业

相关日志

分享 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工业与日本工业
gordon 2016-11-12 05:31
在革命前的年头里,俄国产业工人同土地的关系甚至比日本工人更密切。 他们往往是村社的社员,每年有一部分时间回到村社去帮助收割庄稼。即使那些已经与乡村隔断一切牢固的个人联系的工人,也不能一夜之间就抛弃农民思想意识。 一般说,俄国工人的生活条件很恶劣,他们工资低,住得非常拥挤,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他们是贫困的、受剥削的劳动力、 可是,尽管他们工资低,但从企业家的观点来看,他们是一个花钱多的因素,因为他们的劳动生产率也很低。 ********************************************************************* 在革命以后的头十年里,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业形势恶化了。许多最有经验的和够格的人由于政治原因,不再在工业部门工作了,或者被解除了负责的职务。然而,在1928年以后实行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政府普遍实行教育和在职训练计划,工业产量确实有所提高。 ********************************************************************* 日本经济增长结构中的一个主要因素是 投资不时突然增加 。 随着这种突然增加而来的是新工业的建立、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由于在技术革新方面连续进行投资,从外国引进的效率更高的技术得以推广,反过来又导致出现加速的趋势。按人口平均的收入也增加了,因而市场扩大了,反过来又促使经济发展得更快。按人口平均的收入的不断增加,也使人力资源的质量(教育水平提高、伙食改善)得到改进,并使家庭的储蓄率提高了。 在二十世纪,体制的改革,加上采用可以称之为“边工作边学习”的方法,使得使用有关的未被采用的技术的范围不断扩大。 日本工人对工资的差别很敏感,因此现代工业部门就很容易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吸收劳动力。日本劳动力的流动性是很大的:随着现代工业部门工资的提高(由于生产率提高),劳动力就流入现代工业部门。实际上,日本具有通常称为“廉价劳动力”的有利条件。在传统的经济部门,生产率和工资都赶不上。 日本在1895年和1905年同外国进行的战争中取得的胜利,加快了工业增长的速度。 而俄国工业的增长被战争和革命打断了。这两个国家现代以前的经济,都以提供剩余农产品来支援工业化运动。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日本农业的相对重要性下降得相当快。而在俄国,农业的作用在1928年以前却下降得非常缓慢。 虽然这两个国家在它们的经济增长过程中,都大力依靠西方的技术,但是, 俄国的工业化更加依靠外国的企业家和外国的投资 。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在俄国南部建造的钢铁厂,其技术水平和规模与当时西欧正在建造的钢铁厂相同。此外,由于外国人参加管理,那些钢铁厂跟上了西欧的进展,并且在世界上的钢铁工业中一直保持着主要钢铁企业的地位。 ********************************************************************* 由于实行集体化,大农场在俄国农村中占了支配地位。农业机器得到了推广,肥料和灌溉设备的使用量开始增加,还企图改进生产技术。尽管如此,土地的生产率明显地下降了。可是,由于实行机械化和为改进耕作方法所作的努力,确实有可能减少农业工人的数量(而不是所花的工时),它们还能不使劳动生产率下降。 注:老毛子就是很粗,日本搞农业靠的是精耕细作,倒是没用啥先进的机器。 日本靠对当时耕种的土地加强精耕细作,俄国靠扩大播种面积。 ********************************************************************* 日本不是靠应用西方技术,而是靠更加密集地广泛使用最好的传统耕作方法。产量增加的速度比在此之前的德川时代来得快。 从经济观点来看,日本在明治时代有一点很值得注意,那就是 不靠引进西方技术而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 日本提高农业生产率是靠改进老的耕作方法,是靠从先进的西部向落后的东部推广这些优良的方法。 那时在日本臻于完善的那种技术——往往称为明治技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劳动强度, 而花费的资金很少 。 在甲午战争,建立金本位之前,外国投资者对向日本投资是有疑虑的, 当时的做法是 更加密集地使用劳动力来更加充分地利用资金 。 注:中国人的记忆是,日本人更残忍,这种记忆是正确的。 ********************************************************************* 因为清政府实行“仁政”,永不加赋。还有愚民政策,仁慈而愚蠢。 世说新语恒温曾说:昔日刘表下荆州,所携一头八千斤的大牛,此牛太过肥大而不能耕田一直被刘表养着,后来刘表身死,曹操南下,见到此牛冷笑杀之,供虎豹骑食用了三天!! “生子当如孙仲谋, 刘景 升儿子若豚犬耳!” ********************************************************************* 重工业: 在日本,就业人数所占的比例,比它的产量的比例来得小,这表明,这些行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平均劳动生产率。 而在俄国,情况正好相反。对这种差别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是, 俄国采矿工业所占的比例大 ,而其劳动生产率低。 这两个国家的工业部门之间的另一个对比是生产的规模。 虽然两国的经济都朝着大规模生产越来越多的方向发展,但是到1910年,俄国已有一半以上的工厂劳动力在雇佣500名以上的企业中工作,而日本到1940年还低于这个数字。 注:看比例有个球用啊,轻量级和重量级的差别。 轻量级就是灵活,效率就是高。 老毛子 人口少, 不靠 “精耕细作”, 也是碾压日本 ********************************************************************* 以上所说的,和我以前说的日本蛋白质摄取量没有冲突。 日本人口多,生产技术提高也不行,很难突破 “马尔萨斯陷阱” 生活水准很难向欧洲靠齐。 注::人口多,精耕细作,效率高,轻量级。 要是从 “施仁政” 的观点这是好的。 不要忘记, 塞克特 给蒋介石 购买重炮时的建议 —— 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教训 。 ********************************************************************* 第三次长沙会战,重炮把日本人打爆了。 感谢 马克斯.鲍尔 感谢 德国参谋部,他们把 第一次大战中的最优秀的人才 派遣到了中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参谋部最优秀的人才
2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后工业社会” 并不取代 “工业社会”
gordon 2016-5-6 09:17
“后工业社会” 并不取代 “工业社会” ,就像工业社会并不消除经济中的农业部门一样。 这些新的发展覆盖在旧的一层上,消除了一些特征而加厚了整个社会的结构。 注:别被洗脑了,一脑子 “革命史观”。 “光明与黑暗的搏斗” ,“新与旧的搏斗” ,呵呵 ************************************************************************************ 小笑话: 上周爬山,在一山崖下的石缝中,看到一本发黄的,脏兮兮的薄书,可能年代久远,封皮已经损坏,但隐约可见“九阳”二字。心中不禁狂喜,这绝技江湖多年的 《九阳真经》武功秘笈,终于让我发现了! 用木棍将其小心翼翼掏出后,怕附近游客和村民发现,一把揣入怀中后,也不敢坐公交,而是打了一辆的士一路狂奔回去。 坐在车里,我浮想联翩,,任督二脉,刀枪不入,…… 要是,万一,里面让挥刀自宫怎么办啊? 终于到家了,把武功秘籍小心翼翼捧出来,怀着忐忑的心情翻看第一页———"九阳豆浆机说明书"。
1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群众是社会解体的产物 —— 《工业人的未来》
gordon 2016-4-16 22:12
也许当今时代的最大谬误便是关于群众的神话了,这一神话把鱼龙混杂的、无社会的、一盘散沙的人群说得天花乱坠。其实,群众乃是社会解体的产物。 危险不在于“群众的造反”。 造反毕竟仍是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即使只是一种抗议的形式。 群众根本不可能有以社会价值观和社会组织为先决条件的积极的社会参与。 群众的危险恰恰在于这种无能力参与,在于其无动于衷 ,在于其犬儒主义的漠不关心,以及在于其完全彻底地陷入绝望。 鉴于他们没有社会身份和社会功能,因而社会之于他们别无他,而只是一个恶魔般的、无理性的、不可理解的威胁。 鉴于他们没有可作为合法性权力基础的基本信念,因而 任何合法的权威在他们看来就都是残暴的和专制的 。 因此,他们总愿意听从非理性的呼吁,或服从专制暴君,只要这个暴君许诺变革。 作为社会的贱民, 群众没有任何东西可失去 —— 甚至是锁链 。 ********************************************************************************** 因为鱼龙混杂,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组织,可抵抗专制暴君使他们就范的企图。 因为没有信仰,他们便能轻易相信只要不是社会秩序以外的任何东西。 换言之,群众必会落入蛊惑人心的政客或为权力而追逐权力的暴君的圈套。 他们只能用武力、用奴役和用虚无否定的方法组织起来。而且他们也必须如此组织起来, 除非他们能被重新纳入一个功能社会。 任何一个社会若不能阻止避免群众的产生和形成,都注定在劫难逃。 未能整合其成员乃是社会的过错。群众乃是社会崩解的不得已的产物, 不过这么说并不能改变鱼龙混杂的、基本上是无政府主义的群众的恶的特征。 ********************************************************************************** 德鲁克是专门搞管理的,也解释了 二战时期,美国工人为什么会参与管理。 专家要比 “大而化之的说法” ,更可靠一些。 专家就是,很小的领域懂的很多。 ********************************************************************************** 相信领导,还是相信专家? 不是领导说的错,而是专家更实在一点 ********************************************************************************** 扩展阅读: 斐迪南·滕尼斯 《共同体与社会》
