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英雄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英雄

相关日志

分享 香港绝食欢乐多: 古语新解
热度 49 寞洑 2014-12-8 12:25
香港绝食欢乐多: 古语新解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防火防盗防记者,哎!忘了防友军 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派亲信, 6日晨 亲自到金钟「佔领」区向民主少年递交一封请保重身体的亲笔信件,却发现其不在绝食场。原来民主少年悄悄「回家小休」。 香港学民思潮周六(6日)宣佈,召集人黄之锋 中午 停止绝食。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很快彻底恢复体力的民主少年,回到金钟,并在晚会上表示,送院的黄子悦仍然留院,特首至今仍未到医院探望黄子悦,斥责他刻毒、凉薄。另外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学生提出要求,政府可以还价,但政府没有,所以错在政府。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同时另外两名绝食学生郑奕琳及吴文谦,表示继续绝食。吴文谦就说,曾一度感到腿软,他又为今日下午喝了一小口补充饮品致歉。 绝食如此销魂,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有网民发起「市民接力禁食,吁政府重启对话」行动,约有50名市民响应号召参与。他们会以28小时为一时段,首先会有2人开始禁食,28小时后再由另外2人接力,期间禁食者会饮用电解质饮品。
1036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汉奸个球!
热度 115 抱朴仙人 2014-12-2 23:09
说到汉奸。我觉得最令人悲哀的是周作人,最令人佩服的是陈璧君。至于那些全无自己主张的人,被左一脚踢成汉奸,右一脚踢成日奸,只能算是个汉奸球 … 踢球人可耻!被踢的也只是个球,成不了英雄。 专业成就不是开脱丧失民族气节的理由,爱因斯坦要是留在德国,跟着小胡子开发原子弹,他下场会比海森堡强? 弟子问:以德报怨,可乎? 子曰:不若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我同情那些被迫屈身事贼的人,但不为他们开脱。要为他们开脱,你怎么去面对那些宁死不屈的仁人志士呢?
3405 次阅读|47 个评论
分享 90年世界杯决赛打入唯一进球的德国英雄布雷默竟然要去扫厕所,郁闷! ...
热度 26 边寒剑 2014-10-6 16:28
90年世界杯决赛打入唯一进球的德国英雄布雷默竟然要去扫厕所,郁闷! ...
现年53岁的 布雷默 出自 萨尔布吕肯 ,之后在 凯泽斯劳滕 成名。1986年转会到 德甲 霸主拜仁,在那里效力的两个赛季中布雷默作为主力帮助球队夺得一次 德甲联赛 冠军。1988年布雷默登陆 意甲 足坛加盟国米,并在首个赛季就帮助国米夺得 意甲联赛 冠军,那也是 电话门事件 之前国米最后一次赢得意甲冠军,那段时期布雷默、 马特乌斯 、 克林斯曼 被誉为国米的“ 德国三驾马车 ”。 之后 布雷默 还曾去 萨拉戈萨 闯荡 西甲 ,最终返回 凯泽斯劳滕 ,并随队经历了1997-98赛季凯泽斯劳滕以升班马身份夺得 德甲 冠军的奇迹。而在 德国国家队 中布雷默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1990年世界杯 上他作为球队主力左边后卫,打进3球助攻3次,尤其是在德国对阿根廷的决赛中,布雷默顶住压力罚进致胜点球,帮助德国1-0获胜成功捧起 世界杯冠军 奖杯。 退役后的 布雷默 曾一度执教 凯泽斯劳滕 ,也曾从事过经纪人的工作,但都没有取得太大成功。而之后布雷默又由于投资失败,个人财务状况越来越糟。近日布雷默的情况更是陷入低谷,由于无法及时偿还一笔大约25万欧元的债务,布雷默甚至已经濒临宣布个人破产的窘境,而他所居住的房子也可能因此被查封拍卖。 看到自己的昔日爱将如今晚景凄凉,这让 德国足球 皇帝 贝肯鲍尔 也很担忧。贝皇已经公开呼吁,“我们有责任帮助 布雷默 摆脱目前的这种局面。他曾为德国足球贡献了很多,还帮助 德国国家队 赢得过 世界杯冠军 ,现在德国足球必须回报他,帮助他。”而布雷默的前队友奥利弗-斯特拉乌比则称,“我们愿意为他提供一份服务员的工作,需要清洁卫生间和水盆,通过这个工作他可以明白如何为别人服务,并且改善自己的形象。我认为这对布雷默是有帮助的。”
个人分类: 喜好|621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热度 38 苏双 2014-9-30 15:43
三年以来, 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 牺牲 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 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 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永垂不朽!永垂不朽!!!
687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道口子,找到原作了
热度 4 gordon 2014-9-24 07:35
赶上英国只需要十五年, 农业纲要七年就可实现; 一个大跃进连着一个大跃进, 英雄气概可以覆地翻天。 看吧,要把珠穆朗玛铲平! 看吧,要把大戈壁变成良田! 劳动人民历来就是创世主, 在今天更表示了他的尊严。 ———— 郭沫若 1958年 《迎春序曲》   我要向你高呼万岁   斯大林元帅   你是全人类的解放者   今天是你的70寿辰   我向你高呼万岁   原子弹的威力在你面前只是儿戏   细菌战的威胁在你面前只是梦呓   你的光暖使南北两冰洋化为暖流   你的润泽使撒哈拉沙漠化为沃土。     ——郭沫若:《我向你高呼万岁——斯大林元帅》   
531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后天英雄
热度 1 gordon 2014-8-13 17:14
很多东西,美国搞的都是对的。例如 ,儿童的天堂,中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 中国净胡搞,它的人过早的加入了竞争。 这个世界上,有人运气好,有人运气差。 运气好的,小时候就不咋学习,高中开始发力,大学进名校,到社会上也很厉害,拿奖拿到手软。 像我,就属于运气不好的,从小被父母练废了。即从事劳动,又从事学习。 怎么办?一个废人怎么办? 我想来想去,没有太好的办法,只有更努力一途。 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你知道后天努力的人,比遵循自然规律的人,需要克服更多困难。 但问题是,后天的人确实不能和先天的比,能拿回来多少拿回来多少吧,不要 强求自己。你知道你已经废了。 注:也许有另一层好处, 你是弱势群体,你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毛病,你就需要去搞清楚问题,需要更用功 。学的可能比有先天优势的人更深一些。 学的更深一些,也许是这些先天残废人的优势吧。 才能有时候,它来自于不幸。 另:党树立的优秀人物一直在鼓励着我,例如 张海迪、保尔柯察金,都是 身残志坚 的典型,他们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进入hard 模式,不能犹豫、停留,稍微一犹豫,死的更惨。 反而,它是这么说的,你就这么做,反而·是条生路。 你很强壮,它觉得不能让你这么“天天练” 了,要 “天天听讲” 。 一个模式啊,很多东西都是配的,完美match ×××××××××××××××××××××××××××××××××××××××××××××××××××××××××××××××××× 【GIF】赛后乌贼刘长出一口气,低头默念:感谢梅西!
