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265|回复: 1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宋朝的一些不同看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1:38: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在网上有一些文章,称宋朝优待读书人、恩养礼遇士大夫,还说赵太祖太庙立誓不杀大臣(除非大臣谋反),本人对此有不同看法,故写此文,欢迎有不同意见者坦率讨论。
    ; p" `7 @1 z' S. ~0 U
    " O4 R# f2 v0 U" d. U' I, O宋朝得国不正,赵太祖利用后周孤儿寡母而自己掌握中央军权的机会夺了后周的天下。得国以后,一方面消除武人兵权以防止后人有样学样,一方面想方设法收揽舆论人心。前者凭借周世宗利用高平战后朝廷声望大增的机会收各地藩镇精兵于中央的基础,搞了一个杯酒释兵权的把戏,算是把中央的军权旁落危险解除了。中央诸将失去了兵权,自然无力造反,于是朝廷就有了宣示自己厚待武人的机会,其实没有了实力的武人从来都不会对朝廷构成威胁,朝廷自然没有必要杀他们,因为威胁只来自于实力而不是来自于个人,除非武人的个人威望太高。这个道理及其实践,从汉到清各个主要王朝一向如此,杀与不杀,只在形势需要,只有明太祖这个心理变态者除外。另外,赵太祖时期,中国本土敌对政权林立,朝廷还需要这些武人的军事能力,只要能够控制得住,何必非杀不可。
    8 n( Z- I! P/ E
    , h) b% ?4 m- t0 k# S) r军权既然收回,实行以文统武,剩下要做的就是收拾人心,社会的人心系于读书人,于是笼络读书人就成为正常,这也是历朝历代稳定政权的通例,并不是宋朝独有,只不过宋朝做得比较过分,弄得很快养不起了,只好放弃,不过这点就被后世的有些人故意忘却不提了。& P1 I) @% N5 B% ^; F" f( J% K

    % }5 b7 _/ d' v( T' ^: P开科取士始于隋代,至唐朝走向完善,宋朝照搬而已,宋朝所不同的是三点,一个是荫庇制度,一个是迁转制度,一个是寄禄官制度。前者决定了一个官员的级别保证他可以荫庇自己的家人、从人不经过科举考试而做官,最多可以有二十个指标(正一品),他们的待遇不比正规科举考试出来的差(这点不如明朝,明朝举人出来做官的升迁上有很多限制)。中间的那个是所谓的文官三年一迁,武将五年一转,大家按照资历熬年头升官,全然不管政绩如何。这二者的结合就是朝廷有了大批的适合做官者(朝廷所取进士数量经常很多)却没有足够的位置来安排这些人,虽然宋朝为了使官员互相牵制而特意多弄了许多位置出来,也就是冗官充斥。这个问题既导致了政府运作效率低下,又导致了朝廷财政危机(当然这个只是一个比较次要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冗兵问题,但是冗兵问题的基础还是文官统武事的外行胡来所造成的),于是到了仁宗庆历时期就有人设法改革这个弊端,结果因为阻力太大而不了了之。后来神宗时期实在忍无可忍(因为财政上亏得一塌糊涂,实在是无法再继续下去了),彻底改变了荫庇制度和迁转制度,变得严厉多了,于是王安石就成为官僚阶层的痛恨对象,因为官僚们在乎的是朝廷是与士大夫治天下,而不是与百姓治天下,百姓能否活下去和朝廷能否养得起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但是朝廷不能够不关心。最后那个寄禄官制度的意思是你如果做了官而不想在一定时期内做事,你可以申请作寄禄官(沈括就是利用了这一点写成的梦溪笔谈),也就是只拿俸禄而不干活,朝廷恩养读书人。这听起来似乎很不错,但是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你不干活朝廷就需要另找一个官来干活,结果就是冗官问题,加重了朝廷的财政负担,再一个就是虽然朝廷的中高级官员俸禄不错,中下层官员的待遇可是不怎么样,还要自己想法找补,否则苏轼也就没有苏东坡这个名字传世了。因此朝廷的所谓恩养不过是恩养中高级官员,数量上占了绝大多数的中下级官员还是没戏。神宗朝改革,寄禄恩养的范围大受限制,于是朝廷恩养士大夫的好名声也就名不副实了。  H$ S# _/ L; ^9 B4 Y

