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402|回复: 19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 谈美国的再工业化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11:32: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3-1-11 23:03 编辑
9 E1 ^  n+ ?: m: M" B9 L6 c' R  \4 O$ k  s) s* ]
把20世纪说成美国世纪,这应该不为过。有人把21世纪说成是太平洋世纪。美国当然是太平洋国家,太平洋世纪也有美国很大的一份,但这是美国衰落的好听说法。说白了,美国从绝对主导地位下降了,只能满足于太平洋国家的一员了,尽管还是这其中最大的一员。美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依然是主导,美国的军力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但美国的经济实力无疑滑落了,这最主要反映在美国制造业的滑落,使得经济结构空洞化。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揭开了皇帝的新衣,美国朝野对于再工业化的重要性都有清醒的认识,这不仅是经济结构健康化的开始,也是可持续的就业的根本。2 i" x3 \) B: o) @; I0 D8 x9 W6 ^

( @5 L/ M5 J. N) I/ K& G  s' }2010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制造业促进法案》,暂停甚至降低供制造业使用的进口原料的关税。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的报告显示,该法案可能使美国制造业产值增加46亿美元,并创造近9万个就业机会。2010年9月的《创造美国就业及结束产业外移法案》提出,将为从海外回迁就业职位的企业提供为期24个月的工资税减免,并终止为向海外转移工厂和生产企业提供的数项补贴,如免税和减税。2012年伊始,奥巴马发表第三次国情咨文,不仅确定2012大选竞选主题,还提出以美国制造、本土能源、劳工技术训练与美国价值为四大支柱,构建国家永续经营建设的蓝图。奥巴马还要求贸易执法部门调查中国等国的贸易行为,试图把流失的美国制造夺回来。
# L+ e/ F5 _& r0 h. D! K) X6 ?. A9 B5 d
与此同时,有报告指出,近40%的美国企业有计划把工厂从中国迁回美国。自2011年11月以来,外国直接投资(FDI)只有5月出现同比增长0.05%,其他月份均为负增长,其中6月更是跌落6.87%。当然,这不完全是因为美国产业回流的关系,继续加深的西方经济危机使得投资者银根紧缩,海外投资速度增长放慢甚至抽回都是自然的。30年代德国的大萧条部分原因就在于大量美国资本的快速抽出。过去30年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劳动力和工业用地成本也急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的竞争力有所下降,而美国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较高,节约的运输费用进一步增强了美国的竞争力。美国工业回流似乎有抑制中国进一步工业化的作用,甚至把中国“一夜打回解放前”。
, }  k1 n2 I  k" Y1 d5 p+ G7 B0 z- \* L& i& E9 n- u5 h5 O$ r, n: {0 k
但问题没有那么简单。中国的纺织行业的订单已经部分流失到孟加拉,据BBC报道,孟加拉甚至开始渗入中国的国内市场。流失到孟加拉的纺织行业代表了美国再工业化的问题的一部分,离开中国的制造业并不一定回到美国,而是流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其他国家。美国并没有彻底去工业化,只是现存的工业结构一方面不足以吸收大量的就业,另一方面难以惠及受教育程度和技能都较低的一般劳力。美国的经济起飞以福特的流水线为代表,大量吸收非熟练劳力,迅速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过去30年里中国事实上在做同样的事情。美国再工业化需要的不是十来个波音和微软,而是十来个富士康和耐克。但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美国转移到中国,根本原因在于劳动生产率的上升不抵劳动力成本的低廉,中国劳动力成本不再低廉了,还有孟加拉,还有越南,还会有更多的后来者。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完整的产业链,中国花了30年时间建立起来,假以时日,其他国家或者国家集团或许也能做到,但这个其他国家不是美国。$ `% G8 W( b  W  t& n0 N

