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245|回复: 5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战史] [太平洋战争]日本和美国的国力对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8 22:3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不是马甲 于 2011-12-28 22:37 编辑
7 C) _4 [& p5 Y+ P9 q) B& T' x2 ?3 E
这是一本书的草稿,书已经出版了。出版之后删节甚多,我贴一部分草稿版的吧。很佩服图书公司的编辑,他居然能捏着鼻子把我这个颠三倒四,图表编号都错了好多的东西给整理出来。
; r* j; P  s& a, w, r' A- {5 W7 k! X- R- ]# C" x; M0 @
如果看一下太平洋战争之前日本和美国的国力对比,那么就会感到很奇怪,日本人为什么会发动这么一场必然失败的战争?
( _. D: P- C7 C5 H
0 {* h) f, L+ c- E  v! v( a: L) v- l* N
图1    太平洋战争之前日本主要资源对海外的依赖程度% B) }3 K* A4 n) G( l
在这张图上,大家可以看到日本人的重要资源都不能自给,而其中最重要的石油、废钢更是来自于直接于对手美国。
5 h' O4 s7 D+ I. ]很简单,日本人又一次把自己的国运放在了赌桌上。只不过这一次他是不得不赌。如果1931年他们就收手,那就是全胜的局面,但是赌徒的本性让日本人一直下注,终于失败。
% F. L! E0 a# `/ |从甲午战争开始,日本人就几乎在不停地打仗,几乎每十年就有一次。1895甲午战争,1904日俄战争,1914-1925入侵远东,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3年长城抗战,1937年七七事变,1939诺门坎战役,1941-1945太平洋战争,日本就是一部失去了刹车的战争机器,一直打仗,总有失败的那一天。
5 n) a4 ^7 R: z+ j1895年甲午战争,海战方面日本实际上处于劣势,但是日本赢了;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方面更是处于绝对的劣势,但是居然还是赢了。这一次日本人又一次赌博,中国有句话叫”长赌必输”,果然日本人这一次输了。
) w5 J! _& {7 P# L3 D6 C2 H8 P日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战争的过程被不断的拉长,战争的烈度也在加剧,但是作为一个整体日本人的思维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虽然1907年的日本国防方针和用兵纲领就提到战争有从短期到长期发展的趋势,日本的财力有支援不继的趋势。(日俄战争就是靠英国人的贷款打的,所有颇有一些日本人后悔进行了这场战争。)
' \+ i( l# c0 g& [) [7 {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是战胜国,这给日本带来了相当的好处,比如太平洋上托管于日本的岛屿维持原状,主要是一些原来德国管辖下的岛屿;再就是华盛顿条约对各国海军主力舰艇的限制。: E8 o0 n; T# o- E3 B/ B9 ]) s
! F% F( E) J6 l
; F% }- x' o5 N( ^3 @' {- H
图2 《华盛顿条约》规定的各国的海军吨位比例(10,10,6,3.5,3.5)8 g& Z0 W! V$ }* n, J$ ]4 Q
5 i; B8 B% {4 U8 U" L* z5 b
一战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衰退期,日本也不例外。1925年日本陆军裁军,从21个师团缩减到17个师团;日本海军则把计划中原来的16艘战列舰和八艘巡洋舰的舰队的愿望,按照华盛顿条约进行了缩减,改成了10艘战列舰,4艘航母,16艘巡洋舰。
; C( k* B" M5 x$ A5 j到了1929年,这一年世界经济在经过了几年的稳定发展之后,一下子掉进了深渊,日本也不例外:黄金被禁止出口;中小银行纷纷倒闭;农村甚至出现了卖儿卖女的情况。日本的出口额从1928年的20多亿日元,急剧下跌到了1931年的10亿日元左右,钢产量也在达到120万吨后再也无法增加。7 A0 |5 \3 E4 f( t. K
这段时间,日本陆军计划关闭四分之一的兵工厂,有的兵工厂缺钱到了用多余的炮弹壳做饭盒出售的境地,相反日本海军在这段时间时间虽然一样艰难,但是要比陆军的日子好得多。
6 x  A5 ], s* M陆军的日子难过,那怎么办?打仗呗。既能抢钱,还能挣面子。在这个困境之下,日本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此后日本经济迅速走出低谷,两年时间出口额就回到了近20亿日元。( \0 Y, i8 \) A4 e* C
一次次从战争中获得甜头,日本人就忍受不住战争带来的诱惑了。九一八之前日本军费占预算的30%左右,已经很高了,到七七事变前日本军费占预算已经接近了70%。4 B* K) M: ]1 b3 u3 P

. r% A5 d6 O8 A* ?' `  c, v( h8 h: a( E8 m: B- V6 [! B
图3    太平洋战争武器生产占整个工业系统的比例7 N7 H. F' j8 f
老把钱花在军费上,那自然就没钱了。没钱怎么办?继续重复之前的道路,和中国打一仗,抢中国的。于是就有了”七七事变”。" n8 p/ r  K+ h8 o, v
& ?# Y' K* [8 [7 @$ R

+ s1 o' P7 g* {6 U8 k. t图4 七七事变之前日本军费占国家预算比例的增长情况+ P+ k8 v6 C* J3 a: {2 m
8 H0 `, g6 u0 N
$ B  o( V: V5 ~" T9 h& ^# M, {' v. f
图5七七事变之前日本军费占国家预算的比例
/ @! q' F* h* U3 P) {从这两张图上,大家可以很清晰的理解什么叫做军国主义国家,钱都花到军费上去了。做一个对照,请大家看一下战争之前和战争中日本国民的主食(大米)消耗量。7 t- N0 w1 m5 b# \; z) l$ U+ ~* t, U

