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503|回复: 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臣有何罪-杨锐的戊戌变法 (2) 少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9 23:3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风雨声 于 2012-9-10 21:24 编辑 : s! C* P. S0 Z5 {6 ~7 p+ O- n
# H- C3 w% e# ~3 ~4 E& X5 t: X, R8 E
杨锐于1857年生于四川绵竹小西街一个传统乡绅家庭 。他祖籍本在江西,曾祖父入迁四川。
2 O" `2 n8 x7 @  `
4 U* q& b# G. Q) o) T1 c) w杨锐的祖父在山东阳谷县做过县丞。县丞相当于今天的副县长,正八品的郡县小官。中华帝国两千年间奉行的是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模式,整个清朝和现代中国比,官员数量很少。《剑桥中国晚清史》估计清朝文官一共两万多人、武官七千人,平均一个县的官员数目不到二十人。清朝县丞不多,在全国一千三百多个县份中,仅设县丞三百多人。县丞责任是起草文书、管理仓库。杨锐的父亲杨承煦是监生。明清两代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叫监生,清代可以用捐纳的办法取得这种称号。
) d8 H. m& D1 G7 [6 u. g3 i9 S  p
1857年是清文宗咸丰七年,丁巳年,属蛇。这一年的中国已是多事之秋,太平天国已经把中国半壁河山打得饿殍遍野,天京内讧大开杀戒导致石达开出走。英法联军攻陷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被活捉,押往印度加尔各答。这一年,中国的莘莘学子在练八股文,而在巴黎,法国人在忙着用象征主义写诗,波德莱尔发表了《恶之花》;在伦敦,英国人在忙着筹建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国会两年前已通过地铁授权法案;在美国,由于铁路产业的疯狂发展,引发银行倒闭和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
0 |" }' B1 e# k* p& m
0 t. Y  J! W* r  v. C& a8 M川西平原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尚属安静。绵竹距成都西北一百多公里,在龙门山脚下,境内寺庙道观林立。晚清时绵竹县城很小,小西街以城门为起点,故称“小西门”。小西街指向九龙山,北高南低,全长不足300米。街上有七八座大院,居者多为当地望族,街沿是以青石条做边,街边是典型川西民居,建筑以前门面、后院落的方式修建,中间是天井,有水池,种花草。临街面由木板拼装而成,大户人家铺板透着暗朱红,普通人家用桐油作防水处理,开门时门碗子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
+ b& o- |$ C. h4 s5 L" Y7 l
% G! q" J6 t0 i/ n杨家弟兄四人,杨锐是第三,他有一个博学的长兄,叫杨聪,比他大十二岁,长兄如父,给杨锐深刻的影响。杨聪字听彝,10岁中秀才,13岁在成都锦江书院读书。1864年同治三年,十九岁的杨聪以优贡生资格参加朝考,中廷试一等第二名。1867年,杨聪参加本省乡试,试官孙毓文李文田刊出杨聪试卷作为榜样,杨聪的文名在四川脱颖而出。四川读书人的传统是杂学,不仅读四书五经,也学天文地理算学中医,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很多书生科场失败,便转身做了中医养家糊口。1 J( O5 }# m4 s4 y4 p/ r5 a

" H$ x0 \) \0 z" Q0 P杨聪和杨锐少年时都曾绵竹紫岩书院读书,书院前身是南宋丞相张浚的读书地,也是他的儿子南宋理学家张栻(张南轩)的故居。书院颇有古风,始建于元代延祐三年,1316。书院内有西汉学者严君平所凿的“月波井”。川西平原道教盛行,民间传说严君平在这里隐居修道,每天早晨从井里土遁至成都,在君平街上卖萝卜,到严君亭卜卦,至黄昏而归回到绵竹。书院中有“止止亭”,最早是北宋嘉祐年间进士宇文之邵所建,他曾在文州曲水做知县,四十岁时辞官回到绵竹隐居治学,自号止止。 另外有一塔,始建于元朝毁于明末,清同治四年,因马尾河洪水泛滥,波涛汹涌,重建更名为回澜塔。这是杨锐小时读书的环境。: {4 X) Z" s6 q1 q8 R% j8 @* D
. n' L& d  O! Q. ^, ]
杨聪中举人,写下了说经堂丛书,曾在紫岩书院作山长,为勉励学子曾撰写楹联刻于书院正厅大门。杨聪的才识,大约还能从留在书院前的对联中隐隐窥见。/ |$ Q3 s: p+ @
3 g! |6 i- ^4 f: X
第一联:& A# L# u5 P: D: ^9 s6 Z

