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39
日俄战争小结:
日俄战争从1904年2月8日开战,到1905年9月5日议和,持续了一年零7个月。
双方参战兵力:日方约40万,俄方超过50万。
最终伤亡数字:
日本:死亡88429人,伤103584人,被俘约2000人
俄罗斯:战死34000—52623人,伤146032名 被俘79454人
一共进行了8次大规模的战役,分别是
五场陆地战争:旅顺要塞攻防战,辽阳、沙河、黑沟台、奉天四大会战
三场海上战争:黄海海战、蔚山海战、对马海战。
这也是本系列文涉及到的八场战役。
战败国俄方耗费65亿卢布,伤亡20余万人,被迫交出了全部南满,还有半个库页岛。此次战败严重打击了沙皇俄国的统治根基,直接导致了1905年革命,并间接导致了1917年沙皇政府的彻底垮台。
上图的中东铁路南部全都被日本夺取,旅顺良港也为日方所有。
那么日方就是最大赢家么?
伤亡18万余人,耗费17亿日元,得到了大片殖民地,没有得到赔款,不过就此真正步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这个结果看起来还挺不错,同时也埋下了一个巨大的祸根:盲目自信走向了狂热。
这八场战役写完,能很深刻体会到运气的重要;日军将帅一心三军用命,组织效率和团队士气都远超沙俄,不过最终取胜还是需要很多运气成分。就像佐藤铁太郎(和秋山真之并称“日本海军两参谋”)所说的:“日俄战争的胜因40%是运气,剩下的60%还是运气”。佐藤认为后面的60%是靠日军努力得来的运气,而前40%则是纯粹的运气。
我的看法:日军确实够幸运的,佐藤铁太郎还是打折扣了。
如果西伯利亚大铁路提早修通,如果尼古拉二世用人得当,如果马卡洛夫、康特拉琴科都没有过早阵亡,如果罗杰斯特文斯基的舰队按照预定时间到达,如果上村彦之丞服从了东乡的命令左转,如果库罗帕特金的命令没有被日军截获...
只要有一个如果发生,日俄战争的走向就会有所不同,历史的天平很多时候增加了一个微小的砝码就会失去平衡。
日俄战争,可以说是二战前日本和日本军队的辉煌顶点。用日本著名作家司马辽太郎的话来说就是:“从那时开始,日本和日本军队就开始了堕落”。
日方上下并没有这么冷静的思考,而是越来越盲目的迷信于精神意志胜利法;此后过了30多年,张鼓峰、诺门坎两次教训仍不足以让日本清醒,最终在太平洋战争中输掉所有底牌无条件投降,被迫吐出明治维新以来绝大部分对外扩张侵吞的利益,彻底沦为美国附庸,直至今日。
大清国坐视两大侵略者在自己的土地上厮杀,先划定交战区,再派遣袁世凯一部坐镇山海关以防越界,唯恐避之不及。
东北人民在战火中被迫充当人力和间谍,被欺压被屠杀不可胜数;其中部分老百姓为了反抗残暴的沙俄,转头投靠日本人...这是一笔无法书写的历史。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破如此民不聊生。
国家军事力量薄弱,侵略者忙着打仗和掠夺资源,民间武装就风起云涌;其中一位民团武装头子(说是土匪也行)张作霖先是和沙俄合作,被日军俘虏后投降,后被日军扶持成为东北王。
当时数十年间东北土匪众多、百姓不堪其扰的源头,就始于日俄战争,匪患问题直至解放战争后期才被彻底解决。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孟子.离娄上
此时的大清国已经奄奄一息,6年后辛亥革命爆发,大清国被彻底终结。
材料的来源
其实最早只是想写旅顺战役的,不过下笔的时候总觉着不过瘾,写了枝叶不能不写树干,写了树干不能不写果实,于是顺藤摸瓜刨根问底的描述了日俄战争的大概全貌。前面五篇大概写了4万多字,作为业余爱好是有点辛苦了;虽然明知自己的文字很幼稚生涩,知识储备也简陋不堪,不过写完了这么多字还是蛮开心的。
好在我不吃这碗饭,不然真不是这块料。
(本坛军事、历史大拿太多,所以这几篇文字我只敢发在自己日志里不敢贴到版面去;大家发现错误使劲拍别客气,反正我也不吃这碗饭也不会往心里去,哈哈哈哈~)
