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21-4-20 05:43 |
|---|
签到天数: 300 天 [LV.8]合体
|
本帖最后由 可梦之 于 2020-6-10 03:11 编辑
7 d: g+ K$ r# h2 V* `+ H; E& z
! |: U8 S7 T( h+ P我是学CS的,但从本科开始设计CPU,后来研究电路验证,也在Intel工作过几年,对硬件的了解比一般的CS人要多些,当然和EE的人不能比。现在慢慢远离了硬件,但回忆起来不少美好。" W* m* t N8 l( h0 y& u
* R0 V- j, F2 e7 f* G, I+ H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思维方式不同。最开始做的时候,看spec说,两个clock cycle后返回ack信号。我按照软件思维,直接加了一个counter计数。其实Flip-flop就搞定了。
& t* Z/ O0 \7 Y) X
* g( J8 O. N: ?0 Z本科在实验室跟着做“中国芯”,当初口号很豪迈,激情澎湃。现在回想,也就是欧美大学course project的水平。但在国内,已经是领先水平了,这就是差距。
' K3 L6 G7 L2 [3 \1 H& O; j. \
% W, C" i W% r0 g5 S: \芯片是个系统工程,拿人、拿钱堆。本科学校做的比较早,但只有几十个人,还包括做软件的。后来龙芯发展的比较好,人家人也多多了啊。在Intel时候,我所在的SOC组就1000多人。光做Formal Verification的就二十多人,可能比全中国的都多。我们的努力是努力,别人的汗水也不会白流,不是喊个口号就能追上去的。0 B/ L8 c% e/ A5 S9 N# Z
5 T8 r( l4 s% L; ~7 ^做芯片急不得。我们做第一款32位CPU其实进展并不慢,但是为了把频率提升到400MHz,花了好多年。越往后越难,一个小问题可能都需要花好多时间和精力。
) h1 P3 h3 g5 {3 x4 B; f
* v, }9 G1 c' h1 b9 p' r其实学校、科研机构并不适合做工程,只是之前芯片行业太弱,也没人愿意投这个无底洞,矬子里将军显出学校来了。学校搞工程有很多弊端,首先目标都定的很高,根本不现实,但不吹你就拿不到funding。其次没有人力财力去打磨,做个demo可以,市场化非常难。; t7 P C) X- W) n6 H6 M5 p* K$ z4 w& O
( ?% N$ I: \% M7 }
“汉芯”就是,TI做DSP那么多年,就是手把手教你两三年都学不完。听说当初是做出来了,但是性能不达标,为了应付检查,磨的芯片。后续项目中慢慢提高,当初的指标是达到了。如果继续做下去,可能越做越好。但这事儿怎么说都是不对的,捅出来了也没啥好可怜的。
( o7 Z$ J \$ Q0 l, N3 N1 n4 A3 \! Z% G6 Q
类似的事情绝对不是孤例。我们类似,项目检查要硬解码mp3,但性能不够,怎么办?提前解码好,存起来,到时候直接播放。来检查的都是七老八十的,哪里懂这些,听听有音乐放出来,就很高兴。验收成功了,才有下一批钱接着搞。算不算欺诈,当然算。但是既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都饿死了还怎么跑?汉芯事件冲击很大,让人觉得这个领域都是一群骗子,但业内的人也有不得已的地方,不是仅仅靠道德能解决的问题。1 w! Y" Z' W$ ^& X- E. ^7 p) Y: c. n
- V: p" T/ Z4 C指望学校做个中国芯PK Intel,是不现实的。但项目本身还是给中国培养了一片硬件人才。实验室很多人后来都成了公司的栋梁。水平可能不如Intel的工程师,但对中国来说总比没有好。& s) ~+ H) q$ b! y/ [; d0 C2 Q
& P5 {. J7 a$ ~1 Y中国现在人才储备还是不够。IBM把powerPC开源了,手把手的教中国公司做,都做不好,还得自己直接干。但人才是需要项目来锻炼的。现在国家投入很多资金发展芯片行业,可能大部分项目产品都会失败,但如果培养出人才也是值得了。
) ~3 C$ y6 T6 Z/ m) ?# v4 x" Z F5 _' Z' [$ P
这里要赞一下华为,虽然我个人嫌累不会去华为工作。华为花大价钱引入IBM管理制度很多人知道,但知道请IBM教做芯片的就少多了。我姐他们当初培训的第一批人中,很多是海思的骨干了,有个硕士刚毕业的,现在手下都两千多人了。所以海思的成功不是白来的,人家苦熬了十几年了。小米也想搞SOC,投钱不少,但不可能两三年就成了。如果能坚持投入十年二十年,我相信小米也是有希望的。
6 I. R; |9 W* ~* B5 {7 W8 k7 b3 |) @2 D) K# q! I0 k
芯片,甚至大部分行业,有应用需求,才是最重要的。学校搞芯片就是这个问题,搞出来用在哪里?没有正循环,后续研发改进就有问题。华为能后来居上,就是他自己就有海量需求。做出来我就用,性能差点可以等你改进,只要不停下脚步,迟早能追上。这也是学校和很多公司没有的条件。
* A$ V9 x3 I5 V
( t' M6 Q% n! k0 m; h所以美国要搞死华为,要打破这个正循环。我们要扶持华为,他的存在,对整个芯片产业链正循环是有帮助的,比如Fab。即使海思死了,他培养的人才也是宝贵的。仙童死了,但也孕育了一堆芯片公司。
8 o) n, Y% y: |* p. u1 m: O, h- f/ M0 ~4 b4 O
虽然不做硬件了,但还是希望中国芯片产业能蓬勃发展起来。现在芯片制造越来越接近物理极限,迭代速度变慢,对中国追赶是一个机会。芯片重心从PC转到手机,再往其他新兴行业转,对中国来说更是抢占起跑线的良机。但真是急不得的,踏踏实实做,即便失败,坚持下去。
5 n, ~& b* `* [9 N' r; f7 @
$ y, f) l! [: S2 }# m# A
' ~$ [0 A. Y/ a% w: k3 Q
( }: C/ L* M/ R
4 z) J* ^9 Y5 G* X& U. s( s
) _- X5 A* \& ?* B, e; A$ r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