% t0 S+ F5 Z1 l+ u) _8 r. w- c还有一个问题是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举足轻重的市场,美国公司把工厂撤回美国,对美国市场是近了,但离中国市场就远了。放弃中国这个最大的增长点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苹果在美国投资1亿,重启美国制造,但那是买眼球的。苹果每年的广告费都大大超过一亿,这不知道 多少时间、什么时候才能兑现、在哪里兑现的1亿实在是苹果的零花钱,10亿才是一个开头,到了几十亿、上百亿,这才有点认真了。通用电气宣布在美国投资8亿,创造1万个工作,不知道这些是什么工作?肯定不全是制造业工作。制造业工作一般算法是每年每人10万美元,但这只是和人员有关的直接开支,不包括设备、技术、厂房、运输……对于通用电气也一样,不砸个几十亿,根本不是认真的。
, t' K& W: _7 k  l( t- Z' X7 H
+ u- l  m2 X6 [  O7 L中国人工在涨,世界石油价格在涨,这些都是确实的。中国的效率和质量也在涨,这也是不可否认的。美国公司制造回流的一个理由是避免中国非法盗取美国知识产权。所谓只有美国才是技术创新的发源地,这是自恋了。在很多转包中国的产业中,中国创新成分越来越多。曾经有过那样的时代:随便什么小商品拿到中国,都使人眼睛一亮,赞不绝口。但现在,dollar store里来自中国的小商品就比Walmart多,现在甚至开始出现带有明显中国特色的新名堂,比如iPhone的各种附件。这些创新可能还低级,但是实实在在的, 正在水银泻地式地向所有领域蔓延。华为手机原来只听说过。现在加拿大Wind Mobile也做广告了,至少外观和性能上不亚于HTC甚至Samsung。8 l5 N6 M. I! F: R# a. h

: `+ C6 N' i, g; n* `' c美国人工下降,这也是事实,但这是经济萧条的缘故。工会让步,政府让利,所有的政策和努力都是在向经济恢复的方向努力。但在正常情况下,经济不应该持续萧条,再工业化的目标更加不是维持长期萧条。等到经济恢复了,工会将“夺回失地”,这是工会的本份,在2008年经济危机前的虚假繁荣时期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政府将取消让利,恢复征税,从平衡预算和降低债务来说,这是必须的。然后呢?靠政府补贴是一条死路,老欧洲就是先例。把经济计算建立在暂时的美国成本下降上,至少是短视的。这是美国再工业化最不可靠的动力。3 y+ J% \& j3 J) u

! |1 R, C4 P6 A: e  v靠政府注资是不现实的。首先美国政府正在陷入空前的财政危机,面临巨大的减支压力,连“神圣不可侵犯”的国防开支都要大刀阔斧地裁减,并没有多余的能力大规模注入制造业。第二,美国奉行自由经济原则,政府不能涉足盈利行业,与民争利。第三,政府在新兴、高风险产业投资,启动新经济,这是可以的,但如前所述,美国需要的不是十来个波音或者微软,而是十来个富士康、耐克,这是美国政府不能涉足的。
! x0 A1 J% G8 _" [
% N4 f5 N8 p6 p: L9 R: ^& g美国依然是世界上高等科技教育最发达的地方,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学子从世界各地蜂拥而来,但美国面临了一个巨大的人才问题。美国大学理工科里,外国面孔越来越多。不光学生和研究生来自外国,教授也有很多是外国出生的。美国人已经很少愿意花力气学理工科了。这不是现在才开始的事情,20年前就是这样。在80-90年代20年里,美国理工科大学入学人数从平均每年42万下降到36万,同期大学入学总数则从1160万上升到1480万。进入21世纪后,这个趋势还在继续,其中美国人的比例同时下降,使得理工科人才短缺问题加倍恶化。在全球化时代之前,已经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学理工科,现在有什么理由预期这个趋势逆转呢?美国大规模再工业化实现的话,或许会吸引更多人学理工科,但大规模再工业化需要更多学理工科的人的推动。在工业化不是一个有人投资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还需要有人干活。这是一个鸡与蛋的问题,问题是谁来打破这个死循环?如果工业界和华尔街现在像2008年救市那样注入至少几百、几千亿的巨资,这还有可能引发一轮正循环,但要是大家都在观望,那就只有继续观望下去了。5 [( l! x. Y0 G1 e5 k2 u" g