# Q, y% u2 G& Q/ j7 Y
! T, _7 ^# m3 ^) Q: U# r8 V4 {图6 战争前和战争中日本人均大米消耗量,! |6 v9 Z7 r5 v: @" u
战前日本人均消耗大米165公斤,战中人均消耗大米126公斤,考虑到优先保证军粮和军粮运输储存中的损耗,可以说日本国民当时的粮食消耗量低到一个可怕的程度了。作为对照,2008年中国人均粮食消耗量为378公斤,难怪中国现在这么多胖子。
& E5 s, B: [! S" A6 t' X9 v“七七事变”在日本陆军的预期中,并没有说就要鲸吞中国,日本的高层并非全都不知道,对付中国最好的是蚕食,而不是鲸吞,蚕食而后消化才是正道,鲸吞的话这么大个的中国,噎死日本的可能性更大。但是挡不住军官们建功立业的热情,于是就开战了。打上以后才发现,中国太大了,这个摊子消耗太大,根本支撑不起投入。用句简单的话说,这一仗打赔了。  S- p4 C) f/ M3 H/ H7 l) @
打赔了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低估了中国人的勇气和韧性,这一口咬得太狠,惊醒了中国人,也唤醒了中国人的血性。$ N9 ~9 ]! Y8 q) S. Y
第二个原因是当时世界上这些强国比如美国、苏联、英国,包括日本的盟友德国,都不愿意世界上再出现一个大国,而日本人依靠自己的技术再加上从中国获取的资源,完全有这个可能。于是美国派志愿者航空队,其实啥志愿者,临时从美国军队退役,干两年回去还是继续当美国兵;苏联人就没动这么多心思,来华志愿航空队就是空军;德国顾问则一路参谋中国的防务,虽然国军从上海一路败退到重庆。这一点很正常,今天的中国在国际上屡屡被围堵,一样是他们不愿意再多一个大个的强国。
3 S& J( o+ h/ q4 I' n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美国人。美国的做法是逐步收紧日本脖子上的绞索,在日本死掉之前,尽可能的榨取利润。一个原因众所周知,是孤立主义在作祟;另一个原因美国的核心在大西洋,重点是欧洲。如果完全切断日本的资源,那么日本必然进攻东南亚以获取石油,这样太平洋就一定爆发战争。
& B% [( S3 M& U3 Q; J; w太平洋有了战争是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的。一方面是太平洋上的战争必然导致美国要向太平洋西岸派遣军舰,这样就会影响大西洋上的美国海军;另一方面日本人北上攻打苏联是美国人最希望的,而日本人也确实有进攻苏联的可能。中国这边,只要能利用中日战争赚钱就好。
# I0 a3 ^" N; s9 P! r抗战前三年,美国为日本提供了日本所消耗的石油的70%,废钢的90%。换句话说,那三年包括南京大屠杀等惨案杀死中国人的日本枪弹,一半以上的原料来自美国。9 S: ?( l  A0 V2 z, I3 @, H7 D& q
另一方面美国又大力支援中国。首先是趁机购买中国的白银(当时白银跌价,买进白银等于赔钱),用美元支付,以便于中国购买美国的武器;后来又直接提供贷款,以便尽量利用中国消耗日本的国力。
3 ?3 B+ u. S: a. n美国人玩这种左右互搏,是有自己的基础的。美国具有天生的地理优势,别的国家无法在陆地上威胁到美国。美国的国力最强,置身事外,又有钱又有枪,自然可以采取自己认为对自己最有利的做法。至于这个做法长远的看是不是确实有利,那是以后的事情。$ R4 Y/ a2 e2 o8 o( b