1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我国仪器工业落后的基本原因分析(转)
热度 1 gordon 2015-6-28 01:05
原因很简单,你用吗?哈哈 本身就是拍脑袋,权衡关系的产物,用的着测量吗? 注:根本就不用,买也没用。 城濮之战中,楚军具险地。晋文公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楚军来此,为攻不为守,具险地 也不可能用。 最后,晋文公退避三舍,击败楚军。 只要你开始用,你总会有办法的 ,没有仪器,可以自己造仪器,或者用土办法测量。 不要听五毛瞎侃, 忧国忧民者,大部分都没干过啥工作 。 键盘工业党 ,哈哈 ********************************************************************************** 前段时间,不少的文章讨论了关于我们国家的仪器工业的问题,尤其是现在国家资助的很多重大课题,相当一部分科研经费进了国外仪器公司的腰包,这突出反映了我们国家仪器工业的落后。但是,为什么我们国家的仪器工业如此落后呢?有的说是工艺的问题,有的说是材料的问题,但是根据过去三年我的课题组使用红外光谱仪的感觉,我认为上述理由尽管是原因的一部分,但是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要看清楚仪器工业为什么落后,首先要分析仪器工业的构成。仪器工业应该由三个大部分构成:仪器的理论基础研究,包括探测原理等基础理论;仪器的设计制造;仪器的应用等。 应该说仪器工业是个真正跨学科的工业 ,这从仪器涉及到的学科可以看出。 首先,仪器的基础理论研究涉及到:物理(如光学探测)、化学(色谱)等基础学科。仪器的设计制造涉及到:机械制造(工艺)、力学(运动部件的设计)、材料(感光材料和器件)、控制(运动部件的控制)、数学(信号检测处理算法)、精密仪器(光机电一体化)、计算机(配套软件)、半导体(元器件)等学科。仪器的应用包括:分析化学(仪器的操作,维护),数学(建模,定量分析,定定性分析)等诸多学科。从上面的简单罗列可以看出,工艺和材料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落后推给制造业和材料工业。 我认为我们国家的仪器工业的落后主要来自于仪器的应用的不深入造成的,而应用不深入是由于我们的专业化教育造成的。 首先, 仪器理解的深度不够。 仪器操作人员仅仅照搬说明书或者培训班上的简单知识,不能从仪器自身的原理出发进行深入的掌握,尤其是很多仪器配套软件里面有大量的信号处理算法,这些都被软件本身掩盖住,使得操作人员不能对出现的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尤其是不能灵活的调整仪器的参数进行检测。 其次, 仪器应用研究的深度不够。 很多仪器的应用仅仅限于把仪器当做数据的来源,但是我们都知道任何仪器都有误差,都有各种各样的噪声,如果我们不能对仪器产生噪声的机理进行深入的分析,那我们对于数据的处理就没有理论依据,因此也就不能从更高的层面解决遇到的问题。 复次, 仪器和工业生产结合的很不够。 我们国家的传统工业基本上是手工性的工业,尽管引入了大量的现代制造设备,也只是把熬药的瓦罐变成了不锈钢瓦罐而已。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工业的现代化改造。尤其是没有把精密仪器引入到生产线上,这就使得生产线缺乏必要的精细观测,因此就谈不上控制。 再次, 仪器应用的基础理论欠缺。 任何仪器的应用都离不开算法,我们在两个方面欠缺算法的研究,一方面针对仪器信号的增强,另一方面针对应用。前者如前所述,由于缺乏对仪器的深入理解研究不理想,后者则是在面对复杂的应用过程是,我们的分析建模能力很弱。这就导致好仪器发挥不了好的作用。 最后, 仪器工业缺少复合型团队。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仪器工业的振兴需要从需求的振兴着手,然后,向上游推动,引起仪器制造工业的革命。但是无论是应用,还是设计制造,都需要拥有各种专业的人才。而我们国家的现状是研制单位人才的单调化,小课题组化,这就导致很多课题组缺乏足够多的各专业人才来解决各种方面的问题。 总的来说,我认为, 我们国家的仪器工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目前阶段还应该扎扎实实的做好应用,而做好应用首先要关注跨学科的合作。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的教育属于专业化教育,使得我们的人才的思维也专业化,跨专业的能力很弱,这样就很难培养出跨专业的领导型人才,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都知道仪器重要,但是我国的仪器工业依然不能在工艺和材料都不成问题的情况下还如此的落后。 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1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工业合作社 —— 从东部沿海到华西
gordon 2015-6-7 16:36
注:有一点注意,虽然都说国民党 “右” ,但它在当时是一个 “左倾” 组织。 在沿海和东部城市地区,它已经拥有可靠的岁入资源,它已建立起一套管理机构(尽管它在地方这一级不是强 有力的)并由此而获得一定的稳定性。它向所有的中国和外国货物征收税款。与之对比,国民党人在华西各省份则发现了一个奇异的、几乎可以说是另一个国家的天 地。现代化很少触及那儿,即使是大城市。整个华西占有全部国土的3/4却只占有国家总电量的4%和工厂数的6%。农业是占有压倒性优势的经济,民众对与那 些来自“下游”的城市化的官员们很少有认同感。地方社会由秘密社会和农村的豪绅们统治着,他们唯恐失去他们长期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统治,反对来自国民政 府的干预和竞争。因此国民政府在华西的资源动员充满着困难,它的岁入很快削减了63%。   国民党人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他们未能改变他 们的统治和作战方式以适应华西新环境 的紧张状态。战前,政府能够无视农村问题,因为城市中心的经济资源已足以维持它的统治。它的军队同样也能够偏重于从西 方学来的正统的战术和技术,因为它能够方便地从华东地区的工厂及外国得到武器和物资。   尽管华西地区的情形全然不同于沿海地区,但国民 政府却很少努力去调整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针以适应那里的未开化状态。事实上, 它倒想一夜之间在四川和云南地区创造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基地 。因此,它投 入了巨额资金从沿海地区迁移工厂,从西方进口昂贵的设备和原料,以及修筑新的公路和铁路。由于它缺少税收基础以支撑这些开支, 通货膨胀 的旋风便开始形成 了。对于政府来说, 另一可行的方案应是鼓励一种较简单较廉价的工业生产形式 ,吸引富有传统特色的本土手工业到华西地区。成立于1938年7月的中国工业合 作协会,实际上表达了一种非官方的企图,意图开发工业产品的另一类资源。但是, 工业合作的充分潜力从来没有被政府首脑们所认识 ,因为他们认为这种与他们高 度官僚化的体制截然不同的以民众为基础的运动是由共产党人所操纵的。   由于农村(而不是城市)是战时粮食、资金和人力的主要来源,国民 党人需要发展这样一种制度,它既使他们从农村地区获取最大限度的资源,又仍然能够保持劳动群众的好感和合作。然而,他们不是调整其政策以达到这些目标,而 是继续推行与农村腐败、无能的上层集团不稳定地结合在一起的、机构臃肿开支庞大的官僚政治。国民党人本也可以采取游击战争的战术来对付日本,但是游击战需 要军队和老百姓之间的紧密合作,这样的合作只能通过改善军队的纪律和改进政府的社会和经济政策才能达到,这样人民才会有为军队的胜利作出贡献的积极性。   共产党人在他们的根据地表明,国家落后的贫穷的内地实际上是能够承受一场重大的政治和军事运动的。共产党人依靠游击战术、唤起民众和发展小型的工业生产,随着战争的推移而强大起来。与之相反,国民党人囿于战前的统治和作战观念,在经济上、政治上和军事上均受削弱。    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内地环境的最严重结果和战争给国民党人带来的最重大的毁灭性影响是通货膨胀。 由于退出了东部沿海地区,国民党政府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它 的岁入的主要来源,最有影响的如关税、盐税和工业税 。由于它对内地的政治控制——横向各省、纵向农村豪绅和城市有产阶级——仍然是软弱的,它从来没有充分 地发展岁入的替代来源,结果不得不依赖无节制的赤字财政。通货膨胀便发生了。起初价格上升还比较和缓,在战争的第一年内只增长了40%,但是从1941年 下半年到1944年,价格每年都以一倍以上的速度上涨。在这以后上涨率再一次激增,仅在从1945年1月至8月的七个月中,价格就上涨了251%。这个结 果是灾难性的,它使整个国家衰弱下去——军队、政府、经济和整个社会。为什么腐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为什么大多数人民受着难以忍受的贫困的煎熬,为什 么军队缺乏士气和战斗力,通货膨胀是一个重大原因。   这场战争损害了国民党人还因为正是战争使共产党人成长壮大。在战前的十年中,国民 党人在各地追剿共产党人,使他们蒙受重大损失,无法获得一个稳固的大块根据地。但是,1937年以后,国民党的压力减轻了,在日本名义上的占领区内的游击 作战使共产党人扩展了他们的革命网络,其规模为战前所无法想象。战争期间,共产党人还发展了他们的组织技能,获得了军事经验,这使他们在内战时期大受裨 益。   战争就是这样打击了国民党政权。然而,这个政权并没有在1944年或1945年崩溃,而在对日战争结束后继续生存了四年。它维持 权力地位的资源是什么?具有前面章节已经讲述过的普遍虚弱,它怎么能维持如此之长的时间?一些答案可能在于大多数中国人的低政治意识,以及政府当局奉行的 政治高压以窒息国统区内有勇气从事反政府活动的少数人的声音。这两个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研究。看起来矛盾的是, 那些使政权衰弱的体制特性反过来可以为它的继 续存在产生作用 。例如,缺乏社会基础和组织民众参与政治进程的制度化的手段,使得政府无需直接地负有对它的失职和犯罪作出说明的义务。如果是议会民主制, 那么它的执政任期将一定会是短命的。但是,由于它是一个由军队所支持的政权,公众舆论对它的政治寿命几乎没有直接的影响。