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5-12-10 08:57 编辑 a# \+ m$ q% x9 l
4 I6 P$ D' P, ]2 P5 `美国空军是典型的攻势空军,强调以攻势制空与防空压制(包括摧毁对手空军基地)相结合,确保制空权。美国空军不能没有航程远、战斗力强大的战斗机。在理论上,美国空军的空战主力是F-22,只是数量实在不足。与其说是主力,不如说是特种部队。另一方面,多年的否认最终没能否认F-35不堪担当空战主力的事实。F-35的设计初衷包括机动性不亚于F-16。F-35可以在全机内武器状态下进行空战格斗,推重比和翼载的不足是否可以通过阻力较低得到补偿,多年来支持派和质疑派各执己见。不久前透露的F-35与F-16的模拟空战格斗评估报告透露真相,盖棺论定:F-35的格斗空战能力不如F-16。在2015年美国空军协会年会上,美国空军空战司令部司令卡里瑟尔上将明确指出F-35不擅长空战格斗,本来就是为多任务(实际上就是空地为主)设计的。空战格斗是F-22的任务。美国空军参谋长沃尔什上将也有类似的谈话,坚信F-35能打下任何敌机,只是不要卷入近距格斗。: I( ~; c+ g+ w
! }9 j% u0 B/ h![]()
5 m1 n. z. \* S8 j由于F-22数量严重不足,对于美国空军来说,F-35本来不仅要替代F-16,还应该替代F-15,用作空战力量% b( S7 P, T! j2 E) B% m
5 {+ T& o$ T2 T$ O" }7 B0 n& {![]()
) k1 @/ d6 G/ E: b, @但F-35在模拟空战中落败于F-16,使得F-15、F-16之后的美国空军出现空战力量缺口
# h3 Y9 y; t* r) L, \! f# b z5 W% ~* C! C; P# i8 f+ |' k3 }- h
1 c3 v/ m: M+ Q8 c7 n" s
以战斗机世界的年代计算已经爷爷辈的F-15C可能要老当益壮,深度升级延寿后继续担当空战主力( C6 m! E6 k6 @$ i5 f- x
* Q: D+ w) X6 v- {4 C
F-35本来是要替代F-16、F-18、AV-8B等战斗机的。对于F-35是否将替代F-15C甚至F-15E,美国空军从来没有明确过。但从时间和数量上来看,即使第六代(在中国称第五代)战斗机在2030年前后服役,只要F-15C按期退役,F-35就必须替代F-15C。但F-35又不堪担当攻势制空主力重任,所以近些年来美国空军内部悄悄展开关于战斗机缺口的讨论,试图解决F-15C退役后制空战斗机不足的问题。. i5 Z1 c, v+ T u) X' i0 o
! E6 E3 m+ Z1 j- Z
F-15C是基本型F-15A的改进型,在外观上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内部结构有所加强,航电和武器能力则大大加强,至今依然是美国空军制空作战的实际主力。F-15的基本设计还是70年代的东西,这是翼身融合体和电传飞控还没有出现的年代。但是F-15凭借优秀的基本设计,尤其是出色的推重比和低翼载,至今依然可以与几十年后的晚辈如欧洲两风和俄罗斯苏-35同台切磋而游刃有余。最重要的是,身大力不亏。升级改装主动电扫雷达、先进数据链和其他先进航电后,美国空军声称F-15C足以与中国歼-20这样的先进战斗机对抗。不过为什么中国战斗机经过类似升级后依然不可能与美国F-22对抗,这个事情就不提了。
% W3 ]6 d0 o1 p/ s5 d* M
. Z5 W9 g( G8 v7 m ]! S7 QF-15C深度升级自然有无法回避的成本问题,但即使成本问题解决了,还有两个大敌:
6 j$ r. D3 R; H) o- M; R. i1、 剩余寿命4 Z, f2 H: g7 P
2、 战术理念( j7 C- I) j( A* j$ ~* T
2 g! H3 O( k2 `6 R: Y: r* n, b
波音是除洛克希德之外美国唯一尚有战斗机研发和制造能力的公司。诺斯罗普在理论上还有战斗机研发和制造能力,但除了作为次级承包商承接部分构件和子系统外,已经脱离战斗机业务几十年了。这当然不能就此排除诺斯罗普的潜力,洛克希德在研制F-22之前,也几十年没有碰战斗机了。不过在F-22的研制中,洛克希德的贡献在于隐身,通用动力沃斯堡分部(前康维尔飞机公司,主营F-16战斗机)的贡献在于气动,波音的贡献在于复材。1993年通用动力沃斯堡被洛克希德购入,对F-35落入囊中不无帮助。诺斯罗普现在并没有这样的机会。
, |3 z6 D( S! g