) W# Y9 v- l/ S$ v* E8 ?% \  x 5 |% b: w, d  U0 K( x7 Y3 t
图7  1940年世界石油产量分布
6 ?' a4 I2 C3 l( }9 s+ w! g最大的那一块是美国,占了世界石油产量的一半以上;中东的石油还没有被大量发现,所以很少;在上方正中间有一条很细以至于几乎看不到的线,那是日本的石油产量,紧挨着它的是德国的石油产量,光看这个图就知道日本人和德国人打赢二战的难度了。* ~; \0 I# D( g7 s6 x/ ?3 S' ]; k
1 9 3 9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旨在反对日本提出的 “ 东亚新秩序”的 “ 太平洋设防案” ,以立法的形式反对日本对东亚侵略野心的行径。7月 2 6日美国通知日本废除日美通商条约.对日本打击无疑是沉重的。二战爆发后.日本扶持汪精卫成立南京傀儡政府时,美外交当局立即声明,重庆国民党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1 9 4 0年 7月,美国宣布对日禁运汽油与废铁。1 9 4 1年 7月,当日本全部占领印支后,罗斯福立即下令冻结日本在美资产。” 把在美国的日本权益有关全部金融.进出口贸易的事务都归由美国政府管制。 “美日经济关系实际停止。随着日本脖子上的绞索一步步收紧,日本人开始抗争也是必然的。3 ~5 Y0 k% D. q! b- K
日本人并非没有北上攻打苏联的打算,只不过最精锐的关东军恰巧碰上了二战最优秀的陆军将领朱可夫,虽然那时候朱可夫还是个中级将领未出茅庐,但是苏联的强大国力和朱可夫的军事天才让日本人吃够了苦头。
  {' S8 M/ d3 M* n/ D在日本的扩张战略中,原来有两个战略选择:一个是北进,即将苏联作为主要假想敌,向北进攻西伯利亚;一个是南进,即以美国、英国为主要假 想敌,向南进攻东南亚。日本陆军主张采取北进战略,巩固和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利益,向北进攻苏联的西伯利亚。而日本海军主张采取南进战略,以中国为根据地,向南进攻东南亚。究竟采取哪一种战略,关系到把日本军事力量的重点放在什么方向的问题。日本陆海军争得非常厉害。1936年8月7日,日本最高决策 层决定采取”南北并进”战略。根据这个方案,陆军军备以实施北进战略为目标,准备同苏联作战;海军军备以实施南进战略为目标,准备同美国作战。) P/ {2 r1 V  b' D
这个战略是个折衷方案。但是,北进战略仍然强势,日本并没有动摇北进的企图。然而,1939年后,日军却放弃了南北并进的战略,采取了”南进战略”。
: @$ a3 x7 T( j1939年5月11日,伪满军突袭了一支在诺门罕巴尔德敖包山(Nomonhan Burd Obo Mountain)西侧山脚下的蒙古人民军部队,日本方面则声称,本方击退了进入伪满领土放牧的蒙古骑兵入侵者。这样,一场苏军以蒙军的名义,日军以满军的名义,决定了二战的走势的一场大战就这么开始了。
% q- G& n  E# x说他决定了二战的走势,有这么几点:1,彻底打消了日本北上的野心,战争的方向转往了太平洋;2,朱可夫脱颖而出,成为了莫斯科的保卫者和柏林的终结者;3,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最危险的时候,敢于从远东抽调了生力军投入战场,二战就此转折。
8 R* V$ r' [. ~除了朱可夫元帅,这次事件还要提到几个著名的人物:; d. M. a0 m, w* ]6 T4 ~
一个是留希科夫,他是叛逃到了关东军的远东克格勃头子,他给关东军们带来了斯大林大清洗之后,远东苏军战斗力急剧下降,人心不稳的情报。并建议如果趁着苏联正在西线何德军对峙的机会,在远东对苏联动手,苏联必然会退让。可惜他的这一重要情报落到了另一个人手里,一切都没有按照他的推测发展。
- A" y( p( t5 k+ I0 x6 S- n第二个是佐尔格,也就是他得到了留希科夫的情报。佐尔格很快把这份情报发给了莫斯科,并建议他们在远东不要退让,付出再大的牺牲也要打赢这一仗。原因在于日本人的性格,如果你退一寸,那么他们就会进一尺;如果你进一寸,那么他们就会退一尺。莫斯科采纳了他的意见,虽然战役的初期苏军吃了亏,但是中期就努力坚持,最后就大获全胜。/ s' e9 _' C: a! w, S
第三个是哈斯巴特尔,又名荣茂,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员,当时还是中国人。他和其他一些情报员的故事的事迹,在中央台的《马背谍影》这部纪录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其实他们中的多数是达斡尔族人,达斡尔族不是马背民族。因为知道了太多苏军的秘密,哈斯巴特尔后来加入苏联国籍,再也没能回到中国。& W* \7 D' g* o$ k
第四个是辻政信,关东军的参谋。辻政信制定了计划,对上压制了情报,对下连忽悠带压制个作战部队,”日军一个师团相当苏军三个师团”就是他的名言。由于日军的军制,这种参谋的权力非常大,不能按照中国、美国和苏联的情况来推断,可以这么理解,虽然他们职位不高,无奈所在的机关可以指挥前线的部队。简单地说就是哪怕是前线的中将师团长,相当程度上也要听他这个少佐的。$ C  p0 H! _% O' s! G
# W8 C3 y$ o/ }5 j6 s3 _- I
8 `+ p1 o- g, q! M( L
图8 诺门坎之前日军军力对比,日军编制为师团,苏军为师9 l# u+ F2 k$ [$ f8 V
这张图是诺门坎之前日军和苏军军力对比,日军编制为师团,苏军为师。这个并不完全准确,因为人数上苏军的师编制较小,而日军的师团编制较大;火力上就相反了,就火炮来说,关东军当时能和苏军抗衡的九○式火炮就只有24门,而一个苏军野战师,光15厘米榴弹重炮就有24门
( j% g2 L0 z. w* w7 L当时关东军估计苏军是步兵9个大队,火炮120门、坦克150辆、飞机150架、汽车1000辆,再加上蒙军两个师,总共30000人的兵力。(实际是兵力57000人,坦克500辆、装甲车385辆、火炮542门、飞机515架。)! m* ^( t. b2 \
这个情报可以说错的离谱,自然失败来得也是很离谱。+ e" |2 U' P4 E
第一阶段,1939年5月4日从小摩擦开始, 5月28日日军的东八百藏支队,就被苏蒙军全部歼灭,除了四个通讯兵。两百多具尸体都被摆成了一个圆形,东八百藏中佐在最中间。一半以上的尸体被烧得漆黑,卷成了一团。干这活的是OT-130喷火坦克,怎么干的就不可考证了,对于在没遮没拦的草原上只有轻武器的日军,喷火坦克就是标准的大杀器。不过东八百藏不是被烧死的,是被一个蒙军中尉打死的。' r% ~& |8 U: F2 @2 B4 O% y
第一阶段日军唯一的亮点就是空战,苏联空军几乎完败于关东军的空军。飞机的原因倒在其次,主要原因是飞行员的水平差距太大。  b" l8 O) \* S4 e# G, x4 S
6 n* |2 n9 _* r
第二阶段的争夺基本在空中。6月18日,朱可夫被调到了战场。苏蒙联军进占了到了哈拉欣河东岸,原来日军所控制的区域,顺便把周围的日军工事、基地仓库都给炸了。
8 z  y" ?  m# U2 w仗打成这样,辻政信等人居然伪造了大捷的情报。于是关东军司令部就收到了的电报:“庆祝诺门罕方面贵军取得的赫赫战果,如今后该方面敌军有增兵或入侵企图,请及时通报贵军的计划,使用兵力及需往满洲增派的兵力和器材”。" b7 I( \- H0 u
就在关东军司令部莫名其妙、大本营战和不定的时候,辻政信就在6月27日,派关东军第二飞行集团对外蒙古的达姆斯克空军基地实行空袭,炸毁击落苏蒙联军各类战斗机轰炸机达150架。他一个参谋,居然把作战课长,总参谋长,司令官的字全给签了,而且还是用的自己的名字。+ Z+ Y: D7 \0 T* }' q
为什么用的是关东军第二飞行集团?那是因为他们只有一个第二飞行集团,第一飞行集团这时候还是雏呢。1935年12月2日“关东军飞行队”改称“关东军飞行集团”,接着从1937年8月2日开始又改称“第二飞行集团”。 “第一飞行集团”一个多月以前的1939年6月1日才刚刚成立。“第二飞行集团”的组成是两个飞行团,负责制空任务的第12飞行团和装备了24架轻型轰炸机和13架重型轰炸机的第九飞行团。+ ^% L+ X4 ~& v* g1 q3 K
“第二飞行集团”还是很强悍的,和苏军相比,飞机数量上差不少(119架作战飞机,对手苏联航空兵的151架战斗机和116架轰炸机)飞行员的质量则要高很多,这批飞行员佐级飞行员很多,是日本高淘汰率下练出来的精英飞行员,放到别的国家多数是要留在航校当教官的,而且多数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战场上经历过实战。苏联人开战后吃了大亏,调来了在西班牙打过空战的48位高手才好容易找到了适当的战术。6 B0 o9 p$ R" Y' ?
6月21日开始,第二阶段的诺门坎空战开打。苏军的主力是双翼的I-15和单翼的I-16,日军的主力是单翼的Ki-27九七式战斗机,双翼的Ki-10因为性能太差,就没拉上来让对手刷成绩。三天大战之后,飞行员和飞机都略占优势的日本空军硬是被苏联红军的飞机海给淹没了。没办法,数量上的差距太大,一个就算你飞机和飞行员强悍,但是人总要休息的,总是得不到足够的休息,状态会下降的;一个是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 {+ |% K0 ]  f' G4 ]0 ?
在夺取制空权后,苏军的SB-2轰炸机(这个名字在现在的中国 不太好听)就开始欺负地面上的关东军了。欺负的狠了,日军的战斗机就想出来报复,结果就屡屡被高空的I-16伏击,打到后来日军的战斗机都不出动了,高高在上的I-16有时候也客串一把对地攻击。  t! n- `5 u% p, ]! H: t
这一阶段日本空军仅有的闪光点是6月27日,9架Ki-30九七式轻爆、9架Ki-21九七式重爆和12架イ式重爆在74架战斗机的的掩护下 偷袭塔木察格布拉格机场,日军谎报战果是地面摧毁49架苏联战机,空中击落99架,实际上苏军的损失大约为20架。挺好的一次胜利,结果把自己人给忽悠瘸了。
: L, p3 f* H5 g, ]' o/ |7月3日凌晨,关东军第26、28两个联队在小松原道太郎的带领下偷渡哈勒哈欣河,摸上了巴英查岗,然后被苏军的SB-2轰炸机,坦克、装甲车、摩托化骑兵、炮兵第185团一通招呼,就在支持不住想要通过浮桥回撤的时候,提前逃回来的小松原将军担心苏军顺浮桥冲过哈勒哈欣河,警然把桥给炸了,这两个联队基本上全军覆没。0 H' o' m" v+ V* I
这期间还有一件事就是731部队企图对苏蒙联军水源使用细菌武器。不料苏军通过情报员早已探听到了这一点并且铺设了供水管道,反倒是日军自己1340名染上伤寒病、赤痢病和霍病,731部队军医和敢死队员,被细菌传染而亡命的达40多人。原因是投毒方法错误,自食恶果。从此后日军再未敢对中国以外的国家使用细菌武器和化学武器。
' [, o# n& a' T+ {" W/ P! u; Q" u
5 [& I) q. x9 C$ m# m) a第三阶段以地面战斗为主,补充了兵员、火炮的关东军开始对苏军反扑,而苏军因为地形关系易守不易攻,基本放弃了之前占领的地段。结果战争的形式是日军进攻,胜利占领一块地方,然后被大炮、坦克、轰炸机给炸得底朝天,再撤回来。然后双方继续僵持。
* c, u  m) _8 Y7 `5 R2 {4 l* X  ]日军的进攻只有两个作用:一是执行上级的命令,二是给苏联红军刷战绩。
! p6 k2 ^6 p  N8 M- j空中的战斗就是苏联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皇军只能等着看。苏联空军还欺负日军飞机没有夜航能力(优秀的飞行员这时候已经去见天照大神去了),轰炸机晚上慢悠悠飞来,扔了炸弹就走,不定时的给关东军响闹钟;战斗机则在天亮前起飞,天一亮就正好赶到日军机场晃悠,日军战斗机起飞迎战,就在刚要离地的时候,在就算计好了苏军飞机就来个迎头痛击(刚起飞的飞机就是靶子,一点机动和反击的能力都没有)。最不像话的是苏联人使用了空射火箭弹,日本人对这种武器一点都不了解,结果挺优秀的战斗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打了靶
8 f; [/ a: l2 @7 E9 a5 l( ^2 c) G% @+ i
第四阶段就是苏军的反攻了,8月20是个星期天,日军的指挥官们大批的去休假了,这天早上,苏军的轰炸机来了。9 G  x1 C5 ]1 q- S5 ?9 [
憋不住火的高射炮开火了,哪知道这是苏联人的诱敌之计,高射炮一开火,30分钟就被苏军的远程炮兵全给砸熄火了;随后,浩浩汤汤的苏军轰炸机来洗地了,轰炸了半个小时;轰炸机刚回去,苏军炮兵又发言了,这一次是两个半小时;炮兵刚休息,轰炸机又回来了;轰炸机走了炮兵又来了。好容易苏军不折腾了,皇军抬头一看,还不如让他们折腾呢,苏联人的坦克海来了。2 G! @) g9 ~3 j# U
苏联坦克的主力是T-26,扬威二战的T-34还不到他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即便是后来苏军进军东北消灭关东军,T-26还是东线的主力,对付日本人,这个已经足够了。苏联坦克有个好处,用的是柴油机。柴油很不容易点着,日军曾经用燃烧弹对付它,但是效果不佳。
) i* a) R, l6 y- x: U苏军的进攻从两翼开始,结果就是当中路的日军快被包围的时候,他们还在考虑如何向苏军进攻。最后,第二十三师团全部,第七师团的两个联队,第一师团的一个野战重炮旅团被歼灭了。幸运的大阪第四师团这时候还在赶往前线的路上,,第二师团的一部分距离战场还有40公里,从关内调来的两个师团还在集结,这些部队都幸运的躲过一劫。% L7 Q4 B2 C% s  }# h
1966年10月3日《朝日新闻》根据从靖国神社出来的消息说诺门坎实际上日军战死了18,868名,而当时的战报是战死7,720名。不管是哪个数字,这次战役告诉了日本人一个真理,在陆地上不要招惹俄国人。自此在南下战略方面,陆海军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南下。: x; [  s) t' a, r" y* l
既然俄国人不好惹,那就对美国人下手吧。(二流氓打不过要去挑战大流氓,这思路真是很奇怪)6 n- p6 U: S3 M, f$ K' G
日本人为什么会去挑战当时世界上的第一霸权大概有这么四个原因。
! S6 r9 T: j2 C! L. k: X一、        日本海军思维的僵化和战略思维的短视。在《浩瀚的大洋是赌场》这本书里,对日本海军当时的一些弊病介绍的很清楚。总结到一块就两个字“科举”。科举制度可以选出很优秀的官僚,但是选不出干事情的人才。海军学校里学习是为了考试,而不是为了战争,比别人好一点的在校成绩在将来的提拔方面会带来优势;军舰上的军官们首先考虑的是别出事情,因为日本军官多,军舰少,出了一次问题就一辈子翻不了身;出去作战,要是三支舰队的长官军衔和资历相同,那就按照毕业成绩排队,谁成绩好谁当司令。(进攻荷属东印度一仗)
; [# d" w% f. ]) W" E$ h二、        军国主义的盲动心理。日本海军在此之前,已经和中国和沙俄各打了一次海战,两次都是在劣势的情况下起死回生。日俄战争虽然俄国人的波罗的海舰队转了半个地球、太平洋舰队被封在港口里,日本也仅仅是险胜;甲午战争日本赢得并不轻松,清朝海军的巨舰大炮思路是对的,日本人虽然赢了这一仗,自己也很快把小船快炮改成了巨舰大炮。而且当时随着欧洲战场德国人的胜利,' [! d5 k4 P+ j/ U: v( G% t" z% D! M
三、        美国人的绥靖政策和退让。在珍珠港之前,日本人已经攻击了一次美国军舰。让我们中国人感到屈辱的是,这一次攻击发生在长江上,具体地点是南京附近,时间是1937年12月12日,南京大屠杀的头一天。美军炮艇“珀内”号内河炮艇载着美国驻华使馆的最后一批撤离人员和一些西方记者拉着美孚石油公司的三条驳船从南京开往重庆,刚开出就和英国炮艇“瓢虫”号一块被日本飞机轰炸,炸沉后又有日本汽艇用机枪扫射,“珀内”号舰长被炸伤,两名美国水手和一名意大利记者被机枪打死。事后美国人的做法居然是息事宁人,虽然当时船上的记者拍摄的影片连日本飞行员的脸都能看清楚,罗斯福却命令把照片删除,按照日军误炸处理。
' K' T' H/ J( a  K* z( s四、        资源枯竭的原因。当时美国对日本进行了几乎是全方位的制裁,日本的石油和钢铁来源已经枯竭,日本侵华战争中70%的石油,90%废钢,都来自美国。不打仗,光消耗,日本人也挺不住。
! Z% j: N* n: g2 T- Z4 T第五个原因,这个原因在以上四个原因之外,是个大家都说不出口的原因。美国人不希望日本依靠中国的资源成长成一个大国,否则太平洋上就会出现一个和他们分庭抗礼的国家,这是美国人绝对不能容忍的。昨天的日本,今天的中国,美国人的基本原则没发生任何变化,一定要打压太平洋的西岸。
3 |+ d" n5 n& U: X' s当时日本的国力和美国人相比如何呢?先简单的看看军费支出,然后我们从钢铁和石油两个方面着手简单介绍一下。
1 t) D" [' e; p  D,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的钢产量是世界第一,占全世界总的钢产量的一半左右,这个指标直到最近才被中国超过。中国的钢产量从1995年开始爬升到世界第一,2010的粗钢产量才刚刚接近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修正后好像已经过了一半了),超过世界第二名到第二十名的总和。白白便宜了澳洲和巴西的矿霸们,今年的铁矿石价格又要上涨34%。, E( C- t9 V- c
石油方面,但是中东的石油还有没被发现,美国是世界第一的产油国兼储油国。
- S7 t1 `' b4 z9 \9 b+ S
2 m. g4 t  z# L ( X0 k3 ~1 P) p1 Z' o9 |
" L, i- Q! i' C4 F; e$ b
石油的产量如此悲剧,那么人工合成石油呢?
( g5 o- b4 |. p% h  Y0 ]2 {2 g) L3 ~: p7 D! b" K- f; i