最大的收获在于:在实地勘察和资料索引的过程中,搜集到了无数的细节碎片;在下笔的时候,就必须对这些碎片做一个整理和穿针引线的串联,以及相当部分的舍弃;也因此对这场战争的大致脉络进行了一次框架的梳理,脑海里可以绘画出一张甘特图,并尝试进行一些粗浅的系统思考。
这是一个辛苦但很快乐的过程。有了这些记忆和思考,亲临实地的时候感慨完全不同。收获虽然微小,不过始终有学习,这本身就是快乐。
换个角度说,这几篇很拙劣的文字,最忠实的读者还是自己。
主要参考的书籍和作者如下:
司马辽太郎的《坂上之云》知名度是最高的,而且作为史学小说的可读性很强。尤其欣赏这一段文字:
“登高,坡顶自有青天——《坂上之云》
这确实是个非常小的国家
它正在迎来自己的改革期
说它小 可能没有比明治元年的日本更小的国家了吧
说到它的产业 只有农业
说到它的人才 也仅有300年来读得起书的贵族们
通过明治维新 日本人首先有了近代意义上自己的国家
每个人都成为了国民
尽管尚不习惯于这一称呼
但成为了国民的日本人作为日本历史上最初的体验者
也为这新鲜感而激动亢奋
倘若你不能理解这种过于强烈的亢奋,那么你也无从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
...
登高 坡顶自有青天
倘若正有一朵白云闪耀 那就望云爬坡吧”
司马辽太郎小说中以秋山好古、秋山真之、正冈子规三人为主人公,很形象的刻画出日本当时蒸蒸日上的气象。
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质量很高,值得一看。(看电视剧的时候不喜欢正冈子规这个角色,遇到他的镜头一律快进,也许是因为我不喜欢香川照之的诠释吧;历史上正冈子规的文学成就还是可以的)
不过这本书毕竟是小说,和真实历史难免有不少的差异,其中也有很多作者自己的主观臆断。比如对乃木希典的执着黑,比如对广濑武夫的美化,都颇有失真之处。
查攸吟老师的《日俄战争全史》是一本难得的力作,也是我翻阅众多资料中受益最大的一本书。考据翔实,图文丰富,而且作者始终能保持较为独立客观的视角,这在历史研究领域是最为难能可贵的品质之一。
如果对日俄战争有兴趣,这本书不可不读。
历史和演义的分界线,就在于调侃的开始。这一点很难把握,也因此导致越是有价值的历史资料,阅读量也就越少;反之,越是被加工的面目全非但趣味性十足的演义,传播的就越广。
尽量让文学的感性走开,既是历史研究的准则,也是战争的真谛。
萧西之水的这本《第0次世界大战》也很值得推荐,虽然第0次世界大战这个概念并非他首创,但他很好的在书中诠释了这一观点。
旅顺旅游
除了学习史料阅读书籍,我还登上了203高地,东鸡冠山北堡垒,望台炮台,水师营会见所;还到了旅顺军港,参观了旅顺博物馆、旅顺日俄监狱博物馆、康特拉琴科故居等等。
本来是去大连出差,提前几天过去玩的,没想到弄成了这么一个辛苦的活计。
旅顺日俄监狱博物馆的感觉很不错,推荐前往;不是很懂博物馆学,不过这个馆的设计路线和详细布置都很流畅。
关于东北的朝鲜人,也是一个很可以深挖的话题。比如刺杀伊藤博文的安重根,他曾前往沙俄的海参崴地区招募义军(当然只能是流亡过去的朝鲜族人参加),居然就能拉起一支3000人的队伍。
无论是民族和国家的归属认同,还是文化和政治的具体边界,这都是一个可以详细琢磨的题材。
旅顺现在是旅顺口区,隶属于大连市。旅顺口区位于大连核心市区的西南侧,需要翻过几座小山。 从大连市区前往旅顺可以选择轻轨,个人更推荐租车自驾前往;多个景点之间来去自如,还可以欣赏沿途的山丘海边风景。
多年过去了,除了具体保护的遗址以外,当年日俄战争的遗迹已经难以寻觅;我从大连自驾前往旅顺的半路上,一只野鸡从路面当中飞过去,险些撞在前挡玻璃上。要知道这是大连前往旅顺的必经公路,车来车往热闹的很,生态环境恢复的真好。
现在的大连很繁华,星海广场挺漂亮,无论什么时间去散步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清晨和黄昏时分,海边总有大批的海鸥在盘旋,和游人们互动;还在旁边的屋顶上看到了大连实德足球俱乐部的logo...
