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7-5-10 13:30:43
|
只看该作者
) I% F- z9 m, n n2 m$ l
, g8 ~, F+ H4 u4 x( v昙花一现
9 S) N- s2 v( f$ ?+ b. D6 Q) s6 E# s
“矢车菊”是一种装在轻型大架和双轮轮炮车上,采用后膛自动装填,由4发弹夹供弹,安装有反后坐装置82毫米速射迫击炮。由自动机部分(炮闩、液压缓冲器、解脱装置、输弹机、分离装置、再装填装置、紧定机构等)、上架部分(方向机、高低机、平衡机、调节机等)、行走部分(下架、大架、锁定装置、千斤顶、减震装置等)等组成。炮身重 435千克,全炮重622千克。 u8 c8 x% Z; y# V1 V, l
3 ?' K( \- G/ m K5 i0 Z% E0 b4 Q
9 D0 s9 n- K8 L! |* A$ @
“矢车菊”速射迫击炮可以被GAZ(嘎斯)66四轮驱动卡车牵引,也可以苏军多款载具搭载机动。
E- V# l+ m! F2 n8 V
+ y% F# X% }, r& u* P! Q( i" z7 r在苏军中,该炮一般用车辆牵引,也可装上嘎斯-66(4×4)卡车、BTP-60或BTP-70装甲人员输送车载运。发射前从车上卸下,让下架前方的支撑座盘下落,通过螺杆使炮车轮离地,以座盘承受后坐力。发射完毕后后再用吊杆机械装到车上,以便转移阵地。
- k4 |8 D2 s8 s! ?$ l. I0 \# X; t6 ~9 A1 Q% ~ `6 p, o
根据苏军的战场统计,炮击造成的伤亡绝大多数发生在第一轮炮击期间。因此苏军特别重视提高火炮的瞬时火力密度。“矢车菊”可以在2秒钟内,将一个弹匣中的4发炮弹全部发射出去,理论射速高达120发/分钟,远高于传统结构迫击炮数倍,这是其最大的优点,也是当年苏军决定列装它的主要原因。+ P F9 a1 a9 S# H7 T
$ J- d4 X5 c& `! S5 F O% {
, t. x0 q* U" f5 \! i4联装82毫米口径迫击炮弹弹夹副本( W$ m8 t6 i' K$ Q1 W1 ]
( B; Y: D6 n9 E* n P此外,“矢车菊”既能像传统迫击炮一样大射角间瞄射击,又能直瞄射击,这是其另一大优点。众所周知,现代战场上目标类型多样,情况复杂,而传统结构的迫击炮如果不加以改装,是不具备平射能力的。“矢车菊”的直瞄射击能力不仅使其拥有更好的战场环境适应能力,给指挥员以更多的选择,而且还能在炮组面临突发情况时,提供自卫能力。其配套的反坦克破甲弹有效直射距离达 400米,足以在这个距离上毁伤敌方轻型装甲车辆,因此“矢车菊”必要时还可以充当反装甲武器使用。 c0 G8 l n2 j6 \9 }4 E" Q
0 n; q( j* Y S4 T+ P
另一方面,“矢车菊”的缺点也极为突出。其中最令人垢病的,莫过于此炮的射击精度实在太差。其最大射程散布为1/100,远低于传统82/120毫米迫击炮1/150的指标。加之该炮超高的爆发射速,因此要想达到同样的射击效果,“矢车菊”的耗弹量将远超传统结构迫击炮。
5 k2 i8 V6 ]# e, }2 Q5 V9 W. B5 K# E* k, [" `0 ^
5 Y3 m" y; G+ v# i1 m“矢车菊”速射迫击炮右侧炮弹待装状态特写: S' m6 Q: F4 H* g) y# w" N
: J8 M* [( }8 d; p1 |其次,“矢车菊”令人咋舌的理论射速,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炮管温度急剧上升。膨胀后的滑膛炮管与迫击炮弹弹带之间的间隙增大,火药燃气外泄加剧,会造成射程变近和射击精度急剧变差。因此在实际使用时,2B9型“矢车菊”的实际最大安全射速被控制在40发/分钟以内,持续射速被控制在半小时内300发以内(平均每分钟10发)。2B9M型“矢车菊”炮管改为风冷后,因冷却效果不及水冷,因此持续射速降为半小时200发(折合每分钟6发)。如此一来,“矢车菊”在持续射击时,实际射速较传统结构迫击炮并无明显优势。
) t" T$ z/ f; T& F8 \: a+ g
" p j$ a q% a" \7 P b$ g" N8 `在机动方面,“矢车菊”速射迫击炮重达632千克,是多数同口径传统结构迫击炮重量的15倍左右,只能靠汽车牵引或车载才能机动。对于装备在摩步营一级的支援火炮来说,其机动性和其战术使用灵活性很糟糕。加之堪比榴弹炮的复杂设计,“矢车菊”造价高昂,在效费比上完败于堪称“简单武器”的传统结构迫击炮。9 q& e; ^) ^# L
" z( ~! D5 Y. q8 ^8 p
3 [, u4 S# a+ S2 i6 `2 |+ B. \5 E采用水冷散热的“矢车菊”5 {, p9 N& e1 i+ `* e* a9 n3 M
A+ Q6 r5 ]9 Y
综上所述,在经过阿富汗战场实战检验后,“矢车菊”的设计被证明是得不偿失,虽然其虽刚亮相时“惊艳四方”,但最终却只是“昙花一现”罢了。
: c: j( g" z! o' e2 h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