- d! \" U6 j) H5 k; Q9 x/ e此院经五百年,自延祐而还,弦诵由来方鹿洞;
$ j8 q8 ?  z; J9 ^有池周六十丈,是宇文故址,津梁何必数鹅湖。: W7 E; d' {$ W5 J
" i; ]5 ?' K; B2 Y4 |8 [; d
白鹿洞与鹅湖是宋朝时的书院,宇文故址是止止亭。1 m; n/ j7 B' L& ?4 E2 v( W- G( H% U
$ \0 j! h. J( F9 v' T; T
第二联:
2 F# |/ B& \' c+ C( A; a$ T. e8 m2 ?
实学在穷经,试看魏国遗书,只有传笺无语录;   L0 ^8 f" r& l$ C( k$ `$ a
立身须洁己,欲守宋儒宗派,岂容义利作空谈。
. Q; W3 ^" J9 k0 q1 \5 C
+ u# ^& F: ]- B魏国公是张浚。  `2 Z: E7 y( H" o# `3 g+ x( w

- Z  m9 R- r1 v8 M& z3 K6 b7 ?第三联:
$ _- F4 i8 Q, }) y  W3 y0 G1 b# t
5 W6 \! \5 W, W- W* c自严君平卜宅以来,古井犹存,想当年道德幽思,易传一篇,直使紫岩为嗣响;) b! y% _' h: E. b4 i9 r
昔张丞相读书于此,高山不远,愿多士风流接踵,长城万里,莫将青史让前贤。, j5 M8 n/ |" D* ?; f  t9 K4 s

. M) f( l8 W& I5 S' ~杨聪一生教书,淡泊于名利,在其为张浚祠撰写的对联,还是看出他在晚清国家危亡时,对建功立业者的仰慕:! Z+ q" u1 G: S5 f. g# A

1 I6 k+ C) D4 p0 C% y8 \" U/ V当年南渡何人,扼此老终身,不教与范富齐勋,坐看淮甸烟尘,汴官禾黍;$ o" K( e6 B% R% z3 `
今日北冥多事,请先生复起,安得率刘吴诸将,一赋楼船夜雪,铁马秋风!
% p$ L$ E  U( L3 H9 \' x
$ r$ W* |" ^8 R, I- n杨聪的世界观,从他为南轩祠撰写的对联,对张栻和杨升庵的对比,可以看出他的偏好。
$ s% K6 E, l- _# }5 e) r8 k/ i' \& k+ i* b1 F% J
是宜王者师,惜讲握封章,祗传乾道;8 i  S& X3 x% @8 O" m6 m
同为宰相子,看乡祠祖豆,远胜升庵。
9 C( o; R3 T, V# |5 ]& M  v* r' c$ {0 R" l, O: B' ~* y
) B1 [3 f6 A) `! T- _

2 Y! M, T: W: y; n5 s1874年,17岁的杨锐参加童子试,成绩优异,引起未来会成为晚清最重要一位大臣,张之洞的注意。此前,1873年张之洞以乡试副考官之职入川,6月升任为四川学政。3 K& P3 X* J% X% m% M5 d/ W* e

' u1 s& M8 X) u; U0 N+ m( W童子试是参加科举的资格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县试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清朝时一般在每年二月举行,连考五场。通过后进行由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在四月举行,连考三场。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6 }. ]0 W) J! s/ g( ~1 [: j! V- k