+ d$ w8 {) O/ ^: F图14太平洋战争期间石油产量(单位:万升)
  l( [$ Z( o- |6 W& \6 v2 }请大家仔细看,在金字塔的最上边有一点点几乎看不到的尖端,那是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自己的石油产量,中间有一小段很小的地方,那是日本自己的人工合成石油,这个产量相对于从东南亚运回的石油可以忽略不计。而事实上,拜美国潜水艇所赐,从东南亚运回的石油相对于日本的消耗,也可以忽略不计。
+ K4 Y' y* \/ e' I5 }* b, D* f4 P7 s1 N: ^( t' a
1 _5 P6 D$ H; h& ?
图15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从东南亚计划和实际运回石油的数量(单位:万升)
( S; l- I) w/ ~1 m看看这张图就知道了,到了1944年日本从东南亚能够运回的石油已经比计划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而到了1945年,虽然战争打了八个月,实际上运回来的石油基本是0。到战争结束,日本的石油储备已近枯竭,要是按照美国人的作战计划1946年春登陆的话,日本人只能在原地呆着作战。) ^$ s( g7 o3 r% }$ n" |' ~4 ?
日本运回来得石油急剧衰减还可以从这张图上看出来:
$ m2 `% _3 c# |- C) ~
( o( J& j. X! }" d, N7 z) J; i7 o
( F- K! O' E$ O9 b; X/ x图16 战争期间日本海运量的变化" i8 L9 B5 Y% F2 t) D/ D
按照1942年的海运量为100%,到了1945年,海运量就只有10%多一点了。为什么呢,看看日本船舶的吨位变化就知道了。
8 ~* |; \$ z) e9 Z " R9 |+ J4 _( |1 p* W4 A
图17 战争期间日本船舶吨位的变化(万吨)& q1 W$ |) ^8 f. b( G4 F
这是战争期间日本吨位的变化,只能用杯具来形容。当然战前他们可不是这么计划的,下面这张表是他们战前计划和战争中的实际情况的对比。6 N6 Y$ P; u: L4 i# z. p  S9 p6 m: t
; Y& r( b% W$ F9 B. v7 V
8 n  V6 B# \) |/ S
图22 战争期间日本方面的预期和实际生产及损失情况。可见损失远远超过预期而新增生产量很低。9 I& ?, g* z' ]7 E4 _/ n
对战争的预期和实际情况的差距能有这么大,中国有句成语可以很简单的解释这种现象,叫做“自不量力”。
/ t. E( X. E( r2 ]2 X. ~6 }
0 l- f- i' }* [3 x
: i3 {- D5 O7 {- m  v" G0 x/ `( |9 y/ Q: }9 H' N2 q2 z
图13 太平洋战争期间不同部分油料的消耗(单位:万升)
6 b- Z) B  g- {6 ~, ?  B这张图是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石油的消耗,可以看到陆军的消耗是最低的,民用的消耗没有太大的变化,那是因为已经压缩到了没法再压缩的程度了,而海军的消耗到了944年有了一个明显的下降,原因是大批的军舰和飞机都已经在太平洋海底了,自然不用消耗油料。
+ q2 ~' o3 m7 {3 z. W2 J  D* t$ q, j- E8 h: U% A9 H

