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看不见的手之一
本帖最后由 糊里糊涂 于 2012-3-16 01:47 编辑 . {9 e5 Q9 p( l# f9 ^! t
4 |" g9 Q) [) _0 K天倾西北: q1 M. a2 }; S0 p( S# |
地陷东南; n0 P9 O" a) S4 w% A/ M" F
高山流水
% K! @; }# ^8 y) p ~' Z平地耕田7 U& d) w" f. H9 l& b
北疆驰马
. M* E! \- C5 \: M: W2 ^南国行船: a6 W$ j' R/ t0 W9 D
岭表瘴痨
6 C# t3 O- {; l# h' J塞外苦寒
7 L/ R, t+ e: Y" |1 |% X% ^6 W4 K胡无定所
, @( h8 v) f$ F7 F! P' _" T汉聚乡关
7 W8 i" k- {; M造化天成
2 e, a4 ^: I- O自古已然
% N) B! c" c3 }: v1 a/ b. ]! [--糊里糊涂作《天下之势》8 E% U M- _" g, F g
2 i$ u9 N5 N! i3 k天下几千载经历多少次分合治乱,冥冥之中是否有什么来导演这一切?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先来看看图。- n% B/ i6 ?: l8 j
中国地形图
, H2 F. ]& _! |7 g$ T![]()
; J- M( f, b) p7 W# h3 Q3 H2 S- N1 l/ ?" r* g7 w% I
天下大势- |0 s% y" I9 y* X2 W4 {) Q0 r
. A: l2 `9 c: C0 Q$ Y" N$ I, k从中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出,天下的东部,有一大块平地,基本以中原为中心,北延伸至燕山,东连山东,东南接江淮,南延展至湖广,这个大平地上,主要地理障碍就是扬子江。在这么一个地形条件下,天下是更利于统一的。这就是天下的大势。
8 K* I4 g% i* h" M& f
; s2 o4 X1 j7 g. g: n另外,江淮,湖广地区虽然地势平坦,但江湖众多,以前还密布沼泽,行路比较困难。因此,实际是中原,山东,河北是更紧密联合的平地,这是南北对峙时,天平倒向北方的大势。
- Z( L# T F( j$ I" l9 ~. \# s/ G! t/ P
4 K5 `3 C2 p! K {; Q5 ^前面说天下大势是倾向统一的,但故纸中的征战,才是更吸引人的部分。. ?& x1 [' Z2 |* T b
+ q0 u: I/ }# E
天下的征战有大混乱,典型如五胡十六国;有南北对峙,典型如宋金对峙;有东西对峙,如东西魏/北齐周对峙;还有胡汉之战,这个贯穿天下历史的始终。下面来讲讲这几个问题的自然背景。8 C5 |0 o6 {' H) a* R: j ~/ a
9 N" s5 _0 _9 g- i! s4 y: u1 p
& W& E3 e5 }! X/ ]( x3 {3 H# _0 v" u再来看看图。, N: Z: m) c' y5 `! U0 u! J7 `
中国降水量图5 q4 l: T1 A3 g+ g
8 F% P( p- x7 L; ^" Q
中国耕地分布图7 w* m a" `$ o/ ^0 {
$ a' i* @: q! Q/ m, h8 A
中国气候区图" ]- P' R0 F& g' ?7 A
![]()
, ?2 P: j! C9 F& n: K! p' J+ e中国一月平均气温
9 Q# P8 j) ]1 Z* @' Y3 A" q![]()
8 \' Y$ s L* _; a中国水系分布图- C8 P9 Q4 p# I: p7 J" d. F
, [+ k0 S6 H# _. W5 {1 a+ H/ i
中国水资源分布图3 _6 i7 J& @ S
# o3 Z7 w- |" R6 E
上面的图都反映的是当今状况,但还是根据这些来谈谈古代的大体形势。2 d5 {% Q9 w A/ V; W S
6 ~% {. {( h: g
7 m) f# ~0 ^/ z4 L- g+ }# v汉天下与胡天下% k% |# n1 d) H' z
! k$ ~5 I$ H" d+ M) E中国历史充满了汉人和胡人的斗争,从春秋战国的戎狄到近代的满蒙。汉胡的分界,大约就在长城一线。
