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 m u2 x7 t) d: b0 x达赖和班禅这两个西藏最大的活佛系统均采用转世制度,达赖系统转世源自三世达赖索南嘉措,班禅系统转世则始于四世班禅罗桑曲结,之前的达赖和班禅都是后来追认的。
1 W3 R& A6 `, `! h% N* V: c, [
再往远了看,后来被追认为一世班禅的克珠杰,与后来被追认为一世达赖的根敦珠巴,两人同为藏传佛教黄派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而克珠杰当时的地位要高的多,他与师父宗喀巴、师兄甲曹杰被后世并称为“师徒三尊”,也就是黄教创始期三个最重要的领袖。克珠杰在师父、师兄去世后做了黄教第三任首脑,还指导过年轻师弟根敦珠巴的学业,因此如果认为从那时起班禅就担任了达赖的老师,似乎也说得过去。) c7 s, C4 l7 Q- V7 v
6 c* d( s' @) y, ]但信徒们则说达赖和班禅的关系比那可早的多——他俩早在当神仙的时候就一起在友谊的小船上了。按照西藏传统,达赖喇嘛是观世音菩萨在人间的化身,而班禅额尔德尼则是阿弥陀佛(一说为阿弥陀佛变身之一的无量光佛)在人间的化身,而众所周知,阿弥陀佛是观世音菩萨的精神导师。
8 K2 d& c7 a3 K* S, f" m+ _: c& f6 Z" Y
由此,班禅的宗教地位似乎更高一些,但据说,阿弥陀佛却是一尊消极的佛,他专心修行,情愿把尘世间的一切都交给弟子观世音菩萨打理。从历史上看似乎也确实如此,班禅很少干预西藏的政治事务。一般认为,在政治权力上,达赖要远超过班禅,前者在过去是西藏事实上的政教之王,班禅的政治影响力则主要局限在后藏也就是日喀则的部分地区。
6 M" e, D+ Q% N: X
( K# |; `$ v, G4 x#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也有个别班禅的权势地位就远远超过了达赖喇嘛,可见关键还是事在人为。至于双方的宗教地位和中央政府对他们的态度,却与势力并不完全相关。
/ H$ f0 ]7 z5 X' ]8 E, W
: P! ~6 |+ b5 G1 g3 y清廷认为二者都是藏传佛教最高等级的僧侣,对待二者的礼仪一模一样。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在诏书中有这样的话:“班禅呼图克图,为人安静,熟悉谙经典,勤修贡职,初终不倦,甚属可嘉。着照封达赖喇嘛之例,给以印册,封为班禅额尔德尼”。另外,由于历代班禅很少介入西藏的政治旋涡,也不求扩张势力,似乎比大权在握常与驻藏大臣发生矛盾的达赖更得清王朝嘉许。. `0 h3 F: \. O/ w2 {
$ v' H9 B. m- z5 R* z4 ^$ w; J传统上,这两大活佛中的年幼者要拜年长者为师,只有二者都年幼或冲突严重时(如十世班禅和十四世达赖)才另寻其它高僧拜师。有六位班禅担任过十位达赖的师父,而四位达赖也曾担任过四位班禅的师父,至于双方数字为何如此不对称,主要因为很少卷入政治漩涡的班禅一般都颇为长寿,而位高权重的达赖喇嘛却往往要面临险恶的人生,好几位小达赖未成年便夭折了,而且很可能是非正常死亡。3 M% F0 V/ ?! W) S; |
. W/ t6 d% ^& T" Z* J
总体看,班禅与达赖的关系通常还算融洽的,但也有不和谐的时候,其中尤以九世班禅和十三世达赖的冲突最为激烈。' R# I J+ i+ m% a
2 g* v. Q, Y" f% E这俩大佛都生活在清末民初,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是九世班禅曲结尼玛的授戒导师,但两人的年纪其实相差不多。1902 年春,十九岁的九世班禅去拉萨,拜见二十六岁的十三世达赖喇嘛并领受比丘戒,期间出现了一个插曲,欢迎班禅的仪仗队敲锣打鼓经过布达拉宫,达赖喇嘛听见后,声称自己非常生气,认为徒弟在师尊的门前制造噪音是妄自尊大,于是罚了班禅1500 两银子。* h! Q2 p3 X1 \. U9 | T: x
" V$ S- ~' ~5 Y' R$ `) ]/ f! r) R
一般认为,该事件是两位黄教最大活佛以后剧烈冲突的开始。( e0 y1 H# Y9 @2 c4 }# W* K
' x% n6 G& |7 t
曲结尼玛其实也是躺枪。当时清政府在西藏的统治严重衰退,达赖对颟顸无能的驻藏大臣嗤之以鼻,他已将西藏政教权力大多集中在己手,心中渐生异志。借着击鼓事件,土登嘉措故意惩罚与清廷关系密切的曲结尼玛,很可能是借题发挥指桑骂槐,而且切入点也很巧妙,当事双方的身份并非达赖对班禅,而是师父对徒弟,这样清政府也不好干预。# _; o1 _1 W0 B' a* u