! t+ T) Z, I) a8 T- n& E2 I9 j波音在JSF落选之后,只有F-15和F-18E两个来日无多的战斗机项目。F-18E尽管性能优秀,而且有美国海军的基本订单和数量做保证,依然打不开销路,海外订单只有澳大利亚。海军战斗机为舰载而做出的妥协总是使得只有陆基使用要求的美国盟国难以下定决心。另一方面,F-15依然性能优秀,不乏买家。不算早期的以色列、日本、沙特阿拉伯,韩国、新加坡也相继订购,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还成为回头客。
# v% Q0 v) h* {( C
" f+ ] }. S' _+ }! ]8 D![]()
- `6 C Q0 g+ x: ~( E+ w波音曾推出“寂静鹰”,采用局部隐身修形和深度升级的航电,波音声称具有接近第五代的战斗力
* K4 A( B5 O2 [5 V5 h( m5 U% z4 f1 I' R/ y5 M Y
![]()
* i( Z/ l1 J; i$ ^$ C但波音的最新方案放弃了结构和气动上的改动,而是专注于航电和大大增加的导弹挂载量,可达16枚AMRAAM空空导弹; B2 g( Y# f; \
4 `# k% Q6 |, a( O, ]
波音在投标韩国KF-X计划时,推出F-15SE“寂静鹰”概念,除了采用部分原为X-32(X-35的竞争对手,X-35后来成为F-35)研发的先进航电技术,还在保形油箱的位置增加机内武器挂载和发射的能力,既降低阻力,也增强隐身能力。外倾的双垂尾也对侧向隐身有所改进。F-15SE肯定谈不上隐身战斗机,但适度隐身和强大的航电、武器系统能力加上可靠的使用记录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问题在于F-15SE虽然有现有F-15改装升级的方案,还是以新机制造为主线。全新F-15SE成本高昂,不比F-35量产化后的价格目标低多少,而且有基本技术老旧的本质缺陷,很难打开市场。F-15SE倒是被韩国空军选中,但在戏剧性的翻盘后被放弃。此后波音悄悄地放弃了这个方案。 H2 L/ O# a2 A
* S" D. t! h) `9 W3 Q1 X
但近来波音推出新的F-15C升级方案,明确针对美国空军的战斗机缺口问题。新方案不再走适度隐身的老路,而且重点在于现有战斗机的升级。升级首先要解决剩余寿命的问题。波音对F-15升级已经有一套成熟的经验,最新升级方案包括翻新的翼梁甚至全新的机翼,使结构寿命延长到20000小时,可以使用到2040年。除了升级的航电外,武器挂载能力也大大提高,每侧翼下可以挂载4枚AMRAAM导弹,机腹前后两侧的挂架都改成双联挂架,这样使得AMRAAM的总挂载量达到惊人的16枚,成为历史上挂载空空导弹最多的战斗机。这代表了与众不同的战术理念。; S7 M! w8 \# |: t4 ~& l0 H
0 \8 B* s% Z2 S: s o
战斗机挂载空空导弹数量越多,作战耐久力越强,不至于一交战就用光了导弹、必须退出战斗。事实上,在某种意义上,有空中加油支持而且武器具有足够射程的话,武器挂载量加倍几乎相当于有两架战斗机在战场上可供调用,具有重大意义。当然,武器挂载量大大增加,战斗机的机动性显著下降,像F-15C这样完全靠外挂的情况下,还显著增加阻力。
# x* r8 A& a7 o0 T9 B0 Q
4 f2 \# |: q' L大大增加武器挂载数量后,F-15C当然可以在预警机支持下,以超视距为主要作战模式,发挥武器射程和数量上的优势,避开机动性下降的不足。但这种作战组合只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在实战中,超视距目标识别始终是一个难题。现代技术可以部分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通过识别压气机叶片的转动特征。但在复杂战场和复杂地形情况下,远距离可靠识别依然难以做到。单纯增加武器挂载量并不能显著提高战斗力,还需要有全新的战术理念。( a; d8 X: [1 A) }6 ^
. y B; g- b, H# |, m& X在地面战场上,也有类似的问题。在理论上,炮兵观察站与间射火炮相组合,可以在远距离上打击任何对手,但这只有在开阔地和战线清晰的时候可行。在复杂地形或者敌我交错的时候,还是需要前沿的步兵来引导炮火打击,并评估射击效果和调整目标。但暴露的前沿步兵本身也容易遭到对手的炮火打击,理想情况下,应该用隐蔽的特种部队或者狙击手指引炮火射击。特种部队和狙击手在情况紧急、对手即将突破拦阻线的时候,也可以有选择地、有策略地补射,补充炮兵火力。这正是与F-15C升级相对应的全新战术理念,在这里,特种部队或者狙击手的作用由F-22担任。
! J/ H a$ @6 r" s( [' P, n
J8 `; k2 G3 N9 U& e 3 H# Y( U1 t2 b4 [0 r1 p9 ?
