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0-6-20 10:00 编辑
# a! O6 l/ y4 b+ Z" I/ [ C+ L+ i
+ N7 e7 d9 h5 T, I( Z, q据说6月15夜间到16日凌晨在加勒万河谷被解放军的棍棒和石块打得抱头鼠窜的印军属于精锐的山地师。比哈尔团在印度以军风彪悍著称,还在英属印度时代,比哈尔人就在印度大起义失败后,宁愿被炮裂,也不愿改变效忠。英国人又敬又怕,很长时间里限制比哈尔人从军,直到一战之后才放松限制。这次调上来的比哈尔团第16营据说在克什米尔战线战功赫赫,但在加勒万河谷,比哈尔的生铁胆撞上了解放军的金箍棒,碎了一地。+ M* U9 x0 X5 X- T) e. l
8 d; H9 |: F/ X
解放军的伤亡始终没有透露,据说只有少数轻伤,这是可信的。环球时报胡锡进也说到,中国伤亡很低,不想公布出来刺激印度。不管怎么说,解放军至少肯定没有掉到河里的,否则早已冲到印度一方了,印度不嚷得月亮上都听得到就奇怪了。$ z u: `! E3 _8 q5 B
- \! |4 ]/ T. `9 R) z1 Q
但印度方面的伤亡很大。一开始说是3个,其中包括桑托什·巴布上校。17日的报导又增加了17个,据说18日再次增加18个,不排除以后还会有伤重不治的。解放军也分批释放了被俘印军人员,据说第一批释放了35个,第二批释放的10人里有一个中校、三个少校,可能还有尉官,那就是很多军官了。死亡的里面可能还有一些军官。必须说,印军这次至少做到军官身先士卒了,这是精锐部队的起码表现。但在更加要紧的战斗组织和作战控制方面,做的非常糟糕。
. n" a: ?# Y' ?3 K5 K
@+ N X; g {* x( w. B8 x战斗经过现在只有语焉不详的道听途说。印度军方没有公开,中国军方更是一声不吭,从传说中,只知道印军在暗夜中摸过了实际控制线,试图制造既成事实,把实际控制线向中方推动,但遭到解放军的痛击。在黑暗中棍棒齐舞、石块横飞的6个小时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巴布上校掉进了河里;也不知道什么时间,一个中校、三个少校和更多军官挂掉的挂掉,被俘的被俘,剩下的印度官兵在惊惶和恐怖中逃散,可能有更多的官兵被挤下陡峭的河岸,掉进水并不深但湍急、冰冷的加勒万河里,留下失血的伤员的在黑暗、寂静、寒冷的战场上逐渐失去意识,掉进冰河里的也只能无望地在随波逐流中冻死、淹死。$ M; `, }$ Q$ ]& @$ f i
( d1 M% ?$ G- C1 L. a) `+ @但天总是要亮的。印军最后还是出动了,搜寻失踪的战友,救回受伤的官兵。不知道找到了多少全须全尾但在黑夜里迷了路的,但第二天报导的17个里,估计有一些可能在战斗中或者过后不久就挂了, 但也有不少是头天夜里搜救不及而死去的。在高原上,空气本来就稀薄,血液含氧量低,剧烈运动或者高度亢奋本身就对一些人是威险的,加上不多的失血可以等效为大量失血,大大加剧伤势,不及时抢救就救不过来了。
" P. Z# q/ A( C, r$ ?6 K
5 R( ?7 Q4 _) |解放军在高原的卫勤保障之一就是加压氧舱,加上控制战场使得后撤伤员迅速、及时,即使有受伤的,康复条件比留在空气稀薄、寒冷刺骨的夜空之下的印度伤员好上千百倍,轻伤就还是轻伤了。: B; j: `9 D0 {$ i6 e* ~/ U
0 o0 {; q& R2 t( h8 F
但印军表现最差劲的是战场纪律。2 G m. k/ y, x' x7 H
8 d5 a2 m3 c( }- G' Q8 G% F
精锐部队当然要作战技能好,但更重要的是意志坚定、纪律严整、控制紧密,即使在逆境和劣势中不能依然完成任务,至少要做到败而不溃。这当然是不容易的,但做到不容易做到的,正是精锐部队的本色。
* ?' F4 x {5 X. e6 q. n. W0 s5 O- s; `
以军最受称道的不是长途奔袭、以少胜多,而是不放弃救回每一个伤员,即使要冒多牺牲人的风险。现总理本杰明·内坦亚胡的哥哥约尼·内坦亚胡在十月战争期间是总参侦察队副队长,戈兰高地以军反攻失利时,受重伤的哈南中校和他的坦克驾驶员被困在叙利亚战线后方,约尼自告奋勇,带了几个人趁夜冒险渗透过去,把哈南和他的战友救了回来,这是他在负责指挥但最终阵亡的恩德培营救人质作战前最出名的战绩。& D3 ]- x% a8 R$ s
I/ h. j( c4 a6 {二战苏军也在初期的溃败之后,稳住阵脚,在莫斯科死守不退,然后在斯大林格勒打成史诗级的恶战,最后反攻成功。
6 \+ e; _: g6 Y9 c% t2 v/ A6 n4 h
就以常被人们看不起的美军来说,二战中第101师死守巴斯通,坚守到巴顿的援兵到达;朝鲜战争中陆一师在长津湖后依然败而不溃,最后逃出包围圈;越南战争中骑一师在德浪河谷与越军死磕到后者放弃进攻。
$ L+ J3 m @+ B4 N& U! M2 H