98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再也没有半点英雄气,鸡贼才是我的最爱
热度 4 gordon 2014-6-4 11:07
现在想来我的人生都是被英雄气害的。 我要是早点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该多好啊。 好多年前,我崇拜傅红雪,以为可以象他那样。据说“他下过苦工,每天至少要花四个时辰练刀,从四五岁的时候开始,每天至少要拔刀一万两千次。” —— 数据来自古龙统计的《天涯明月刀》 当别的孩子们在池塘里打滚、在草地上翻跟斗、尽情嬉戏、追逐蜻蜓与蝴蝶的时候,他却永远只有一次又一次的 拔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条路,并不是 傅红雪 选择的,只是他一生下来就已在这条路上。 有了xx ,就能怎么怎么样,这其实是贫瘠时代的看法。 我以前讲“专业分工”的时候,讲过 “ 一处瓶颈 ” 和 “ 处处瓶颈 ” ,所以你就知道了,这样苦练的做法其实是“水中捞月”。 一定的专业技能 只是一个项目的一环而已,单凭一种技能并不能应付 “ 业务和工程上的问题” 。 现在我已经不再强求几年内“彻底学会xx 的知识”,而是有一定的技能储备,便从工作实战中汲取经验,有兴趣才慢慢继续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有趣和满足感。 鸡贼太晚,深深悔恨 每当我怀念英雄时代的时候,就去看周星驰的电影。
340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自古英雄出少年啊有没有
热度 16 天狼星 2014-5-22 18:43
自古英雄出少年啊有没有
6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超级英雄的新装
热度 19 石榴 2014-5-10 14:06
超级英雄的新装
个人分类: 会心一笑|64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向英雄致敬,最可爱的人一路走好
热度 46 苏双 2014-5-2 09:53
向英雄致敬,最可爱的人一路走好
两位消防员分别是: 钱凌云,1991年生; 刘杰,1994年生,同属徐汇消防支队关港中队,2012年12月入伍,上等兵警衔。
641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三国志-英雄的黎明
gordon 2014-4-4 12:49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Q4Mjk0NTI4/v.swf ×××××××××××××××××××××××××××××××××××××××××××××××××××××××××××× 专辑中文名: 三国志-英雄的黎明   别名: 三国志-英雄たちの夜明け   艺术家: 横山菁儿 Seiji Yokoyama   发行时间: 1992年07月21日   地区: 大陆,香港,台湾,日本   语言: 日语 注:说实话,我对中国的东西不感冒,太糙了,太粗糙了。 《三国志—长江燃ゆ》为日本制作的系列动画电影《三国志》第二部。   《三国志-燃烧的长江》是东映动画制作史上最大制作,耗资14亿日元,历时四年,精心制作而成,荣获日本动画最高荣誉——动画金座奖。
2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敬礼,伟大的抗美援朝英雄们永垂不朽
热度 41 苏双 2014-3-29 12:57
敬礼,伟大的抗美援朝英雄们永垂不朽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护儿孙。 前辈们英灵永在,万古流芳。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永垂不朽。 致敬,英雄们天国安好!!! 祖国和人民永远铭记你们!!!
669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陈大夫及诸位英雄请了,请教个问题啊
热度 13 苏双 2014-2-27 20:53
嗯,是两个: 1、有啥具体事例体现秦二哥的义气吗?明显单雄信比秦不撒手锏义气多了啊。单庄主还有肝,不降唐就是不降唐。再说,说义气,也该轮到王伯当啊,我感觉这事很没道理。 2、气死小辣椒,不让独头蒜。这个怎么就体现没良心汉罗小白脸的帅呢?这不搭界啊。 谢谢。
496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只擦伤一点点胸肌的英雄不见了 —— 克服自卑的日子
热度 2 gordon 2014-2-27 16:35
其实我也想成为毛哥,高大威猛,每次都是一个打八个,然后只擦伤胸肌一点点。 忙总经常会说,要我是毛主席我会怎么想。爱坛的某位fans 经常说,成功人士都崇拜毛哥,呵呵 只可惜我从来没有那么聪明,我妈妈说,“ Gordon ,你不聪明,对不啦!” 我那时候还不服气,我那时候还年轻。 后来我知道了,自卑是人类的天性,这是因为在幼年的时候,你每一样东西都要依赖别人。你存在着这么一个长大成人的欲念,很多时候我们受到的竞争的教育过多,合作的教育过少。 大部分关于合作的教育也是集体主义教育,泯灭个人的。 克服自卑并不是那么简单,克服自己的本能冲动是不易的。 说实话我从来没见过毛哥,我也不知道他说的时代基础还存不存在。但我知道我生活的时代有两位更为杰出的英雄,core 2 和 core 3 ,小拍一下马屁了。 在冷战时期,能提出 “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要潮流 ” ,并在美国的羽翼下坚持裁军发展经济,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我也渴望自己能够老练一点,一个打八个,而且胸肌只擦伤一点点,但我毕竟是一个平凡人。 其实我更关心一个平凡人是如何处理问题的。 人性复苏 ××××××××××××××××××××××××××××××××××××××××××××××××××××××××××××××××××× 说一点 “ 合作与集体主义的区别 ” : 集体主义:大伙齐唱,对技巧没什么要求,心里没谱可以跟着哼哼,不会唱的滥竽充数也没问题, 反正就是听个气势,跑调啥的无所谓。 合作:多声部合唱, 对技巧要求高,心里没有准谱的人很容易跟着别的声部的调子走,听起来一塌糊涂。 ××××××××××××××××××××××××××××××××××××××××××××××××××××××××××××××××××× 肖申克的救赎 秦晖教授有一个说法:中国一直缺乏集体主义,有的只是 被集体 。 中国社科院农发所的学者王晓毅不久前提出所谓 “小岗悖论” 的问题:当年小岗18户村民冒着巨大风险,为了分田到户而秘密聚会,商定如果倡议者为此坐牢,大家要一起养活他的子女,为此立了“18个血手印”的文书。但是这件“ 齐心协力闹散伙 ” 的事表面上看似乎很矛盾。王晓毅说小岗村事件“所包含的悖论是难以解释的。如果说小岗村的农民那么齐心,愿意承担那么大的政治风险(包括经济风险),为什 么他们却不能够在公共的土地上共同劳动?承担这样大的风险无疑是需要作出牺牲的。愿意作出如此大牺牲的人可以被假设为具有很强的集体主义精神, 用集体主义精神去促成集体的瓦解 ,在逻辑上很难解释得通。如果像以后所解释的,他们有很强的个体主义精神,聚集在一起的社员不愿意出工出力,只有分田单干,个人利益与个人劳动直接挂钩才能发挥人的积极性。那么甚至 为别人多牺牲一些汗水都不愿意的人,为什么能够集体承担如此大的风险? ” 之所以出现“用集体主义精神去瓦解集体”的悖论,是因为我们习惯把 强制性的国家控制的“被集体”和“集体主义”混为一谈 。 一个号称提倡集体主义的社会,首先应该保障结社权,取消“结社责 ”。换句话说,人们应该自由地而不是被迫组成各种集体,而我们现在恰恰两者都缺陷: 想结成的集体不能结成,而不想结成的集体却又无法退出 。 不能退出的“集体”是什么意思?那在逻辑上等值于监狱。 如 果集体在人们的心目中与监狱类似,那怎么能够换起人们的集体认同感,即所谓集体主义意识呢?有朋友竟然想不明白小岗村当年闹单干为什么需要齐心协力按“血 手印”搞“生死文书”,他说集体主义应该是用来搞“集体化”的,怎么会以集体主义来逃出“集体”呢?我想他应该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常识: 把一群人关进监狱是不需要他们有什么“集体主义”的,但这群人如果想冒险越狱,那倒是必须有集体主义精神 才 行,各顾各是干不成的。 同样,在 人民公社时代刮“共产风”、搞“一平二调”是不需要农民有什么集体主义的 (只需要他们一盘散沙敢怒不敢言足矣), 倒是那时 搞“瞒产私分”需要大家齐心才行 。而那时的体制恰恰对这种集体主义拼命打击恨不能斩尽杀绝。前广西环江县委书记王定曾告诉我,1960年代的石榴河劳改农 场关押了一批农村生产队长,他们在大饥荒中为救大家活命,毅然决定杀队里的牛救饥。这在人命不如牛的那时就成了“私宰耕牛犯”。而如果只为自己活命,在干 部“多吃多占”成风的当时他们根本不必如此,显然 他们就是为救大家才舍己蒙难,应该说是体现了那时真正的集体主义精神,可是他们却落得如此下场 !所以无怪 乎我们国家提倡了几十年“集体主义”,到头来却发现人们的合作是那么困难,公德是那样的缺乏,公益精神是那么淡薄,自主组织资源是那样的稀缺,以至于有人 要大叫“人心散了”。 ××××××××××××××××××××××××××××××××××××××××××××××××××××××××××××××××××× 说一下拍子和时间序列 其实拍子就是一个时间序列, 就是一个时钟。 在协同中,时钟非常重要。这个你读过控制论就会懂了。 正步是腓特烈结合普鲁士民间舞蹈 创立出来的,这仅仅是一个经验,他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现在俺解释清楚了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EzNjcyMjQ0/v.swf
713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转贴]历史、道义与激情   ——论《九三年》中诗式英雄的三重世界 文/顾一心 ...
