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8-2-12 08:33:37
|
只看该作者
5 E e7 m ]+ J1 b6 u* z* z
8 r0 `* `& o& p& S落后时代% d" N& v5 I0 M, j% {. ?
* Y% Q; t" }: \" Y2 O, L( I在笔者看来,图-160M2虽说外形优雅依旧,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过气明星”。如果单论技术,它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钛合金加工技术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巅峰。但是它代表的那个时代的设计思路和作战方式却过时了。. \* p& t' M" D5 g6 U$ i
3 a" ? y ]$ J% w, F
2 W) p S; O9 N: W: o% @6 |) w% N; q" R空中的图-160
! v, Q5 D' C# H% V: ]+ S4 y
+ }" q2 E5 p+ o2 d6 J$ V图-160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详细设计。针对当年的作战环境,它的设计思路和战术想定,是从已方纵深机场起飞,以高空亚音速巡航,一路向北穿越北极,在其他兵力的掩护下,寻找北美防空网的薄弱之处,然后冷不丁地以高空超音速冲刺,突破北美防空网,飞行至预定发射阵位,发射远程空对地巡航导弹后掉头返航。
1 J, R3 I3 w1 T0 n( l9 h$ ? \: N! v* ], [3 a4 N. }! ~3 J
3 t# l/ W1 w, o4 w
拉起机头,准备离地的图-160# i# [( C! U" D5 Q9 [7 F$ }
6 K t- y0 _ P鉴于北美洲北部地广人稀,气候严寒,当年主要由地面引导的F-102、F-106截击机、“奈基”、“霍克”构成的北美防空网不可能织得很严密。因此这种作战方式的确是有效的。但时过境迁,预警机的出现和普及,不仅大大提高了防御方的对空发现距离,而且遍布太空的卫星观测网,在分辨率和可持续跟踪时间上,相较图-160开始设计的年代,可谓有天壤之别。加之体形巨大的图-160设计时根本没考虑过雷达隐身和红外隐身,在现代雷达、红外、紫外、光学等诸多观测侦察手段组成的探测网面前,图-160和“裸奔”无异。被发现行踪的图-160即便是在高空用2.1马赫的极速冲刺,恐怕也很难冲破由现代远程防空导弹、地面引导雷达、空中预警机和第四代战斗机组成的防空网络。随着新一代远程空空导弹的成熟,甚至连三代和三代半战斗机,对图-160这种庞大笨拙、目标特性太过明显目标的猎杀能力都有质的飞跃。在2008年8月爆发的俄格战争中,防空实力孱弱的格鲁吉亚,居然亦能击落超音速的图-22M侦察机。这充分表明在现代战争中,仍抱着“依赖速度突防”这一“法宝”不放,是要遭到客观规律无情惩罚的。
" T3 X" L o' X; j, Z( g* v( ?
7 |$ ?7 }! c0 G% X2 J( w3 v
; f) ?8 v, L; Y3 C) H {
落日余晖映照下的图-160静静地停在永备机场。. z3 o) {4 _ k- x
6 f. p& y! }. _# j0 y( [
理论上,如果战略轰炸机依托已方强大的电子战网络,自身亦有强大的电子自卫能力,仍然是有撕破对手防空网络可能性的。不过,军用电子技术本基础就落后于西方的俄罗斯,经历了长时间的技术停滞、产品断档和人才流失,如今恐怕脸皮再厚,亦不敢在这方面大言不惭了。
$ j; \+ c9 g& a( g8 x- v5 ~, _$ V, u5 X6 [6 B7 s
: v7 w" v9 x/ m4 H6 T. j' R; o
每次红场阅兵,图-160都是轰炸机编队的领头雁。
% ?' i. Z; |6 Z
- l% q1 j6 Z: {7 [; ?9 a% S+ o有观点认为,在装备了最大射程3500千米的KH-555远程空地巡航导弹和最大射程4500千米至5000千米的KH-101隐身远程空地巡航导弹后,图-160在俄境内就可将整个欧洲范围内的目标纳入打击范围,亦无需费力突破北美防空网,在北极上空,北美防空网边缘就可从容发射上述两款巡航导弹,摧毁美军作战体系关键节点。因此图-160仍是款威力巨大的战略进攻武器。
0 q: G+ V3 M0 _
/ q" a; z% C$ ?3 W& B( [乍一听,这种观点颇有道理。但细思量,你会发现如此一来,图-160设计时为突破北美防空网,为获得超远航程和高空极速能力而付出的种种技术和经济上的代价,通通变成了无用功。俄现役的图-95、图-22M轰炸机,经过简单改装,亦可挂载KH-555、KH101执行此类任务,效费比却要比图-160高得多。1 H! |9 e, V: o& ?
. h1 y* Y0 z% i2 M3 ]8 A+ ^
2 ^, Q9 A; T4 }; g& M! b2 }2 T) i( _起飞时,图-160可变后掠翼后掠角度最小。) o! O' u- s* t2 P/ V
4 b T( w: D5 n) H# L( v
事实上,随着技术的发展,远程战略轰炸机效费比和突防能力远不及洲际弹道导弹的问题日益突出。纵观世界各核大国核力量发展趋势,原先设想的“三位一体”核力量均衡建设的格局早已被打破。和海基核力量继续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世界范围内空基核力量均日渐萎缩。战略轰炸机越来越多地开始执行常规轰炸任务。
" p! N- J% u8 p6 R' E- g) e: I8 O
) Q% d+ d0 {: I; F; b% s* x- P执行常规轰炸任务,图-160的效费比就更糟糕了。2015年11月,图-160首次投入实战。6架图-160轰炸机对叙利亚境内目标发射了KH-555和KH-101两款远程空地巡航导弹。不过,在媒体镜头前风光了一把后,人们发现在后续战事中,图-160居然是以密集投掷自由落体炸弹,实施二战式样的地毯式轰炸为主。要知道,图-160造价不菲,变后掠翼技术非常复杂,维护保养不易,对机场硬件设施和配套维护保养设备的要求极高,升空一次代价不菲,却用来执行这种任务,无异于“豆腐花了肉价钱”。虽说俄空天军此举,有着浓郁的向北约秀肌肉、以战代训、维持轰炸机部队基本飞行技能等诸多方面考虑。但无论如何,用昂贵的“白天鹅”去充当“炸弹卡车”,都是件奢侈的事情。这种奢侈的背后,折射出的绝非俄罗斯的“财大气粗”,更非“战斗民族”的“豪迈”,而是面对地缘政治、经济、技术等诸方面困局,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却非要“打肿脸充胖子”的无奈与悲哀。当然对于这一点,骄傲的俄罗斯人嘴上是绝对不会承认的。
" T2 g1 A; P) k$ k3 E" L' y* e' S- E! H
7 v1 _* V: C8 Q" ?" V- M
2015年11月,图-160首次参加实战,图中为发射Kh-101巡航导弹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