( i/ S2 ^, ^. d2 ]3 s. i5 t% z0 _! m印军在1962年的自卫反击战表现很不堪,但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大有起色,这给印军以很大的鼓舞,但这次加勒万河谷战斗凸显了印军的老问题,缺乏困境下的韧性,更缺乏基本的战场控制。指挥官一挂掉,战斗一边倒了,马上就溃不成军了,丢下伤员就跑,这是很没有精锐部队的样子的。
$ j& O% w2 B2 ~4 [( b, o
- o% @- F2 o+ s R* p在战斗中,指挥官受伤或者阵亡是常有的事,需要的是有自动替补的顺序,军衔就是干这个用的,在人员和组织陌生的时候,一旦指挥链被打乱,由现场最高级军官接替;军官都倒下了,由士官接替。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经常有这样的事,素质好一点的各国军队也都是这样,但在加勒万河谷,印军是彻底散了,彻底无指挥了。死了一个上校,释放一个中校、三个少校。这些应该不是所有的军官。在这样一个有大量军官加强的加强营(据说有600人)行动里,剩下的军官没有发挥作用,根本捏不住部队,这是很没有精锐部队的样子的。4 p4 e; c( r1 j5 x" }" W
$ A% Q/ W- \& ^: B, l
在所有的消息里,解放军都没有追击。一旦跑出直接的威胁圈,剩下的指挥官必须马上收拢部队,清点人数,设法返回战场,至少要夺回伤员。正规军交手,一般都容许对方在战斗后回来收拢伤员的。这是军人的职业道德,默守的规矩。印军要是返回战场,呼叫“我们是来收拢伤员的”,举一面白旗以示无敌意更好,相信解放军不会为难的。整个战斗中,双方都没有开枪,估计参战人员根本没有带枪,只有后方警戒人员是带枪、以防万一的,印军要判明解放军是否有敌意很容易。但是印军根本没有回来,听任自己的伤员死去,这是很没有精锐部队的样子的。
- p6 y, l2 q. {
, H/ V* t# T) r# f" z8 | O事实上,比哈尔团第16营的人大概是吓破胆了,被打傻了,被打出心理障碍了,第二天到加勒万河谷搜索伤员和尸体的是印藏边境警察的人员。让友邻部队是搜索自己的伤员和死者,这是绝对没有精锐部队的样子的。
; K( K2 O$ W& v$ h7 M4 b- |4 A; E4 e
印度出动了P-8海上巡逻机到山里搜索,估计一方面侦察中国一方的部署情况,另一方面也在搜索河谷里的生还者和死者。P-8有高度灵敏的红外搜索设备,这是为海上搜索潜望镜用的,在山里搜索生还者不是很合适,这也凸显了印度高原空中力量的真相。
, a6 S; q; s2 x. X
% V' G5 T: R9 H! h9 k6 ^8 U事件是沿加勒万河谷发生的,一共5公里上的河段,两边是峭壁,逃跑中实在狗急跳墙也跳不了多少高的,应该出动的是直升机。低空贴近搜索,看到有生还者还可以马上救上来,比如用吊车、吊篮。但在这样的高原,直升机飞上去很吃力,每一次出动都要做很多功课才能保证安全,不是在更高的锡亚琴冰川上演示过使用直升机,就可以在加勒万河谷随叫随到的。印度对在这样的高海拔贴近边境运作无人机搜索更加没有信心,已经高度紧张了,万一越境,又是麻烦。这里连羊肠小道可能都谈不上,巴布上校带着600人爬过来确实不容易,现在让印藏边境警察再次冒着从山上滑落到冰河里或者挨当头一顿金箍棒的风险爬过去,确实不大肯,只好出动P-8了。
/ {; {( g' L- n! w, r Q% }! J4 n" H7 @$ I' D. H1 W. B( @* ]
印军在边境上挑衅由来已久,印度历任陆军参谋长多次叫嚣现在不是1962年了,印军自上到下也似乎把前进政策当作自己的天职,不管中印政治经济气氛是好是坏,从不放弃蚕食中国领土。从莫迪的反应来看,这一次有可能依然是前线军官的自作主张。但莫迪不能完全控制军队,军人不完全以服从文人为天职,而以自己的“对宪法效忠和保卫领土完整”的解释为准,这更是很没有精锐部队的样子的。精锐部队首先需要的就是政治纪律,然后才是军事纪律。/ l1 r& m8 T7 h2 e; W
# i) B& `* q. B) B! W6 A
在很多方面,印度军队表面上接过了西方职业化军队的衣钵,但在骨髓里还是土王、军阀的民团军队。印军的军事素质不怎么样。% {9 e5 ]3 P: B% k
1 h( v' X* R7 x
解放军是想狠狠教训印军的。在所有(尤其是中印)边境上维持和平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但是不听劝,不好好谈,非要挑衅,怎么办呢?只有狠狠打。在5月6日的冲突里,也有一名印军上校被打成重伤,另有几十个轻重伤号。一个月后,牛皮糖一样的印军又粘上来了。但估计解放军也没有想到出手那么重,更没有想到印军会丢下伤员不管,极大增加了伤亡。5月6日冲突里是玛哈尔团第11营,被打出心理阴影后,印军调上来更彪悍、更精锐的比哈尔团第16营。但看来比哈尔团第16营的心理阴影面积比前面趟雷的更大。下一次调谁呢?要是比哈尔团第16营的心理阴影扩大到整个印度陆军,不再坚持愚蠢而又不负责任的前进政策,那巴布上校倒是死得重于附近喀喇昆仑的K22山了。
* } D( v4 Y Z( M: [0 q& P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