热度 12 平沙落雁 2014-2-3 11:22
  引 言      “在小说领域里,取得最高地位的伟大小说家往往都不是属于雨果这一类型的。但雨果却靠他雄健无比的才力也达到了小说创作的顶峰,足以与世界上专攻小说创作、取得最高成就的最伟大小说家媲美。”      维克多•雨果无疑可被视为所有小说家中的特例。他毕生激情洋溢,野心勃勃,以不可思议的天才和气魄,探索着人类在宗教、社会与自然领域的道义 准绳。写作于1874年的《九三年》是其长篇小说的压卷之作,在这部以法国大革命高潮——1793年为背景的史诗般的作品中,糅合着英雄主义、人道主义和 悲剧精神各种并存的激情,并通过作者极具张力的叙事释放出惊心动魄的魔力。   小说描绘了法国革命推翻波旁王朝之后的那段恐怖而壮丽的岁月。在这阵荡涤陈旧世界的狂风暴雨之中,人与过去时代之间的联系被历史的惊涛骇浪所 割裂,催生出各种道义的殊死搏斗,以及对人类未来的无限沉思。在这部小说里,雨果以高度象征化的手法创造了三位诗式英雄——旧式贵族、保王势力的统帅朗德 纳克侯爵;从教士化身为革命导师的西穆尔丹;以及从贵族后裔化身为革命军人,沉思于人类未来的青年郭文。   在这三个巨人般的身影上,私人感情被缩略,个人与时代之间的精神联系成为人格的主体,从而成为不同道义立场的传声筒。朗德纳克是封建君主时代 的守护者,西穆尔丹是九三年恐怖革命的推行者,这两个冷酷无情的人象征着过去历史与革命时代的交战。而郭文虽然充当九三年革命的工具,在精神上却是一位属 于未来的思想者。朗德纳克是叔祖父,西穆尔丹是导师,倘若说他与他的家族作战,那么他事实上也与他精神上的父亲作战。透过郭文的声音,雨果试图反思大革命 的暴力,寻觅道义与历史之间独特的矛盾及张力。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在小说史上固然存在着争议,但毫无疑问的是,它赋予《九三年》以一种特殊的浪漫禀赋,并 令其成为小说世界中最具悲剧诱惑力的杰作之一。“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九三年》是浪漫主义历史小说的最后余音”。   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品质与行动的理解,则不难约略窥见隐匿在表层叙事之下的三重世界——历史、道义与激情。三者在决定人物行动及命运的同时,亦 触发小说对主体自由的追问:即个人在道义抉择上究竟受制于历史还是顺从于激情的问题。本文将由人物设置的象征性出发,以“三个孩子”所触发的道义抉择为关 键,理解人物自我毁弃的悲剧性,以求对历史、道义与激情三者的关系进行尽可能深入的解答。            一.力的交战——朗德纳克与郭文      在雨果的笔下,这两位完美的军人出自同一支世袭贵族,一方是白发苍苍的叔祖父,一方则是青年的共和国军人。在两人的象征性对立中,朗德纳克代表了黑铁般的封建秩序,郭文则代表着革命事业中的仁慈与光明的部分。   这是由新旧时代所铸造出的两尊截然不同的塑像。   出于刻意设计,侯爵与子爵有着亲密的血缘,并且是他童年时代的监护人。在这一意义上,两人关系的决裂象征了革命对于封建血统的冲击——陈旧的 血缘联系被僭越,从而令现代与传统作战,黑发者与白发者为敌。小说的高潮部分,郭文率领革命军将朗德纳克围困于祖先的城堡,更是将这种对峙的象征含义深 化,即革命意味着于人类对传统的否定和破坏,它将自我放置于祖辈、父辈以至于整个历史的对立面,随后向着那扇黑铁所铸的城堡大门开火。   正如两人所奉行的原则——“绝不宽恕”,朗德纳克与郭文的对决始终冷峻、庄严而富于血气,这种战场上的军人禀赋,无疑可视为个人与历史之间独 特关系的写照。在某种意义上,保卫国王与保卫共和国实际上是同一种事业,它们都受到激情的推动,也都不可避免地将个人纳入一种历史的呼声与判决中去。换而 言之,在郎德纳克与郭文的战争之中,人是抽象的历史本质所诱惑的对象,私人道义与历史的界限在指挥官的身份中变得模糊不清。他们的形象被精准地嵌刻在两具 高贵的军人的塑像里,作为战士他们奋不顾身;作为统帅他们果敢无情;作为演讲者与鼓吹者他们才华杰出。但这些相同的军人禀赋,却在不同的历史呼声中彼此为 敌,使个人成为历史无意识的工具。正是原本这种冷峻而简单化的对立状态,为小说在关键时刻的情节急转孕育了巨大张力。            二.青铜面具的两面——朗德纳克与西穆尔丹      假如说侯爵抚养了童年的郭文,那么西穆尔丹则扮演了郭文的精神之父,最终,与侯爵作战并最终将他逼入绝境的人正是这位年轻的共和国军官。过去 历史和当代历史相互争夺着未来,胜负的结果不言而喻。换而言之,西穆尔丹通过塑造未来世界的主人翁,获得了这场白发者之间的战争的胜利。   与郎德纳克与郭文的对比不同,在郎德纳克与西穆尔丹之间,并无军事统帅的血气之争,而是上演着两种大写的道义立场的交战。一方是对君主与等级制度的狂热信仰,对平民的冷酷无情;一方是对革命暴力合法性的许诺,和对普罗大众的清教徒式的悲悯。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两人性格中所藏的一组深刻的人格共性。       “侯爵和教士,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一个人。内战的青铜面具有两个侧面,一个朝向过去,一个朝向未来,但两个同样可悲。”   ——第三部《在旺代》;第二卷;第十一章      他们朝向于不同的时代,但他们却是由同一种材质所铸造出的人。激情是道义与历史的中介,它诱使作为道义主体的个人与某种历史本质相结合,而在 侯爵和教士的身上,这种结合达到了最致密的程度。假如说在郭文的身上,明显地存在于时代不相容的特质,那么,这两位白发者则更像是传统与革命这两种意志本 身。   这是两位恐怖的白发者,他们仿佛生而站在私人情感的对立面上,纯粹为理念而存活;这又是两个在真理的信条上天真而不假思索的人,他们对于自我 准则有着异乎寻常的践行勇气;他们善于布道,冷酷无情,在各自阵营中扮演着威严与裁判,在对方阵营中则扮演着毋庸置疑的魔鬼。他们绝不令亲情和友爱僭越于 自身的原则,侯爵将炮口对准了郭文,而教士则签署了死亡的判决书。唯一的区别在于:朗德纳克不爱任何人,仅仅忠实于他所服务的历史;而西穆尔丹在卫道的同 时,又将心灵的热爱倾注在郭文的身上。因而,侯爵仅仅是将炮口对准了郭文;而教士在签署郭文的死亡判决的同时,却选择将自己的生命也一同结束。            三.真理的两极 ——西穆尔丹与郭文      在西穆尔丹与郭文之间,同样存在着一场真正的战争。西穆尔丹赞同革命的暴力手段,而郭文的悲悯却跨越阵营的界限,这出于他对于人类苦难更温柔的审视。他宽容战士、僧侣和老弱妇孺,反对革命之路上的重重血污;他的目光更加深远,直抵星空与未来。      “这两个人之间存在着友谊,可是他们各自奉行的原则之间却存在着仇恨。这种情形就好比是一颗心给劈成了两半,各人分了一半。其实,郭文接受了西穆尔丹心的一半,不过是温和的那一半。郭文似乎得到了半颗白色的心,而西穆尔丹留下的那一半几乎可说是黑色的。”   ——第三部《在旺代》;第二卷;第七章      雨果将两种不同道义立场的声音,分别注入了郭文与西穆尔丹的话语。两人的第一次长篇对话,出现在第二部《在巴黎》第二卷的第七章,这一章里, 西穆尔丹开始惊诧于这位学生与他之间的道义鸿沟。在这些对白中,话语的节奏如同“利剑与斧头的对话”,更不断显现出郭文在个人道义上的独立。      “自由、平等、博爱,都是和平与和谐的信条。为什么要给这些信条一个吓人的外表呢?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争取各个民族形成世界性的共和 国。那么,我们就不应该使他们感到害怕。……推翻王座并不是为了竖起断头台。杀死国王,让民族生存下去。打掉王冠,放过脑袋。革命是和谐,不是恐怖。温和 的思想并没有被严酷无情的人好好贯彻。我认为‘赦免’是人类语言中最美好的字眼。我只在自己有流血的危险的时候才愿意流血。……让我们在战斗中是敌人的敌 人,胜利之后就成为他们的兄弟。”   ——第三部《在旺代》;第二卷;第七章      这段郭文的陈词结束了他们之间的争论。他看到了革命血腥对法兰西的危害,并试图建立一个以人道为准绳的更理想的共和国。这在雅各宾时代毫无疑问是一种危险的话语,因此,西穆尔丹忧虑地回答道:   “郭文,你对于我比儿子还要亲,你要小心!”   ——也许是无法反驳的缘故,他退出了道义的对峙,而退回到他对郭文的爱中来。   但接着他又沉思着补充道:   “在现在这种时候,怜悯可能成为叛逆的一种形式。”   ——这句话意味着他又回到道义的对峙之中。西穆尔丹永远无法超越于原则的界限。   革命的原则与私人情感上对郭文的慈爱,是翻涌在西穆尔丹内心中的两股巨浪。后者是一种危险而温柔的、具有皮格马利翁色彩的爱,是这颗铁铸的心 灵中唯一“未被冥河浸湿的一角”。 因而,当他们各自的原则彼此仇视的时候,尤其是郭文因释放朗德纳克而被宣判死刑的时候,一种极为深刻的象征性含义便出现了——即道义本身出现了分裂:私人 情感上的道义作为一种牺牲品被僭越了,取而代之的是断头台,一种从属于历史的、更具表面道德优势的的道义。            四.论“三个孩子”对新的道义抉择的触发      在这里,我们无法回避三个至关重要的人物——被侯爵挟持为人质的三个孩子,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叙事的进程与结局。童年象征着一段抹去了人类历史的时间,它和城堡的炮火、时代的交锋之间永远显得格格不入。因而,唯有孩子才可能消解在英雄们身上汇集的所有历史迷雾。      尚未开始生活的孩子没有干过坏事,他就是正义,就是真理,就是洁白无瑕,天上的众多天使存在于幼小的孩子身上。   ——第三部《在旺代》;第六卷;第二章      从而,孩子扮演了一种崭新的、富于人性的道义抉择的触发者。《九三年》用最后三卷的篇幅,描绘了这一系列抉择的诱发、过程和结局。      第五卷:郎德纳克的溃败;图书馆的纵火;孩子的险境;四千名士兵的束手无策;郎德纳克调转回头救出孩子;接受逮捕。   第六卷:郭文与郎德纳克的狱中对话;沉思的郭文;释放郎德纳克。   第七卷:军事法庭;判处郭文死刑;西穆尔丹与郭文的狱中对话;郭文被送上断头台;西穆尔丹的自杀。      以郎德纳克、郭文与西穆尔丹的依次抉择为中心,道义产生了其自身的分裂。换而言之,在人物与历史本质紧密结合的空隙之处,出现了道义抉择的偶然性,服从于崇高历史的道义与私人领域的道义终于面临着分道扬镳。而激情作为一种触发抉择的动力,则显示出其偏向于后者的本质。   当侯爵逃离城堡,目睹被大火所围困的三个孩子的时候,在他身上被历史迷雾所蒙蔽的人性似乎得到了觉醒,于是他选择返回城堡救出孩子,自己则成 为了郭文的阶下之囚。人们似乎有理由质疑这一举动的真实性,但是,出现在这位英雄内心的骤然急转却可能是合乎常情的,因为亲眼目睹孩子在火光中的呼救所带 来的情感冲击,极有可能使人物的行动立场产生剧烈的变化。在这一条件下,他暂时不再扮演其崇高的历史角色——法国封建势力在旺代的救世主,而是被一种迫在 眉睫的、更需激情与勇气的场景所支配,从而作出摆脱于历史迷雾之外的道义抉择。   侯爵这一出乎人意料的举动,令郭文的内心激起了更为剧烈的波澜。在郭文内心声音的交战中,蓦然出现了革命的原则和人性的荣誉之间的矛盾。作为 军事统帅,他有必要按照共和国的法律处死敌军领袖;然而,一个英勇的拯救行为却横亘于他和真理之间,人性上的荣誉感不允许他杀死一个因拯救孩子而落入他手 中的俘虏,因为倘若如此,也就否定了侯爵拯救孩子的善行;否定了孩子的生命,也就否定了人类在未来建立善良法则的可能性,这足以令一切革命的正义性彻底坍 塌。   郭文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危险,因为眼前的革命历史负载着巨大的荒谬,而他必须给未来留出广阔的星空。正如小说中所说——“在革命的绝对真理之 上,存在着人道的绝对真理。”历史的迷雾在郭文眼中缓缓消散,于是,他选择释放侯爵,而把自己交给了军事法庭。在这一刻,历史本质的淡化乃至消失,宣告着 人作为道义抉择的主体重新获得自由,西穆尔丹和郭文的共同阵线此时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侯爵与郭文的道义抉择向西穆尔丹发出的微妙挑战。   至于西穆尔丹,也许是他们所有人中最可悲的一个。在他的身上,尽管也存在理性与激情的矛盾,但他却最终成为唯一未能跨越理性的历史原则的人, 因而在小说的结尾,他只能以举枪自杀来弥补判决郭文死刑的悲痛。在西穆尔丹的身上,人格被真正地两重化了,他的举动成为了大革命精神的反映,显示出残酷无 情的面目,把最为可爱的人物送上了断头台;同样,在他的身上,历史的迷雾也在缓缓散开,那种在侯爵和郭文身上获得胜利的东西也获得了一种的胜利。然而,这 又是一种无比凄凉的胜利,因为这个在流血中进步的时代迫使它以最高贵的人的死为代价。也许,惟有当我们顺着郭文的忧郁目光看向他所说的“未来”的时候,才 能够确信这种胜利的价值。            五.论三位英雄自我毁弃的悲剧意义      米兰•昆德拉在其随笔《帷幕》( Le rideau )中,对《九三年》的三位诗式英雄评述道:      这是三个正直的人物,任何个人利益都无法使他们离开正确的路线,于是我自问:他们之所以能够有力量坚持自己的意见,没有一丝怀疑,没有一丝犹 豫,难道不就是因为愚蠢吗?