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二战美国强悍的工业实力

热度 1已有 554 次阅读2014-7-1 07:36 | 美国, 工业

      在日常生活中,当飞驰的火车接近我们时,其汽笛的轰鸣声会非常尖锐刺耳,而当离开我们时汽笛的轰鸣声会一下子低沉下去,汽笛轰鸣声的音调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同样的情况还有疾驶警车的警笛声和赛车的发动机声,当波源与接收者有相对径向运动时,接收者收到的频率将异于波源的频率,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它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于1842年首先发现的。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中共同的特征。在生活各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著名的多普勒效应首次出现在184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上, "On the Colored Light of Double Stars" 。多普勒推导出当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频会改变。他试图用这个原理来解释双星的颜色变化。虽然多普勒误将光波当作纵波,但多普勒效应这个结论却是正确的。多普勒效应对双星的颜色只有些微的影响,在那个时代,根本没有仪器能够量度出那些变化。不过,从1845年开始,便有人利用声波来进行实验。他们让一些乐手在火车上奏出乐音,请另一些乐手在月台上写下火车逐渐接近和离开时听到的音高。实验结果支持多普勒效应的存在。

      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 (蓝移 (blue shift))。在运动的波源后面,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 (红移 (red shift))。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光波红 / 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

      不是我在吹 美国的无线电近炸引信。

      而是当年 日本、德国都搞过,他们搞的是声学和光学,利用的都是多普勒效应。

      声学近炸引信根据轰炸机发动机噪音的多普勒效应引爆

      就美国整出来 “ 无线电--多普勒效应” 。

      就跟 “两弹一星” 一样,“ 老美整 ” 是搞了多种实验,我们直接是苏联援助的,呵呵

      然后狂吹了一把。

      日本、德国  猛努力,精尽而亡,呵呵

      大和级战列舰九四式四十六厘炮装备的三式通常弹,也叫三式烧夷弹(三式通常弹式为防空作战而研制,装有延时引信,弹体内装有上千枚燃烧子弹,根据引信设定 的时间按在空中爆炸,释放出子弹,形成弹幕,攻击敌机,也可以使用瞬发引信,用于实际地面目标。) 三式通常弹在对付空中目标时显得力不从心,尽管它爆炸时场面非常壮观。

      时间引信用人工装定,有测距-解算-发令-装定的过程,非常不便,由于光学测距受天气,温湿度,光学误差等影响,效果一直不行。要知道,引信装定误差只要几十米,就对敌机无效了。

       VT引信完全没有上述问题,非常精确,它使高炮的威力大增。

       近炸引信的关键是准确的测距,英美的近炸引信的高杀伤率是与测距雷达以及雷达火控配合的结果,对于德日这样用光学瞄准系统的国家来说,只有老老实实用机械引信

×××××××××××××××××××××××××××××××××××××××××××××××××××××××××

     晶体管美国是怎么整出来的,是它搞VT 引信时候,试验了 N 多种材料。

     下面是轻轻一搞就出来了。



注:为嘛胡吹,好像是论证 XX 优越性,我猜的,不确定。

      这也是一般文章的通病,肯定是比 谁谁好,要不然你做这个有啥意义呢。



膜拜

鸡蛋
1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5 11:24 , Processed in 0.02688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