F-22投入使用后,美国空军一直在研习与F-15的配合使用问题,本来的出发点是过渡时期,现在看来要长期配合使用) t% h, s9 k0 ?; _! e# l6 @) q
" t5 I* F% [' w
$ h. C. J; o( o2 n
F-15C可能要一直使用到第六代战斗机出现,但第六代战斗机的要求都还没有成形,离研制、生产、形成战斗力更加遥远
1 D4 Y9 @" Z1 H8 C/ T) A2 x5 d. d% { s u
F-22具有隐身、超巡、超机动和网络中心战能力。这是80年代美国空军完整的作战理念中的一部分。80年代时,冷战还在高峰,苏联的核威胁是美国发挥常规军力技术优势的重要制约,反制苏联核威胁不仅具有战略意义,还有战术意义。除了星球大战计划,美国空军的隐身化也是针对苏联核能力的。型号至今依然保密但后来下马的超远航程、超长航时高度隐身的无人侦察机在苏联纵深长时间侦察、监视,为B-2指引包括战略指挥控制中心和核导弹发射井在内目标并评估攻击结果,而F-22的作用则是利用隐身和超巡能力快进快出,在纵深空域拔掉预警机,打掉碍事、挡路的防空截击机,打开空中通道。所以全向隐身能力至关重要,以至于很长时间里F-22都不与北约标准的Link16相通。- w1 {: ]8 M/ x
0 f. B* n" ^/ r但F-22的这种能力非常适合于在现代空战战场上隐蔽前出占位,实时掌控态势,指引目标和评估战局,并在必要的时候直接出手,打掉对手体系中的预警机或者其他空战指挥节点,或者在敌机即将突破防线时填空补射。F-22的速度与机动性也有助于避开不必要的纠缠。与此同时,超常挂载的F-15C在相对远离战线的后方巡逻,在深入敌后的F-22和后方的预警机的配合指引下,用超视距战力打击敌机。即使对方战斗机空空导弹具有与AMRAAM相当的射程,F-15C依然可以在体系支持下,在本机雷达锁定距离之外就抢先发射,而敌机将失去预警机支援,无法在同等距离上对等还击。这相当于新时代的鹰墙战术。
. U$ m8 ], t; h/ k
# D& W5 s& t# Q7 e+ g! u0 cF-15C不是唯一能挂载大量空战武器的作战飞机。理论上,运输机或者轰炸机改装的武库机可以挂载更多的空空武器。但F-15C毕竟是高端制空战斗机出身,即使挂满武器,依然具有相当优秀的速度、机动性,升级后的探测、制导、数据链能力更是达到准第五代(中国标准的准第四代)水平,占位、反应、抢射甚至在必要时候甩脱来袭导弹和撤退的能力不是武库机所能比拟的。万一对手突破空中防线,F-15C依然有足够的速度和机动性抵近格斗。视距内格斗
, e# H% b7 {% n/ b9 {+ f, L& J) I" f4 V# Q% R! S; a' F; s$ o7 \
但新鹰墙理念不是没有问题的,最大的问题在于对手以同样思路反制。这不是空幻的设想。F-15C即使不升级,也能应付任何可以想见的潜在对手,美国空军也有足够数量的F-15C压制任何潜在对手,比如叙利亚或者伊朗、朝鲜。新鹰墙简直等同于过度杀伤。但俄罗斯和中国除外。俄罗斯的苏霍伊T-50和中国的歼-20具有不同程度的隐身和超巡能力,同样有能力穿越空中战线反制美国空军预警机,同样有能力通过数据链指挥与F-15C在技术水平上相当的友机。在体系优势不再存在的时候,F-15C只有硬拼,但拼消耗不是美国空军的强项。美国空军现存约150架F-15C,但据兰德公司数据,中国空军现有苏-27/歼-11的总量已经达到340架,未来两年内可能增加到400架,而美国空军的F-15C数量是不可能再增加了。俄罗斯空军的苏-27/苏-35的总量也超过400架。当然,美国空军的220架F-15E没有算入,中国空军的约100架苏-30/歼-16和俄罗斯空军的约60架苏-30也没有算入。% r6 ~. h6 W/ y! {
0 J A! o2 N) q* c2 k) U \
升级的F-15C只是用来暂时填补战斗机缺口的。F-35将生产到2030年以后。长远来说,美国空军的F-35在形成空对地战斗力后,继续新增的F-35也可以用于替换F-15C,融入新鹰墙体系。F-35的探测能力至少不弱于升级后的F-15C,挂载AMRAAM的数量达不到F-15C升级版变态的16枚,但F-35有隐身优势,可望相对于F-15C更靠前部署,用突然发难降低对手逃逸的机会,增加等效挂载武器数量。F-35甚至可能利用隐身特点,替代F-22前出部署。问题是,F-35的速度、加速和机动性都显著低于F-15C,在超视距拦截没有奏效的情况下,抵近格斗容易陷入被动。在理论上,F-35的隐身性能也可用来替代F-22,作为前出部署的空中狙击手,而且得益于比F-22更先进的数据链和网络中心战能力。但一旦被对手发现和纠缠上,就更加被动了。6 C4 q& h8 ~. `5 d