一种自豪的、高贵的,像从大理石里雕刻出来的愚蠢?一种忠实地伴随着他们的愚蠢,正如从前一位奥林匹斯山上的女神伴随他们的英 雄们,直到死亡?   是的,我就是这样想的。愚蠢丝毫也不降低一个悲剧人物的伟大性。它与“人性”不可分割,一直跟人在一起,到处在一起:不管是在卧室阴暗的光线中,还是在历史灯火通明的舞台上。   ——《帷幕》;第六部分《撕裂的帷幕》;第五节      对于雨果这位激情型的作家,昆德拉素无太高的评价,但这段评论却蕴涵着某种独到的精确。他在小说的背后发掘了重大秘密,即在侯爵、教士和子爵 三人之间存在着一组独特的共性——他们为道义而殉难的精神、对历史的责任与正义感的虔诚是同等的,他们纯粹得如同从史诗中走到当代里来的古代英雄。他们与 历史本身含混、破碎的非诗性原貌并不相容,而是被置身于一个异常诗化的、英雄角力的场景之中。在强烈的悲剧精神的诱惑之下,无论是作者,还是如笔者般的读 者,都难以避免地深深沉浸于这一诗式英雄的世界——力的抗争,坚定的信仰,毫无犹豫的牺牲,历史、道义与激情三重价值的博弈。   三位人物作出最后抉择的共性,是他们都听任私人道义立场上的“善”超越于自身的历史本质。这些抉择都表现出对激情的顺从,以及一种自我毁弃的悲剧色彩。尽管在西穆尔丹那里,理性也曾战胜了激情(处死郭文),但最后的自杀却依旧宣告了其对自我毁弃的悲剧性的皈依。   严格意义上的“悲剧”一词有其特殊的适用范围——它必然发自悲剧人物的主动抉择,体现为一种僭越性的行动。并且,主人公往往预知其行动所孕育 的可悲后果,其行为的真正意义,是不惜以自我毁弃的代价彰显个体的尊严、道义或激情。最后,这一受难的行动又往往催生出某种具有魔力的福祉,而非一切价值 和意义都消亡的虚空,正因于此,悲剧才具有引导精神上升的效力,富于教谕和净化的功能。《九三年》可以被看作一部充分彰显作者道义裁判的小说,这是因为, 在三位诗式英雄的主动抉择与自我毁弃中,表现出作者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人性深处的道义和激情的赞许。在侯爵的身上,发自天性的怜悯之心战胜了求生的本能 与历史的责任;在郭文的身上,出于直觉的正义感战胜了作为军人的原则;在西穆尔丹的身上,历史的道义摧毁了他自身,他最终用自杀证明了他对郭文的热爱,从 而完成了“西穆尔丹的悲剧”。   不难发觉,雨果赋予整个小说的结尾以一种肃穆而壮美的氛围。郭文被判处死刑之后,他静候着黎明的死亡,在监狱中与西穆尔丹作最后一次倾心长 谈。这段对话之中,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甚至出现了微妙的逆转:这位即将死去的诗人与探险者,滔滔不绝地发出对革命与历史的深思,沉浸于对人类未来的美妙 空想,他最终赢得了争论,赢得了一切——无论是炮火的战争还是道义的战争。这段动人的对话被特意安置在人物注定被处死之后,顿时催动了悲惨与喜悦之间的张 力,产生了悲剧所独有的雄壮与欣快。而在小说最后的行刑一幕,作者将断头台设置在晨光微露的旷野,并以两个灵魂的飞升与混合来比拟郭文与西穆尔丹之死,则 又似乎是一种对高贵灵魂富有激情的颂歌,以及对未来历史的无穷期许。            结 语      九三年是一个历史舞台。朗德纳克、西穆尔丹和郭文,分别代表着过去、现在和未来,身戴各自的面具与战袍在舞台上交战。同时,这三位对立的诗式 英雄,又处在某种相同的境遇之中,即被一七九三年的历史迷雾所包围。这一迷雾,如同人类历史上诸多激动人心的时代一样,令人物成为抽象的历史本质的工具, 而在道义的抉择上渐失自我的主体性。   激情作为道义与历史的中介,一方面诱使个人与普遍的历史本质相结合,一方面又表现为道义抉择的自由性与偶然性。《九三年》拥有一种史诗般的雄 壮与欣快的风格,它用急速的节奏将小说推向顶峰,以三个孩子为媒介,将三位诗式英雄推向其各自道义抉择的决定性时刻。最终,他们以严格意义上的悲剧形式自 我毁弃,终于换取个人道义的彰显。   在《九三年》中,各种充满力量的行动都显得富于崇高的美感,在不同的政治立场面前,作者更像是一位中立者;真正占据整部小说价值中心的是人在 道义抉择上的自由问题。在历史、道义与激情三重世界的相互关系上,雨果显然倾注了其深刻的思索。如我所见,天性、直觉和热爱,这些激情化的因素是道义抉择 真正依赖的基础,它们促使人去把握历史之外的自由,尽管人在大部分情况下均受制于历史的机器。在此意义上,作为道义抉择主体的人既是非自由的也是自由的, 而这,也就是维克多•雨果对三重世界的诗意裁判。   
686 次阅读|17 个评论
分享 堵枪“英雄”为什么总是出现在红色土地?(转)
热度 9 gordon 2014-1-18 13:53
注:《普通一兵》我家里还有一本,因为马特洛索夫是一个流氓,是我年轻时的偶像,呵呵 俺的偶像还包括,老鬼的《血色黄昏》,《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马小军 感谢老鬼,老鬼的著作是人生的巨著,不亚于 路遥,都是以生命写作的人。 路遥的《人生》和 老鬼的《血色黄昏》都是人生巨著;相反,张艺谋的《红高粱》就透出一点假,一点虚弱,虚弱的强悍,颇似娱乐,唯一记得的是那搞怪的酿酒方法。 ×××××××××××××××××××××××××××××××××××××××××××××××××××××××××××××××××× 俄罗斯普斯科夫州大卢基市一个名叫切尔努什的村庄,高耸着一座远远可见的方尖纪念碑。碑上只有一行字:苏联英雄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在此牺牲。 纪念碑不远的对面,有个复制的碉堡,它的一个射击孔正对着纪念碑。这儿正是纪念碑的主人当年牺牲的地方。 苏联解体前,这是一个圣地。每年2月23日的红军建军日,这里会迎来规模庞大、级别甚高的祭奠队伍,男女老少夹带着无数的红旗、红领巾、标语牌云集在纪念碑下。青年们和少先队会在纪念碑下宣誓,在劳动或学习中做一个像马特洛索夫一样的人。 今天,亚历山大·马特维耶维奇·马特洛索夫的名字,随着苏联的消失,渐渐成为一个陌生的名词 。在半个多世纪前,这位苏联最著名战斗英雄的名字,不但在苏联家喻户晓,在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亦广为人知。 当年,朝鲜战斗英雄金圣镇、中国战斗英雄黄继光,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战斗英雄,名字前都会冠以“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 马特洛索夫是用躯体阻挡敌人机枪子弹英雄行为的象征。1943年2月23日,马特洛索夫正是在夺取切尔努什村的战斗中,英勇地用身体挡住了德军碉堡的枪眼,为战友赢得时间而牺牲。 