3 B. Q  d) p% D1 P% p; g8 v6 b图18 战争期间钢材的供应量及分配(单位:万吨); c' }2 M+ Y7 k: H
这张表是战争期间日本钢材的分配,可见大部分钢材都分配给了军用,民用船舶没有钢材,也就没法造船。不能造船,美国的潜水艇还在帮忙,东南亚的石油就运不回来,石油运不回来军舰和飞机就只能歇菜,军舰和飞机歇菜,那就只能看着美国人在太平洋上猖狂。这么一个恶性循环,终于把日本送到了一个万劫不复的境地。
" p, t* B" A4 d- L3 A- R战后的日本曾经对参加二战的世界各国的能源占有情况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估算,其比例如下图所示:
$ {* D* u1 Z) y: g ) o2 a* G. `8 g- y

' U+ [1 [+ U0 u* @图19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方面对各参战国之间能源分布的对比的推测3 Z" ~  ^& S: W( H* M0 |( H
这张图只能显示一个大致的相对比例,相对值并不精确,只能作为参考。不过当时美国比其他参战国的总和加起来还差不多倒是接近实际情况,最上方中间最小的那一部分是日本,紧靠着它的那一小块是德国。这个参考数据,也是中国在去年刚刚接近美国,2010年的发电量大约是美国的97%,2011年才有可能超过。1 \7 E; D" d  ^$ W  e5 P
这是国力的对比,军力上的对比就更没法看了。
& T; x1 Y% \- m8 A6 V& V1 X
3 J9 A4 c5 y, B: a% ] ' B0 s9 k# M3 i3 ?- {) |
图20 不同年份美军军力和日军军力对比,以日军军力为1,美军对日军的倍数如上。
" A1 ^8 x6 X/ F; M6 p# Q$ o日本差距最小的是飞机,1944年的时候是1:3.2,差距最大的是坦克,1943年美国坦克产量是日本的80多倍,造船量是十几倍,这仗实在没法打。7 `# h1 {7 \! U* `) [+ H
反映到战略物资上,就是这张表。
: Y+ j3 I" V' l/ F+ X. {2 z3 ^: `& M: L2 f' x
图21  1944年日美两国战略物资对比
4 o/ X  s& F+ l/ m# Y( x, k1 L1 b用个啥词来形容这个比例呢“惨不忍睹”。
0 X+ l6 F" f# I" Y$ o国力和军力的差距反映到了战场上,就是这个情况% x# J% I  h& e. M4 [% A; P

- I" d, ^5 Z7 k+ C& O图 22 日美两国陆军武器装备对比: D( f7 m9 \# p: o
(美军为各种师平均值,日军为精锐师团)" M( e1 W  c1 t. i
好吧,除了人数上日军的精锐师团能够接近美军的师的平均值外,剩下的只能用可怜来形容。别忘了,太平洋上的美军,还有空军和海军的支援。加上这些,日军的惨状就没法看了,而且,因为后期不济,太平洋上的日本陆军,饿死的还要占一大部分。威克岛是美国跳岛战略被跳过去的一个岛,美军曾经拦截了一艘从威克岛往日本本土运伤员的医疗船,登船检查之后,美军军医认为一半人都不可能活着到达东京。5 \4 E* U0 h! n) ?
下面这张图是日本和他的两个主要交战国的飞机数量对比。缺1941年的苏联飞机产量和1945年的美国飞机产量。$ u6 r" }' D' f