0 ^0 o* X' o+ Z* @2 P: Y还有一个问题是自动化和机器人对制造业的冲击。自动化和机器人取代了生产第一线的大量人工,但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保障人员,而且是整个支援的产业链。问题是技术支援的人力不是生产线上节约的人力可以容易地转移过来的,两者对素质的要求很不一样。生产线上节约下来的是不熟练或者半熟练的简单劳动力,技术支援需要的是受过高度训练和教育的技术人才。就美国现状而言,被节约的经常是本土人士,而技术支援正在越来越依赖外来人士。现在美国依然是吸引移民的热土,依然可以吸引足够的外来人士填补空缺,但随着去工业化的深入和整体经济的滑落,美国对有才干的移民的吸引力会越来越低,就像现在的英国一样。
: g% e$ o0 X! w3 a, _
1 D% h6 B* h* t* @/ Y$ b( q3 p3D打印是时髦的新概念,但这成不了再工业化的主力军。3D打印的使用需要高度的训练,还受制于材料,和工业化生产的产品不能相提并论。美国有人用3D打印制造出一支M4突击步枪,外观上和真枪一模一样,还引起主张枪支管制的人们的担忧。尽管枪管和扳机都是金属的,还是打了3发子弹就散架了。3D打印技术会提高,但工业化生产技术也是在发展的。3D打印的优势只能体现在超小批量的夹缝市场产品上,除非是一次性使用的东西,否则超小批量产品有特有的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问题,这是3D打印本身无法解决的。其实类似的概念现在另一个领域已经实现了。廉价的激光打印机早已成为商家和居家必备的东西,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也在千家万户的电脑上存在,但印刷业和出版业并没有消失。纸质媒体的威胁是来自另一个方向:电子媒体。这是媒体的特殊性决定的,一般制造业没有这样的问题。
+ u5 p; y, }( h% S- D3 R% r, b! L
0 J# _) ^. H' J" B& G创意经济是另一个生长点,但创意经济和高科技的差别在于,高科技有物理存在的门槛, Intel已经在做22nm的CPU,但别人要是没有相应的技术,45nm都做不了;普拉特•惠特尼的齿轮驱动涡扇发动机噪声之低,可以正常运转是在10米外保持正常对话,但没有相应的技术,连保证基本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常规涡扇都做不了。但创意就不一样,这不一定有“硬”的门槛,更多地在于想法,如果别人也想到了,在技术上没有跨不过去的门槛。比如说,iPhone是很好的创意,Android可以很快就可以用类似的概念挤进来;Samsung的Android很热销,但华为的Android可以很快赶上来。美国热衷于保护知识产权,这当然有正当理由,但更多的是保护盈利。问题是概念在本质上是无法垄断的。要推销创意产品,就要推销创意的内涵,就不可能阻挡别人受到启发。这是一个很难保持领先的疯狂赛跑,尤其在别人已经具备工业基础的情况下。
  [; G  D1 B" U2 {) P+ I! P) m3 |# e& `3 y* e, k* \
美国是一个自由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的天性就是追逐利润,就是全球化。美国政府可以用扼杀资本流动的办法强制实行再工业化,但这将粉碎美国经济的活力。老欧洲几十年的贸易保护没有换来经济的健康循环,反而陷入无法自拔的泥坑。美国人不是本性懒惰、不好学习的,只要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美国人可以勤奋,可以好学,当年他们就是以勤奋和好学才创建了美国世纪的。问题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再工业化的目的是再创繁荣,日子稍一好过,又要滑回老习惯,就像戒毒一样。: C5 E. S; J2 x1 A+ d

1 o4 L4 ~1 \3 h+ L) ^美国工业回流对中国的影响作为一个警醒是对的,作为一个已经成为事实的结论则是误导。  T) c( g1 @7 S7 x' d# u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26 学识 +5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18 + 5
老兵帅客 + 4
燕庐敕 + 4 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1-18 00:40
  • 签到天数: 4 天

