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总理新人笑,总统旧人哭 d0 f' _# L# k$ ~& j q% U p
9 H- N W2 h( a: s/ [' {
熊希龄与毛彦文虽然年龄相差很大,总是你情我愿结合的,所以前总理家的新人,当然是笑着来的;周围的反应也是喜庆的,媒体方面虽调侃不少,毕竟没多少恶意,抓住机会搞好收视率而已。不过,有一位前总统的旧人,却触景生情,悲从中来。- m- E, j1 V5 E; W" a
" \9 l, K Z* _$ h2 g
嗯?前总理的彩旗,曾经飘扬去总统府不成? 8 i, Q/ x5 D( f; d( u9 z2 g" J! Z" U- ?' N
哪里哪里,熊总理只是家里的红旗倒一面换一面而已;再说了,就是想飘彩旗,也没理由去招惹大总统不是?+ b9 p# [; B. Y; B
6 u) v5 {* ^/ _# l( `/ r那么,前总理结婚,怎么就会扯上前大总统家了呢?是那一位大总统呢?! r% A2 c3 p: y2 {
, w0 F, s. J0 t! I8 g
黎元洪黎大总统。确切地讲,熊希龄任总理时,黎元洪是副总统,后来他当总统时,熊早已下台了,不过黎大总统对熊前总理还是挺客气的,找些不关痛痒的高位让他坐坐。事实上,黎大总统自己,也有些不关痛痒,至少有人是这样看他的。谁啊?先是段总理,后是曹巡阅使。所以黎元洪两次当大总统,两次受北洋强人为难,均以非常狼狈的方式下台。 $ { x1 L: U$ V' |1 |; ]8 Y- r3 S. F- z3 F& e b, i3 Q
这也难怪,黎元洪本来就是外人,当然指挥不动北洋系;他能坐上副总统、大总统之位,都是因为武昌起义的缘故。当然现在说起这事来,往往要把重点放在“床下都督”的故事上;有人更促狭一点,说起义军赶去找黎元洪出面当都督时,他正跟其姨太太危某在床上……然后被吓到床下…… 2 \% ?2 y. G# e$ a) y2 R r8 L7 o 6 ]% g8 o6 J% J* e其实都是戏说了,特别是“床上床下”版;危某当时还没有赎身成为黎元洪的姨太太;退一步讲,那天黎元洪真去红灯区逛,外面这么大动静,他一个军人,还能麻木到不动窝?那么,在家中躲到床下去,有没有呢?按黎家孩子的辩白,也是没有的。当然谁家的老爸谁家疼,不妨多听几家看看,按当时亲历者的回忆,起义者因黎元洪一贯对革命同情,在军中威信又高,所以想推选他出来主持新政府,为此专门派了他的同乡去劝说;黎元洪开始的推脱是有的,起义者软硬兼施也是有的,但“躲在床下”则子虚乌有。4 B6 a9 V0 I1 g2 s0 _
3 j' v: R! C1 T- e黎元洪这个人怎么说呢,不是雄才大略的人,但是小动作不少,让人感觉此人实在是比较可怜了一点。 ; b% Q2 I9 q3 P- y9 r: _, {7 Q/ t1 D( {+ {7 E
刚开始要做真正的湖北都督,于是联通老袁杀张振武,被老袁玩了一把,从此跟革命党是势不两立了。势不两立完了,北洋军也进了湖北,他被老段几乎是绑架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忙了半天依然不是真正的湖北都督。 6 O0 d: s) m7 R * G3 T4 c) r- x# b% ?9 q( u等到了北京,因缘际会做了两次大总统,没一次是自己能畅快的,实在是佩服他的忍受能力,当然还有闯祸能力,否则张勋同学也没法那么快倒霉是吧。对了,那个武义亲王,他好像对待的也是含含糊糊地,名义上没接收,好处拿着。, q* O7 f. `5 s! s3 h9 E( C
1 V% o% a) u- `9 A" g* ?* M这人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字,龌龊。相比之下,俺倒是挺佩服老袁和老段的,实力先不讲,做人如何是关键。" c c( N- K' J& z
0 [( t$ z7 Q" }; v
至于危女士,人家都姓这个姓了,俺还能说什么呢,做姨太太能有她这样的成就,不白姓这个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