9 l. x+ e9 B+ W" {; w) k两年后,英军入侵西藏,达赖班禅都出人出力积极抵抗,而清廷一方面无力守边,一方面也希望借机削弱不太听命的达赖势力,不仅没有支持反而从中作梗,西藏抗英斗争最终失败。土登嘉措不得不出逃外蒙,遭到清廷严厉斥责,驻藏大臣有泰趁机借皇帝名义取消他的达赖喇嘛封号,并试图将九世班禅曲吉尼玛迎入拉萨,顶替达赖当西藏老大。; l4 Y: t" a$ K$ [
! e9 A/ o/ p% f
不过,曲吉尼玛却拒绝李代桃僵,他连拉萨都没去。具体原因不得而知,有人认为班禅不忍替代师父,也有人认为班禅觉得时机尚不成熟。但此事却为日后达赖与班禅的不和埋下祸根,加之拉萨的达赖部下和日喀则的班禅部下纠纷不断,两拨人马推波助澜,更深化了双方的矛盾与隔阂。& F& R9 B) O$ B+ Q9 i e/ X: B# H
9 z* T! \$ y6 ]( ~ F8 U) {6 X* J T此后几年,日暮西山的清朝在西南迎来了最后的辉煌,川边大臣赵尔丰等人在藏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一直把汉藏边界推进到距离拉萨不到三百公里的工布江达,西藏成为云南、贵州那样的普通行省似乎指日可待。等到十三世达赖终于和清廷达成谅解返回拉萨时,其势力已大不如前,而雪上加霜的是,他很快又和驻藏大臣联豫闹得不可开交,后者随即调集川军进藏撑腰。1910年2月,川军杀到拉萨,见情况危急,土登嘉措不得不仓皇出走印度,投奔昔日死敌英国人,于是他再次被朝廷革去了达赖封号。
7 W' U% F- E _# d1 i* m) `: t3 R ^5 ~8 X: q
5 |, ^- K) f5 S& x3 S, c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联豫奏请朝廷,再次提出以班禅取达赖而代之。鉴于达赖和清廷已经彻底翻脸,双方和好的可能性极低,九世班禅曲结尼玛大概有些动心,但还吃不准民意走向,于是便亲自到达赖的老巢拉萨考察了一番。结果却令班禅大失所望,他在圣城频遭当地人冷遇,拉萨街头还突然出现了“鹊巢鸠占”之类民谣,显然是在故意挤兑他。住了几个月后,饱受白眼的曲结尼玛心灰意冷地返回日喀则,坚决推掉了这个讨人嫌的差事。
. n, w; R! R. ~ k5 [/ T4 `1 |" Q; O; w3 [, c6 L& f
尽管如此,在清廷的大力扶持下,班禅系统明显压过了达赖系统一头。可是风水轮流转,不久清朝灭亡,清军被迫撤出西藏,心怀怨念的十三世达赖重返拉萨执掌大权,随即展开了激烈的报复行动,所有亲汉人员统统被清算,西藏最大的亲汉派班禅喇嘛自然也不会幸免。/ e- t0 P, q) c$ H6 v% K( |
% E. j( R/ Q4 H( b1 d
1915年,西藏地方政府在班禅的根据地日喀则设立了专门行政机构,将黄教第二大活佛的地盘统统纳入管理,达赖与班禅之间两个世纪的权力平衡不复存在,后者实际上降级为前者的属下。十三世达赖的报复变本加厉,不久他又宣布,取消清朝时班禅领地一直享有的特权,要求扎什伦布寺及班禅的属寺属地向拉萨噶厦政府缴纳赋税并提供差役劳务,还要分担藏军的军费支出,班禅自然坚决不从,拉萨和日喀则的关系急剧恶化。
7 v% i0 W5 m8 W( n: U f2 y3 p* \. Y) i/ m* ~
1923年底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到日喀则——数名前往拉萨交涉的扎什伦布寺重要官员被西藏当局未经审讯便投入监狱!九世班禅大惊,感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如果再不行动,恐怕马上就要大祸临头性命难保。当晚夜黑风高,曲结尼玛仅率十五名侍从,离开大本营仓皇出逃,这事儿进行得如此保密,直到三天之后,扎寺僧众们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百多名主要部下随即决定跟着老板一起跑,大部队拼命追了五天五夜,终于赶上了佛爷,于是一起向青海方向逃命。+ r; ^6 s7 |% W6 o& h6 d0 x
* C2 n( T; `; ~3 B% j1 z6 m! B5 d
又过了几天,西藏地方政府才发现人没了。达赖大怒,立即下令追杀,上千骑兵马上蜂拥而出。不过班禅一行逃的很有技巧,他们并没有走东部的川藏南北路、东北部的唐蕃古道等几条通常路线,而是直接向北进入了羌塘草原,也就是今天仍少有人烟的藏北无人区。达赖追兵怎么也找不到班禅行踪,他们一直追到唐古拉山,再往前就是民国政府控制的青海了,见仍然毫无头绪,才不得不悻悻而归。2 B4 \5 n( Q/ E- \, n
* x2 d0 e3 U4 f# `/ @8 F其实这期间,逃亡队伍的日子过得比追杀队伍更艰难。班禅等人逃走时随身戴了大量金银财宝,但却百密一疏,没带多少食物,也许他们是打算路上用钱买吧。可是,藏北高原连人都见不到,更别说买粮食了,而这支队伍都是僧侣,藏传佛教虽然允许食肉,但却严禁杀生,所以他们也不能猎取野生动物充饥,完全是坐吃山空。8 n# _9 @2 @4 A' a8 x