4 k& s, u4 B; Q& G9 v) T4 f! T, _' t& ~9 E% d
降水量分布明显显示出,大概以长城为界,其内降水多,适合农耕,而其外降水稀少,难以进行农耕,只适合游牧生活。东北大兴安岭以东的降水不少,但冬天太寒冷,可以进行农耕,但在古代条件下,难以大规模开发,近代之前,农耕最多只能在辽中南地区开展,东北地区长期是渔猎牧生产混合存在。5 p" K: C# K1 f6 c# x8 s
1 d R% \* l. z由于这个自然条件的差别,就分出了汉人的天下和胡人的天下。本来大家各安其分,在自己的天下生活,但既然有交界,斗争是必然存在的。而斗争中,汉胡各有优势。
5 G% T$ K: X$ h3 S8 G( e& v9 U) @8 u( Z4 U; s
因为生产生活方式差异,胡人,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以及东北渔猎牧民族在战争中,有强于农耕汉人的天然素质。一个是胡人肉食多,体格粗壮,性情残暴(肉食多导致性情暴戾有科学证明),比多素食的农民有力而好斗。更厉害的是胡人是天然的骑兵,而骑兵在古代相当于坦克部队,其冲击力巨大,机动性强,这个是对汉人农民的巨大优势,汉人的骑兵必须专门长期训练才行,其成本大大超过胡人。再者,胡人逐水草居,平常分散在草原。在胡汉斗争中,胡人常掌握主动权,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向草原,而汉人即使暂时打败胡人,但难以追歼胡人,总免不了再受侵扰,或者自身虚弱时,胡人趁虚而入,那更是大灾难。
% d$ k9 ~, W' G) }& y) ^# M2 i- K7 O4 Z) T" s4 t# r* T
如果胡人一味占优势,那汉人就没得玩了。汉人对于胡人也有其优势一面。首先,农业能养活更多的人口,因此汉人可以有庞大的军队,也更能抗打击。更有意义的是,定居才有文明,汉人定居农耕,发展出超出周边许多的文明,其组织能力也强,后勤物资也充足,技术上也先进。并且,汉人纪律性强。
: y% S; w4 n+ ]9 { ^' Y9 u+ r3 c
纵观世界,汉人可能是距离游牧民族最近,面对最大数量的游牧民族,也是和游牧民族斗争时间最长的了。在近代前,对游牧民族的斗争,汉人算是高于平均水平的。中亚河中地区的绿洲农耕文明,被游牧民族彻底摧毁;印度多次亡于中亚来的游牧民族,从未成功反击;波斯文明被打击得一蹶不振,精神领域也改宗伊斯兰;两河,埃及,美索布达米亚都游牧民族化;拜占庭,桑海,马里都为游牧民族所摧毁,灰飞烟灭了;俄罗斯算最强悍的,强力出击,把蒙古,突厥,哈萨克等都踩在脚下。' F) O; r# Z% U2 b
! f, A. `1 Y9 Q
9 a9 c$ a! U8 k/ L北天下与南天下/ V/ }& t0 B- y2 k' T3 S9 R
/ P5 ^$ `1 A: e) D
以秦岭淮河为界,天下可分南北两半。南北两半差异还不小。
S" J6 [$ W G) E \, w; @- p: @* i) K' _! i- D! H y
首先是温度的差异。南橘北枳就体现了这个问题。早先,比如春秋战国,秦汉,中国整体气候都偏暖,那时候北方比如关中,山东还能生竹,中原还有大象,这种情况下,南方其实类似东南亚,过于炎热,并不太适合生活,象江淮,江汉等地就让中原人畏惧。因此天下人口是北多南少,生产上也是北方占优势,这种情况决定了北方对南方的绝对优势。
1 \1 T) l9 I- \1 ^; i o6 V
$ B/ A4 C7 A: ?2 C) f寒冷时期,比如汉末,三国,南北朝时,北方寒冷,南方从炎热转温暖,这时候南方更适合农业,也更适合人生活,大量北方人南下,发展了生产,也充实了南方人口,南北的力量对比就逐渐变化。尤其宋后,有了合适作物,比如占城稻,南方就可以一年两熟,三熟,这种农业条件下,可以养活更多人,在古代人口数量就是力量,这就是南方对北方渐渐由弱而强的基础。
4 I3 Y" ]' v+ g" P [1 Z& d* }! Q9 t4 w3 L7 S% U
第二,南方水多,一个是降水量大,一个是江河水流多。看看水系分布,水资源分布和降水量,都体现出南多水少。降水和农业生产关系巨大,“苏湖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以及川西平原为天府之国都有水来支持。另外,由于江河多,南方人因此善于行船,并可以组织强大的水军,在南北斗争的时候,北方如果不能解决水军问题,要突破扬子江也不是那么容易。. _" M7 s/ ]5 V- W