1 X# V9 u0 ]! ]5 L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秀才成绩最好的称“禀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生员获得“入学”的资格后,可以到官办的府、州、县学读书。入学后经过学政的选拔,便可以参加下一级乡试。
5 V3 J, Q! e- l- V
2 w2 y: o! N; }2 V3 d高楷在《刘杨合传》里讲:杨锐应试,为诸郡县冠,提学南皮张公奇重之,曰:李峤才子也,易其字为叔峤,召入幕,命一意读古书,勿做贴括“。
+ h  _- P6 _% p1 U  ?! U8 s, D, t9 p' g
1875年尊经书院在成都建立,杨聪被聘为教习,杨锐作为最年青的学子考入尊经书院读书。从此,因张之洞的关照和提携,杨锐开始了此前他无法想象的人生轨迹。

评分

参与人数 4爱元 +22 收起 理由
老兵帅客 + 4 油菜
空气精灵 + 4
老芒 + 10 油菜
燕庐敕 + 4 差点就给埋没的好帖。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12-9-10 00:12:25 | 只看该作者
    俺最多每个帖子只能给加4分,看来俺要抓紧时间升职了,不然看见好帖只给这么点分,俺都不好意思见人呢。送花一朵。* a' i& R0 O6 X, c1 K; h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板凳
    发表于 2012-9-10 01:25: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兵帅客 于 2012-9-9 12:31 编辑
    " j: P! i! W* _) t4 ]5 S  d
    5 Z3 ]% w4 u1 ?+ q9 o/ B参与一下吧。" j; ^& G6 Z2 |- K7 b" i7 Z! b

    1 N& @! _- j3 U1 d0 x: q# w第一。中国历朝都是开国时期官员少,只有数千,到了末期则增至一万多到两万多,其中百分之三十几到一半是京官,其余的是外官,也就是在京师做官还是在外面做官。假定晚清的外官比例是百分之六十,这个可以查的但是我懒了,同时假定官员总数是两万,那么外官就是一万二千左右,这些官员从省到州府到县,因此一千三百多个县平均下来每个不到十人。事实上,一个县里面没有几个官员,很多官员都在省、道、府、州各级衙门里面混事呢。/ h* b; Q! P; Z# V
    + G6 M- O( P& g$ S
    第二。中国早期,这里指从秦汉开始,直到科举之前,官和吏是算在一起的,因此蜀汉灭亡的时候有官吏四万。但是至迟从九品中正制开始,官和吏的选择及走向就是分流的,等到了科举时代,那就彻底分开了,于是晚清官员不过两万多。
    0 D1 K  G+ ^5 ^. v
    % M( u$ O  [+ \第三。历代吏的数量远多于官,这个现象在京师还好一些,越到地方越厉害,以至于一个县的官员数量不到十人,而吏能有几百人之多,当然这个看大县小县了。但是,历朝政府所管的事情远没有现在多,例如卫生、教育之类的在古代都不管,县学和现在的县里学校完全是两回事。8 V2 D  c/ Q# K" I: i$ W/ M& `* l7 {
    2 ?  I/ @. [! J7 X0 {0 Z
    第四。秀才所受到的优待很有限,真要牛起来应该是举人以上了。
    6 k8 r% D6 ^# m3 b
    ! a* s# A! b) G5 T8 m第五。太平天国和中国半壁河山饿殍遍野没关系,那更多的是满清贪官污吏和湘军的功劳,相比之下,太平军可以算是好人组成的队伍了。我不是蓄意为太平军说好话,而是他们有宗教约束着,而对方要么千里为官只为财,要么以屠城为发财的捷径,能好才怪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09:27:22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2-9-10 01:25
    . Z: R; ?1 |, m" L7 ?: }% e/ {. `参与一下吧。+ t- p) ^, H/ W  m

    0 u( k! Y% g6 V6 v第一。中国历朝都是开国时期官员少,只有数千,到了末期则增至一万多到两万多,其中百分之三 ...