这个时期军事力量是政治权力的主 要来源,如果这个政权要倒台,它很可能就是军队反对的结果。1944年,当一些省的军事首领们形成一个反对重庆的联盟时,这是很可能发生的。然而,蒋是一 个操纵他的竞争对手的大师,正像他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所做过的若干次那样,他成功地防止了他的对手在战争期间形成一个反对他的坚固同盟。例如, 正如我们在第一章中所看到的那样,为了换取省方的让步,他好几次通过给予财政上的补偿来平息龙云和云南人的情绪,在豫湘桂战役中,蒋也通过向他们提供武器 来换取他们放弃计划中的暴动。 注:说白了, 就是因为落后,所以拖了很长时间 。   这个政权能存在下来,还因为它对现状总的来说是迁就而不是挑战。如果国民党人企图实现他们宣布过的土地改革的纲领,或是如果他们试图在战争中间从地方 统治集团手中取得对实物税和征兵制度的控制权,或是再命令各省军事首脑遣散他们的军队,他们将肯定面临着大规模的暴动。然而,因为这个政权对旧社会的统治 人物持容忍态度,这些人物也便对政府持容忍态度。这不是一个能产生进步的改革或强有力的政府的方案,但是就短期来说,它至少有助于维持国民党人的权力地 位。 摘自:《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 ******************************************************************** 注: 其实谁也没有那么高大上,呵呵 大生产运动的发展过程 由于抗战开始后,党内外普遍存在着重军事轻经济的思想,加上种种内外原因,导致当时推动生产运动的成效和影响并不大。但边区的生产运动还是取得了一 定成效。首先是农牧业生产有较大发展。1939、1940年,全边区开荒170余万亩,粮食产量和牛、驴、羊数量都有较大增长。1940年,部队已可自己 解决一个半月的口粮,并解决了部分装备补充。机关学校也投入生产运动。从中央和边区领导人到勤务员和青年学生,全体动员上山种地。与农牧业发展的同时,边 区的工业建设也迈出了最初的步伐。 在1938年12月到1940年这个阶段,一方面是边区自身开展了生产运动,另一方面边区也还有一定的外援,即国民党政府尚给八路军发放一定数额的军饷和国内外募集的捐款。 艰难时期 1941年到1942年,由于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残酷“扫荡”与国民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非生产人员的大量增加,使根据地的 财政经济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毛泽东回顾这时的情形时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 盖”。国民党“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党和毛泽东主席号召边区军民更加努力地开展生产运动,以使边区的财政经济由半自给转到完全自给。陕甘宁边区的生产运动由此进一步发展起来。 困难形势也迫使机关、学校不得不下决心自己动手,从发展农工商中求得财政供应的自给,生产劳动的任务极其艰巨。为了自己动手,共渡难关,中共中央和 边区政府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和重要步骤,比如整顿领导生产业务的组织,成立中央直属财务处,后勤经济处,边区财经处等,加强对生产自给的组织领导。同时, 机关、学校的生产自给种类,从前一阶段的以农业为住,转到以工商业为主。虽然缺乏经验,经过艰难的探索历程,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1941年,后勤机关 学校种菜地1,801亩,收获各种蔬菜87.9万斤,做到自给蔬菜4个月。中央直属机关种菜地2,329亩,收获各种蔬菜71.5万斤,自给5个月。边区 中央局140人,种菜收获2.8万斤,自给打到9个月.1942年,中直、军直和边区各机关学校的商业收入占自给总收入的68%。边区政府秘书处与民政、 财政、建设、教育4厅合办两个农场,共派0个管理人员与2户移民伙种,共收入约25万元。中央各机关学校,配备种菜人员40名,在388亩川地1941亩 山地上种菜,收获各种蔬菜74.5万斤,平均自给蔬菜5个月。全边区各机关学校的蔬菜自给在600万元以上。此外,饲养家畜解决肉食也取得相当的成绩。 “1941年上半年后勤各机关喂猪得肉56,814斤,照当时市价值170,440元,平均每人每月多吃了1斤肉,全年约植35万元。”“中央直属各机关 学校,1942年至10月止,平均每月养猪265头,10个月共赚23,330余斤大秤的猪肉。合边钞70万元。”“全边区机关学校饲养牲畜一项生产,照 此计算,总价值当在400万元以上”。 总之,这一阶段边区机关学校的工 商业经营是有成绩的,1941年生产自给1,500万元,1942年约达5,000万元。不仅供应了日常经费的大半,解决了迫在眉睫的财政困难,而且奠定 了进一步发展自给经济的基础。 1941年、1942年,军队、机关、学校的自给生产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公营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陕甘宁边区的军民,开展了南泥湾、槐树庄、大风川 等地的大生产运动。军队、政府机关和学校发展自给经济,是抗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中的一个创造。解放区抗日民主政府办了许多自给工业;军队发展了以自给为目 标的农业和部分工商业;机关、学校也发展了自给经济;农民广泛组织起来发展农业生产。敌后军民在频繁的反“扫荡”作战中,实现劳武结合,一面战斗,一面生 产。各级党政干部也都积极投入大生产运动,和群众同甘共苦。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得到发展,农业和工商业的产值迅速增长,人民负担大大 减轻,军民生活明显改善。 其中,359旅开发南泥湾的成绩尤为突出,为大生产运动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当时,自1939年秋从华北调回陕甘宁边区担负保卫党中央和保卫边区任务的第120师第359旅驻防于绥德,边区的粮食本来就很已经紧张,作战部队的到来使吃饭的问题更加突出出来。 1940年5月,朱德总司令奉命从晋东南抗日前线回到延安,也看到“财政经济建设虽有某些成绩,实在入不敷出,以致几月来未发一文零用,各机关、学校、军队几乎断炊”。在军委机关,朱德看到许多干部都因长期营养不良而面色苍白。 朱德提出在不妨碍部队作战和训练的前提下,实行 屯田军垦 的政策,“以减轻人民的负担,密切军民关系,同时帮助边区的建设,也改善部队本身的生活。” 为此,朱德亲自率中共中央直属财经处处长邓浩,第359旅718团政委左齐以及技术干部多人,到南泥湾进行实地勘察。1941年3月至1942年,359旅在王震旅长、王恩茂政委率领下,分四批开进南泥湾。 1941年3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率先开进了南泥湾。不久,其他各团及三五九旅旅部也进驻了垦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各直属单位随后也来到南泥湾参加垦荒。一时间,在南泥湾掀起了一个开荒生产的热潮。 经过三五九旅广大指战员辛勤地劳动,大生产运动取得了显著成绩。1941年,他们开荒11200亩,收获细粮1200石,粮食自给率达到78.5%。1942年,三五九旅耕种面积达到26800亩,收获细粮3050石。 1942年12月,毛泽东在西北局高干会上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书面报告,对1938年以来陕甘宁边区生产运动的情况与经验,作了全面系统的总 结,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党领导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各抗日根据地生产运动。毛泽东的这 篇报告及1943年10月1日为中共中央所作的党内指示《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和1943年11月29日在中共中央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 英雄大会上的讲话《组织起来》等文,共同构成了当时领导根据地大生产运动的基本纲领(中国共产党编年史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第 1266页) 进展时期 1943年初,党中央提出了“丰衣足食”的口号。2月9日,毛主席在一份电报中说:“边区在渡过财政难关的基础上,今年决定大力发展农工盐畜生产, 提出丰衣足食口号,如不旱,大有办法,人民经济亦大有发展,可达到丰衣足食”。这是党中央对边区生产运动的一个新的部署。1943年5月1日,朱总司令在 《解放日报》上发表文章,号召建设好“革命家务”,在工业生产方面,“争取一二年内首先做到党政军学主要必需品的全部自给,并照顾将来稳健的向前发展。” 对朱总司令“建设革命家务”的提法,毛主席十分赞成。他风趣地发挥说:“国民党以前不是常说我们”窜回老巢吗?过去我们并没有巢。在陕北这个地方,靠着桥 山山脉的确可以建立一个又深又好的‘巢’。敌人不能去,里面有工农商学,有牛羊鸡犬,有好娃娃,有生产班。这里好好计划一下,要如朱总司令所讲的好好的搞 一个革命家务。”经过一年的努力,党中央提出的“丰衣足食”的号召基本得到实现。 在边区的大生产运动中,党中央、西北局、边区政府的领导人都以身作则,参加到生产运动中去。1943年初,毛主席在杨家岭窑洞下面开垦了一块地,种 上了菜,朱德总司令组织了一个生产小组,开垦菜地三亩。1943年,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举行纺线比赛,周恩来、任弼时、李富春等领导同志都争先参 加,任弼时同志夺得纺线第一名,周恩来同志被评为纺线能手。高层领导人的模范行动,成了生产运动的鼓舞力量,极大地鼓舞了边区军民的生产热情。 1943年,由于大生产运动,以及自然灾害的好转,边区获得极大丰收,粮食产量不仅可以达到自给自足,还有余额可供出口。边区各种手工业制品也有了增长,基本达到了经济的自给自足。
2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工业4.0
热度 17 樱木花道 2015-3-20 21:18
1。0 蒸汽 2 电气化 3 自动化 ~ 网络化和智能化能算4.0吗? 柔性生产 订单生产 机器人 都是3.0时代真实实现 的东西。 制造业本身没有被网络改变,最后就是销售上和过去不一样,环节不一样了。 我个人觉得 没有材料、能源和工具的变革,4.0为时尚早。
665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为什么蒋介石以前做的事,我们现在做,能做通?
