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下
偏偏美国还步步紧逼,日本战胜了大清,还没缓过来,美国就拿下来菲律宾。日本得先解决俄国,国力有限,打完一仗就得歇几年,等歇好了,一战开始了,这时候如果和美国叫板,就得成了德国的同伙,德国在欧洲牛逼,可是对日本一点帮助都没有,日本只好随了主流,也因为夺得了德国的殖民地。. y) S/ d8 n# n k) P$ ]/ K
/ ?2 G# j6 c3 [5 t2 G$ J
但是,再下一步,日本怎么办?
. u. _8 P, T0 T! _ ~2 m" w
[6 s& G, @" ?9 g) i山本看到美国恐怖的经济实力,然而又如何?日本不可能不与美国为敌,那么最有把握的是在经济实力上赶上美国。6 E! Z! t, ], N; h1 Z/ t" f
5 H- d& v3 X& y+ R. p: d2 O
一战之后搞海军竞赛,日本全力以赴,美国是自废武功般地裁军,就这样日本海军还没有胜算,而且搞得国家就要破产了,于是日本认为是自己的国土太小了,盯上了中国,觉得吞下中国后日本的国力就能赶上美国了。
# | F# K; d' L% h' M3 j* w( d1 M* J# w$ a+ r3 `: ^7 ]4 S, t
世界上有很多土地很大的国家,但它们最终在国力上都无法和美国竞争,这其中原来有很大的历史因素。7 T8 Z( c N( f7 K
$ ]+ r( q' p% K3 I
就拿海军来说吧,后起的国家总觉得有捷径,从某国买个过时的航母,自己抖机灵琢磨一下,就能造成自己的航母来,结果这么多年也没有动静。
' p: M/ E2 X( o! [* ^4 D; A, L* z* c
日本也是这么干的,在英国订了战列舰,回来一仿造,日本造的战列舰就出来了,而且越来越好。论仿造,要数日本人,可是美国虽然建国的时候连海军都没有,但美国用不着仿造,因为在殖民地时期,北美就是大英帝国的造船基地,皇家海军的军舰起码有三分之一是在北美造的,虽然美国没有海军,但有造军舰的本事,只要钱一到位,海军就从无到有,这一点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上的。
# k/ l p+ @1 H2 W6 B5 M& C. X, ?: K( N8 z) |
美国的可怕的经济实力源于美国从欧洲人到的那一天开始就缺劳力,因此必须依靠技术,事无巨细,全美自发地永不停息地进行技术革新,这种民间自发的动力才是美国强大的原动力,也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效仿的。
3 T! z) E% H3 z+ S g# I* e7 B6 K# ?! ?4 d" j* ~: X
日本即便拿下了中国,也不可能成美国,因为日本和中国一样,都是人满为患,两条腿的人有的是,谁还费力去搞技术革新,即便政府出大力,也就是中国现在的奥运金牌战略,花大价钱,整一小部分人,金牌能拿第一,但没有什么基础,有朝一日投入没有了,或者人才流失了,金牌就没有了。美国则不一样,国家并没有使什么劲,全是民间在搞,连个社区的游泳队都能出尖子,高中的田径队里就有高手,这才是真正的实力。
1 G* T; O5 j3 f0 {1 W
4 S' Y4 Z( {( \1 C. N就拿飞行员来说,日军飞行员在二战开始时极其出色,但死一个少一个,无法快速培养出合适的飞行员,美军则能够成批地培养出合格的飞行员,于是日军的空中优势逐渐丧失。
' q& M% K. T; a; F
$ ^$ Z# ^, S I6 B日本吞并朝鲜的战略是正确的,但进一步吞并东三省则是和美国吞并菲律宾一样是个昏招,不仅因此和西方列强做对,导致和美国之战更为不可避免,而且使得日本不得不花大气力经营,导致不能在太平洋上全力以赴。
; a [" V0 \ F- S$ t! K- }- g; N8 G$ b- o6 Q' J" v7 b
918以前,日本已经在东三省站住了脚,没有必要全面控制,留着东北军,可以给蒋介石留个对手,把东北军的老巢端了,等于帮了老蒋,和中国的战争也不可避免。美国那边是因为经济危机,中国这边是在剿共,一旦人家事情了了,很可能动手,一下子日本就有了两个大敌。
0 Y& q4 s. Y6 i1 T
- O, L6 `" ~8 b0 c" h$ Y日本侵华,不但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将中国变成自己的战争原料和生产基地,反而背上了大包袱,得靠日本国内输血,而且帮美国走出经济危机。中国是日本产品的主要市场,日本侵华,把自己的市场打没了,日本的经济就更没谱了。所以美国没有干预,一方面是因为孤立主义,另一方面是看着日本陷进去,只要蒋政府能撑住了。即便撑不住,日本也要花大力维持在中国的统治,这样在太平洋上,美国就有了主动权。
! S2 s _7 ~9 Z: q# T7 H
) ]7 S3 i* f' k对于美国来说,日本自己把中国这个生蛋的鸡杀了,陷入侵华战争中,是天大的好事。二战爆发后,美国开始扩军,到1943年,海军便能够彻底压倒日本。美国的战争机器发动起来,谁也比不了。日本也不可能在1942年结束对华战争,因此美国的策略应该是在太平洋上求稳,等军力恢复了再动手,可是罗斯福偏偏提前下手。3 M4 d' d4 _ B2 C: x
) f6 K$ D. g3 W ]% Z7 @/ X Y
太平洋战争对于日本来说,是让美国逼的,日本加入德国阵营,确实和美国决裂了,但并不表明马上就要开战。美国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否则就封锁,逼得日本不得不动手。从美国的角度,日本真从中国撤军了,一点好处都没有,干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勾当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逼日本狗急跳墙。
0 n3 ?0 R, e" p8 ~" G; I8 X: Z2 j" B. _0 l! i( ^9 Z
罗斯福知道一旦美国军力壮大了,日本未必敢和美国动武,那样的话美国就失去了收拾日本的最好机会。他本来算计日本在1941-42年冬季不会动手,这样拖到1942年春季,美国的军备也差不多了,而且日本不是打苏联就是打南洋,即便菲律宾受到攻击,美国可以借助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的力量,足以把日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没想到南洋盟军不经打,日军势如破竹,导致在1942年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处于被动。
5 Y! Y* q5 p Z1 O6 C; g s( o" s; `1 Q! R+ z
他更没有想到,日本居然去偷袭珍珠港,无形中帮了他一个大忙。& Q- y6 V2 ^- W5 {$ M# K" q& U
X5 m) x' F) `, X7 ]尽管罗斯福对战胜日本信心十足,但有德国优先的原则,在太平洋上先得稳住,这就得靠尼米兹了。; r4 U) ~& e6 q$ @; f, z. l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