6 s) U9 F- R5 X- E图23 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三个国家之间的飞机产量对比
0 Z- `* {; ]6 Q& u! ]! r1 ~* T相对于这两个对手,日本的飞机产量也太惨了一点,而且因为铝的产量不足,日本飞机的质量更是差了好多。除了这些,飞行员的数量和质量和这两个国家都没法比,早期的优秀飞行员损失之后,后来的飞行员因为油料不足,训练水平低的要命。
5 W" e+ G! }+ ]: ?既然日本人执意要打这么一场非输不可的战争,那么我们就简单的看一看这场战争的进程吧。0 z* M! O0 G  z0 B
3 E/ ?$ h( H' h5 s6 M' `3 z7 c
1 u0 J8 C0 Y6 r
, G& J0 ]; P% s/ K  U, ]

8 b  D, _7 z( s都是用爱坛自己的图床,为什么有的可见,有的不可见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5 捐资 +2 学识 +1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5 + 2 + 1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1-12-29 02:48:11 | 只看该作者
日本也是没有办法,这种事是收不了手的。美国对日本其实一直是没有低估甚至有些高估,从日俄战争后就几次考虑到一旦和日本开战,有可能一下子退回到西岸的结局,未战而先想到最坏的结局,说明美国对太平洋的情况是有清楚的认识的,日本偷袭珍珠港反而帮了罗斯福一把。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8-20 01:05
  • 签到天数: 1020 天

    [LV.10]大乘

    板凳
    发表于 2011-12-29 03:38:35 | 只看该作者
    有的图看的到,有的看不到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1-12-29 05:53:44 | 只看该作者
    日本如果不盲目扩张,慢慢消化朝鲜和东北会怎样? 如果单纯的比较经济实力, 怎么解释蒙古灭宋, 满清灭明?

    点评

    那个时候,火器因为精准度还没有解决,所以不如弓箭。冶金,明的冶金就不用提了,好的铁器都是进口日本的。清仿制大炮成功后,小明就没有OUT了  发表于 2012-1-3 07:06
    清的军事科技实力也在明之上,不论是马匹还是冶金。看看清朝的马政,还有萨尔浒祭天,杀牛杀了几刀都杀不死,不知道是训练问题还是冶金的问题  发表于 2012-1-3 07:01
    蒙古的科技实力远在宋之上,南宋的海军在长江称雄多少年,蒙古搞了几辆投石车精确打击,迅速开辟了登陆场,过江鸟。注意是抛石车还不是火炮。  发表于 2012-1-3 06:59
    热兵器时代,提高了经济和人口在战争中的决定比例。手拿一杆枪的游击战在冷兵器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发表于 2011-12-30 09:24
  • TA的每日心情

    2019-2-23 14:22
  • 签到天数: 476 天

    [LV.9]渡劫

    5#
    发表于 2011-12-29 08:15:10 | 只看该作者
    块头一定要大,人一定要多,家里瓶瓶罐罐一定要堆满。3 }8 Y! c6 h+ ]: u1 y
    羽量级遇到最重量级的刚开始还能灵活的打两下,体力下降逼到角落了就死翘翘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1-12-29 09:01:09 | 只看该作者
    丁丁 发表于 2011-12-29 05:53 & J# q( I! P; f; U+ H; c* c3 M
    日本如果不盲目扩张,慢慢消化朝鲜和东北会怎样? 如果单纯的比较经济实力, 怎么解释蒙古灭宋, 满清灭明 ...
    7 d4 S) \$ G& G. C2 X/ U5 ?6 t
    蒙古灭宋,满清灭明很简单。 蒙古在被铁木真同学,满洲被野猪皮童鞋组织起来后,军事上是低成本,高效率。 蒙古和满洲的扩张都是做的没本钱的买卖。 与其相比,宋明的军队就是高成本,低效率滴干活。最关键是在因为交通成本的问题,宋明并不能有效滴做到将优势滴人力物资集中。但工业化的国家不存在这问题。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7#
    发表于 2011-12-29 09:25:35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1-12-29 09:01
    - h  A* z0 L; M5 _% `蒙古灭宋,满清灭明很简单。 蒙古在被铁木真同学,满洲被野猪皮童鞋组织起来后,军事上是低成本,高效率 ...
    ! N$ a3 J1 \5 @) l( M' Y
    还有,南明没能像南宋一样至少是有一个掌控全局的政府,而明兵降清的比例远远超过宋兵降元。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1 21: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8#
    发表于 2011-12-29 10:21:33 | 只看该作者
    燕庐敕 发表于 2011-12-29 09:25   D, `) F: u, P/ w
    还有,南明没能像南宋一样至少是有一个掌控全局的政府,而明兵降清的比例远远超过宋兵降元。 ...

    , ^, h4 j+ w8 n; L明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已经被李自成打倒了,又不迁都,又不设太子,还不像赵家只跑出来一个,天灾人祸。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9#
    发表于 2011-12-30 00:47:50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1-12-28 20:01 # w( Z& n: ^: D  u
    蒙古灭宋,满清灭明很简单。 蒙古在被铁木真同学,满洲被野猪皮童鞋组织起来后,军事上是低成本,高效率 ...
    . J! l& t9 a6 a: @- T; @# [
    不完全如此,二者都是新兴阶段对衰亡阶段,对应的例子就是元末明初,还是蒙古人对汉人,结果倒过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10#
    发表于 2011-12-30 00:51:47 | 只看该作者
    丁丁 发表于 2011-12-28 16:53 - F: J+ p/ U/ Z' [. L% W5 C; F
    日本如果不盲目扩张,慢慢消化朝鲜和东北会怎样? 如果单纯的比较经济实力, 怎么解释蒙古灭宋, 满清灭明 ...