马特洛索夫是红军西伯利亚第 91 独立志愿旅第 2 独立步兵营士兵, 1943 年 2 月 23 日, 马特洛索夫所部奉命夺占切尔努什村时,被三个用土木碉堡掩护的火力点所阻。在攻克了两个火力点后,马特洛索夫匍匐接近最后一个火力点,当他投掷了两颗手榴 弹依然未消灭敌人时,他奋勇扑到碉堡的射击孔上,敌人机枪停止射击,战友们乘机冲锋,碉堡内的两名德军匆忙逃走,但马特洛索夫却牺牲了。 旅政治部宣传员沃尔科夫上校接到关于马特洛索夫英勇事迹的汇报后,以马特洛索夫堵枪眼牺牲的情节向上汇报。最终这种罕见的英勇行为震动高层,斯大林直接批示:“马特洛索夫的伟大事迹应该成为全红军将士勇敢与英雄主义的榜样”。 马特洛索夫被追授了“苏联英雄”称号。而他所在的 254 团则以马特洛索夫命名。作为部队荣誉的传承,马特洛索夫的名字永远留在该团第一连的名单上。 苏联宣传机器全力发起对马特洛索夫的宣传,很快,苏联红军各支部队都涌现出马特洛索夫式的堵枪眼英雄。从 1943 年到 1945 年 5 月战争结束,苏联红军有超过 400 人仿效了马特洛索夫堵枪眼的英勇行为,他们当中有些人在被机枪击中后,甚至还投出了手榴弹。 马特洛索夫身后的荣誉,并不仅是被授予英雄称号,以及风光的葬礼和纪念碑。在大卢基市之外,还有十多个城市建立了他的纪念碑,很多公园、街道也用他的名字命名。 1947 年,刚刚结束战争的苏联,专门为他拍摄了电影《普通一兵》。它成为建国后引进的第一部译制片。在片尾,斯大林悲伤而沉着地说:“他今年只有 19 岁,普通的青年人,这些青年人给人类带来了自由与和平,这是苏维埃人民的新一代,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战士。这样的人不会死,他们的名字将会永生于我们英勇民族的记忆里。 《普通一兵》被引进中国时,正值朝鲜战争。它是在前线反复播放的经典片,受到广大官兵的热烈欢迎。 电影之外,苏联作家帕维尔·捷连季耶维奇·茹尔巴,在从 1946 年到 1949 间,创作了中篇小说《苏联英雄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后又出了两种修改补充版,改名为《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茹尔巴笔下的英雄形象更丰满,人生履历更完美,它高度符合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的要求。 关于马特洛索夫的影视文艺作品,迅速走出国界,影响了苏联一大批兄弟国家。 受马特洛索夫影响最深的,无疑是朝鲜人民军。这支部队从装备到训练,都全面以苏联为师,精神谱系上也打下了身后的苏联烙印。朝鲜战争期间,人民军至少涌现了 22 位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仅中国大陆的《人民日报》,就报道了 10 名这样的战士。譬如 1953 年 4 月 24 日的《人民日报》,就发表了新华社记者李犁的稿件《朝鲜人民军中的两位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文章热情歌颂了同一次战斗中出现的两位堵枪眼的英雄—李亨焕和金仁焕。 稍晚的越共,也诞生了一位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这名勇士叫陈文吐( Tru Van Tho ),产生于盖长战役中。越共称他为“真正的共产党员,真正热爱祖国的越南公民”。作为普通一兵,陈文吐的形象还出现在邮票上。最近,越南开发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 7554 》,里面出现了身体堵枪眼的情景,不知道是否是在缅怀陈文吐。不过,这款山寨版的“使命召唤”,是以抗法战争为背景。 《普通一兵》 1953 年有了德文版,它被指定为东德青年组织的必读书籍。到了 1980 年代,东德还以马特洛索夫来命名青年活动中心。 在苏联,马特洛索夫堵枪眼与很多卫国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其实一直就有人质疑。斯大林逝世之后,社会空气逐渐宽松,各种声音逐渐公开浮现。 马特洛索夫英雄事迹的最初版本——马特洛索夫的排长科罗廖夫中尉刊载在前线报纸上的描述更接近事实:“他一步步向据点靠近,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我们的英雄用鲜血使 敌人的机枪哑口无言。” 排长认定马特洛索夫是牺牲在火力点前面的雪地上,但未解释英雄的鲜血如何使敌人机枪沉默。根据战争经验,可以有德军杀得手软了、弹药耗尽了、机枪卡壳或者要换枪管等可能。 马特洛索夫像那个时代多数年轻人一样,官方介绍的人生履历只有廖廖几行: 1924年2月5日生于叶卡捷琳诺斯拉夫(今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1943年2月23日牺牲于普斯科夫州切尔努什。年少的他曾在乌里扬诺夫州的保育院学习,7年级毕业后,在乌法劳改营做教养员助理工作。苏德战争爆发后于1942年9月入伍,进入红霍尔姆步兵学校(奥伦堡附近)学习。 1943年1月,学员们被派往加里宁前线。马特洛索夫在以斯大林命名的西伯利亚第91独立志愿旅第2独立步兵营服役,后改序列为加里宁方面军第56近卫军步兵师第254近卫军步兵团。 解冻之后,马特洛索夫入伍前的履历也被人勘误,包括出生地。 马特洛索夫并非官方描述的品学兼优、时刻挂念祖国、具有伟大前程的青年,自小丧失双亲的马特洛索夫被当成少年犯被关入内务部设在乌法的某个劳改营。由于苏军在战争中巨大的减员困境,根据1942年7月的第227号令,犯人被提前释放,补充到部队专门组建的惩戒营中服役。马特洛索夫是惩戒营中的一员,而非军校学员。 事实上,马特洛索夫的牺牲日期也不是1943年2月23日,而是2月27日。修改他的牺牲日期,是出于增强纪念意义的考虑,因为2月23日是红军建军25周年日。 马特洛索夫身上的完人色彩,是宣传机器一层层涂抹上去的。马特洛索夫牺牲后,他对集体农庄、国家五年计划、劳动人民的爱被不断加深,最后,他变成了另一个保尔·柯察金。 对马特洛索夫形象的反复修改,并非单向的添加,因为政治气候也会随时删除不合时宜的内容。马特洛索夫的官方传记作家茹尔巴在1963年版上又做了大幅修改,既有文学技艺上的,也有配合政治气候的。比如,将马特洛索夫冲锋时的口号“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中的斯大林一语删除。 孳生出这场争论的苏联土壤,更加耐人寻味。 