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3-1-15 19:17 编辑
4 D% _5 Z8 i5 z" O2 ^ s, [' K1 Z) x, w/ L, ]+ s: \
中国汽车制造协会宣布,2022年中国出口311万辆汽车,远远超过德国的265万辆而据世界第二。日本在2022年前11个月里出口了320万辆汽车,依然是世界第一。2021年日本出口382万辆,预计2022年将有所下跌。但是按照这个走势,中国汽车出口超过日本是指日可待的事。% _4 U) b1 J/ D5 h- _1 Q
& x$ B- K3 Y5 ~2 I
中国汽车在第三世界已经相当流行。据个人观察,在埃及的街头,新车以中国的吉利、奇瑞、BYD和韩国现代为主,还见到哈弗,KIA也有,但是少。丰田只是“之一”,本田、马自达、日产很少见。大众很少见,美国品牌更少见。高档车里,奔驰比宝马多,奥迪很少见。在开罗街头,奔驰绝对是“为富不仁”的形象。在卢克索、阿斯旺,奔驰更是凤毛麟角了。在外省的城镇街头,中国品牌的占比更多,现代都是“高档”了。3 J) P+ c: v3 ~+ K9 R& R7 W
* v. v2 A+ ~9 f2 t这只是世界市场一角。据说俄罗斯市场上中国品牌的占比也在提高。5 ?2 }; O6 I$ X O7 ] U
) _' K, x& P. m5 j0 T1 d5 x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汽车出口的增长速度。2022年比2021年增长了54.4%。这样的高增速可能是无法持续的,但并不是偶然的。德国汽车出口在2022年也是增长的,10%,对德国很健康了,但不能和中国比。不过实事求是地说,两国面临的是根本不同的市场。1 |! Z. p( T7 [# [& ?* c/ ~" ?
& o% E$ w6 C. [
中国称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已经有好多年了。在激烈内卷的中国市场上,各大品牌只有拼死竞争,成本控制只是一半,质量控制是另一半。如今的中国市场上,已经很少有人愿意为了“省几个小钱”而忍受一身的毛病。质量迅速提高、设计迅速改善叠加到依然很低的售价上,就是很强的竞争力。中国汽车的售后服务或许依然比不上国际大牌,但在第三世界市场上,“自己动手、凑合着用”是常规,只要有足够好的基本质量和足量的汽配供应,维持运行并不是大问题。
5 O: ~: t6 g8 W0 _# I* [/ T k, G U# i' ?' N; K( Y, O5 a$ a2 Z9 B, J& |( Q
说到汽配,在开罗、亚历山大的小街上,常有一溜小小的汽配店,门外堆满各种轮胎、水箱、车灯,要什么有什么,但是看起来好像中国十八线小镇上40年前的五金铺子一样,很有喜感。估计大部分都来自中国。
$ t" ?4 z. I, C% {0 Q# c8 U% J3 a. G M
中国汽车产量世界第一,但出口已经占了中国汽车产量的11.5%。两相叠加,中国汽车不据世界前列都不行。2022年,中国乘用和商用车辆产量达到2700万两,比2021年增长了3.4%。中国汽车市场从2009年开始就是世界第一,这个第一大概率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在国内,伪军品牌霸占了很大的市场,但在出口中,国产品牌是主力。! x {* B7 j& K& M4 k' L6 ^
/ }$ h) q7 `# j: \" k( K
更重要的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车市场,占世界总销售量的50%。BYD在2022年下半年超过特斯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车厂家。中国电车出口也很强劲,2022年出口67.9万辆,比2021年增长120%。中信证券预测,到2030年,中国汽车出口可达500万辆,其中250万辆电车。; \" G* H, Q5 k( R! G' E# c6 G3 p
8 G( c& I2 U( _7 @5 k' E
电车已经成为中国主流工业的一张王牌,技术领先,市场广阔,就业拉动强劲。中国电车已经越过马太效应的临界点,走入强者愈强的自由王国。中国电车已经在向挪威、英国、新加坡、巴西出口,正在进入更多的欧洲国家市场。比亚迪在10月在印度市场推出Atto 3电动SUV,这是另一个市场。5 o! c4 k; t4 |7 X2 l
8 U3 a" C& T/ n( k4 g
中国电车还在大力打入东南亚市场,不仅出口,还计划本地组装。肯定会有很多“中国制造业外流”的疑虑,但全球化是双向的,不仅有流向中国的,也有从中国流向世界的。在可预见的将来,在东南亚就地组装的中国电车必将依托中国设计和中国供应链,而解放了中国组装线的劳动力压力,并不是坏事。