0 e6 F0 z! W% x; {" O ~1 g
喇嘛们吃光随身带的东西,就只能吃冻累倒毙的随行牲畜,食物越来越少。当时正值严冬,羌塘草原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常常低至零下几十度,饥寒交迫之下,队伍不断减员,人数越来越少,眼看就要全军覆灭了。
\/ e4 G9 L" Z) w1 y6 t0 Q+ ?0 t* `: K5 \3 F# u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行将待毙之际,他们突然遇到一支规模浩大的驼队——原来,外蒙古最高法王哲布尊丹巴派往西藏朝觐的使团刚刚从拉萨返回,正好经过这里,而且给养充足。蒙古人都是黄教徒,突然见到自己的教主身处险境,激动不已之余他们立即伸出援手,向班禅一行馈赠了大批物资和牲畜,并一路小心护送,直到青海方才依依惜别。
6 R! m+ v& q2 }3 T' ?2 z1 T% t
7 z# i$ N" b1 k% d7 {8 Z* o就这样,死里逃生的班禅终于到了内地,他的所有领地和寺院都被西藏地方政府没收,达赖与班禅师徒恩断义绝,从此结怨到底。双方也开始了通过公告相互揭短甚至攻击漫骂的长期论战。双方对骂的檄文除了用语文明一些,实际上与街头吵架并无本质区别,由于里面全是敏感词儿,这里就不摘录了。) I+ u$ X1 e* ^$ p1 t5 p
A7 r" B" D3 J! L+ ?此后班禅曾多次试图返回西藏,但都未如愿,西藏历史上最后的政治强人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于1933年圆寂,享年五十七岁。青海寻访到的儿童拉木登珠在1940年被认定为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他就是后来法名为丹增嘉措的十四世达赖喇嘛。尽管九世班禅曾经为灵童的寻找作过卜示,西藏地方政府也对他的帮助表达了感谢,但老班禅至死也没有办法像他的前辈那样,给小达赖剃度和授戒。小达赖到拉萨后,身边的经师大多思想前卫野心勃勃,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他从此便走上了ZangDu之路,暂且不表。0 l% V" s" N! P1 @4 j' Z# P* t
2 Z) k* E0 L: O# ?8 B, X5 H
1937年末,空怀重返故土夙愿的九世班禅,在青海玉树无限惆怅地圆寂,享年五十四岁,再没有机会回到日喀则。1949年6月,国民政府确认在青海访得的灵童宫保慈丹(也译为贡布才旦)继任十世班禅,8月,十世班禅在青海塔尔寺坐床,取法名罗桑成烈伦珠确吉坚赞(简称确吉坚赞),但达赖喇嘛及西藏当局一直未予承认,而是自己又立了一个小班禅。/ c6 G$ K' g! [1 v& \, Y$ q- @
0 ]0 l( h) ~( y4 n直到西藏和平解放后,在中央政府的调停下,两大活佛系统才实现和解,恢复了正常关系。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1951年签定的《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中第五、第六条明确写道:“班禅额尔德尼的固有地位及职权,应予维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固有地位及职权,系指十三世达赖喇嘛与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彼此和好相处时的地位和职权。”达赖方面也承认了确吉坚赞的地位,并取消了自立的班禅。
) }- ~, C! M1 t0 B1 a: t* l' b* [! c5 k& w. N* n
1952年6月23日,十世班禅终于回到日喀则,这时离九世班禅当年出走,已经相隔了29年。
N7 R2 D& G! ^: F# k+ S( V/ A8 n" o$ A0 j
) y) H ~, R9 M2 H9 U8 b****************************************************************************************2 q; j+ v- B& I3 {8 \
' u: [- I6 s. W' K
微信公众号:京华小屋3 G6 ^# A1 l, X6 i. u' b1 _
9 S$ |2 }/ ~, d不定期发表历史及旅行文章,欢迎关注。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