    . t  j, N) X5 }+ {日本的问题在于政府被军队绑架,而军队被少壮派绑架,少壮派不懂得政治而只想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于是一盘好棋居然给下成了满盘皆输的结果,可怜当初黑龙会的那帮子人了。" L& K$ c0 x  D4 W; j5 X) @" n+ P/ v2 x
    3 x1 l* e. b' w0 c3 P$ M
    具体地说就是,假使九一八以后日本能够停止扩张而致力于消化东北,现在的东北和朝鲜就是日本的一部分了,咱们和日本以长城为界。

    点评

    油墨: 5.0 油菜: 5.0
    给力: 5.0 涨姿势: 5.0
    油墨: 5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11-10 08:54
    不是民族性,而是军人,特别是少壮派军人,控制了上层的悲剧。当时日本政坛是有适时而止的呼声的,但是抵不过军部的力量,于是只好悲剧了。  发表于 2011-12-30 20:08
    如果小日本能适时而止,它就不是小日本了。这是小日本的民族性决定的。据说先朝鲜、后东北、然后全中国,是丰臣秀吉时代就确定的大战略。  发表于 2011-12-30 16:38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11#
    发表于 2011-12-30 01:03: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兵帅客 于 2011-12-29 12:04 编辑 / o& v0 S7 v7 y
    燕庐敕 发表于 2011-12-28 20:25
    : T; P& D. n) I还有,南明没能像南宋一样至少是有一个掌控全局的政府,而明兵降清的比例远远超过宋兵降元。 ...
    + J5 p- J+ d% V$ \% b

    3 D, F6 B7 Y2 `5 Y1 K( q南宋初和南宋末完全是两回事,南宋末年宋军投降元军的也很多,这点和明军降清的差不多。具体来说就是,襄阳都统制司、江陵都统制司、淮西和内地的各路宋军都投降了,只有鄂州都统制司(张世杰)、川东(张钰)、潭州(长沙)和淮东的一部分坚持抵抗。这里要注意的是,李庭芝并不能控制全部淮东宋军,他在的时候,淮东宋军已经有不少投降的了。4 H3 ]" ]/ h4 g( {; p

    3 b6 U4 w6 E- b9 R这就是为什么张钰和张世杰后来那么有名,因为张钰在川东坚持到了最后,而张世杰的部队成为南宋行朝的唯一正规军和军事支柱(这里指的是从前线下来的,而不是后方的,因为后方的战斗力不行),其余的都没了。

    点评

    油墨: 5.0 油菜: 5.0
    给力: 5.0 涨姿势: 5.0
    油墨: 5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11-10 08:54
    的确如此,此人做宣抚足够,做宰相就差了些,搁在当时属于南宋末年的杰出人才了。  发表于 2012-1-5 10:23
    贾相此人太过复杂,不好恨的牙痒。个人感觉是有吏才无相才,有公德无私德,至少对得起老赵家。至少比空口白牙说大话的北宋李纲强的多吧。  发表于 2012-1-5 09:04
    这个与刘整无关。刘整算不上统帅,也就是四川宋军的一位名将而已。另外,他的投降与从襄阳开始的崩溃隔了好几年,心理因素应该早已经过去了。  发表于 2012-1-2 01:38
    打算打算,迫反了老帅刘整,也是宋军大量投降的原因之一吧。一看到与宋有关的文章就恨贾相恨得牙痒。  发表于 2012-1-2 01:13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12#
    发表于 2011-12-30 01:06:48 | 只看该作者
    史节 发表于 2011-12-28 21:21 $ h$ ^' J4 c9 i" v) y; P
    明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已经被李自成打倒了,又不迁都,又不设太子,还不像赵家只跑出来一个,天灾人祸。 ...

    $ D6 _  R0 v6 w  G7 b0 u, c' q5 F明末的那个已经彻底腐朽了,即使崇祯南迁也没戏,因为军队已经藩镇割据了,根本不听朝廷号令,这也就是为什么南明的四帝一监国会那么不堪一击。

    点评

    油墨: 5.0 油菜: 5.0
    给力: 5.0 涨姿势: 5.0
    油墨: 5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11-10 08:55
    就是,所以儒家本事大啊,什么都说到了,就看你需要用哪条来为自己的利益辩护。  发表于 2011-12-30 20:07
    顺风倒就是儒家的。子曰: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发表于 2011-12-30 15:41
    伙计,你要明白,世上有顺风倒这个东西,而且儒家教育对它没用。这点,两宋、明末都一样。  发表于 2011-12-30 09:01
    起码有一个被广泛承认的政权,死是要死的,但起码不会死的那么快。  发表于 2011-12-30 08:51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1-12-31 11:09:35 | 只看该作者
    哪本书啊 求书名?

    点评

    全景二战:血战太平洋  发表于 2012-1-3 12:54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6 10:2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4#
    发表于 2012-1-3 11:22: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2-1-3 11:25 编辑
    0 O& D, B8 I: c& [9 _
    丁丁 发表于 2011-12-29 05:53
    - A9 G' x5 W/ p5 x1 d+ q! W日本如果不盲目扩张,慢慢消化朝鲜和东北会怎样? 如果单纯的比较经济实力, 怎么解释蒙古灭宋, 满清灭明 ...

    : m, g4 T* [3 I. G8 D$ f+ _
    & {" `, ]" y# D5 F! e* V- ]9 t女真这个民族在冷兵器时代有着和其他民族不同的特征,在荷马史诗里经常会看到战胜的一方会剥掉敌人的铠甲做为战利品,当时铠甲是很昂贵的器物,而女真人经常为铠甲互相打仗,这是在中国历史中很少见的。3 m! D  d0 L5 L2 ^. G
    0 ^3 i- e9 e, W$ n, }
    而有没有铠甲在冷兵格斗中对战斗力和士气的影响差距可是非常大的,所以女真人极为英勇。中国历史中对于重视铠甲军队的记载,只有春秋时吴起的魏军,隋朝的隋军,然后就是金和清朝的军队,都是极为重视铠甲。
    4 n0 I* P5 Q1 |& Q* ?0 w# ]  P0 p
    6 |! J. ]9 ~. q3 j$ @. e  @所以女真人说十三副遗甲起兵来倾诉他们的艰难。- B; h! w2 M* J' P. c1 J3 a8 B3 B

    7 s5 F; ]/ M) H$ y0 o0 l汉民族的军队由于受秦汉的影响,还有对手主要是游牧民族的影响,对机动、迂回比较重视,对铠甲不怎么重视。3 p' E- v2 s/ @
    9 K) O- q2 ^: k* ~1 {3 @
    其实女真人不是游牧民族,他们是定居的狩猎民族,是森林里的精灵。
    $ L( ^% ]4 H' s6 v0 @/ w" R9 y  [+ o3 |9 K" P+ x
    蒙古主要是借助希腊化的伊斯兰科技,例如阿基米德的抛石机,这在元代以前是没有在中国战场出现过的。