    [LV.2]筑基

    沙发
    发表于 2013-1-12 12:09:07 | 只看该作者
    晨大好,难道美国就这样不可逆转的衰败下去吗?我总感觉30年内,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对吗?那么,美国能持续强大的基础是什么呢?好逸恶劳寅吃卯粮这些缺点是美国无法改变的痼疾吧?谢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4:05
  • 签到天数: 3532 天

    [LV.Master]无

    板凳
    发表于 2013-1-12 12:22:07 | 只看该作者
    对3D打印俺倒是有不同的看法:3D打印技术目前正处于婴儿期,假以时日,我认为是存在颠覆传统制造业的可能的。

    点评

    会不会美元回流就是再堆出个3D纳斯达……  发表于 2013-2-2 14:42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12:54:57 | 只看该作者
    zhouzp 发表于 2013-1-11 22:22
    5 i7 S, L( d8 X) w  {! U  ~- K& O对3D打印俺倒是有不同的看法:3D打印技术目前正处于婴儿期,假以时日,我认为是存在颠覆传统制造业的可能的 ...

    . J5 p4 Q* G3 |+ U$ F( _3D打印的优势只能在超小批量上体现出来,但超小批量的售后服务问题怎么办?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13:00:27 | 只看该作者
    苏双 发表于 2013-1-11 22:09
    6 a/ l( o2 s' e晨大好,难道美国就这样不可逆转的衰败下去吗?我总感觉30年内,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对吗?那么 ...
    . C9 c5 k  H' n$ |6 X
    美国离衰落还有很长距离,传统工业和高新工业的强项依然存在,靠惯性都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趋势就是趋势。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6#
    发表于 2013-1-12 13:16: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3-1-12 13:17 编辑 9 ]* Q- I% `" Y5 g0 E

    ( U5 O% x' Y: Y. r  X0 F/ S周期率呀周期率,没有国家可以避免。0 Y" L: A7 J  t8 \- Y) _
    民风由俭入奢由勤变懒是不可逆转的,与制度无关,与政策无关,这是人性决定的。当民族整体都趋于好逸恶劳时,国家衰落也就在所难免了。象欧洲里样面积大小的国家,衰败也就衰败了,但象中美这样的超级国家,衰败就会导致分裂和崩溃。2 ]1 o3 f8 h8 L4 m- [2 @, i
    但超级国家可以象中国这样浴火重生的,经过战争的洗礼,人民会重新变成勤劳勇敢的人民,再加上一个有效率的政府,国家可以重新兴盛。关键就是,国家能不能挺过那个衰败期,所以一个文明能否传承千年,要看他在衰败时能干什么,而不是鼎盛时干了什么。
    3 w  p, O4 y1 H9 c. y
    + W) M: b4 |" J: W# Q

    点评

    总是要淘汰一批人。。。残酷的。。。  发表于 2013-1-16 00:12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2-23 04:0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7#
    发表于 2013-1-12 13:17: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ighway 于 2013-1-12 13:29 编辑 1 T* o# E" g7 C, C+ u6 u
    ; c) `/ _. r8 ?; U
    二战后,这个世界是大西洋的世界,重心是大西洋这岸的欧洲和那岸的美国。  E7 a% F. A( h& n( E- v" |4 A$ L