为了体会特色买了一根马迭尔冰棍,贵是真贵,味道也还不错;星海广场周围的蒸汽海鲜确实好吃;饭后踱步回酒店,穿过了一个很大的游乐场;正逢大雾,海盗船在雾气中若隐若现,视觉上很魔幻,非常有赛博朋克的气质。
虽然旅顺相对大连就有些破旧,不过个人很喜欢旅顺,甚至超过大连;不仅仅因为这里的物价低、人口少,更是因为喜欢这里那种老城特有的略带昏黄的岁月之光。
在旅顺军港门口准备买票进去参观的时候,和门口保安大哥聊了几句。保安大哥劝我:“今天大雾啥也看不着!别瞎花钱买票进去了...”我问:“那厉害的军舰或者大家伙都在么?”保安大哥乐了:“那真厉害的也不能给你看啊...再说了,咱北海舰队8000多吨比起辽宁号虽然算小的了,可现代军舰战斗力也不是日俄战争那时候不能只看吨位对不?”
很喜欢这位保安大哥的厚道和专业度,更喜欢旅顺特有的那种老旧感。
这是在东鸡冠山北堡垒景区的垃圾桶造型,令人忍俊不禁。带着一点点对旧日侵略者的蔑视和调侃,也可以突出景区的特色。
在旅顺这个地方,对日俄战争采取什么样的视角真的挺为难。 我们需要牢记历史,为此需要讲述历史。发展旅游的时候,在尽量避免演义化历史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时代更替对理解当时历史增加的难度。
水师营会面处旧址的简陋,不去一趟真无法体会。就在附近停好车还需要找半天,不但没人看管,连门口的小卖部都歇业了。
这也是当地的部分主要居民,活的很安逸。
必须提醒的是,旅顺战争遗址各景点不太适合风景游为主要口味的游客:大多是收费的,如果没有较为强烈的历史爱好实地打卡需要,可能会有些失望。
当然,浑身大汗小步快跑上到203高地顶端的时候,清风徐来,远望海港一片蔚蓝,心情还是很舒畅的。203高地位于大连周水子机场的主要航道上,时不时有民航飞机从头上掠过。如果乘飞机的旅客熟悉地形,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兴许能够从空中俯瞰203周边地貌,以及东鸡冠山堡垒群,脑海里会浮现出旅顺战争的地形全貌。
那应该是个不错的体验。
***** ***** *****
就像克劳塞维茨说的,战争不过是政治的延续。前文也提到,运气是日军战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实,日俄战争中沙俄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腐朽的统治已经走到了尾声,而日本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蒸蒸日上的新兴资本主义变革。
回到前文,即使那些如果发生了,也难以改变日本兴起、沙俄衰落这一大的格局,总体趋势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如果政治统治腐朽就会导致军事失败,军队是一把剑,剑柄始终握在政治家的手里;相反,如果国家走在进步的道路上,也许胜利来的会晚一些,但终究会来的。
因此我们能做的,绝不是等待运气。
站在203高地上眺望旅顺军港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来的念头居然是解放军战舰的垂发系统。自从有了它,海军的火炮就此被边缘化了。
老兵帅客: 俄国在日俄战争中的失败与其在一战时期崩溃没有必然的联系。那个崩溃的根源是战场上的无望与经济上的完蛋所导致的民生绝望,这两个问题的原因是俄国欧洲部分的发 ...
老兵帅客: 俄国在日俄战争中的失败与其在一战时期崩溃没有必然的联系。那个崩溃的根源是战场上的无望与经济上的完蛋所导致的民生绝望,这两个问题的原因是俄国欧洲部分的发 ...
asquyd: 历史宿命论者喜欢从结果反推诸原因如何如何。英文中有句俗话 Even a Broken Clock is Right Twice a Day(一座死鈡一天也有两次是对的). 类似的危局俄罗斯其实已 ...
伯威: 虽是亡国之君,尼古拉二世应该有万历的水平,比崇祯强多了。
老兵帅客: 没看出他比崇祯强。
崇祯登基的时候,已经是外有后金政权的进攻,内有农民起义,因此他措施失当导致亡国。俄国这位,因为参加一战导致失位,但是他可以不参加的 ...
GMT+8, 2025-4-19 16:59 , Processed in 0.03229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