    * v2 ?! u' ]" t  [+ K' ?宋朝实行以文统武,也就是文人统领军队,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防止武人兵变夺取皇位,缺点是弄出了一堆外行领导内行的笑话来,这其中的一个著名的问题就是冗兵问题。宋朝兵员,太祖朝不过十八万,太宗朝将近四十万,真宗朝八十多万(林冲的那个八十万禁军教头中的八十万就是这么来的),到了仁宗朝就过了百万。朝廷官员喜欢在灾年扩军,把军队变成了社会失业人员收容所,理论是多一兵即少一贼,却不想想养兵是需要花钱的,财政压力最后不还是得转嫁到百姓头上去,直到有一天无法再如此苟且了事。而且这样弄出来的军队是很难有战斗力的,毕竟你不能够指望一群混子能有什么战斗力,可他们却是朝廷财政的蛀虫,每年的财政开支里面有十至七八花到了这样的社会失业人员收容所,而对西夏的战事却是一败再败,最后弄得朝廷实在没钱再扩充军队,居然打起了组织民兵(也就是不花钱的兵)的主意。后来到了神宗朝王安石改革,才总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结果就是神宗以后各朝的开边和对西夏的转守为攻。
    " R& X; f1 h6 C# \. o3 Y
    ; l: ]% j1 d( x历朝历代凡是稳定的政权,都不会对读书人太苛刻,更不会轻易杀害读书人,因为没有必要,而且读书人是社会民心所望,苛待或者杀害他们会导致民心混乱。这点宋朝做的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比较特殊的是上文所提到的所取进士数量经常很多以及冗官充斥,后来神宗朝改革回归了正常,于是一切多如前朝,连官制也恢复正常了。
    ( s! H9 \1 i1 `# x- d" {3 z# @: J- [: N) g$ H5 T& I, d
    历朝历代的朝廷政治斗争一般不会杀人,除非是谋反争夺皇位事件,那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了,因此赵太祖太庙立誓不杀大臣(除非大臣谋反)纯属作秀,如果真有此事的话,但是变相的折磨失败人士则到处都是。从北宋前期的寇准一贬再贬,最后死在了天涯海角开始,直到南宋灭亡(例如李纲、胡铨,贾似道,呵呵,这个排名有点对不起前面那两位),朝廷政治斗争的失败者这类待遇多不胜数,和唐朝的做法没有什么区别。比较好一点的是提举某某观,也就是闲居养起来,但是只限于皇帝还想再用的高官。
    % g5 F7 \4 r, g: d& G4 Y
    - a! y- t9 D4 J  `# D有人说宋朝言论自由,不会以言论获罪,其实这只是真宗(这位前期有大臣管着,后期忙着修仙呢)、仁宗(仁宗性格宽厚容忍)两朝的事情(明朝的仁、宣两朝也一样宽容),到了神宗朝及其以后就不再成为事实,神宗朝改革遭到了很多官僚的反对,于是文字言辞捕风捉影而获罪的事情屡有发生。苏轼有诗文得罪的经历,几乎被严惩,最后靠太后出面调和才得以贬官安置了事,此所谓宋朝文字狱的开始。神宗朝以后两派斗争互相残酷整人以至于党争不已,连党人碑(禁锢之祸)的事情都出来了,哪里还有言论自由的影子。南宋一代,多是权臣执政,压制异己成为正常,直到灭亡。宋朝以科举取士,王安石导致了王学,于是秦桧执政时期专门推崇王学,文章不推崇王学者不用想被录取,后来秦桧死了,王学就此衰落,可是又有了压制道学(为此还禁锢道学人士)(韩把胄,嘿嘿那个字找不到,不好意思)和尊崇道学(史弥远,自然开禁了)的事情,于是考试文章的内容也是转来转去。- j  f5 y9 z# b- O# j5 S  J5 o
    % a+ R  ]7 N& q8 x7 ^! f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宋朝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实在也是不怎么样。
    ) A. b( _0 O1 z4 O9 C- H) U8 {8 T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12 捐资 +4 学识 +1 收起 理由
    农民家的狗 + 2
    万里风中虎 + 5 + 2 + 1 今人喜欢以史说事
    煮酒正熟 + 5 + 2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沙发
    发表于 2011-7-22 08:25:1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得国不正”,我觉得就是用来政治攻击的一个借口而已。什么是正?中国历代王朝更替,哪一个是正?总不能说尧舜禹禅让是正吧。政权是实力的体现,睡实力够大谁就有政权,根本没有什么正不正的问题。