    . l/ @) y! B; L- P4 D本世纪起,这个世界是太平洋的世界。重心是大洋这边的美国和大洋那边的中国。# j( j" Y  \; O( Z
    1 ^) m6 x, v0 g! _' ?; Q0 `3 ]; a# q
    中国把一船船的商品运到美国,美国把一叠叠的美钞交给中国,然后中国再把这些美钞借给美国。
    4 M: G3 e; I: u4 Q/ I* c7 @- X2 e- F% P& x" ~% F4 d' ]
    那中美这种贸易方式谁占便宜呢?很难说,那看你在什么层次,什么时间尺度上评价了。但短期内这个格局不会改变。+ \& m  m2 {& y* }
    6 H& u/ r: c3 r$ S* ^1 E
    中国的问题是没有头,产权和知识都在美国;美国的问题是没有手,设计的东西没法弄出来(大批量低成本的工业产出),全得靠中国代劳。双方相互提防又相互依赖,团不起来但也拆不散。
    8 V& a  o+ M/ Q+ ^- g. v. m7 ~8 F, U, o0 h+ D7 {$ J
    估计这今后20年还是这个样子。。。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13:19:39 | 只看该作者
    河蚌 发表于 2013-1-11 23:16
    ( m1 |: v: T' Y) I# L/ Y周期率呀周期率,没有国家可以避免。
    * f. A  t) A5 e) B0 `- i# d3 J8 r民风由俭入奢由勤变懒是不可逆转的,与制度无关,与政策无关,这是人 ...
    一个文明能否传承千年,要看他在衰败时能干什么,而不是鼎盛时干了什么。

    ; \& ?1 x. L# ]6 B5 r2 C说得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13:20:43 | 只看该作者
    Highway 发表于 2013-1-11 23:17 - M" g7 ?* b. Y
    二战后,这个世界是大西洋的世界,重心是大西洋这岸的欧洲和那岸的美国。
    : v' H: a; f  e: K  L5 R  O8 H3 D. c! }3 i/ J: F  ~
    本世纪起,这个世界是太平洋的世 ...

    6 X4 [# L9 ]" e哈哈,中国的头正在越来越聪明,而美国的手还是继续懒。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2-23 04:0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10#
    发表于 2013-1-12 13:23: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ighway 于 2013-1-12 13:43 编辑
    4 J5 K# C$ e; r4 E
    晨枫 发表于 2013-1-12 13:20
    $ ^- m9 v, s; f' a6 V$ {哈哈,中国的头正在越来越聪明,而美国的手还是继续懒。

    6 `) M" m& q2 P# K. S! e  h
    5 o" Q, S% ?, p9 m9 O' }中国人还没有真正的聪明起来,抄抄弄弄的,引进了不少,照搬了不少,看着是那么回事,但实际上本质上没有突破。
    - A3 T2 Y. e& V) g  r; {+ ]: v1 T$ z% m) D% z# \/ a
    就像联想电脑,华为手机,都是世界上数得着的大方家了。但你把这些产品掰开了看,有一项技术是我们的吗?还有我们的汽车,搞了快60年了吧,产销现在也是世界第一大了。但是仔细想想,发动机,变速箱哪一个我们能搞定?

    点评

    不对。iphone从软到硬都是苹果自己搞得。量产的时候找供应商找代工厂,所以iPhone的利润几乎全是苹果的,别人基本都是在打酱油。  发表于 2013-1-15 22:51
    系统整合创新也是技术能力,软件更不用说了。你把iphone拆开,里面有苹果自己的东西吗? 按这样的说法,那牛B公司只剩下供应商了  发表于 2013-1-15 17:57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13:39:46 | 只看该作者
    Highway 发表于 2013-1-11 23:23
    5 B0 F* y. o  H) e* m" U中国人还没有真正的聪明起来,抄抄弄弄的,引进了不少,照搬了不少,看着是那么回事,但实际上本质上没有 ...

    # T+ k! l# L0 O* W) T0 g" v+ p要现在的中国在主要工业技术的所有方面都赶上甚至超过欧美,那是不现实的。但中国正在所有主要方面赶上来,不仅在缩小差距,而且是可持续地平衡发展。即使如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会有一些关键技术不如欧美。德国制造业那么厉害,电脑工业一无可取之处;美国科技那么厉害,汽车造成这个鸟样子。要中国通吃所有工业门类,那不仅现在不可能,未来也不可能。另一方面,拒不承认中国在几乎所有主要方面都在迅速缩小差距,那也是拒不承认现实。要看增长率。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4:05
  • 签到天数: 3532 天

    [LV.Master]无

    12#
    发表于 2013-1-12 14:33:35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3-1-12 12:54
    * [- H. q. d5 G7 [. t2 R- _0 a3D打印的优势只能在超小批量上体现出来,但超小批量的售后服务问题怎么办? ...