热度 1 gordon 2015-2-28 23:25
有些问题,不回答,逃避,不解决问题。 这是一个网友问的问题: 我们现在的很多“爱国“现象,是继承的蒋介石的套路,尤其是对待军事、工业、社会、人这方面。比如:“榜样的力量”出自曾国藩,“人的精神力量比物质重 要”和“军队是国家力量的核心”这是蒋介石的军事顾问纳粹军事家塞克特的理论。尊孔重建社会秩序;工业国有化等,都是蒋介石40年代提出和做过的事。 ************************************************************************************* 当然他问的很乱啊,我当然也可以用社会学来解释,或者说小品文 这个体裁 ,文言文里面的精品多,新文学运动中少。新文学运动中,诗歌、戏剧小说多。 现在从政治学的角度解释这么一个问题 这是民主制度的一个根本缺陷问题,明白这个,就会明白当年为什么会结怨。 这个暂时先不谈 民主制度稳定之前,总是有一个 “绝对主义” 时期,以此来弥补 民主制度的缺陷。 "带卫队的梭伦" ,明白吧 ************************************************************************************* 蒋时期,那时候 急风暴雨的工业化还没有开始 受战争、刺激和影响,工业化是迫切的任务。 现在是工业化之后了, 社会条件不同了 。
28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注意力的艺术表现 —— 工业党与艺术家看过来
gordon 2014-9-29 10:01
分神与恍惚有什么好表现的?有!到19世纪后期,以德国实验心理学、法国病理心理学和英国神经心理学为核心的欧洲人文学科都在关心一个主题:注意力。 而这 纯粹是一个现代问题。当人们为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要求(比如提高工作效率)提出一个规范性的注意力概念时,分神和恍惚就成了一种反抗。 " 无条件地执行是最好的消极怠工! " 老板不知道的 N 件事。 注: 实际上,中国的工业党都是一群土鳖 。前天还在家打土坷垃呢,今天就冒充工业党,呵呵 见到中国的工业党,就要狠狠的锤,一群土鳖 ×××××××××××××××××××××××××××××××××××××××××××××××××××××××××××××××××××××× 马奈的名画《在温室里》,画的是画家朋友吉耶梅夫妇 , 1879年在沙龙展出 问:这对男女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3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一五” 计划前的中国钢铁工业
热度 1 gordon 2014-8-22 06:14
“一五” 计划前的中国钢铁工业,也就是旧中国钢铁工业的特点是这样的: 钢铁工业部门,炼铁能力大于 炼钢能力,轧钢能力大于 炼钢能力,而采矿能力又大于 炼铁能力。 其实这样很好理解,拿仿制汽车这个事来说,民国汽车零部件大部分都能造,只要有机床。 所以轧钢这个事也很好理解,它就是个加工业,跟机床加工 汽车零部件一样。 采矿、炼铁,这也很简单,就是原材料粗加工,减少 产地的运费嘛。就跟水果在原产地要做成浓缩果汁,再运输一样。 它差的是炼钢能力。 所以说,鞍山 制铁所 属于常态。而 昭和制钢所 从朝鲜迁到东北 ,天下掉下一块儿 大馅饼。 没有二战, 和制钢所 是不会 从朝鲜迁到东北的。 ×××××××××××××××××××××××××××××××××××××××××××××××××××××××××××××××× 发展工业啊,要的不仅仅是普通的钢铁,比如发电机要用矽钢片,比如机床要用合金结构钢、冲模钢、高温下超硬度的高速度钢和硬质合金钢。 这都不是炼钢能解决的,这是有色金属工业要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有色金属,就是钨、铜、铅、铝这些。 德国的钢铁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停滞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钢铁工业的顶峰。二战时候,德国主要发展的是有色金属 。 普通的钢铁,不重要了。需要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 根据 汽车工业人的回忆,中国的钢铁分类是有东德专家帮助建立的。 也就是说,没有德国的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中国的钢铁工业根本就没戏,一战前的钢,二战的有色——中国的钢铁工业 各个钢铁品种,其实不是钢铁工业的问题,而是有色工业的问题。搞稀土钢,镍铬代用嘛 这个日本也解决不了,需要东德的专家。 注: 稀土属于有色金属 ×××××××××××××××××××××××××××××××××××××××××××××××××××××××××××××××××× 不是说不伟大,而是要把事情讲清楚。 “一五” 计划前的中国钢铁工业,你把 钢铁、有色金属、汽车制造 连到一块儿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旧中国的工业,有的薄弱,有些过剩,例如 轻工业中的火柴、面粉、卷烟,这都是生产过剩的。 生产能力过多。 注:东德对中国的援助真慷慨,看看 798 就知道了,连德国自己本身就没有这么大的一个建筑群。 牛逼,还是社会主义好。
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被解救的姜戈》还年轻,还是小学生呢
gordon 2014-8-19 02:04
注:压箱底的东西,只给最需要的人 我现在是明白了,《被解救的姜戈》根本没啥用。 空有愿望是没有用的,how to do ? 即使知道 how to do 也没有用,这只是理论可行,现实中还要考虑成本和可行性,搞工业就是哪样,成本足够高,或者本地没原材料,呵呵 理论知道怎么弄也没用。 《被解救的姜戈》还是小学生呢,呵呵 有时候你明白过来很逗啊,太逗了。 这他妈的,大忽悠,我去 成功了,找原因容易。你从一般规律性,想搞出工业来,这真难。 但这不妨碍你去看电影,呵呵 注:可能的一个方法是迭代,就是PDCA 循环。 早期的匠人的做法是先用木头做一个原型,现在估计都用电脑做了。 人的大脑是有限的,你得先把那个东西做出来,然后使,在使用的过程中,提出新的需求,再做改进。 有时候啊,你连需求都提不出来。有的钱是省不了的。 其实它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随着时间演化的。 另:我只想告诉你,这些经验我都花了钱的。 这也是那些美国黑人暴乱的原因,廉价的知识,廉价的自由。 他们那些关于自由的知识估计是从电影和歌曲中学来的,所以,且去 歌唱和摇摆。 中国引进的工业是走了捷径,人家的工业都是自然产生,是时间沉淀的结果。有时候是商业竞争的结果,没有什么理由。 当然,竞争会出现一些很怪异的东西,例如孔雀美丽的大尾巴。其实这才是自然, 天生就完美的东西反而不自然。 毛时代的 “高大全” ,宣传画,贫瘠时代的产物, 贫穷、落后、野蛮 。禁忌本身就透露出一些问题。 工业实际上是一个时间沉淀、知识沉淀的结果,以前能耗比较高,现在能耗比较低了。 以前我对产品的能耗,没有什么直观感觉,后来随着 7×24 小时不间断工作的理解,对基础保障的那些东西的能耗理解了。电费、花钱啊 24小时热水多方便,不用烧,打开水龙头就有。这节省多少时间。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M4ODcwNzg0/v.swf 《被解放的姜戈》原声欣赏 - Freedom
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17.9% 工业领域显著回暖
热度 6 silentdarkness 2014-7-28 22:58
与 连续上升的PMI 一样,国家统计局昨天(7月27日)发布的今年上半年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我国工业领域正在普遍回暖。数据显示,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8649.8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比1—5月份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实现利润总额5880.8亿元,同比增长17.9%,增速比5月份大幅提高9个百分点。
666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二战美国强悍的工业实力
热度 1 gordon 2014-7-1 07:36