马特洛索夫们是苏联宣传机构贯彻领袖意图、根据时局需要制造出来的神话,这是基于苏军的现实而切身打造的。卫国战争中,苏军与德军相比,装备、训练、编制、指挥、战术等方面经历了一个从大幅度落后到不断成熟进步直至最后在大部分方面赶超德军的过程。 战争初期、中期与德军的客观物质差距,只能以宣传敢于牺牲的勇气来弥补。。 苏联独特的政治体制,使得强大宣传机器一旦启动, 必然大量带来浮夸风的副产品—全军在学习热潮中不甘落后,每个部队都以诞生自己的马特洛索夫为荣。一个士兵要成为马特洛索夫是极度艰难的;但是,要战友们将一个死者视作马特洛索夫,是一件容易的事 。任何一个倒毙在敌人火力点前的将士,都具备上报为“马特洛索夫”的基本要素。 注:浮夸风,你的明白,呵呵 纵观苏军在二战时期的英雄制造,截然不同于它的对手德国。 在戈培尔骗子机器的操弄下,舆论宠儿是飞机、坦克、潜艇部队的人员 。尽管在第三帝国式战绩统计体系下,战果不可避免掺水,但毕竟是有足够令人膛目结舌的战绩为支撑的。 这些德国王牌们的战果所体现的是科学的装备、训练、合理战术及必不可少的好运气,即职业军人们所笃信的那些必要元素,而非以纳粹的政治理论建造精神原子弹。 苏军固然也有类似的群体,但对于职业军人、精英人士的宣传,并不是坚持讲政治的宣传部门的首选目标。马特洛索夫的名声之大,在战时压过王牌飞行员阔日杜布和波克雷什金,这是由苏联体制决定的。 精神上,列宁主义者坚信标语可以起到坦克的作用。官方长期教导民众要学习群众性英雄主义,同时,苏联领导人深信对政治目标怀有虔诚信念的士兵,在战斗意志上可以压倒那些在腐朽没落制度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 物质上, 由于苏军推崇大纵深作战理论,人和装备都是转瞬即逝的消耗品,故数量的重要性大于质量。所以,苏军一直需要树立人人都容易效仿的、可以批量产生的“典型 ”。 注: 树立的 典型不同,跟苏军的战术有关。还有那个浮夸风的棘轮效应,粗放式增长嘛,呵呵 典型的红军士兵命运是:战前常备军人组成的部队在战争初期被围歼后, 大量文化低、训练差的农村青年被送上前线。因各方面均落后于德军,这些年轻的身躯仅凭热情和淳朴的爱国主义感情,在东线规模空前的消耗战中被慢慢吞噬。少数运气好的人活下来并积累足够的经验,在战场上逐渐成长为最终在各方面赶超并压垮德军的红军骨干。在对一代年轻人生命的淘汰过程中,苏联官方只能指望他们在成熟之前,能像马特洛索夫这样尽可能靠战斗意志来弥补经验的不足、专业素质的差距。 与马特洛索夫齐名的,有28名近卫军潘菲洛夫战士的故事,5名塞瓦斯托波尔海军战士的故事,都是牺牲自己消灭敌人的套路。 马特洛索夫的功勋是如此张扬,以至于掩盖了当时火力掩护组的作用。事实上掩护马特洛索夫的两个射击组,有效压制了侧翼火力,打死数十德军。 宣传部门一味夸大个人戏剧性举动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坏作用。使一些缺乏实战经验、还没学会区分宣传故事与战场实情的军人,对军队科学训练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给苏军带来不少不必要的伤亡。 战争结束后,马特洛索夫的宣传重点,开始转向一个流浪儿如何成为英雄,他的思想源动力是什么,背后的必然性是什么?这个任务自然落在作家茹尔巴肩上,茹尔巴用马特洛索夫在牺牲前一刻的想象和回忆完成了这种阐释: 他 想起了使他的一生充满了不平静的、但又幸福的意义的事。他回忆起祖国之美,他和恋人并肩立在山坡上幻想着幸福的生活、幻想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他想到斯 大林的话,应该准备着为人类的幸福而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精力,一切才能,甚至自己的血也一滴一滴地献出来。他想到全国人民在注视和等待自己,他代表了人民和 真理,不能辜负人们对一个青年团员的信任。 美丽的国土、健康的人们、壮丽的事业,在一切向苏联学习的年代,这些幻境是足够让白衣飘飘的青年们如痴如醉。一个在组织的关爱下成长起来的青年,需要为了集体利益奋不顾身,马特洛索夫的故事为此类价值观的建成添砖加瓦。 当他在德军机枪前英勇牺牲后,那个广为人知的亚历山大·马特维耶维奇·马特洛索夫就 这样诞生了。而苏联制度模式在世界各地的不断胜利,也让马特洛索夫和其他苏联价值观一样被输出到世界各地。追寻马特洛索夫的足迹,用肉体堵枪眼的英雄从此源源不绝。 ×××××××××××××××××××××××××××××××××××××××××××××××××××××× 其实没什么,就是浮夸风,粗放式增长。 但 这篇文章的作者不知道想过没有,德军能打得过苏军吗? 其实我们都知道答案,德军是打不过苏军的; 对于大陆国家来说,这种粗放式增长的方法并不算差。 能找到一种途径,将粗放式增长的劣势转化为优势不得不说是一种运气,说起来,还得给克鲁格曼发一个大奖章,哈哈 注:杨小凯 批 规模经济理论 http://www.aswetalk.org/bbs/blog-663-34951.html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5NTk5OTI=/v.swf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AzMjY1Ng==/v.swf
330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美人如英雄,不能见白头
诸葛坚强 2013-12-30 12:24
看央视的唱歌节目,见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程琳,潘越云,... 和年轻的孩子同台,压力真心大。 他们还是适合在某个晚会上,十分端庄的唱合适的歌曲啊。
3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向英雄致敬
热度 67 苏双 2013-10-13 21:00
向英雄致敬
中国自古就有埋头苦干的人,舍生取义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而这些人正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两位消防员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们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0 月 11 日,北京市石景山喜隆多商场发生火灾,两名山东籍消防战士刘洪坤和刘洪魁在扑救过程中不幸牺牲。图为牺牲的两位消防队员的遗物。
