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财迷心窍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110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不管如何对中国现行体制的运行还是可以赞美一下的

热度 22已有 902 次阅读2014-2-28 10:08 | 乌克兰, 中国, 科技

起因是看到 @晨枫 的关于乌克兰局势的日志,其中

李根 2014-2-27 00:43 没有大乱,哪来大治。乌克兰专家都跑中国来吧!是不是有用的已经都挖干净了     
晨枫 2014-2-27 00:44 这25年有没有什么新东西,都在吃老本。25年前年富力强的现在都快到退休年龄了,不退休的估计也挖得差不多了。
丁丁咚 2014-2-28 08:57
李根: 乌克兰别的专家没有用,中国需要的是搞军工的。自从苏联解体,中国可是捞到了不少乌克兰专家。当然现在乌克兰也没剩下多少值得捞的军工技术和专家了,这次再捞 ...
那为什么中国可以捞到乌克兰的军工专家呢?从我见到的科技领域的来说,好的都去发达国家了,从来没有在中国看到过,也基本上没有人有意愿去中国。为什么偏偏军工专家就愿意去中国呢?按说如果中国要抢的,难道其他国家不眼红?

我回复了一小段:
当年苏联的解体的时候,李鹏主导搞回来一大批人,最明显的证据是在中关村有个著名的外专公寓(知道这个的,可以知道在中关村的村邻 )。乌克兰现在还有不少好东西,瘦死的骆驼还是比马大的。我知道一个就是巴顿焊接研究所——具体不介绍了,但建议大家去上网查查,非常牛的机构。有个项目,我们也有参与,就有这个研究所有很深度的合作。如果乌克兰大乱,我相信至少是这个研究所从事这个项目的人,一定会很愿意到中国来继续自己的研究的,这边也一定愿意请。

但是但是,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条旧闻:
http://www.most.gov.cn/kjbgz/201207/t20120711_95497.htm

中国—乌克兰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科技合作分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日期:2012年07月12日      来源:科技部

 

    2012年7月3日,中国—乌克兰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科技合作分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与乌克兰国家科学、创新和信息化署第一副主席格里尼奥夫出席会议。
    会上,双方互相通报了本国在科技领域的有关政策及最新发展情况,并就深化两国科技合作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双方积极评价中乌科技合作的发展现状,认为双方合建中乌巴顿焊接研究院意义重大,这一新的合作模式将对中乌科技领域互利合作产生积极影响并提供有益经验。双方商定,将进一步加强在基础研究领域的互利合 作,继续扩大在科技成果产业化领域的合作。此外,双方还商定了2013-2014年中乌政府间科技合作计划。
    会后,双方签署了《中国—乌克兰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科技合作分委会第一次会议纪要》和《中国—乌克兰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科技合作分委会章程》。
    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中乌科技合作分委会第二次会议将于2014年在乌克兰举行。


原来这个巴顿焊接研究所已经是中乌合建了,如果真有机会,我相信兔子一定不会介意把他整个搬回来的。在这样的现有框架下,我相信这个所的绝大多数人都会把中国作为第一考虑对象的。更重要的是,这个所的合建还是在显然在一个大的科技合作框架下进行的,也就意味这一个系统的看货过程和联络感情工作已经完成了,按计划中乌科技合作分委会第二次会议将于2014年在乌克兰举行。
2

膜拜

鸡蛋
17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2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2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李根 2014-2-28 10:28
“双引工程”抄底乌军工人才

中乌军工合作,始于苏联解体后那段特殊时期。其时,独联体各国动荡不安,人心惶惶,工厂、机构大量倒闭,军工领域许多专家、教授失业,收入锐减。特别是一些尖端行业,大量一流的工程师陷入赤贫,美国、德国、以色列、韩国、新加坡等国科研机构纷纷派出专家前往俄罗斯、乌克兰,以优厚条件招揽人才。韩国的人才计划卓有成效,乌克兰专家只要联系韩驻乌使馆,就可以拿到签证和机票,并提供一个月工资。工资报酬没有统一标准,视专家本人资历和贡献大小,一般15002000美元/月,知名专家30004000美元/月。 中国也加入了这一轮人才争夺,采用的招揽方法类似韩国,但得益于苏联时期中苏友好的渊源,一些留苏专家学者通过学术交流、个人友情联络等多种形式,从乌克兰请到了不少顶级专家。