在日常生活中,当飞驰的火车接近我们时,其汽笛的轰鸣声会非常尖锐刺耳,而当离开我们时汽笛的轰鸣声会一下子低沉下去,汽笛轰鸣声的音调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同样的情况还有疾驶警车的警笛声和赛车的发动机声,当波源与接收者有相对径向运动时,接收者收到的频率将异于波源的频率,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它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于1842年首先发现的。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中共同的特征。在生活各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著名的多普勒效应首次出现在184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上, "On the Colored Light of Double Stars" 。 多普勒推导出当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频会改变。他试图用这个原理来解释双星的颜色变化。虽然多普勒误将光波当作纵波,但多普勒效应这个结论却是正确的。多普勒效应对双星的颜色只有些微的影响,在那个时代,根本没有仪器能够量度出那些变化。不过,从1845年开始,便有人利用声波来进行实验。他们让一些乐手在火车上奏出乐音,请另一些乐手在月台上写下火车逐渐接近和离开时听到的音高。实验结果支持多普勒效应的存在。 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 (蓝移 (blue shift))。在运动的波源后面,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 (红移 (red shift))。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光波红 / 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 不是我在吹 美国的无线电近炸引信。 而是 当年 日本、德国都搞过,他们搞的是声学和光学 ,利用的都是多普勒效应。 声学近炸引信根据轰炸机发动机噪音的多普勒效应引爆 就美国整出来 “ 无线电--多普勒效应” 。 就跟 “两弹一星” 一样,“ 老美整 ” 是搞了多种实验,我们直接是苏联援助的,呵呵 然后狂吹了一把。 日本、德国 猛努力,精尽而亡 ,呵呵 大和级战列舰九四式四十六厘炮装备的三式通常弹,也叫三式烧夷弹(三式通常弹式为防空作战而研制,装有延时引信,弹体内装有上千枚燃烧子弹,根据引信设定 的时间按在空中爆炸,释放出子弹,形成弹幕,攻击敌机,也可以使用瞬发引信,用于实际地面目标。) 三式通常弹在对付空中目标时显得力不从心,尽管它爆炸时场面非常壮观。 时间引信用人工装定,有测距-解算-发令-装定的过程,非常不便,由于光学测距受天气,温湿度,光学误差等影响,效果一直不行。要知道,引信装定误差只要几十米,就对敌机无效了。 VT引信完全没有上述问题,非常精确,它使高炮的威力大增。 近炸引信的关键是准确的测距,英美的近炸引信的高杀伤率是与测距雷达以及雷达火控配合的结果,对于德日这样用光学瞄准系统的国家来说,只有老老实实用机械引信 ××××××××××××××××××××××××××××××××××××××××××××××××××××××××× 晶体管美国是怎么整出来的,是它搞VT 引信时候,试验了 N 多种材料。 下面是轻轻一搞就出来了。 注:为嘛胡吹,好像是论证 XX 优越性,我猜的,不确定。 这也是一般文章的通病,肯定是比 谁谁好,要不然你做这个有啥意义呢。
5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内战时,为什么东北的合成氨工业这么疯狂?
热度 2 gordon 2014-6-18 12:49
内战时,东北的合成氨工业为什么这么疯狂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当时日本一半的“人造石油”在东北生产。就是“煤制烯烃”。 据记载,日本侵占我国东北初期,将东北的工业原料掠回日本加工。1937年后,日本一小撮战争狂人,妄图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为急速开发战争必须的产 业,使东北在战争中充分发挥基地作用,采取了就地开发、就地生产的策略。缺乏石油是日本经济的最大弱点,更是实施对外侵略,对内镇压政策的一大障碍。 1935年,日伪当局在抚顺生产页岩油取得经验后,在东北积极寻找炼油基地。阜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葫芦岛有不冻港码头,日本陆军部就选中在锦西修建炼油 厂。1939年,强征五里河土地建厂,定名为 日本陆军省燃料处四平燃料厂锦西制作所 。为尽快炼出石油,强迫中国工人为其卖命。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陆军部催促生产。1943年,开工炼油的同时,在葫芦岛西山,修三座贮油库。后来,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节节败退,炼油厂处于停顿状态。贮油库没等安 装管道,日军就投降了。 这也解释了 为什么锦州、四平有合成氨的旧设备,遍地都是 。 我国的合成氨工业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一个是由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创办的南京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铔厂—— 永利宁厂,现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的前身;另一个是日本占领东北后在大连开办的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能大量生产合成氨,具体到合成氨能干什么,找杜邦公司的传记看看。 ×××××××××××××××××××××××××××××××××××× 看看在上海如何打击投机奸商吧,粮食、棉花、煤炭。别称“两白一黑” 国民政府本来也可以 “进出口" 换,关键是外汇储备倒了。 即使生产遇见困难也可以找苏联专家,铁路不就是苏联专家搞的。 其实当时主要困难是外汇不足,苏联一分钱也不愿意白给,那怎么办?日本人的东西将就用吧。 不是在苏联买不到东西,而是因为没钱。
3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石家庄是一个工业中心,保定是一个商贸中心
热度 4 gordon 2014-3-19 14:01
注:这个没脾气,保定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这个地方得跟北京、天津相匹配。 为什么不能迁到鹤壁呢? 俯览三北,不敢动啊。看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这样说吧,只能在河北找地方。 保定和天津之间绝对不能修高铁 ,如果修高铁了,北京的地位往哪儿搁。 北京是个三北中心。所以北京的地位一定要保证 。 就是个盲肠,分担一部分功能,但不允许喧宾夺主。 ××××××××××××××××××××××××××××××××××××××××××××××××××××××××× 河北省在清朝叫直隶,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的1928年才改称河北省。直隶总督府设在保定,1870年以后, 由于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所以总督一般是 夏天在天津、冬天才回到保定办公 ,这样一直延续到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和天津后才改变。 北洋政府时期,直隶总督在天津办公。设省后1928年10 月省府官员迁到北京办公,两年后又迁回天津。1935年,省府又由天津迁到保定,并确立保定为河北省省会 。随着日本侵略者的入侵、抗日战争的开始、解放战 争的进行,当时的省政府如风雨飘摇中的一叶小舟,不断的变换地点,还曾一度流落到陕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决定恢复河北省建 制,省会设在保定。但是,随着经济建设日益成为国家工作的中心,考虑到保定工业的缺陷和石家庄交通地理位置的优越、以及在解放战争中曾发挥的重要作用,于 是决定省会迁往石家庄,并于1954年得到中共中央华北局和政务院的批准。在石家庄的五十年代中期的第一个城市规划中,就已经把省级行政中心的具体位置规 划了出来,就在现在的博物馆及其周围的东、西大街,并规划了裕华路为省级办公集中路段。按照规划,在其规划区域,陆续建设了一些建筑物。但是,随着“一 五”计划的临近和实施,为集中一切财力和力量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受当时经济状况的制约,最终省会迁往石家庄的计划宣告搁浅。   天津作为直辖市处在河北省包围之中,在历史上曾隶属于河北省。1956年就有把天津作为河北省省会的建议。可巧,1958年2月,全国人大决议将天津划归河北省,同年4月,河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省会迁往天津。    1966年,美国的对越南战争急剧升级、中苏关系迅速恶化,使得战争的危险加剧,考虑到天津地处沿海,一旦打起仗来,可能会成为主战场,不利于政府掌握 全局和指挥作战,也为了落实和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重大战略指示,1966年5月1日,省会由天津迁回保定。迁回保定不久, 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鉴于当时保定的文化大革命形势,无法在短时间内成立省级革命委员会,同时,也鉴于“石家庄市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可以形成全省的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经中央批准,河北省革命委员会于1968年2月在石家庄宣告成立,这也就标志着河北省省会迁到了石家庄。省会迁石后,仍有人建议将省会 迁回保定,后来,周总理亲自批示,河北省省会不要再迁了。从此,河北省省会设在石家庄一直到今天。屈指数来,解放后保定作为河北省省会前后11年多一点, 石家庄作为省会有40多年。 ×××××××××××××××××××××××××××××××××××××××××××××××××××××××××××××××××××××   据有关史料分析,石家庄村创于明朝初年,原是正定卫的军屯和官庄。直到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废除卫所军屯制石家庄才成为隶属正定府获鹿县(今 鹿泉市)的一个小村庄,与当时的政治中心真定城隔滹沱河相望。据清光绪《获鹿县志》记载:“石家庄,县东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20世纪 初,石家庄村的面积还不足0.1平方公里,仅有200户人家,600 余口人。   1902年,由法国和比利时投资兴建的卢汉(京汉铁路)铁路修 到了石家庄,并在石家庄设立了车站,因石家庄名气不大,以相距不远的振头镇命名,叫振头站。1903年正太(今石太铁路)铁路动工兴建,为了减少费用,避 免在滹沱河上架桥,将正太铁路起点由正定改为振头站。