    ; d0 w3 w& h5 p4 v$ T" U老兵兄博学,政府编制,清朝应该是官、吏、和胥加在一起,才可以和今天的公务员队伍总数比较。但即便如此,当代3000万公务员,也是帝国时代的数百倍。
    $ Z) x3 y( G' f5 B
      a/ o+ m. [2 {# g! H5 q, |太平天国,双方责任都有,抽取厘金作为军费,是很重要原因。

    点评

    如果可以这样算的话,历代官营买卖的从业者也不少呢,至少我大宋的军器制造从业者就有几万人之谱。  发表于 2012-9-10 19:06
    @史节 如果把清官吏胥加一起,相当把现在行政、事业、学校和国企的总人数加在一起。689.4是几年前的行政编制.  发表于 2012-9-10 14:09
    哪里来的三千万公务员,2010年689.4万人而已。当然吃财政饭的要多得多。  发表于 2012-9-10 13:55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5#
    发表于 2012-9-10 09:53:54 | 只看该作者
    风雨声 发表于 2012-9-9 20:27
    : I! p3 J% H5 s! t* n老兵兄博学,政府编制,清朝应该是官、吏、和胥加在一起,才可以和今天的公务员队伍总数比较。但即便如此 ...

    , `! ^3 O2 D6 j9 m9 s客气了。- E$ m& r+ w. k0 @8 S1 \
    9 c# r2 ]1 M+ G- z9 D% P
    古代政府的功能,可远没有现在的政府多,因此现在公务员队伍庞大是可以理解的,当然一个地方十几个副职就是笑话了。顺便比较一下,加拿大这边,百分之二十的劳动人口是直接或者间接被政府雇佣的。当然他们不都是公务员,但是靠纳税人养活则是肯定的。以此比例算下来,国内的应该是过亿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2-9-10 11:30:22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2-9-10 01:25 + R5 C. V  i  Z6 S& p
    参与一下吧。
    ( t+ n) o( W( |* m& {( E( ^
    % |+ a# @7 {/ r) n# D* K. M- @第一。中国历朝都是开国时期官员少,只有数千,到了末期则增至一万多到两万多,其中百分之三 ...
    ; K; I8 {( P8 ^) S6 u1 R
    lz 说的是太平天国战争引发的饿殍遍野吧。毕竟那场内战导致的动乱是相当大的,而且还都是在帝国最富饶的地段。太平天国战争也是引发同治回变的直接原因和新疆回变的间接原因(新疆回变是由陕甘回变直接引发的)。加上云南回变和捻军,战火烧遍了大半个清帝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7#
    发表于 2012-9-10 11:43:22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2-9-9 22:30 8 g# ]' `( y' F( \- m9 S2 j
    lz 说的是太平天国战争引发的饿殍遍野吧。毕竟那场内战导致的动乱是相当大的,而且还都是在帝国最富饶的 ...

    2 u3 [* s; G9 Y有一点要注意,太平军大部分时间的活动范围是长江沿线一长条,也就是从九江到南京这一段而已,而不是江南的粮产区,两岸的占领区没有多宽。后来李秀成进军江浙建立苏褔省是很后来的事情了,而且占据的时间也没多久。因此饿殍遍野主要是由于满清的治理问题,而非满清与太平天国的战争所致。
    3 z$ ^# H; t0 X4 s; W
    * @6 B4 _# ^8 Z) K+ t  m6 n$ ]至于你所说的间接原因,那是当然了。太平天国后期,陈玉成鉴于安庆之败和天王对此的责难,已经有独立出走的想法,因此派兵西征关中,引出了西北之乱。
    8 b$ v& p8 F' {3 e# l* n! B9 ?
    4 X" Z6 u- X7 z  g7 O: \说到捻军,太平军兴之前,当地就有捻匪之乱,只不过太平军的到来给了他们以支持,使得他们更加声势浩大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9-10 12:02:55 | 只看该作者
    风雨声 发表于 2012-9-10 09:27
    4 b# `" w/ r, m) q老兵兄博学,政府编制,清朝应该是官、吏、和胥加在一起,才可以和今天的公务员队伍总数比较。但即便如此 ...

