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2-12-1 00:01 |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
南非时间2011年12月11日凌晨,伴随着太阳从印度洋升起,创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延时记录的第十七界会议终于在德班国际会议中心结束,疲惫不堪的各国代表们就相关决议文本达成了一致,大家总算可以回家了。* f% I: n' r- z( M4 L7 x4 C
" X! _2 T) y7 I6 F) w这次会议取得的成果也许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作为高速发展中国家代表同时也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的中国和印度终于答应了开始就2020年以后实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二氧化碳减排的协议进行谈判,基本上同意了欧盟提出的路线图,拉近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立场之间的距离。这样,达成全球范围的约束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法律约束的协议就成为可能。在发展中国家这个重大的让步的前提下,欧盟同意把1997年签订的即将于2012年底到期的京都议定书具有法律约束的二氧化碳减排的第一承诺期暂时延续,甚至长期的第一碳排大户,名列附件一名单,但是并没有批准京都议定书,从而并不受二氧化碳减排法律约束的美国也为这个成果背书。看起来,世界上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家终于达成了一些一致。所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发布的新闻稿中,这个协议就被称作是历史性的突破,一些媒体也随之给予了赞扬。
! P- H) u |- j: |/ F4 j) F" ?; r9 C, L) ~7 j/ {
这个扯皮当然继续遭到了环保组织的批评。决议通过后没几分钟,世界自然基金会就在推特上发表批评,指出这个决议使得在本世纪末把全球平均气温升温幅度控制在比工业化之前只高出2摄氏度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升温幅度更有可能达到3.5摄氏度,超出人类可以通过各种适应手段所承受的升温幅度。其他一些研究机构随后也指出,这个决议的后果,就是会更加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造成更多的饥饿,贫困。甚至有声音说,国际社会已经一起判了那些平均海拔极低的小岛国的死刑。所以,在一些人眼里,这可不是一个成功的协议,而是一个灾难:德班灾难。
$ P+ c4 q. U2 V, E I% H% q/ m
' c# T1 F) S5 s. W# ?; P虽然东道主南非在这次会议中表现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令人诟病,但是只说这是德班灾难也许对南非并不公平。自从国际社会意识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危害,建立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来,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这期间,大大小小各种国际会议开了无数,但是人类对应对气候变化所作出的实质性行动仍然非常有限,二氧化碳排放量甚至在这二十年里面增加了一半。各个国家当然都有各自的理由和借口,都在尽可能地在国际谈判中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人类可以为了各自的利益进行谈判,大自然却根本不给人谈判的机会。人类仍然没有能力改变自然规律,该发生的,就是会发生的。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持续扯皮,已经使得人类失去了最佳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时机,在这一点上,把目前整个气候变化谈判说成灾难,并不过分。2 o( c/ c% V0 ]3 N' V
5 Y+ Q2 n, W6 C4 t- [
不过,即使错过了最佳应对气候变化的时机,国际社会如果能够达成一致,尽早地开始一致行动,把影响降到最低,仍然是有积极意义的。在这一点上,德班平台的建立,的确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怎么也比什么协议都达不成,谈判彻底破裂要好。但是这个德班平台本身,可以出问题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按照这个决议,各国需要在2015年之前达成协议,在2020年开始实施。从京都议定书的历史来看,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国际社会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才就在同一个框架下进行谈判达成一致,可以看出这里面涉及到的问题有多么复杂。要求完全缺乏共识的国际社会在四年的时间就能消除分歧,制定出一个具有法律约束的方案,真的是非常乐观。即便真的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因为涉及到法律约束,各国政府需要批准这新的协议之后才真正具有法律约束力,这个批准过程也可以非常漫长。京都议定书的约束只涉及到附件一国家,批准就花费了八年时间,这个新的协议涉及到的国家数量更多,批准只会更加漫长。而且这里面充分给了各个国家反悔的机会,美国就没有批准给自己施加了法律约束的京都议定书,谁知道能有多大的可能去批准一个新的协议。印度在这次谈判中是最后一个同意进行具有法律意义的新协议的谈判的,这个最近陷入了经济问题的南亚大国,很明显需要更大的碳排放空间来进行自己的发展,完全可以向美国学习,借国会之手否定掉任何对自己不利的协议。而任何一个主要二氧化碳排放大国不批准新的协议,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协议的失败,把大家重新拉到谈判桌上来,继续扯皮。也就是说,在2020年真正开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二氧化碳减排,可能性真的不高。% } q+ E/ k' C7 \. F
: H" [6 W2 |/ f+ V在谈判过程中唯一令人赞叹的,大约就是中国主动提出的,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愿意就2020年以后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碳减排进行谈判的姿态了,并且,中国开出的条件实际上只是敦促相关各方履行承诺,做到自己答应做到的事情,并没有任何过分要求。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姿态,这次会议很可能什么都达不成。本来么,德班会议之前,焦点在于坎昆会议提出的发达国家协助发展中国家的绿色气候基金的建立实施以及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的延期上面。结果绿色气候基金虽然在本次会议正式成立,但是仍然是一个空架子,不仅仍然没有几个钱,也没有多少实质性内容,一切具体内容的决定都被拖到了2012年在多哈的会议,究竟能否真正建立仍然充满未知,必然会耽搁依赖这笔资金的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在京都议定书方面,欧盟虽然同意了有条件的京都议定书的延期,但是加拿大、日本、俄罗斯都没有包括在内,具体的目标也非常模糊。美国索性没有进行任何让步,也没有进行任何承诺,大约是这次谈判的最大赢家。很显然这次谈判中,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作出了更大的让步。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很明显是不公平的。7 ?+ K( P& k$ y. z6 w! K: g