历史的事变如万花筒,让世人应接不暇。 由于偶然的因素,石家庄成了两条铁路的交汇点,而由此带来了一 个区域在世纪之初的重大变故,一个乡野小村被隆隆的车轮托起,使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南移,先取代正定,后取代保定,成为控燕京南门、扼 冀晋咽喉、连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 注:不是石家庄,也会是其它。铁路带来的变化,新兴城市。   正太路起点南移,是石家庄由乡村向城市化迈进的诱因,真正起基础作用的因素,还是现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伴 随铁路线的通车,一批近代工业相继兴办,其中包括:在石家庄村东创建的正太总机厂(今石家庄车辆厂前身);大兴纱厂即石家庄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井陉矿 和 正丰矿等。近代大工业的兴起,带动了中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1920年在铁路以东建造石沧路场子,同时,平和轧棉公司、万华肥皂公司等企业也在铁路东兴 起。随之,大批农村人口向石家庄集中。到1930年,仅产业工人就达1.6万人,大大促进了石家庄城市化的进程。   20世纪初叶,石家庄还是获 鹿县辖下的一个小村,那时的获鹿就是通燕赵、连三晋的货物集散地,素有“日进斗金的旱码头”之称,但是,随着正太铁路的兴建通车,日进斗金的旱码头东移, 石家庄逐渐取代了获鹿的地位,日渐繁荣的商业、服务业,成为石家庄向近代化城市迈进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石门市自治——从乡野小村到城镇的跨越    这一决策的实施,导致了石家庄交通地位的变化,也成为新城市崛起的先导因素。光绪三十三年九月(1907年10月)正太铁路全线竣工通车,使石家庄村东 一举成为京汉铁路与正太铁路的交汇处。在当时公路交通十分落后的背景),铁路交通在物资集散、商品流通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石家庄铁路交通地 位的迅速提高,诱发了工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的全面兴起,使石家庄的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到1925年仅铁路以西的石家庄村街区面积已经达到1.8平方公 里,开始形成了小城镇的雏形,成为与获鹿县城。正定县城规模相当的新兴城镇。这一时期,正是中国近代城市建制酝酿创立的时期。在这种背景之下。当年6月 24日,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令,批准直隶省属11个城镇自7月1日起实行市自治制,其中“石家庄市”“以石家庄为其区域”。但是,由于石家庄村及周围工商业 人口还不足一万,所以,获鹿县决定把铁路以东的休门、栗村合并在内,使这个新市镇的人口达33077人。经过多方协商,以石家庄与休门两个村村名中各取一 个字,称为“石门市”。同年8月29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指令第12713号,批准“将直隶省石家庄、休门两市合并,更名为石门市,以符名实。”从当时 民国政府的文件可以看出,“市”这个概念在使用中十分混乱,与小城镇、市镇有许多类似之处,根本不是建制市的一种标准概念,也不是一级行政区划。所以,这 时的“石门市”,与“获鹿市”,“正定市”、“辛集市”等实行市自治制的城镇一样,不过是一种小城镇的管理模式。1928年,中国开始将“市”作为一种行 政建制。南京民国政府颁发了《普通市组织法大纲》和《特别市组织法大纲》,规定了设立普通市和特别市的条件,开创了中国市级建制的先河。而此前直隶省实施 “市自治制”的11个所谓的“市”,显然不符合建制市的条件,所以一律取消。虽然石门设市未成,但并未阻挡石家庄城市化的进程。随着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大 批农村人口向石门集中,或充实产业工人队伍,或从事商业,服务业,或经营小作坊手工业。到1930年,石门产业工人总数已达16000多人。1933年7 月,石门总工商户约230余家(包括银行,钱庄、工商企业)。 随着交通地位的提高,电信、邮政事业也不断发展。为适应日益发展的工商业,石门的社会管理机 关也不断增加 ,政法方面有石门地方法院,石门地方检察院、石门特种公安局;税务方面有石家庄统税管理所、石门区税务征收专局、石门屠宰检验税局,西南区矿 产税务局,河北第九区烟酒稽征分局、获鹿县汕饼花籽牙税征收所等等。与此同时,驻石门的军队、宪兵及各类行政机关、军政、商税各界官员、随员不断扩充,人 口不断增长,到1937年6月石门总人口已达72100多人。从当时的城市规模和交通地位来看,石家庄已经取代了获鹿城作为晋冀两省之间物资集散地的地 位,并且正在取代正定城逐步成为这一地区内交通、邮政、通讯中心。   1937年10月10日,日本侵略军占领石门。他们十分看重石门的交通地 位,采取一系列手段,把石门培植成他们长期侵占华北的军事基地。一方面大量增加兵力,拓展城市规模,强化城市的军事地位。另一方面在这里扶植傀儡政 权,1938年1月15日扶植设立了伪“石门市政公署筹备处”。1939年伪河北省公署呈文给伪华北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称:“ 石门地当冲要,居京汉路中 枢,正大路起点,物产集中,工商荟萃,人口虽不足三十万,而政治,经济具有特殊情形,拟请准予设市 ”。同年10月7日王克敏签发《行政委员会指令(秘字第 1027号)》,批准石门设市。   1941年,石家庄至德州的铁路建成通车,将京汉铁路与津浦铁路连接起来,使石家庄的交通经济地位进一步提 高。 事实上,日伪时期的石门市,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已经远远高于正定城,而成为这一地区新兴的中心城市 。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和抗 日武装力量坚持活动在正定、获鹿等周围各县,不断地对石门日伪政权进行打击,所以,石门市只是一个侵略者控制下的军事重镇,在行政、区域管理、经济辐射和 文化影响等方面还不具备中心城市的属性。1947年l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石门,在石门市建立了第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人民政权。同年12月26 日,石门市人民政府发布通知,将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同时,华北人民政府在石家庄成立,标志着其政治中心地位的初步确立。新中国成立后,石家庄的政治, 经济、文化地位进一步提高,成为石家庄专区所在地,管辖正定,获鹿等17个县,从此,真正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从而彻底取代了正定城的地位,而成为石 家庄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   1968年2月3日,河北省会迁至石家庄。仅仅三十多年时间,市区人口从60万急速扩张到250万。
436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工业文明是如何打败商业文明的? 感谢草蜢提供的宝贵信息
热度 4 gordon 2014-1-24 08:37
现在在吉尔吉斯斯坦有竞争力的不但是中国商品,还有中国商人。 苏联瓦解后,最早从新疆去中亚做生意的是维吾尔人,这是维吾尔人传统的商业路线。 但现在在吉尔吉斯斯坦做生意的中国商人中有70%以上是汉人。 因为许多汉人能够直接拿到沿海地区工厂的订单,许多还是沿海家庭工厂老板的直系亲戚,所以他们能够拿到最低价格的进货。 而原来做中间商的维吾尔商人完全没有了优势。 另外方面, 回族人几乎垄断了从西北到中亚的长途货车生意。 所以 原来传统丝路上的维吾尔商人被边缘化了。 一个在当地搞调查的美国人采访当地的各民族,包括,吉尔吉斯,哈萨克,乌兹别克和塔吉克,一提起中国人,人民群众都是咬牙切齿,又恨又怕,“黄祸”理论一大啪啦。但当问道,你愿意和谁做生意?全部异口同声滴说,中国人!这就是中亚现状的缩写。 草蜢原文: 铁马出天山:草蜢聊西域(美女)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27307-1-1.html ×××××××××××××××××××××××××××××××××××××××××××××××××××××××××××××××××××× 这个我都知道,但草蜢不提出来,没有意识。 开工厂的福建人很多,跑长途货车的甘肃、宁夏人很多。 福建那种手工作坊啊,不单单是低价,还能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 How Chinese Merchants Are Transforming Central Asia http://www.theatlantic.com/china/archive/2013/12/how-chinese-merchants-are-transforming-central-asia/281957/
34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CCTV-2,对话林左民,萨苏陪聊
热度 1 料理鼠王 2014-1-19 22:10
谈航空工业。 大家看看
43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汽车工业的大发展其实也挽救了广播事业
热度 24 nj_power 2013-5-15 09:40
记得广播事业在90年代后期有过一个低潮期,老百姓在家已不怎么听收音机了,都看电视 现在随着城市汽车拥有量的大发展,开车听广播,尤其是路况广播是必须的 广播内容五花八门,穿插汽车用品、维修和美容的广告 感觉广播电台的收益还是不错的。
951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求助】请问有没有用于工业控制的VC的公开源码框架?