' N( J3 E5 R# o6 _
最理想的情况是由正在预研的第六代(中国称第五代)战斗机替换F-15C。第六代战斗机的要求、技术指标都还没有成形,仅有的信息也还在高度保密之中。但从下一代轰炸机的沿革,还是可以推断出一些第六代战斗机的动向的。
/ }! E9 R. l) f: h" i. g4 x& b/ c! W# k* p5 n A/ D9 ?+ v
除了F-35战斗机和KC-46加油机外,下一代轰炸机(代号LRS-B)是美国空军最重要的新飞机项目。现役的B-52已经比大部分驾驶它的飞行员还要老,B-1由于机械复杂性和可靠性,可能先于B-52退役。仅有的20架B-2在技术上依然无出其右,在可预见的将来也无人能够超过,但美国空军需要更大数量的轰炸机才能保证核三位一体的完整,并在常规远程打击力量的构成中保留足够的发言权。这就是LRS-B的基本出发点。但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海军上将的高级幕僚以“Y先生”的笔名发表文章,指出美国经济才是美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暗示美国版的军队为经济建设让路才是美国振兴的必由之路。“Y先生”笔名是对“X先生”笔名的摹仿,“X先生”当然就是大名鼎鼎的乔治•凯南,围堵苏联的战略理论的创建人。“Y先生”把经济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层次的良苦用心可想而知。
$ ~* |: `1 x* i' s2 }1 t' F
: H+ M7 `9 k: E3 Z O# S7 Y& K美国当然不可能实行中国式的军队为经济建设让路,但这样的大环境促成当前空前严峻的预算气氛,LRS-B一改美国空军唯高大上是求的传统,有意定位于中型、中远程,而且也不超过B-2的高亚音速。LRS-B计划要求装备130架,单价不超过5.5亿美元。这当然依然是异常昂贵的价格,但只有22亿美元单价的B-2的1/4。一般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任务,但这充分说明了美国空军已经进入对价格高度敏感的新时代。F-22在生产末期的纯制造成本单价为1.3亿美元,低成本F-35的目标单价即使在转入大批量生产后依然高达8800-9900万美元,高端的第六代战斗机要装备足够数量,可能必须像B-2到LRS-B的进化一样,在要求和性能指标上更加精打细算,而不能像ATF(导致F-22)时代那样放手追求高大上,对苏霍伊T-50和歼-20也从追求压倒优势转变为追求足够优势。但至少美国空军的战斗机缺口将得以补上。5 _, i1 i2 D6 k
, l; x# P& ^0 a! K" H
![]()
. K: N2 D. p( O# x1911年,英王乔治五世登基时检阅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舰队9 \. W8 w: H+ x% S4 y
# v( Z- }* t* g; W9 u & M! c! o; T/ z8 L
2013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加冕60周年的时候,只有在泰晤士河上与民同乐了,唯一和舰队沾一点边的贝尔法斯特号是二战时代的巡洋舰,现在是博物馆, S, o" c( W) Z- E; C( v
I$ `: r7 S! g- P% Q
另一方面,技术上有能力追求压倒优势,但经济现实只能负担足够优势,这样的决策摇摆正是美国空军的纠结所在。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老牌帝国英国与新兴帝国德国之间爆发来海军竞赛,皇家海军也处于差不多的困境之中。皇家海军的最后决策是有选择地从全球收缩,但用最大力量加强北大西洋方向,全力围堵德国海军。英国最后在一战中打败了德国,但赢得了战争,失去了帝国。一战后大英帝国每况愈下,只是维持住光荣衰落而已。英国在相对衰落中的经验成为史学界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成为美国战略学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但这是题外话了。
3 I. o) x+ @% s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