  在这段难得的时期,中国主动出击,目的性很强,直奔军工领域的关键技术,通过个人关系转让其技术成果。海军专家李杰形容那时的工作说,中国人坐一个星期的火车,从满洲里出去,穿过西伯利亚,取道莫斯科,再到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进行摸底、契合,很快知道了对方有哪些技术可以进行合作;之后,马上就有大批的乌克兰专家赴华,介入具体项目。中国当时的基础技术比较落后,刚开始技术交流的层次比较低,规模也比较小。后来,中国用轻工产品交换先进设备,乌克兰专家开始大规模赴华。这些专家大多是毛泽东、斯大林时代的老布尔什维克,重视中苏友谊,生活要求不高,工作严谨,有问必答,技术、材料很爽快地提供,甚至掏心掏肺。

  大约是1993年后,双方交往起来就不那么顺利了。“有些技术材料绝对不给你,想要必须有些手段。”李杰说,有人用一箱二锅头或中国的小土特产私底下交换 一些东西,但像过去那样在实验室里正儿八经的实验,要价越来越高了,“后来干脆只谈钱,没钱门儿都没有”。 为了招揽苏联军工人才,中国政府为此启动了一项“双引工程”,专门引进独联体国家的人才和技术。据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主抓这项工程,并放言说:这是 一批穷十年之力都无法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对我国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为做好“双引工程”,国务院授权国家外国专家局于1991年正式设立国家“友谊奖”,用以表彰外国专家为中国所做的贡献,各省随后相继设立不同地方政府友谊奖。乌克兰籍专家奥坚科·沃洛德梅尔、科瓦连柯、阿诺·阿夫恰茹克相继获得国家级友谊奖;卡强·鲍维尔·尤力耶维其获得江苏省友谊奖。200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内部报告称: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通过官民并举,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双引工程”,从俄罗斯以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大约引进上万名专家,2000多个技术项目。乌克兰是“双引工程”的重点地区,每年都有大批专家、学者应邀赴华讲学或从事科研。中国驻乌克兰使馆一秘李谦如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说:仅2006年,国内邀请乌克兰科技界专家学者赴华约150批次,2000多人次。
回复 李根 2014-2-28 10:30
迄今为止,乌克兰已向中国出口了约30类军事技术,其中涉及用于航空母舰、大型舰艇的动力系统、大型运输机设计、超音速高级教练机、坦克发动机和空对空导弹等关键装备。 20年,中国几乎从乌克兰拿到了想要得到的全部军工技术。尽管乌克兰的军工家底已被摸得一清二楚,但在局部单项技术领域,中国仍将持续加强与乌军工的合作。

中乌军工合作,除了转让“瓦良格”号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型项目外,在舰船、坦克、飞机的动力系统,特别是各型发动机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目前中国诸多水面舰艇,包括“瓦良格”号在内,还有“中华神盾”舰所用的燃气轮机DN/DA-80、中国为巴基斯坦开发的“哈立德”主战坦克所用的柴油发动机6TD-2E、新一代高级教练机猎鹰-15所用的发动机AI-222,以及适合高原山地直升机的发动机,均来自乌克兰。改良后的DN/DA-80,其可靠性、可维护性、大修周期、使用寿命均超过乌克兰原装。 燃气轮机是现代化大型战舰的“心脏”。《汉和防务评论》称,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从乌克兰“曙光”机械设计科研生产联合体引进了UGT-25000燃气轮机,不过当时没有转让技术。进入21世纪后,因经济窘迫,乌终于同意转让全部技术。
回复 石璧 2014-2-28 13:27
处在大国争夺中的国家都很可怜,永无宁日,朝鲜就是一个例子
回复 料理鼠王 2014-2-28 16:09
很多事情是不能摆上台面的报道的。
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这才是王道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18:23 , Processed in 0.02981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