热度 3 四处张望 2012-8-13 16:52
帮朋友救火,需要开发一个连接多个运动控制卡和摄像头的自动设备控制软件,目前要求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因为之前完全没接触过这个领域,想问问有没有常用或者现成的框架,可以在其之上进行开发的。欢迎大家提供任何信息,谢谢!
859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工业教育与工业人才
热度 5 gordon 2012-3-26 10:49
工业化是建国大计中一个最大的节目。维新以来,对国家前途有正确认识的人士,一向作此主张。晚近自抗战以还,更自《中国之命运》一书发表以后,这种主张更 有成为天经地义、家喻户晓的趋势。这是应当的。如果这种主张,不成为国人上下日常信仰的一部分,前途便有推行不力与推行不广的危险。 不过,认识与主张是一回事,推动与实行又是一回事。工业化的问题,真是千头万绪,决非立谈之间可以解决。约而言之,这期间至少也有三四个大问题:一是资源 的问题;二是资本的问题;三是人才的问题。而人才问题又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组织人才;一是技术人才。近代西洋从事于工业建设的人告诉我们,只靠技术人 才,或只靠专家,是不足以成事的,组织人才的重要至少不在技术人才之下。中国号称地大物博,但实际上工业的资源,并不见得丰富。所以这方面的问题,就并不 简单。资本也谈何容易?抗战期间,英美要我们并肩作战,在财力上已经帮了不少的忙,一旦抗战结束,建国的大业真正开始,同盟国是否肯继续,以至于加强在这 方面切实的资助我们,当然也是一个问题。不过以一个多年从事于教育事业的人,所能感觉到的,终认为最深切的一些问题,还是在人才的供应一方面。 我认为人才问题,有两个部分:一是关于技术的,一是关于组织的。这两部分都不是亟切可以解决的。研究民族品性的人对我们说,以前中国的民族文化因为看不起 技术,把一切从事技术的人当做“贱工”,把一切机巧之事当做“小道”,看作“坏人心术”,所以技术的能力在民族的禀赋之中,已经遭受过大量的淘汰;如今要 重新恢复过来,至少恢复到秦汉以前固有的状态,怕是很不容易。① 组织的能力也是民族禀赋的一部分,有则可容训练,无则一时也训练不来。而此种能力,也因为多年淘汰的关系,特别是家族主义一类文化的势力所引起的淘汰作 用,如今在民族禀赋里也见得异常疲弱;一种天然的疲弱,短期内也是没有方法教他转变为健旺的。② 这一类的观察也许是错误的,或不准确的。但无论错误与否,准确与否,我以为他们有一种很大的效用,就是刺激我们,让我们从根本做起,一洗以前头痛医头、脚 疼医脚的弊病。所谓从根本做起,就是从改正制度、转移风气着手。此种转移与改正的努力,小之可将剩余的技术与组织能力,无论多少,充分地选择、训练而发挥 出来;大之可以因文化的价值的重新确定,使凡属有技术能力与组织能力的人,在社会上得以抬头,得到社会的拥护和推崇,从而在数量上有不断的增加扩展。 改正制度与转移风气最有效的一条路是教育。在以前,在国家的教育制度里,选才政策里,文献的累积里,工是一种不入流的东西;惟其不入流品,所以工的地位才 江河日下。如今如果我们在这几个可以总称为教育的方面,由国家确定一些合理的方针,切实而按步就班的作法,则从此以后,根据“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 上之风必偃”的颠扑不破的原则,工的事业与从事此种事业的人,便不难力争上游,而为建国大计中重要方面与重要流品的一种。 这种教育方针,前途固然缺少不得,但也不宜于狭窄。上文所言合理两个字,我以为至少牵涉到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工业理论的;二是关于工业技术的;三是关于工 业组织的。三者虽同与工业化的政策有密切的关系,却应分作三种不同而互相联系的训练,以造成三种不同而可以彼此合作的人才。抗战前后十年以来,国家对于工 业的提倡与工业人才的培植,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但我认为还不够,还不够合理。这三种训练与人才之中,我们似乎仅仅注意到了第二种,即技术的训练,与专家 的养成。西洋工业文明之有今日,是理工并重的,甚至于理论的注意要在技术之上;甚至于可以说,技术的成就是从理论的成熟之中不期然而言地产生出来的。真是 着重技术,着重自然科学对于国计民生的用途,在西洋实在是比较后起的事。建国是百年的大计,工业建国的效果当然也不是一蹴而就。如果将来我们在工业文明上 也准备取得一种比较独立自主的性格,不甘于永远仰人鼻息,拾人牙慧,则工业理论的一部分训练,即自然科学的训练,即大学理学院的充实,至少不应在其他部分 之后。这一层我们目前就没有做,并且就最近的趋势说,尚未多加注意,这就是不够合理的一层。不过,这一层我们目下除提到一笔而外,姑且不谈。我们可以认为 它是工业化的人才问题中比较更广泛而更基本的一部分,值得另题讨论。本文所特别留意的,还是技术人才与组织人才的供应问题。 为了技术人才的训练,我认为应当广设专科学校或高级工业学校和艺徒学校。高级的技术人才由前者供给,低级的由后者供给,而不应广泛地设立或扩充现有的大学 工学院。德国工业文明的发达,原因虽然不止一端,其高级工业学校的质量之超越寻常,显然是一大因素。此种学校是专为训练技术而设立的,自应力求切实,于手 脑并用之中,更求手的运用的娴熟。要做到这一点,切忌的是好高骛远,不着边际。所谓不好高骛远,指的是两方面:一在理智的方面,要避免空泛的理论,空泛到 一个与实际技术不相干的程度;二在心理与社会的方面,要使学生始终甘心于用手,要避免西洋人所称的“白领圈”的心理,要不让学生于卒业之后,亟于成为一个 自高身价的“工程师”,只想指挥人做工,而自己不动手。我不妨举两个实例来证实这两种好高骛远的心理在目前是相当流行的。此种心理一天不去,则技术人才便 一天无法增加,增加了也无法运用,而整个工业化计划成为徒托空言。 我最近接见到一个青年,他在初中毕业以后,考进了在东南的某一个工程专科学校,修业五年以后,算是毕了业。我看他的成绩单,发现在第三年的课程里,便有微 积分、微分方程、应用力学一类的科目,到了第五年,差不多大学工学院里普通所开列的关于他所学习一系的专门课程都学完了,而且据他说,所用的课本也都是大 学工学院的课本!课本缺乏,为专科学校写的课本更缺乏,固然是一个事实,但这个青年果真都学完了么?学好了么?我怕不然。他的学力是一个问题,教师的教授 能力与方法也未始不是一个问题。五年的光阴,特别是后三年,他大概是囫囵吞枣似的过去的。至于实际的技能,他大概始终在一个半生不熟的状态之中。将来如果 他真想在工业方面努力,还得从头学起。这是关于理论方面好高骛远的例子。 不久以前,某一个学校里新添了几间房子,电灯还没有装,因为一时有急用,需要临时装设三五盏。当时找不到工匠,管理学校水电工程的教师也不在,于是就不得 不乞助于对于电工有过专门训练的两三位助教。不图这几位助教,虽未必读过旧书,却也懂得“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与“大德大官,大道不器”的道理,一个都不 肯动手。后来还是一位教授和一位院长亲自动手装设的。这些助教就是目前大学理工学院出身的,他们是工程师,是研究专家;工程师与研究专家,自有他的尊严, 又如何可以做匠人的勾当呢?这是在社会心理上好高骛远的例子。 关于艺徒学校的设立,问题比较简单。这种学校,最好由工厂设立,或设在工厂附近,与工厂取得合作。初级的工业学校,也应当如此办理。这层目前有许多地方已 经做到,不过有两点应当注意的:一要大大地增添此种学校的数量;二要修正此种学校教育的目标。目前工厂附设艺徒班,全部是只为本厂员工的挹注设想。这是不 够的。艺徒班所训练的是一些基本的技术,将来到处有用,我们应当把这种训练认为是国家工化教育政策的一个或一部分。教它更趋于切实与周密,因而取得更大的 教育与文化的意义,否则岂不是和手工业制度下的徒弟教育没有分别,甚至于从一般的生活方面说,还赶不上徒弟教育呢?艺徒学校的办理比较简单,其间还有一个 原因,就是加入的青年大都是农工的子弟,他们和生活环境的艰苦奋斗已成习惯,可以不致于养成上文所说的那种好高骛远的心理。对于这一点,我们从事 工业教育 的人还得随时留意,因为瞧不起用手的风气目前还是非常流行,而且是很容易渗透到工农子弟的脑筋上去的。 大学工学院的设置,我认为应当和工业组织人才的训练最有关系。理论上应当如此。近年来事实的演变更教我们不能不如此。上文不引过一个工学院毕业的助教不屑于动手装电灯的例子么?