    5 K! s% g  \) ~: @' e" o: ]- r现在是这样,未必今后还是这样。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18 04:1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3#
    发表于 2013-1-12 16:59:04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3-1-12 12:54   M; e6 [) H$ B; s! `6 K
    3D打印的优势只能在超小批量上体现出来,但超小批量的售后服务问题怎么办? ...

    , O1 I- `9 ]0 k7 o# z也好办,那个时候工厂都不买设备了,该买3D打印机了。原来怎么提供的服务,现在还怎么提供服务。/ H( J( W1 n; g9 ~2 Q4 h
    本来工厂的定义就是做手工作坊/家里做不了的东西。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3-1-12 17:52:09 | 只看该作者
    在上个世纪的科幻作品中预言的东西里,到目前为止进展最慢的就是机器人了。随着世界人口最多最勤劳的中国人的收入还是提升,希望机器人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富士康这样的工厂如果能用机器人取代人,是一种人道。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7-26 05:11
  • 签到天数: 1017 天

    [LV.10]大乘

    15#
    发表于 2013-1-12 18:47:28 | 只看该作者
    美国谈不上去工业化,制造业滑落,美国并不是不会造东西了,象Highway说的科学技术最前沿的发展仍然在美国,中国相比还差的很远。而且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过去几十年其实一直是缓慢上升,只是比GDP增速慢,工业就业人数下降。这个一方面我觉得是经济规律,19世纪以前,所有的文明,国民经济和就业人数的大多数都是在农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的比重和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但是不能因此就说去农业化,农业滑落。未来就全球来说,工业就业的比例只会稳步下降,就长期来说,中国也不会摆脱这个趋势。第二,过去30年,随着科技的进步,运输通讯的成本大幅度下降,低技术的工业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这个按照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其实是美国中国的整体经济都受益,中国工人的收入增加,美国公司的利润增加,消费者享受到更低的物价,用经济学的术语说这是potential Pareto improvement, 每个国家收益的人收益数额加总都超过受损失人群的损失总额。对美国社会的负面影响是这加大了skilled labor 和unskilled labor之间的收入差距。如果你的政治立场比较靠左,可能对其比较关心,如果比较靠右,更关心经济效率,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和美国国家的竞争性没有关系。即使你对贫富差距很关心,那么也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提高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水平上,而不是阻挠贸易。
    4 `6 A' K8 B% i6 q, k" g" P6 @* k$ U0 o, C8 U' C+ `" |

    ' m' M* z; p2 M# y: y" E# l

    点评

    你说的才是正解  发表于 2013-1-14 16:32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0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5
    Highway + 5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2-2 14:00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16#
    发表于 2013-1-12 21:56:09 | 只看该作者
    河蚌 发表于 2013-1-12 13:16 : P4 f9 C1 b# J% w0 J1 h: D# a) g
    周期率呀周期率,没有国家可以避免。
    " g5 h% o% o1 l' U民风由俭入奢由勤变懒是不可逆转的,与制度无关,与政策无关,这是人 ...

    3 p7 v4 ?1 Z& p* E4 N说得好。有人曾面谀老毛奇将和拿破仑亚历山大比肩,老毛奇的回答是:不,因为我从未指挥过一次撤退。* h7 j4 [4 k8 O8 {) e8 C. g! G
    % N- P7 z# s' A/ ?
    没经历过吃观音土草根树皮而湮没的民族,在历史上太多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2-8 01:13
  • 签到天数: 171 天

    [LV.7]分神

    17#
    发表于 2013-1-12 22:11: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不爱吱声 于 2013-1-12 08:24 编辑
    ) t; g9 ^0 T$ Q9 c' J( C5 @
    河蚌 发表于 2013-1-11 23:16
    / M2 `" c/ Y+ Z+ E周期率呀周期率,没有国家可以避免。2 i  |1 q- B* n$ `5 z% `: t3 I
    民风由俭入奢由勤变懒是不可逆转的,与制度无关,与政策无关,这是人 ...