    9 ?6 m9 r& x* l# e但是今天的公务员为社会提供的服务量也远高于帝国时代吧?那是政府和今天政府的角色不一样。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9#
    发表于 2012-9-10 13:12:51 | 只看该作者
    牛腰 发表于 2012-9-9 23:02
    - {6 t) d' F( r0 U1 o但是今天的公务员为社会提供的服务量也远高于帝国时代吧?那是政府和今天政府的角色不一样。 ...
    # K4 t3 p- x5 t! q; F
    关键在于现在的公务员数量远没到当年的几百倍。6 _  ]( ?6 i% @

    ' W' e% W% o0 L, S满清晚期,官员数量超过两万,但是吏胥的数量远大于此,有说法说过于百万,以一些例子来看并不为过。这些胥吏谈不上服务社会,而更主要是为了刻剥百姓,当时的饿殍遍野,他们是有一定功劳的。( [# A6 b0 W' h; R. y
    1 ~7 |( n& p/ p
    其实历朝都是这样,开始的时候注意吏治,因此情况能好一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社会的管理层趋于腐化堕落,于是吏治败坏。名义上的赋税没有多少增加,而实际百姓缴纳的远多于旧例,原因就在于逐层官员以及胥吏的层层加码,那还能有好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3:34:24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2-9-10 09:53
    9 \3 Q, P9 l6 b0 Q) K% L( w客气了。5 S! o- x) _! C, x1 S

    $ n& f" F$ P9 z古代政府的功能,可远没有现在的政府多,因此现在公务员队伍庞大是可以理解的,当然一个地方十 ...
    5 d' h2 n6 }+ R4 t. [5 @% ^
    古代社会,官员人数少,不扰民,是我的理想社会。我原来特别不理解孔子想要复辟的想法,现在明白了。我也想复辟。
    / a7 n4 W+ |' ]0 L( F. Q2 d; k& P  D
    极权政治,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政府横征暴敛,对公民私人生活空前的干预,以纳粹和苏俄为最。加拿大也不是好榜样,管得过多的政府,一定是个坏政府。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3:40:47 | 只看该作者
    牛腰 发表于 2012-9-10 12:02
    . X! R! E* ~0 `' s/ U( k但是今天的公务员为社会提供的服务量也远高于帝国时代吧?那是政府和今天政府的角色不一样。 ...

    . i5 b% k2 ?- V2 F  H, z服务量?还是管制量? 问题是,我们不需要政府管理我们的私人生活,它们扮演的是不受欢迎的角色。比方在中国,你需要广电部来告诉我们该看什么电影?需要教育部来告诉我们该读什么书,什么是重点学校?需要科技部制定发展规划由官僚分发科研经费?需要发改委来审批项目分配资金?. N6 ^1 N6 f! w. g+ e: Z; [" I. I
    * R7 o# M8 {7 Z4 z) H" I
    美国没有这些部门,个个都比我们干的好。就算在美国,也设置了一大堆的有害无益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制造的祸害远高于它的好处,那么多金融监管部门,几乎形同虚设。, C8 N& p+ \8 Y8 R% i: g/ D