72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石康与超级英雄
gordon 2013-9-26 10:53
注:这篇日志里有些话是石康说的,有些是从网上搜集的东西,硬凑一块的。 你很快就会领悟。在这个世界上,不单调的东西让人很快厌倦,不让人厌倦的大多是单调的东西。向来如此。我的人生可以有把玩单调的时间,但没有忍受厌倦的余地。而大部分人分不出二者的差别。 ——《海边的卡夫卡》村上春树 肥皂剧好演员自己就能干得极好,超过编剧,比如小爸爸 ,他们只是把一系列小品串起来,就有机会形成一个感人的故事。严重依赖编剧的是那种事件型的——比如《白宫风云》,《网络社会》。身为编剧,只好花一定时间苦思如何使自己不可被替代,即价值。 《小爸爸》显示出实力,且处上升势头,一集里有三五个单场戏不错,表演拿住了,画拍的不错,有现代感, 成功之处,是没有拍自己不懂的东西,少走了不少弯路。 长江后浪推前浪,估计赵宝刚和郑晓龙看完都会不舒服——他们会的,文章差不多都学会了。 人生如路,要有耐心。走着走着,说不定就会在凄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境由心生,心生万物。如果想让生活更美好,我们不妨就把生活看作是一滴灵动的水。就像它一样,一切随势顺缘,尽情欢畅奔流。如若不能,便会滋生许多苦楚、哀愁和悲痛。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便对你笑。 过份的自尊是太过沉重的负担,为何不能在世人的眼中不堪、无能、无德乃至轻薄呢?不要求任何魅力,只尽量不惹人厌,也许这才是值得去做的。。 注:《小爸爸》是 “文章” 导演的处女作电视剧,此剧由滕华涛监制,文章导演,马伊俐担人总制片人,文章和马伊俐还是该剧的主演。 青春偶像剧一般都能保证票房,所以是第一次做导演的首选。例如,陈思成做导演的第一部戏《北京爱情故事》,徐峥 自导的第一部戏《泰囧》,文章的第一部戏就是这个《小爸爸》。 这是一个套路,干巴巴的,但就有人看,也好看。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A2NDY2MTUy/v.swf
3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英雄末路 美人迟暮(转)
热度 29 蘑菇 2013-7-25 09:41
(昨天看岳飞传奇里岳飞眼睛失明的那段,又看到今天BXL的新闻,所以转了这篇文,纯属感慨哈) 从来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有白头.实际上,英雄末路,美人迟暮,又何止是白头之悲呢? 少年读书的时候,喜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远胜过林冲雪夜上梁山,以为江湖就是流不完的英雄血,杀不尽的仇人头,鲜衣怒马,纵酒挥刀,快意恩仇.及至年岁渐长,才慢慢明白,桃李春风一杯酒斟酌尽了,依然是十年江湖夜雨,对伶仃灯盏. 第一次读黄仲则的金缕曲是在阳光很好的下午,塞上耳机,调到最大音量,听横山菁儿三国的黎明.东京合唱团沉郁的男声合声里,那些词句愈显苍凉:飞扬跋扈何能尔,只年时,逢场心性,几番不似.多少缠绵儿女恨,廿年以前如此,今有恨,英雄而已.看见这几行字句,犹觉酸风射眸子,很有些疼痛.儿女情长尽可在舞台上飞袖流云地铺张开一片风情滟滟,雪夜窜身荆棘里的英雄末路,却只能一低首,蹙眉抚剑,大哭三声,转身再入江湖. 风雪上梁山,苍凉无奈远远大过于决绝悲壮.此后的江湖里,侠骨已无多,谁问头颅豹子?黄仲则的结句”堪笑否,戏之耳”不过是无语作斯文的掩饰而已,在萧条异代不同时里,当与他同声一大哭. 看<肖申克的救赎>,汤米.罗宾斯的眼睛蓝得很干净,但最能打动我的却是摩根.弗里曼被假释前有些绝望但平和的目光,低沉的语调:”时间的推移使我的悔恨与日俱增,并不因为我是个囚犯,也不是我应该如此。我经常回忆起当年那个年轻、无知鲁莽犯下罪行的孩子,我想找到他,跟他谈谈我心里的感受,告诉他什么是对错,可我找不到他,那个孩子早就消失了,只剩下一个无可奈何的老人,我接受这个现实。改造好了吗?对我来说毫无意义。这没关系,你们接着盖你们的戳,想盖什么就盖什么。告诉你们,我什么都不在乎。” 回首的时候,生命只剩下记忆,营营役役或者叱咤风云,懦夫或者英雄,末路的凄凉,却都不过是一般模样.到底,长的是苦难,短的是人生. 黄卷青灯,美人迟暮,千古一辙.写下这样句子的张爱玲,当时只有十二三岁吧.早慧并不是件好事,少年常怀长年悲,真是何必来哉.果然,她并不幸福,即使用一朵低到尘埃中的花的姿态仰望爱情,终被无情弃.好在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对自己慈悲,并不牵缠.只是在写出”我已经不爱你了,而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之后,黯淡了曾经所有的清辞丽行,华美芳香.她的故事任后人怎么淘,也终不过是淘不尽的一井清冷月光. 张爱玲算不得红颜,但也曾是胡兰成眼中”临水照花”的美人.然而最终不爱了,于是从此两不相干.可张爱玲到底还只是个迷信爱情的女子,决绝了胡兰成之后,毫端蕴秀临霜写的才气迅速老去--爱他,也许已耗尽了她毕生的力气.果真是”美人迟暮,千古一辙”. 看过最残忍的一场情事,凯瑟琳.霍华德王后被送上断头台的时候才不过二十岁,含着眼泪问亨利八世:你怎么忍心杀死你最美丽的花朵呢?这真是一场天真而愚蠢的死亡,他爱你,你便是最美的花,不爱了,你便是丑恶的刺,拔之而后快--爱与不爱,便是生与死的距离.红颜未老恩先断,美人迟暮,不关流年,只干风月,风月总无情. 如今恐怕再也没有人会踏着行云流水的丝管临风转折,唱一曲”问世间,情是何物”了罢.世俗的烟熏火燎里,每个女子都足以连就出一副铜肝铁肠了,问及爱情,淡漠地笑笑:去休去休,明早炊熟黄梁粥.如此最好,纵然迟暮,与人无尤,平和沉静地老去,然后死亡,这世间该会免去多少痛苦哀愁. 忽然想起黄永玉的水浒人物,有一句题词特别记忆深刻:少年子弟江湖老,多少青山白了头.红尘是一场漫天尘埃的背景,虚虚绘上些华丽而稍纵即逝的影子.岁月与爱情,英雄与美人,逝者如斯夫
866 次阅读|1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6 10:22 , Processed in 0.042319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