    2 C5 T6 T0 i0 Y  g/ J. v4 o8 t! s# O" V! T0 C0 a' f3 N2 x
    美国民风其实谈不上“由俭入奢,由勤变懒”的了,因为美国人真的是既不奢也不懒。" {7 Q8 Z2 Y$ B/ W: `1 y' D2 b
    + u9 a7 S2 Z  ^% ^6 B
    说起奢,河蚌有机会可以来美国看看。美国人民其实大多数就是过的自娱自乐,自给自足的小日子。是的,这里房子大,物资丰富,但是这种情形,你退回到50年前,其实也还是这样的。不管是穿衣戴帽,和中国人比起来,美国人只能用来形容。比如说,大部分美国人平时上班也就穿全身上下加起来也就一百美元左右的行头,这个连大公司CEO也不例外。就算那些富豪,其实他们过的日子也算不得奢。
    % G  g; A' t8 i! ~( N7 M& A: \# f9 g) \7 L* G
    生活上,大部分美国人住在郊区,平时上班,周末去教会或者陪孩子参加各种运动,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娱乐场所,没有夜店,没有卡拉OK,实在下班没事干就只好去健身房了,也碰不上艳遇。几十年的日子都是如此过来。美国人对奢侈品非常不感冒,相对来说这些东西在美国也并不贵。+ B$ g# z; I) C- p% l5 r

    & t- L8 J6 A6 m# B% n说起懒,我觉得比较复杂。美国是个多种族的国家。美国的主体(或者中产)阶层是绝对不懒的。学校里的教授们搞科研基本没节假日就不说了,就说公司里,这里产品更新非常快,这与工程师们的勤劳分不开的,这里的工程师是很少直接使用现成图纸的,他们的头脑不仅不懒相反勤快之极。管理人员琐事很多,最先到公司最后离开是常态。话说,这里没有免费的午餐,拿多少钱但多大责任干多大的事儿,基本如此。美国人一年的个人假期根据工作年限从两星期到五星期不等,这比较其他国家来说几乎是最少的了。公假也不多。2 ^# j3 M6 Q! |+ [  p9 a

    2 j4 l. Z' S0 O4 b  m大家总觉得美国人懒所以才不愿意干脏活累活,其实根本不是,仅仅是因为资本运作的特点是工作总是到成本最低的地方去,因为美国的人工费用高,结果导致美国没有那么多脏活累活给人们干。美国普通人的动手能力极强,他们可以在自家车库里轻易组装出很多机电设备,所以说美国根本就不缺技术工人,美国决策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在于如何在个体成本较高的前提下降低总体成本,这需要在管理上,人机结合上下些功夫,寻求新的生产方式。当年流水线作业就是美国人发明的,现在美国科技领先,创意领先,在这方面有突破不是不可能的。