    点评

    明朝一直说, 自古得国之正,莫若本朝  发表于 2013-5-27 18:47
    朱元璋还算得国很正的,亲自赶走了蒙古统治者,恢复了各民族平等的传统政策:);刘邦还是沾了项羽吸引秦军主力的光呢  发表于 2011-7-31 11:40
    有道理,翻翻历史书,尽是阴谋者互相攻伐算计的故事。政治非常讲究胜者为王的道理,杨坚和赵匡胤的情况差不多,司马懿等,都是踩准时间进场。  发表于 2011-7-22 11:45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8:3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猫元帅 的帖子
    5 _/ Q; f0 q& V$ _/ X
    ) m( P, I: l3 r3 r要是这么论的话,历史就太简单了,拳头大者为王,对吧?

    点评

    就像婊子也要立牌坊一样,可以明白,但是不可以因为有牌坊就说那不是婊子  发表于 2011-12-29 12:35
    确实如此,基本上是拳头大者为王。只不过这个拳头经常戴个拳套,上绣“仁义”、“天命”等字。  发表于 2011-12-29 12:25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1-24 14:05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地板
    发表于 2011-7-22 10:2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老兵帅客 的帖子
    * s8 _2 v9 B* p0 M- A) O
    ) W, ~% l: k, G' y俺就知道宋鼻涕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6-19 00:00
  • 签到天数: 2264 天

    [LV.Master]无

    5#
    发表于 2011-7-22 10:36: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煮酒正熟 于 2011-7-22 10:37 编辑 5 ^* E3 f+ C! E3 N
    - B+ A6 Z0 l4 B. P! }
    回复 老兵帅客 的帖子
    ( G* \7 ^6 h5 h3 U
    - G& p/ F3 d% o+ p是。任何一个成熟的政权或成熟的政治人物,都不会肆意践踏程序正义、完全忽视道义基础。只有短期利益足够巨大,杰出人物才有可能下定决心忽视程序和道义。

    点评

    是的,武力只可逞一时  发表于 2011-12-27 17:24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6#
    发表于 2011-7-22 13: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老兵帅客 的帖子6 r8 Y) l- P8 `, v, Z

    1 M' `5 a+ y* c4 t+ W  U2 ~5 h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1-7-22 15:01:19 | 只看该作者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3-1 00:54
  • 签到天数: 286 天

    [LV.8]合体

    8#
    发表于 2011-7-22 17:46:17 | 只看该作者
    说宋代得国不正最狠的是王夫之,在他眼里宋朝出现的种种状况都来自于黄袍加身。

    点评

    油墨: 5.0 油菜: 5.0
    给力: 5.0 涨姿势: 5.0
    油墨: 5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11-8 16:14
    儒家最失败的就是以道德论事务,空泛而不切实际,因为这二者经常是没关系的  发表于 2011-7-22 22:28
    他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发表于 2011-7-22 20:10
    王夫之的评论,我怎么觉得跟评三国志的孙盛类似呢,我指的是感觉  发表于 2011-7-22 19:31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9#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22:2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光头佬 的帖子
    $ i2 e  p; D" a5 f- I" ~% o$ T
    9 s, z$ K: Z* m) F" g其实真实的两宋没那么差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2-21 08:43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0#
    发表于 2011-7-28 17:54:27 | 只看该作者
    明朝人自称:自古得国之正无过本朝。其他的统统不正。2 L* N  \9 o/ U# c
    姬昌得所谓圣瑞:+ M7 d$ `. P, e

    , }, `8 y4 e+ o1 F季历则娶挚任氏女子太任为妻,至季秋之月甲子,当太任临产(生姬昌)时,有一红色小鸟衔丹书飞来,停于太任产房门上,其书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不敬则不正;枉者废灭,敬者万世。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 以仁守之, 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不及其世。”
    ' @; [$ [5 L1 ?: l) ~& U6 _0 O$ E6 N7 N, h; Z% R& h
    这当然是伪造的圣瑞,不过是很好的箴言,即使得之不仁,以仁守之也可以维持一段时间。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19:1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不打不相识 的帖子
    - A5 s2 t7 `+ q6 g5 j# b5 A3 O, @+ o3 [# j  I+ p1 [
    祥瑞这类东西是用来哄愚民的,对有实力的野心家没用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12-2 12:44
  • 签到天数: 146 天