' ~( t9 s; [5 b+ S' l1 A j5 v中国这个主动姿态多少有些另人觉得意外。最近几年,随着中国在二氧化碳总量排放方面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排放国,甚至中国的人均碳排都已经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迅速向欧盟的人均碳排数字靠拢,欧美施加给中国的减排压力越来越大。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持续坚持的国际社会所公认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立场开始受到发达国家的谴责,在西方一些媒体里面,中国已经被描述成为了气候变化谈判的障碍,要求中国接受绝对碳减排法律约束的声音越来越大。喊得最响的就是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出尔反尔的美国,坚持如果中国和印度不接受有法律约束的碳减排,美国就不会接受具有法律约束的碳减排。中国这次主动提出愿意就这个法律约束碳减排的问题开始谈判,很明显会使美国无法继续坚持这样的借口,也把立场比中国更加强硬的印度拉了进来,最终才达成了这么个德班平台。但是中国的这个姿态,也等于部分放弃了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责任这一原则,把发展中国家在碳减排方面的义务与发达国家的义务趋向等同。这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歧减少的结果,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重大让步的结果。6 I; v2 e8 A) U; V5 s
' [8 Q4 X3 Y$ F5 g0 ~* P/ Y1 j) r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义务没有任何道理需要一致。目前已经造成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绝大多数都是历史上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即使是现在,发达国家的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都高于发展中国家,在可预期的将来,发达国家的碳排放仍然将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发达国家都已经度过了需要依靠巨量能源供应来发展经济的阶段,各类名目的高端服务行业已经成为其经济的主要成分,产业结构逐渐空心化,高耗能低附加的产业已经大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耗能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也早已经完成,其单位产值所需要的能量已经开始下降。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已经度过了需要高碳排发展的阶段,经济形态本身就已经进入到低碳经济阶段,是其经济发展的必然。而发展中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刚刚解决了自己人口的温饱问题,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仍然需要发展低端的产业来解决贫困问题,仍然需要进行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仍然需要依赖高耗能的产业来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也就是说,仍然处在经济发展的高碳排阶段。此外,由于发达国家拥有雄够的资金以及各种政治优势,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低碳的能量资源,进一步降低自己的碳排放,而把高碳排的能量资源留给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为了解决自己的能量供应不得不采用高碳排能量。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尽早实施绝对量减排,实际上是在剥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机会,确保自己在今后长时期内对发展中国家的全面优势,消除一些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威胁。( B2 `2 d/ g) T9 M1 U; V
& x R; T3 O* ]. r- i
人类需要控制碳排总量已经是各国政府的共识,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究竟需要承担什么样的减排比例一直是21世纪以来气候问题谈判的重大分歧。发达国家并不愿意改变自己高能耗的生活方式而加大减排力度,也不愿意花费巨额资金协助发展中国家加大清洁能源的利用,承担发展中国家因为利用清洁能源而造成的成本增加,并不愿意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腾出来碳排放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发达国家所维持的高能耗高碳排,大多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奢侈生活方式,而发展中国家却仍然在为维持温饱,过上一点好日子而努力。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让步,就等于让刚刚吃饱的人甚至还没有完全吃饱的人让出食物让那些吃饱了撑着的人继续浪费。但是,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在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失要高于在发达国家所造成的损失,从迫切性来讲,本来发达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就不如发展中国家更加迫切。因此,多次谈判以来,人们只能看到发展中国家不断向发达国家让步,而看不到发达国家的更多努力。这次德班会议,仍然不例外。
) l% b- L$ h: l- b1 y" Z8 b3 j1 \8 l- I8 V
中国在德班会议上能够提出愿意在一定条件上开始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协议进行谈判,也许与中国自身的发展阶段有关。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最近十年的巨量经济增长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已经开始的经济转型,中国可能即将度过高耗能的经济发展阶段。结合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诸多尝试,中国有可能在可预期的将来进入碳排放绝对量降低的阶段。如果这样的预期是正确的,那么虽然难度很大,但是中国的确有可能在可预期的将来承担得起这样的减排义务。中国政府能够作出这样的宣布,应该是有充分准备的。不过其他发展中国家就不一定准备好了,特别是同样是人口大国却比中国经济晚起步了十多年的印度。印度甚至还没有进入到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一旦承诺绝对量碳减排,那么印度的经济发展空间就要受到很大限制。所以这次印度把应该周五结束的会议拖到了周日凌晨,在最终决议的措辞上模糊了法律约束的字眼,就为自己以后可以选择不接受碳减排法律约束埋下了伏笔。+ B2 g# p6 L# s/ f! J0 N, i% R+ Y3 I
8 ^9 B3 T# k& Y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世界的共同任务,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各怀心思。单一指望发展中国家一再让步来应对气候变化,很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气候问题谈判已经越来越涉及到实质性问题,能够达成具有真正意义的协议的可能性实际上越来越低,而留给人们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地球只有一个,而地球的环境,看来只能在无休止的扯皮之中,逐渐恶化了。* | f. |) I/ Z- V P8 ~( f/ P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