( X& S/ F3 b/ G! e* N第三,北方地理较统一,如果按现在的地理分类,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陇东都是华北区。北方除了山西多山岳外,其他地方地势都比较平坦,且河北山东河南的平原地带可连为一体;而南方地理比较破碎,江淮,荆襄水网密布,江淮与荆襄间还隔着大别山,而四川周围都是大山,这三个地区只能通过长江来做沟通。再往南山区众多,其中南岭在古代也是难以通过的地理阻碍。
9 W. ~# ?* h) B* G$ T ^- b3 _" J/ V
这种地理差异造成北方相对容易整合,而南方比较难整合,这个看看现在中国方言(应该是语言)分布状况就可以明白。因此在南北斗争的时候,易整合的北方对难整合的南方是有巨大优势的。
, q) a* F, d5 {/ m; R1 B3 ?" x! S R, o- M4 n) s/ G4 e
! A- O2 |) L' m- @; S: D8 u东天下与西天下
3 F2 r8 D* P5 M
8 m; U: Q7 V) f天下的东西可以以太行山至豫鄂湘西部山区为界,山西,陕西,四川为西,河北,山东,江淮,中原,荆襄为东。0 Q ]% c6 Y# b& b6 V& y
) |. F' r; U5 x. \$ r# B. }东西差异一是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对东部是居高临下,而东部要西进则是仰攻;另外,由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江河东流,西部为上游,可以顺水而下东部,东部西进是逆水行舟。这个造成东西斗争的时候,处于西部的势力有势能优势,在中古前,西部对东部占优势。. v* I4 g& X4 e( O! O4 ^
7 j! Z+ ]: w" ^4 Z$ ?0 ]7 A/ Y2 g0 p5 S第二,西部多山,东部多平地,这个使东部生产比西部发达,人口也多。有这个基础,在中古之后,东部对西部占优势。
/ H: r- y6 [ m! H" F% q& @
( |) D6 w- T, ~ Q" P% K0 A$ ^7 p M2 ~
天下与天下以外! `7 `( U3 m: l0 |' S. \
' q. K* O1 N& [1 L# i中国整体地理环境封闭。8 u I" l) T5 I `
4 i; k+ ^4 k1 u' g$ f
天下的北,西面,主要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由于没有定居,是没有文明的,多半连文字都没有,其拥有的知识和生产技术,对农耕区的汉人来说没什么用。东,南的海洋外也没什么文明地带,都是矮人国这样的落后地区。7 d' [/ C1 _# h+ N! d! p
在这种状况下,处于天下的汉人只能依靠自己发展文明,传播自己的文明提携他人,而很难和其他文明交流。胡人不但不能对文明有所贡献,反而其不断的进攻,对文明有极大破坏性,而且是单纯的破坏,这个是中华文明的大不幸。
' `* m( \2 C" @2 Y1 i" X$ B( h W4 c
要说明的是,处于封闭的天下的汉人从不拒绝和其他文明交流,尽管艰难,也要凿空西域,和河中,波斯,印度等文明世界交流,努力学习吸收其他文明世界的器物,知识,技术和智慧。* l1 r1 f3 y9 g8 X. N, N
/ v, O3 j/ z0 A
纵横八万里% t" }& M r( y
上下五千年6 M2 `5 l9 s. H* k5 N9 S2 n3 ^
兴废数轮回
C a J& n7 {2 ^4 _征战几暑寒* X; A; `8 n- t/ W5 b6 B
青山寻无处
6 h+ X! o' `; k* R! f4 S( p沧海早桑田. W4 q5 d9 v+ @! y" A8 o& ?7 s, i1 G% X
陈卷故纸中
2 b3 J! l; a3 g3 Z功名或可传
+ w+ G! F- L- g; U- N" `( l, _--糊里糊涂作《叹古》
& A+ ]4 [3 l- |4 T1 j9 z5 G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