    1 _3 \0 E: T) _8 i2 e加拿大,就不说了,基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3:42:02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2-9-10 13:12 + X" r) ^( T$ c+ c. J" w4 a
    关键在于现在的公务员数量远没到当年的几百倍。
    6 r  E* \# o9 ]3 A  Q; }2 @1 c" N( E& |9 X3 z
    满清晚期,官员数量超过两万,但是吏胥的数量远大于此, ...
    - t$ |' M- I9 s1 E- P6 {
    到了吧,清末的官吏比例,大约不到1:10,再加胥,1:10,也就一共不到40万人,能和今天3000万人比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2-9-10 14:05:33 | 只看该作者
    风雨声 发表于 2012-9-10 13:34
    ' L9 Z! j6 Z8 n# j' g古代社会,官员人数少,不扰民,是我的理想社会。我原来特别不理解孔子想要复辟的想法,现在明白了。我也 ...
      m4 z3 ^/ m  t& t$ K
    古代社会,即使官员人数少,忙不过来扰民。地方豪强照样可以把扰民做的很好。当然在古代社会,作为地方豪强还是很爽滴。

    点评

    做得很好?啥叫抑制豪强啊,您家祖上不会是大地主吧  发表于 2012-9-10 18:43
    这个要商量,也要证据。历史上,政府制造的祸害远大于百姓。中国古代乡村自治做得很好,一般百姓私人冲突,都是乡绅自己商量解决,效果不错。  发表于 2012-9-10 14:19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2-9-10 14:33: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蜢 于 2012-9-10 14:40 编辑 / ?# L( c! M. \, S7 E8 Q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2-9-10 11:43 % Z- b- e/ K2 K2 G
    有一点要注意,太平军大部分时间的活动范围是长江沿线一长条,也就是从九江到南京这一段而已,而不是江南 ...

    + J9 e% I, m% ]4 V2 t& A. x: H4 X; y7 K4 G. R
    俺说的不是太平军或太平天国直接造成的破坏,而是整个太平天国战争(包括双方军队的互动)造成的破坏。当然满清政府本身逃脱不了具体责任(谁叫他是政府呢,政府就要负责)。  Z2 ~/ _# L  g! M/ T0 X8 |

    . Z2 i3 P" X7 ?9 l6 d9 {咸丰同治年间的内战,归根结底还是人口大爆炸造成的土地超载,资源枯竭,然后鸦片贸易导致的白银外流更是雪上加霜,正好碰上了帝国政府统治机器(包括暴力机器,如军队)彻底锈烂。$ ?/ z1 e* i2 @( U! }/ o8 p  {0 Q
    9 h! `6 W: E: o0 Y
    以咱们事后诸葛亮的看法,可以说满清政府不争气,如果当初能够像欧洲列强一样出去抢资源,对外移民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但这是对统治者要求太高了。现在穿越过去的人也不见得能够有真正解决方法。
    ) l" F( |+ x. T  f  p" |: v, k% g& v, J
    对太平天国本身的评价很有意思,民国初年的革命者把太平天国作为革命先行者的楷模,而自己被革命以后,又把太平天国和共匪联系起来一同打到。
    . G- c! l+ a4 {( |: O2 }  `( I+ M0 }- P- X& s; ?7 s
    国朝初年照样把太平天国作为革命先行者一样的歌颂,现在建设河蟹社会了,又否定太平天國、替曾國藩翻案.
    ( C9 [9 p8 Z' M$ y/ `2 L0 O7 [- H- l
    俺无耻滴抄一下维基:# v' `5 {7 b3 s) j6 O

    + C, {) U2 F* {$ p/ p$ ~) w+ n"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國大陸的政治理念由「解放下層」轉變為「和諧社會」,「精英階層」對太平天國、義和團、辛亥革命等過去被推崇的「暴力革命」的評價的口徑發生了重大轉變,從過去歌頌下層的反抗、到如今指責太平天國造成破壞、義和團愚昧落後、辛亥革命讓中國的和平改革夭折,認為它們都妨礙了中國歷史的進步之類的言論甚囂塵上。"0 L" @' {, e, d0 }" J0 Z+ C