    [LV.7]分神

    12#
    发表于 2011-7-29 21:2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老兵帅客 的帖子
    5 R- N/ r$ x& r
    ) N' p3 `: F" F5 f' c拳头大的最后不一定为王,但为王的拳头也小不了,否则就被架空了不是。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00:1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XYZX 的帖子
    : I7 {) E  Y+ c9 L& y3 j+ e3 ~
    6 R' _1 T% k+ U% \. P' ]! N实际上就是拳头大者为王,所以历代君主对军头极为顾忌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1-28 12:53
  • 签到天数: 46 天

    [LV.5]元婴

    14#
    发表于 2011-7-31 23:0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老兵帅客 的帖子
    0 ^3 x  E0 v4 f" M8 S
    1 o; z0 @' S7 H8 Q3 U7 R. s我认为经过五代十国血腥杀戮后的中国对军队干政有一种本能的厌恶,如果宋朝能够击败契丹,恢复燕云,军方还能有发言权,但失败了的军方只剩下被朝廷阉割的权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05:5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奉孝 的帖子
    6 `/ q1 a: S* t8 i& _& Q* {, y( h+ h: ?" K0 ?3 B; N
    这个跟军队能否收复燕云十六州无关,而是由于赵家起家于武力夺位,因此对军人极为在意防范。
    5 X1 U  j" M  ?& z& ~  g2 G* @" F: Q3 E: x' Z) D  j1 l. u0 A
    事实上,这哥俩不仅防范军人,甚至还防范文官,因此才在中国历史上搞出了那样叠床架屋的文官结构,目的就是防止任何人有可能专权,哪怕只是为了做成事和哪怕只是个县官而已。这套垃圾直到神宗朝的王安石变法才给改掉,原因是神宗同学不是那么变态。

    点评

    赞同  发表于 2011-8-18 23:30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1-28 12:53
  • 签到天数: 46 天

    [LV.5]元婴

    16#
    发表于 2011-8-2 20:3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老兵帅客 的帖子( d8 X0 F) U1 K+ L5 Q
    6 R7 m. g+ i) K/ N, ^5 ]
    老兄说的很对,不过我想,杯酒释兵权是否真的如此简单,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帅们难道就心甘情愿的去做富家翁。如果燕云能够回复,军方在与皇权的博弈中是否能占到些许先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21:59: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奉孝 的帖子
    $ @  A" C9 t% u  T' x7 @3 L" O$ B- r1 K
    老兄啊,建议不要用现代的政府组织观点来考察中国历代王朝时期的事情,否则会导致南辕北辙的结果,或者干脆说就是笑话。$ d9 p1 j  i0 A" F

    + }, J+ D. ]. B& d3 \# E' k中国的历代王朝,本质都是军权立国,因此军方在与皇权的博弈中要是能占到先机,那就意味着篡位就要发生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君权意味着军权私有,这是杯酒释兵权这个事件发生的原因与背景,那些人如果不主动要求放弃军权,下一步就是被杀的命运。同时它意味着不管北伐是否成功,军人在政府里面的地位都必然受到压制。
    ) ~$ }' M4 B; D, V: {/ @& f1 {! w( q& z5 _) e2 d  P! t

    点评

    油墨: 5.0 油菜: 5.0
    给力: 5.0 涨姿势: 5.0
    油墨: 5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11-8 16:16
    穿越文是历史架空小说,作者普遍对历史背景并不了解,因此弄出了很多笑话。  发表于 2011-8-3 05:58
    受教了,看穿越文看多了,里边充斥着权力博弈,对于现代人很难理解皇权的森严。  发表于 2011-8-3 05:55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1-8-4 16:5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老兵帅客 的帖子
    5 ~& t0 j6 ]  R% o* `- \2 i, [9 q1 ]4 c# A* @7 k- l
    一来防着武生,二来堵住文人的嘴。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21:5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slyypp 的帖子
    ' A4 j. ]: d7 ]6 A+ A) Q& r( K+ M: w) g
    就是这么回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1-12-25 08:22:17 | 只看该作者
    宋朝我觉得还是对前朝经验教训纠偏的太多,忘了更前面朝廷的更大的历史教训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 15:51 , Processed in 0.04463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