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0 w. g v+ I- V朝鲜战场上的超级巴祖卡小组,应该是南朝鲜军 " k2 q9 D K' }" T6 B' O N; K: A) b& G. ^5 {0 ?: m/ M9 g
M20“超级巴祖卡”火箭筒其实早在1944年末就已经研制成功了。只是由于战争已近尾声,美军认为现役的M9系列“巴祖卡”火箭筒性能够用,因此M20并未投产。朝鲜战争爆发后,侵朝美军赫然发现,M9系列“巴祖卡”火箭筒口径太小,无法对付朝鲜人民军装备的T34-85坦克。于是美国陆军军械部立即翻出M20的图纸,组织兵工厂于数周内紧急赶制出数千具M20及配套弹药送往朝鲜战场,有效扼制住了朝鲜人民军的坦克攻势。8 e7 t( V; m, K8 y4 q
4 L2 _" S( X0 K8 e: [0 S0 r) E9 Q
# l- L+ U, t0 a' ~+ l7 m A- ?3 ?/ w. ]从外观看,51式90毫米火箭筒的身管外形几乎与M20别无二致。唯一的区别是51式在尾部喇叭状护圈的上半部分,左右对称地开了两条弧形槽。此外,由于我国采用的是公制,为生产方便而将火箭筒内径改为了90毫米,身管长度也相应修改为1.45米。 # l' T }; }( P2 x- j* G2 a/ W- `2 B% s7 Y3 u. w$ Z$ G
由此可见,51式的身管与M20最为接近。 ) u6 Y% |" b9 o' Z$ L
% v8 V1 f) a1 _8 s' m3 |51式9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 i8 P! ?3 H; t: j, o
Y p' [$ o, }51式火箭筒采用的是干电池点火方式。发射机构由发射机体、扳机、扳机簧、电路接触环、手电筒电池组和导线组成。早期的M1型“巴祖卡”火箭筒也是采用这种发射机构,其优点是可以使用手电筒电池,缺点是环境适应性比较差。这一“返祖”的设计,对于工业基础薄弱,短期内仿制不出电磁发电机,而前线又急需火箭筒的我国来说,是个无奈而又现实的选择。5 \4 k4 j" `0 l, Z
5 H6 @# Y4 J+ ` o: w% i此外,51式火箭筒的握把护片为木质,其扳机护圈虽不与握把等高,但其形状为前大后小,冬季戴手套使用时也毫无妨碍。和M20的扳机护圈相比,51式的扳机护圈可最大限度地防止射手待机时因心情紧张而导致的误触发。+ [9 K1 e0 c6 ?: d
* L* ^# a$ p$ @6 b) Z
综上所述,51式火箭筒的发射机构总体仿制于M1,虽不如M20先进,但细节之处考虑周详,也有自己的可取之处。 0 z& N* N' r/ r
肩托; ^4 ]' y1 c! W
6 L' a! Q1 {* S; t$ B3 N, Z
M20系列“超级巴祖卡”在握把后方的筒体上,焊有一个由钢板弯折而成的大型肩托,通过两个卡箍以蝶形螺母固定在筒身上,卡箍同时起到压住导线的作用。这个肩托的形状颇为复杂。 4 D# D' c* }& y) r. q. X; C# R1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