! B) H$ z- ^) e& |6 S- r3 g' K# R5 m' ^2 Q: a1 ~) I; u
从东南亚国家来说,汽车的发展拉动交通、基建、民生,美国是在轮子上走上王座的,中国实际上也是在轮子上走到现在的坐二望一的,东南亚国家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步到位、越过油车是聪明的发展战略,不仅future proof,还避免了油车大发展后不可回避的污染和石油进口难题。电车与无碳的新电力一起发展,才是正路。恰好,中国可以提供打包服务,而美欧日只有吃灰。) P( z2 s( p8 q3 [. Z
, t' Z$ X0 B* [
在埃及看到的也是一样。街上大量老旧的汽车排污严重,开罗的冬天本来就雾气大一点(尼罗河),但空气污染使得开罗的冬天每天都是“雾都”。汽车全电化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空气污染和长期健康问题。当然,还有电力基建问题。好在埃及最不缺的就是沙漠和阳光,只要利用起一小部分,就是巨大的清洁电力的潜能,还没有与农业抢占土地的问题。
* O" K( K' R, f) b4 y' D) d+ S: H" [! _8 T* d: }: v
美欧正在谋划供应链去中国化,但中国汽车出口的强势增长表明了两件事:
t" ]$ Z' x/ t3 I/ l* n- H$ h1、中国崛起不仅在美欧“愿意放弃”的领域攻城略地,在美欧决心坚守的领域同样在攻城略地。这是不以美欧意志为转移的。中国制造不再主要是美欧制造的低成本替代,而是在关键的增长领域开始领导世界了。/ y0 C& K0 [% G1 O; p0 k
2、中国增长的源泉不止在美欧,而在整个世界市场。就汽车出口而言,美欧市场在中国汽车出口中无足轻重,美欧不等于整个世界市场。' b( \( J5 v1 Y* K- X
3、只要中国的增长不息,脱钩对美欧的伤害大于对中国的伤害。美欧现在最不能承受的就是本来就低迷的增长进一步拖累。: z' g: l1 W; F) {" g
5 s3 ^( D# g1 c- m6 u4 }! u中国需要的是时间。美国现在种种小动作、大动作就是要打乱中国的步伐,逼迫中国犯错误。中国最大的核弹级反制就是继续稳步发展经济,走双循环道路,把中国打造成世界的经济极之一,甚至去掉“之一”。中国人口是G7的两倍,中国人均GDP达到G7的一半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平衡美欧尚存的存量优势。这是不可能的目标吗?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赶英超法都是奢望,德国、日本是不可能的彼岸,现在,中国经济赶超美国都只是时间问题了。GDP PPP已经超过好几年了,现在就等名义GDP了。在制造业增加值方面。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日本、德国的总和,是不是连带加入英国、法国、意大利已经是数据噪声问题了。( F* T# M" {' B; [- h8 |& T
3 n7 T7 Z/ W7 U. p' L. t" u0 x中国发展也有空间。在埃及,卡车还是奔驰居多。奔驰卡车不是豪华的象征,而是可靠的象征。小巴则是各种丰田。中国重卡在几十年的超载使用中,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可靠性,大小巴士更是久经考验,但重卡和大小巴士出口还是落后于轿车。这就是发展空间。
# N" I0 a0 P# d/ _$ G/ R$ c) R6 A$ m- _( y6 ]3 ?5 b2 V
汽车是主流工业,拉动力量强大,可持续性强大,电车代表了发展方向,中国电车的强劲发展意义重大。与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和先进输电技术一起,上得发达国家的厅堂,下得发展中国家的厨房,这是真厉害。最重要的是:中国电车是在开放和竞争的环境中健康生长的,不是温室里拔苗助长的。中国大大方方地把特斯拉引进中国市场,上海特斯拉不仅是特斯拉的超级工厂,更是超级明星工厂,但中国电车市场依然是国产品牌主导,占84.7%的市场。特斯拉吃下了应有的份额,但和国产品牌一起逆水行舟,能者领先。新能源也是。( z1 y. O) X7 X
3 ?8 \: t3 h/ y$ J: q, W1 @
这一切,汽车出口是强有力的写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