    0 U0 h  s9 P* G* L  @2 ?2 U结论:- p, @+ m" `0 l, M& H

    7 Z9 e' d% X- b( w; M7 e: ^老兵越老越反动!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2-9-10 14:38:27 | 只看该作者
    风雨声 发表于 2012-9-10 13:34 $ ^3 E6 R- u$ [6 r" C6 j% G
    古代社会,官员人数少,不扰民,是我的理想社会。我原来特别不理解孔子想要复辟的想法,现在明白了。我也 ...
    0 ~. z, ^% G2 [
    换个角度来说,对于投胎者来说,
    " \; j$ j3 \  C+ r% v  Q7 C2 H$ i0 G8 w, |5 R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j1 g5 q  \5 D# n
    啥事儿不干滴俺大清
    * S5 H6 F; l( T8 P! Z6 U  V; R6 G7 p$ J8 R: _  _' g' h
    选择应该是明显滴。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5:37:52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2-9-10 14:38 ! y5 D: H  h/ s% n7 C
    换个角度来说,对于投胎者来说,6 F0 [( s9 @: y" [5 F- Q7 \

    5 w7 q. {# k# E4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 e9 x+ r, t2 h2 z
    这个选择有问题,是英美的私有产权和自由市场经济,还是第三帝国和日本和苏俄的国家大规模干预政策?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2-9-10 16:05:08 | 只看该作者
    风雨声 发表于 2012-9-10 15:37
    : Y$ Z# [1 B1 b1 x+ Y& _! d这个选择有问题,是英美的私有产权和自由市场经济,还是第三帝国和日本和苏俄的国家大规模干预政策? ...

    8 c& e8 G) l' k! `没有问题,亚洲国家的腾飞,从台湾,韩国到今日中国都是走的日本开辟出来的路。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2-9-10 16:09:43 | 只看该作者
    风雨声 发表于 2012-9-10 15:37
      g1 p1 x. ~7 {3 U# K这个选择有问题,是英美的私有产权和自由市场经济,还是第三帝国和日本和苏俄的国家大规模干预政策? ...
    % {7 h( n+ W/ [) Z1 J, O
    现在的美国和欧洲中央银行走的正是国家大规模干预政策。
    " w6 I- e5 c2 E, i' u" E/ r1 ~3 b3 T' [  A5 x2 Z# r% M
    不过,这个倒是最后将结束于泪水中。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12-9-10 16:20: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蜢 于 2012-9-10 16:28 编辑
    5 v: |' |% z, {- I' ?
    风雨声 发表于 2012-9-10 15:37
    # O4 ]4 f9 y- a: s1 r. A这个选择有问题,是英美的私有产权和自由市场经济,还是第三帝国和日本和苏俄的国家大规模干预政策? ...
    % l3 T7 ]! |6 p; i8 O

    , Z! W, Y" J9 |# \; U大英帝国奉行的是Mercantilism不是自由市场经济。这是一个给与世界keynesian economics的国度,凯恩斯男爵的祖国。真正的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在英国抬头是在1979年鉄娘子上台以后的事了。
      C* T( Q3 j# u9 M( {. C
    9 `/ S' z+ B' J0 W& m- D6 G自由市场经济从二战以来是符合美国利益的,但现在在中国商品崛起的环境下,连巴菲特都支持对中国进口商品加Tariff. 3 z$ ^5 z" c$ z$ |8 I) o6 N
    ( a' J4 o- ^4 ^0 T
    世界是不断变化滴,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框架是永恒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真正普世精神的是根据自身条件,与时共进。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2-9-10 16:39:54 | 只看该作者
    牛腰 发表于 2012-9-10 12:02 : L2 ]0 c# J$ Y5 C1 ^# `, b; m
    但是今天的公务员为社会提供的服务量也远高于帝国时代吧?那是政府和今天政府的角色不一样。 ...

    ; F. T  C/ d8 X9 t4 Z: h  S现在的政府虽然在腐败方面一点也不逊色与帝国时代,但至少在政府该做的,基建,普及基本教育和国防方面远远超过了帝国时代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30 04:03 , Processed in 0.06770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