    点评

    +1  发表于 2012-1-3 23:56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6 10:2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5#
    发表于 2012-1-3 12:18: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2-1-3 12:20 编辑
    ; {0 A7 M: ~: ?9 f" G9 G& v7 @) M, B! N4 u/ j/ A2 {
    打仗也没什么,打两仗就会了,但对于和平时期赤膊上阵的新兵可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8 t' }! n; G, h$ w( n' c1 F
    7 S+ S5 e. t, P. E' X铠甲这个东西可以让新兵迅速适应战场环境,所以满清可以全民皆兵,和平战时转换曲线非常和缓,
    6 D1 l% `( F/ Q6 g- Y; Y! ]
      m3 q" |+ f; ?9 N: ]) d0 E" I0 d而对于明朝来说,转换曲线就非常陡峭,差不多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k( q4 y# r3 |1 E
    / I' L' h+ u7 I0 X3 I
    有人觉得,铠甲算什么,我可以空手夺白刃。没错,速度即是装甲,问题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顺利的做到,5 N1 \2 O5 x9 P0 E; }5 I
    # D+ S9 v/ U- E' V$ G) v
    要达到这样的水平需要长时间的训练,除非你就像秦代一样,嘛事不干,就做两件事“耕、战”,2 }& b( {3 K+ W! O8 P! I5 l
      N! ?) \% b' O* f9 p5 _; z
    中国也缺乏一个从和平时期到战争时期的转折体系,所以经常出现一和平就塌台的情况。
    3 f) l8 l% p4 f* @6 c$ k# n. S
    从北宋开始中国在军事科学认知方面就极为差劲,经常出现玩飞剑白胡子老头的传说,呵呵。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2:32:06 | 只看该作者
    gordon 发表于 2012-1-3 12:18
    4 y: V9 t" j" p1 {打仗也没什么,打两仗就会了,但对于和平时期赤膊上阵的新兵可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h) M; d& O% p9 ~6 U5 C

    4 L: y1 W2 W2 g" x7 B铠甲这个东西可以让新 ...
    & T6 @; D- Z8 e& ?
    不太苟同。" m! n! H. k" _3 R% K7 ]

    + s7 d# m- [: y4 K" m: K: k但是从北宋中期开始,文武开始分家。文官看不起武将,武将以大老粗为光荣。岳飞这样文武双全,怎么能不被别人惦记上呢。
    - u% M# \% a! z, O( r1 B( {- W
    / O, K* D/ q3 w' w9 a; k/ Y) \北宋前期:宋太祖时期有两人角力决定谁是状元;欧阳修同期的陈尧咨是文状元出身,却是武将;稍后的沈括跛足眇目,但是善射;如果说沈括是天纵奇才的话,他哥哥比他还能射(不过打仗无胆)。
    % L2 N3 m3 m& Q  r2 x( ^3 C3 ~- t, M7 g3 a" Z5 b9 C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11-10 08:55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6 10:2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7#
    发表于 2012-1-3 14:47: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2-1-3 15:43 编辑 . Q& k, o1 @. E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2-1-3 12:32 5 T) H9 ]/ }2 A) C
    不太苟同。0 Z4 w1 R: L6 \( ]- t

    5 a# U. ~3 }' N! b! m1 N但是从北宋中期开始,文武开始分家。文官看不起武将,武将以大老粗为光荣。岳飞这样文武双全 ...

    2 L  X, Z( c) u# g' u( o  S4 Z) v6 t6 ~( P2 n$ }% t
    开玩笑,再善射能射得透重铠吗?
    % u3 d* `! [: k# R2 \8 j' c( h' m' Y3 l( s( z
    不要扯什么三弓床弩等东东,那个东西本来是用来攻城的,后来被用来守城了,移动不方便而且射速也不行。
    ; I- @. g9 n( o$ k! R; J: t/ w" N9 ]* _7 F8 ~1 V  V
    不要以为宋代已经掌握了破甲理论,当时对铠甲压根就没有办法。不要把宋当作欧洲了,知道怎么射穿重铠。1 p5 W2 G) b, F" q0 ], v$ p. I0 y

    9 O( ?, ]2 z! j% Q我们国家对穿甲理论的研究的深入还是6、70年代应对苏联坦克集群的威胁才知道怎么回事的。
    9 Q. [' F; z% `1 S; Q
    , P/ e3 T* V- F- q) e5 z+ K! h宋代对付重铠的方法就是用火烧,类似莫洛托夫燃烧瓶 的方法。

    点评

    射速——射击武器在单位时间(一般是一分钟)内发射的弹数。  发表于 2012-1-3 16:01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5:18:22 | 只看该作者
    gordon 发表于 2012-1-3 14:47 % H. I6 Y0 n8 @, }
    开玩笑,再善射能射得透重铠吗?0 F; s# ^/ b' w- u7 q1 r

    ! u( L0 w( Y3 T/ t8 T+ \3 ^不要以为宋代已经掌握了破甲理论,当时对铠甲压根就没有办法。不要把宋 ...

    " ^: L2 q, O) N吐槽不能。
    ( I0 l6 [7 T% K% R$ |- O: g: j  W2 E9 \( u/ r1 }0 `+ O& Z8 x
    这就是传说中的常凯申公“浑身是洞,于是无洞”的境界吗?

    点评

    同哈哈  发表于 2012-1-3 19:23
    +1 哈哈!  发表于 2012-1-3 17:51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6 10:2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9#
    发表于 2012-1-3 15:52: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2-1-3 16:59 编辑
    ( T  ~& a0 y9 @2 ]- Y% K  g; {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2-1-3 15:18
    9 G; v: M+ {; r9 g# \吐槽不能。, @/ e" R& L: d; E5 V) q

    7 X5 T4 n' z+ c5 Z# I' l5 {这就是传说中的常凯申公“浑身是洞,于是无洞”的境界吗? ...
    ' k. V. Y! o$ ~
    2 {  X+ J' H* i3 {* x4 B, J" i
    反正不知道怎么回事,唐代遗留的国家里就宋的冶金最菜,西夏的“铁鹞子”,金的“铁浮屠”,这都是在史书上赫赫有名的。3 i# `& C2 m4 t7 K3 x: |( [
    - Z3 w2 n- W4 S2 I4 d& d
    宋代还从日本进口铁器, 欧阳修还写了一个《日本刀歌》,呵呵。
    4 K, n1 c: P1 m5 F7 x* J! j+ [! l6 T; \% ?
    所以,我挺佩服宋代的,能挺那么长时间,西夏和辽、金都灭了,他才灭,了不起。
    2 D5 }. Q$ N9 k
    / y1 @' D" f# Z2 z% A2 v/ j马匹、甲胄、兵器都不如人的情况下还能挺这么久,这就叫牛逼。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6 10:2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20#
    发表于 2012-1-3 16:15:31 | 只看该作者
    gordon 发表于 2012-1-3 12:18 6 l! ~) Z6 i. M4 J9 V
    打仗也没什么,打两仗就会了,但对于和平时期赤膊上阵的新兵可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5 D6 H- h; R6 z
    & w  c, v' R2 o6 i铠甲这个东西可以让新 ...

    / q& H# k5 d- N( d6 J, `
    7 G- j' `. F' p  Z+ |' v3 _还有一个老兵、新兵问题,我新兵着甲,老兵我可以不着甲,我着甲的时候速度不慢,我脱了沙袋,' d& G8 f# t# m# y
    9 }3 T1 h& O$ M9 U, a
    速度更快,所以秦兵是很强的,敢“丢盔卸甲”的都是高手,问题是这个高手不是凭空而来的。
    6 f7 `7 J* c3 k; Q9 e8 G6 F7 F# F4 H4 Q2 t/ h
    而且这种高手成本很高,一般也不要轻易损失。

    点评

    学我不是马甲,不吐糟  发表于 2012-1-3 19:24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6 18:50 , Processed in 0.06567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