    点评

    有道理,其实中国人也挺懒得,尤其是对于这么一个不怎么富庶,连懒得理由都没有的国家来说。小富即安,平均主义,仇富的根源其实都是懒  发表于 2013-6-27 15:11
    双手双脚赞同!认同米国人懒,如果二战前日本鬼子认为欧美鬼畜怕死一样是笑话。  发表于 2013-2-6 22:44
    我基本上也是这么认为美国和加拿大的,那些总认为中国人勤劳勇敢只能说明他们没真正了解美加的居民。美国那么强大,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发表于 2013-1-13 03:08
    对。  发表于 2013-1-13 02:27
    说得好!国人现在一提起西方,就觉得人家又懒又奢,只有我们是勤劳勇敢,笑死人了  发表于 2013-1-13 00:19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15 收起 理由
    蓦然回首 + 5
    煮酒正熟 + 5
    Highway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18#
    发表于 2013-1-12 22:35:22 | 只看该作者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3-1-12 22:11 ! ^( F, }/ d! S, s$ }4 f; \7 D* x
    美国民风其实谈不上“由俭入奢,由勤变懒”的了,因为美国人真的是既不奢也不懒。
    4 {" Z) {, w  W3 T1 U2 n& p/ b/ J. Z  N' l) ]' |& F# ]5 _
    说起奢,河蚌有机会可 ...
    % q& v% b4 u) Y3 w& x; x
    我这篇的意思不是说美国人懒,而是想说一个历史现象。* S! i( s! I1 ?9 m5 F' i
    我原来写过一个日志,说国家的兴衰不是由制度决定的,而是由国民的精神决定。历史周期率始终无法打破,是因为国民的本性总是由俭入奢、由勤变懒。) ~$ a/ V# }+ R4 ?  ^" `0 n: @5 T
    国家承平日久,创造出财富越来越多,一代一代的积累,后代无法获取前代人艰辛的经验,却在享受前代人的劳动成果,于是变得越来越爱享受,不愿干艰苦的活,甚至不愿意当兵。上层阶级的后代同样如此,他们与下层隔绝,视百姓为人牲,认为这些人的死活与国家无关。这样的国家,富则富,却上下相离,变得十分虚弱。7 G1 `3 J5 Z' f
    这种现象是不是美国的现象,我不知道,但中国绝对有这样的趋势。俺家孩子的很多习惯已经让我很痛心,我曾经对他说,你这样的如果到艰苦环境中,能让屎憋死(他现在从来不在外面拉大便,因为嫌脏)。实际上,在世界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强大帝国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官员贪腐、百姓骄奢,而更严重的,由于平民不愿当兵,军队中就大量使用外族雇佣兵,最后政权却被外族所把持。
    6 h3 P) P+ e  `- Q3 O$ R! f俺在想,这种民间的趋势如果不加控制,就会不可逆转地进行下去,而最终导致国家的崩溃,是否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是什么原因导致历史上的强国都是一次性消亡,而中国却能一次次重生。中国到底和这些帝国有什么样的不同,能不能挖掘出来,延缓这个国家的衰亡期的来临。虽然这很有点键盘政治局,但这确实是俺最想探究的。% F# j) s% L' _/ |+ e# S& O  f( o

    点评

    赞深刻!人性其实就是生命性,而生命实质就是宇宙本质规律的物化。生命的可贵就在于对宇宙本质规律的认知和自觉操作。  发表于 2013-1-16 16:17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23:20:07 | 只看该作者
    Dracula 发表于 2013-1-12 04:47 * e: X3 I& t% Q
    美国谈不上去工业化,制造业滑落,美国并不是不会造东西了,象Highway说的科学技术最前沿的发展仍然在美国 ...

    4 R; }  X5 p; n0 Y* P+ l去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不是说已经没有工业了,而是说工业(或者更加具体地说,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例下降了。这应该是美国经济的现实。科技前沿的问题我会另外写一段。高技术产业本来就是美国的强项,但高技术产业无法解决就业问题,也就无法解决大面积的经济-社会正循环问题,所以低技术产业(或者更确切地说:不需要高度熟练劳动力的产业,像iPhone的装配)正是美国再工业化的核心。+ c/ q& y2 D& X9 {6 w) T$ x
    ) U2 ^/ s( `3 \. H% u9 B
    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投入产出我也会另外写一段。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23:27:30 | 只看该作者
    zhouzp 发表于 2013-1-12 00:33 7 s+ S* `, C, b4 K% S' s3 Y* z3 m2 E
    现在是这样,未必今后还是这样。

    $ r/ {( _3 D! c. s4 [在CAD/CAM和Flexible Manufacturing开始出现的时候,这就是人们的想法。现在这已经进行了30年了,CAD/CAM、FMS改变了工业生产的具体技术,但没有改变工业化的本质。3D打印在本质上是手工业化、去分工化,或者说是集中工业化的反面。于此对应的是各种领域的分散化,包括城市,因为交通和通信发达了,人们可以远离办公室上班。同时兴起的另一个趋势时老城复苏(urban revitalization),尤其是年轻人往市中心的公寓搬迁,而不是迁居郊外。今后是什么样?现在的集中化、分工化的大趋势是人类经过千百年形成的,要轻易推翻这个大趋势不容易。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1-26 08:41 , Processed in 0.04588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