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2-9-1 10:05 编辑 6 f6 ]" T# W7 j$ S! Z
: A1 B {7 a5 v
不知不觉中,中国已经成为中等发达国家了。记得三十多年前,一个尼日利亚留学生羡慕中国,我还很惊讶:世界上还有比中国更穷的地方?当然是有的,但可能是《河殇》看多了,那个时代对中国以外(其实也包括以内)的认知很局限,中国是个穷国更是成为根深蒂固的认知,一切“中国竟然不是世界上最穷的”都是颠覆性的认知。
, A8 h3 X1 q, c0 o5 G
4 k* T) W$ P( }- d今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才是颠覆性的认知。疫情几年来,曾经人满为患的中国游客很使得各国旅游业怀念,南方高温大旱造成电力紧缺使得上海外滩熄灭了闻名的不夜灯火,星星点点的灯火依然迷人,少了几分喧闹,多了几分沉稳,但上海外滩灯火是世界上最辉煌的城市水景已经成为理所应当的。
) ]: u1 v+ {$ }+ }2 X
. z: e& ?7 B5 i2 c' \" C6 d但中国经济发展也确实在放慢步伐。这里面有疫情的影响,也有结构性的影响。出口发展的大航海时代过去了,中国制造的日不落帝国实际上已经形成。房地产作为多年来的龙头,有尾大不掉的危险,居民负债率和城乡空房率也已经很高。4 R4 a/ h, k% H1 p
" ?# l5 T( g: ~( Q* M中国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吗?能。但不是靠赌咒发誓,更不是靠“信仰”。同时,中国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不能走老路了。但是新路在哪里?在科技。
$ z# _2 `: h% R y/ z2 U+ R
2 B9 ^& C A, d% p" E. G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2021年与2020年相比,中国R&D开支增加14%,达到27900亿人民币,折合4410亿美元。其中基础理论研究占比从6.0%提高到6.5%,达到1820亿人民币,折合24亿美元。2020年美国R&D开支为7080亿美元,没有2021年数据。. Q9 ~) e# D% {
9 q2 [1 H' z: V2 H# l
近年来,中国对基础理论研究的倾斜在加强。2020年的基础理论研究投资相比于2019年,已经提高了9.8%。要求在2025年,达到基础理论研究投资占R&D的比例达到8%。R&D的整体投入更是在不断加强,在206-21年间,中国R&D投资每年平均增长12.3%,同期美国为7.8%,韩国7.6%。
* C, X. L" s$ s1 T. @8 E+ ]1 }0 W, e
然而,中国R&D投资占GDP还只有2.44%,在世界上占第13位。以色列第一,高达5.4%;韩国第二,4.8%;瑞典第三,3.5%。不过就总量而言,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计算,美国和中国的R&D投资分别占世界28%和22%;据科技出版界权威Elsevier计算,美中各自产出约占世界20%的科研成果。这就是人均大法的威力了。