这种不屑的心理固然不对,固然表示近年来的 工业教育 在 这方面还没有充分的成功,前途尚须努力;不过大学教育毕竟与其他程度的学校教育不同,它的最大的目的原在培植通才;文、理、法、工等等学院所要培植的是这 几个方面的通才,甚至于两个方面以上综合的通才。它的最大的效用,确乎是不在养成一批一批限于一种专门学术的专家或高等匠人。工学院毕业的人才,对于此一 工程与彼一工程之间,对于工的理论与工的技术之间,对于物的道理与人的道理之间,都应当充分通达,虽不能游刃有余,最少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境之中,可以有 最大限度的周旋的能力。惟有这种分子才能有组织工业的力量,才能成为国家目前最迫切需要的工业建设的领袖,而除了大学工学院以外,更没有别的教育机关可以 准备供给这一类的人才。 因此,我认为目前的大学工学院的课程大有修改的必要。就目前的课程而论,工学院所能造就的人才还够不上真正的工程师,无论组织工业的领袖人才了。其后来终 于成为良好的工程师和组织人才的少数例子,饮水思源,应该感谢的不是工学院教育,而是他的浑厚的禀赋与此种禀赋的足以充分利用社会的学校或经验的学校所供 给他的一切。就大多数的毕业生而言,事实上和西洋比较良好的高级工业学校的毕业生没有多大分别,而在专门训练的周密上,不良态度的纠正(如不屑于用劳力的 态度)上,怕还不如。 要造就通才,大学工学院必须添设有关通识的课程,而减少专攻技术的课程。工业的建设靠技术,靠机器,不过它并不单靠这些。没有财力,没有原料,机器是徒然 的,因此他至少对于经济地理、经济地质,以至于一般的经济科学,要有充分的认识。没有人力,或人事上得不到适当的配备与协调,无论多少匹马力的机器依然不 会转动,或转动了可以停顿。维新的初期,我们不也有过不止一两处的大企业的尝试么?招商局是一例,汉冶萍的铁厂又是一例,但这两处的机器终于停止转动了。 这其间的原因虽多,人事的不修终究是最大的一个。因此,真正工业的组织人才,对于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以至于一切的人文科学、文化背景,都应该有充分 的了解。说也奇怪,严格的自然科学的认识倒是比较次要。这和工业理论的关系虽大,和工业组织的关系却并不密切。人事的重要,在西洋已经深深地感觉到,所以 一面有工业心理和工商管理一类科学的设置,一面更有“人事工程”(Human Engineering)一类名词的传诵。其在中国,我认为前途更有充分认识与训练的必要,因为人事的复杂,人与人之间的易于发生摩擦,难期合作,中国是 一向出名的。总之,一种目的在养成组织人才的 工业教育 ,与工学本身与工学所需的自然科学而外,应该旁及一大部分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旁及的愈多,使受教的人愈博治,则将来他在物力与人力的组织上,所遭受的困难愈少。我在此也不妨举一两个我所知道的实例。 我以前在美国工科大学读书的时候,认识一位同班的朋友。他加入工科大学之前,曾经先进文科大学,并且毕了业;因为他在文科大学所选习的自然科学学程比较的 多,所以进入工科大学以后,得插入三年级,不久也就随班毕业了。就他所习的工科学程而言,他并不比其他同班的为多,甚至于比他们要少,但其他方面的知识与 见解,他却比谁都要多,他对于历史、社会、经济,乃至于心理等各门学问,都有些基本的了解,结果,毕业后不到十年,别的同班还在当各级的技师和工程师,他 却已经做到美国一个最大电业公司的分厂主任,成为电工业界的一个领袖了。 这是就正面说的例子,再就反面说一个。抗战以还,后方的工业日趋发展。在发展的过程里,我们所遭遇的困难自然不一而足,其中最棘手的一个是人事的不易调整 与员工的不易相安。有好几位在工厂界负责的人对我说,目前大学工学院的毕业生在工厂中服务的一天多似一天,但可惜我们无法尽量的运用他们。这些毕业生的训 练,大体上都不错,他们会画图打样,会装卸机器,也会运用机巧的能力来应付一些临时发生的技术上的困难;但他们的毛病在不大了解别人,容易和别人发生龃 龉,不能和别人合作,因此,进厂不久,便至不能相安,不能不别寻出路。不过在别的出路里他们也不能持久,迟早又会去而之他。有一位负责人甚至于提议,可否 让学生在工科学程卒业之后,再留校一年,专攻些心理学、社会学一类的课程。姑不论目前一样注意专门的心理学与社会学能不能满足这位负责人的希望,至少他这 种见解与提议是一些经验之谈,而值得我们予以郑重地考虑的。 值得郑重考虑的固然还不止这一点,不过怎样才可以使工科教育于适度的技术化之外,更取得充分的社会化与人文化,我认为是工业化问题中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核 心问题而得不到解决,则其他边缘的问题虽得到一时的解决,于工业建设前途,依然不会有多大的补益。这问题需要国内从事教育与工业的人从长商讨。我在本文有 限的篇幅里,只能提出一个简单的轮廓罢了。 至于工科大学的教育,虽如是其关系重要,在绝对的人数上,则无须比高级工业学校毕业的技术人才为多,是不待赘言的。工业人才,和其他人才一样,好比一座金 字塔,越向上越不能太多,越向下便越多越好。因此,我以为大学工学院不宜无限制地添设,无限制地扩展,重要的还是在质的方面加以充实。而所谓质:一方面指 学生的原料必须良好,其才力仅仅足以发展为专门技工的青年当然不在其内;一方面指课程的修正与学风的改变,务使所拔选的为有眼光有见识与富有想象能力的青 年。所以进行之际,应该重通达而不重专精,期渐进而不期速效。目前我们的工业组织人才当然是不够,前途添设与扩充工科大学或大学工学院的必要自属显然。不 过无论添设与扩充,我们总须以造就工业通才的原则与方法为指归。出洋深造,在最近的几十年间,当然也是一条途径,不过我以为出洋的主要目的,不宜为造就上 文所说的三种人才中的第二种,即狭义的技术人才,而宜乎是第一种与第三种,即工业理论人才与工业组织人才。第一种属于纯粹的理科,目前也姑且不提;就工业 而言工业,还是组织人才比较更能够利用外国经验的长处。不过我们还应有进一步的限制。一个青年想出国专习工商管理,宜若可以放行了,不然,我们先要看他在 工业界,是否已有相当的经验,甚至于在某一种专业方面,是否已有相当的成就,然后再定他的行止。要知专习一门工业管理,而有很好的成绩,并不保证他成为一 个组织人才。 最后,我们要做到上文所讨论的种种,我必须再提出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学以致用,不错,不过同样一个用字,我们可以有好几个看法,而这几个看法应当并 存,更应该均衡地顾到。任何学问有三种用途:一是理论之用;二是技术之用;三是组织之用。没有理论,则技术之为用不深;没有组织,则技术之为用不广。政治 就是如此。政治学与政治思想属于理论;吏治属于技术;而政术或治道则属于组织:三者都不能或缺。工的学术又何尝不如此。近年来国内工业化运动的趋势,似乎 过于侧重技术之用,而忽略了理论之用和组织之用。流弊所及,一时代以内工业人才的偏枯是小事,百年的建国大业得到极不健全的影响却是大事。这便是本篇所由 写出的动机了。 按:此文成于1943年,系由梅先生拟纲,潘光旦先生代笔。1946年9月潘先生收入文集《自由之路》,增加按语: “本文是我完全根据了清华大学校长梅月涵(贻琦)先生的意思而替他代写的。月涵先生是一位电机 工程专家,同时也是一位自由教育论者。某一次,某报索专论稿甚亟,月涵先生已答应下来,但终因学校的公事太忙,无暇执笔,于是自己写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节目 嘱我代他写出。我于工业完全是一个门外汉,但我们几年里,一半因为公事的关系,,一半因为同一主张自由教育,又因为彼此住得很近,谈论的机会较多,所以我 对于月涵先生在这个题目的种种见解是很熟悉,而也是都能表达同意的;自己间或存些零星的看法,也往往蒙月涵先生首肯。所以这篇文字也可以说两个人合作的东 西,如今把它辑入这集子,我想月涵先生是不会不同意的。” 1948年3月,因应时需,再次以梅贻琦先生名义在《周论》杂志上发表,这次收入本书,即按《周论》本排印。 《梅贻琦教育论著选》的篇名叫《工业化的前途与人才问题》
53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现代食品工业=糖+塑料袋
热度 8 樱木花道 2012-2-2 16:09
俺逛超市的心得; 而且很多食物的组分上 不写糖,自欺欺人地写个能量。 真聪明啊。
588 次阅读|5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5 09:02 , Processed in 0.092893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