. O. b5 y( Z) @- n$ @; x
2 P' k, k" |3 p& W7 {& M3 |. g, t当然,增加R&D投资只能是“大头为利益,小头为公益”,否则这是难以为继的。怎样把R&D与利益挂钩呢?
% O1 C; s, P y$ A
" L" B8 K+ J8 s% q1 M- K以色列R&D有浓重的军工色彩,以色列的军费开支占GDP的比重名列世界前茅,军工科研与军工美元直接挂钩。韩国经济的主力是汽车、造船和ICT,韩国汽车和造船都在向高端转移,研发比重本来就大。ICT则是传统的重研发行业,研发开支占比从来就是异乎寻常地高。韩国很高的R&D投资与GDP的比例是靠这些高盈利产业支撑的。
' L. O0 h) a5 b& w& D5 B o
& F7 Z8 J; m) w9 O" X+ S中国制造业正在向质量转移,这是长期的、结构性的。但在短期内,可能很快有一大推动。4 i3 `( Q, m e6 W0 \
$ B9 g, a! b- E& b0 ?0 _根据集微咨询(JW Insights),中国大陆现有23座12英寸晶圆厂,总计产能104.2万片/月,总规划产能则是156.5万片/月,依然有扩产空间。这23座晶圆厂里,有15座是在过去5年内投产的,其中包括4座外资。到2024年,还将新增25座12英寸晶圆厂,其中6条在2022年底前投产(其中2座在上海的有可能因为疫情影响而延迟到2023年投产),新增产能160万片/月。届时中国大陆12英寸晶圆总产能将达276.3万片/月,比目标增加165.1%。
7 x2 q+ Z. i7 @
6 O! Z% U6 a8 E& Y( S这些新增产能对世界芯片市场的压力是一个问题,但对中国国内经济的影响更大。2021年,中国芯片进口已达4400亿美元,大大超过石油、天然气进口的3100亿美元。现在中国芯片自给率只有26.6%,汽车芯片更低,只有5%。" W2 x2 w Y7 ?9 n, u7 F+ r* ]
* N1 m# O9 P6 [$ o. ?* w; a2015年时,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要求芯片自给率达到70%,这个目标依然任重道远。然而即使国产芯片在近期能替代进口芯片的一半,那也是每年对经济内循环注入2200亿美元,还将随着芯片制造和芯片应用的发展继续扩大。这是非常显著的拉动,是可持续的,而且不是借债发展。' n2 o. |, v3 z8 g
4 f3 V' Z* R4 ^8 G" ~" g/ {/ {这也将是以R&D拉动的下一步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在芯片制造和芯片应用各方面全面开花。
2 u; T1 R O2 K! \3 @6 O8 x4 i3 e- b+ x& a( ^+ y
当前和近期投产的芯片厂依然以成熟工艺为主,这依然有巨大的市场和可观的利润。但这也成为芯片制造向先进制程升级的压力和动力,还是更高的起点。# A; Y, } K0 l \
7 F5 x9 M5 M& S" [: l/ D Z# S0 g
R&D投资不能太急功近利,但也需要大量产生短线收益,否则是难以长期维持高强度的。芯片制造本身就是巨大的升级商机,新增的应用空间衍生出更大的商机。这才是中国R&D投资扩张的鸡与蛋。3 m9 e% J9 E5 M5 C: D( n
5 a! ?) x, t% |. f7 C5 T9 ?
科技是生产力。中国R&D占GDP的比例不仅低于韩国的4.8%,也低于美国的3.39%(2020年,2021年因为疫情,估计降低到3.0%)。中国的科研产出已经与美国相当,投入尚不及美国。但考虑到人员和勤杂开支与生活水平相关,中国R&D投资的含金量高于美国,实际上等效投资总量已经相当接近了。
/ J* @( B4 }; e, }$ _( c& ^. G) U, V5 Q" R7 h/ N
韩国R&D投资占GDP的4.8%。中国具体到地区,北京的R&D投资占当地GDP的6.5%,上海也达4.2%,实际上也相当高了。当然,韩国要是只看首尔,可能更高。不管怎么说,中国R&D投资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如果中国R&D投资全国水平达到韩国水平,中国R&D投资立刻超过美国,加上更高的含金量,科技存量上赶上美国不是梦,在增量方面已经赶上了。
6 K: U- p! `# x+ [7 ]' k
7 ]6 [3 [+ S0 X. [2 M) W这意味着中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可望有显著提高。这才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坚实基础。如果中国劳动生产率达到韩国的水平,中国GDP已经2.5倍于美国了。水涨船高,这提供更加雄厚的R&D投资环境。用韩国作为基准,是因为这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小目标”。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后,再进一步实现更大的目标。作为比照,中国人均GDP刚过10000美元,韩国约31000美元,英国、日本约40000美元,德国45000美元,美国63000美元。) U: i6 o) `% f& o; H
3 E' }6 b; P g# g
中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不是梦,芯片在眼下是中国发展的瓶颈,但很可能变成起跳板。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