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528|回复: 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浔铁路与南昌起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4-22 06:37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09:41: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实名刊载在《世界军事》2017年16期上,以下是正文:; \4 S( o$ @4 J) P) W  t& A' C

    0 G: E( T$ I" s( m8 k$ O. M$ [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许,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江西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枪。细数起义的领导人们和参加起义的各支部队,悉数是从九江地区赶往南昌集结的。也许有人会问,既如此,为何不在九江起义?偏要赶往南昌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和赣鄱大地的地形说起。' C, s$ _) L! l5 `: \

    * i  W6 f) O# y3 l                 
    4 a; c1 N) T  b
    ! c- x: R4 p: {- H6 ~% i, J1 S2 p绝境求生! e$ \4 h/ m5 ~

    ( d- J- `7 \4 P9 R- b( G: a& g1927年7月15日,在武汉的汪精卫集团撕去了“左派”的面纱,开始“清党”,史称“7.15政变”。一时间,曾经的“革命中心”武汉,以及农运基础甚好的两湖地区,陷入了血雨腥风之中。各级农运、工运组织遭到摧残,共产党人、左翼人士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革命转入低潮。在这种情况下,将自己掌握和影响的武装力量从国民党阵营中拉出来,举行武装斗争,是挽救中国革命的唯一办法,也是中国共产党绝境求生的唯一选择。/ Y& P) `* D: M% E! Z) O
    ) r5 Q% X0 L  `$ S4 F! _3 k4 h
    此时的武汉“国民政府”,在“清党”的同时,还由唐生智任总指挥,指挥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朱培德的第五方面军“东征讨蒋”。从7月中旬开始,第二方面军以第11军、第4军、第20军的次序,由武汉、黄石顺江而下,准备在九江地区集结完毕后,再会同第五方面军,分别向皖南攻击前进。由于我党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基本集中在第二方面军中,因此党一面将暴露的党员及尚存的工农力量撤出武汉,夹杂在行军队列里向九江方向集结,一方面也在积极争取张发奎参加起义。
    + l4 M; R$ Q$ z' m; y  M4 U$ |
    0 m5 i& ~1 _7 t4 Y+ k1 r& Y2 v之所以要做张发奎的工作,是因为此前我党受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影响,没充分意识到抓牢“枪杆子”的重要性,更没有像后来“三湾改编”那样,“将支部建在连上”。因此党对国民党军队的掌握和影响程度,基本要看部队主官的态度和政治倾向。所以如能争取到张发奎,则第二方面军都会站到共产党一边。如此一来力量就大不一样了。打回潮汕地区,接受共产国际援助,重建革命根据地,再次誓师北伐的成功希望也就更大了。/ |: _/ s! l; M9 b* B" h& s& M

    * k9 d2 O% ]' z& C% j9 V) x可惜事不如人愿。张发奎不仅没倒向革命阵营,反而和汪精卫密谋,准备在第二方面军里“清党”。这就意味着,刚刚脱离武汉这个险地的共产党人,又被逼入了绝境。何去何从,决策稍有差池或延误,都意味着灭顶之灾。' r  L+ m4 ^! T7 O* X! q& A# ?
      Q6 L7 M5 ?, B/ P/ Y% K
    7月20日,谭平山,邓中夏,李立三,聂荣臻,叶挺等人在九江开会研究对策时,所面临的形势相当严重复杂。在军事态势方面,第二方面军所属的第4军、第11军驻扎在马回岭、涂家埠一带。第20军贺龙部正从黄石向九江开来。第五方面军第3军已移至樟树、吉安一线;第9军主力移驻抚州;程潜的第6军,经江西的萍乡、武宁,分道向南昌集结。南京政府方面的何应钦,李宗仁,叶开鑫等部,正从南京沿长江两岸向安庆移动,准备讨伐武汉“国民政府”。2 r2 K8 R( s/ C% q8 J
    + j: P: g6 A6 C2 l$ n/ `1 M% J- z
    在军事地理方面,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的江西省,交通相当落后。可供大部队机动的路线,大体呈一个“天”字形。上面这一横是沿江通道。下面这一横是横贯赣北丘陵地带的一条东西向走廊,也就是今天浙赣铁路途经之地。一撇是指由南向北注入长江的赣江及其沿岸。一捺是指抚河及其沿岸。九江和南昌,分别位于上、下两横与一撇的交汇处。+ @3 A! E5 L7 a; v7 R0 Q$ s: F4 W
    + H2 [1 A/ z# K7 v
    到7月20日时,九江地区完全在我党掌握中的部队,实际上只有叶挺任师长的第11军第24师。第11军第10师中虽有一些中共党员,但师长蔡廷锴却态度暧昧。同属第11军的吴仲禧第26师中,我党几无力量。在第4军中,我党对缪培南任师长的第12师、由奉军改编而来的第21师,并无影响力。由叶挺独立团扩编而来的第25师倒是深受我党影响,但师长李汉魂系张发奎亲信,我党完全有把握拉出来的队伍,只有由副师长周士第兼任团长的第73团。至于第20军,我党在其中的力量极弱。军长贺龙当时也并非党员。能否争取到他参加起义,事先谁也吃不准。( v( n3 y; I3 b4 `6 @

    3 M$ }& i$ }) T. L所以,如果在九江地区举行起义,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成功的把握并不大。况且九江临江,大部队猬集于此,并无回旋空间。无论是上游的武汉汪精卫集团,还是下游的南京蒋介石集团,彼此虽有矛盾,但在反共上是高度一致的。一旦在九江起义,武汉和南京方面都会利用长江水道快速机动兵力,合击起义部队。在南翼的第五方面军部队也必然快速向南昌收缩兵力,堵住起义军南下的必经通道。由此,起义部队即便能在九江地区战胜兵力占优的张发奎部,也很难冲破敌军的重重合围。  n9 n' B7 |; D1 t2 J

    * t: [' o7 ~- a% _: Q8 O2 q综上所述,挥师南下,移兵南昌是共产党人唯一的选择。当时南昌城中的敌军,只有王均第3军第8师第23、24团;程潜第6军第19师第27团;金汉鼎第9军第27师第79、80团。第五方面军警卫团,共计6个团,约六千兵力。敌军数量既少,又互不统属,最近的援军也要1、2天才能赶来,因此起义成功的把握很大。起义后敌军虽必然沿“天”字形通道向南昌汇集,但起义军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合围形成之前集中力量打败其中一路,趁胜南下。9 ~7 m, w% o$ X

    % s5 V! w$ Z$ J9 N1 a5 u6 l$ G9 ]此外,移兵南昌还拥有一个便利条件。那就是昌九走廊虽系水网稻田地带,不便部队机动,但南昌和九江间筑有南浔铁路,有利于起义部队迅速向南昌集结,以尽快摆脱险境。" O; L3 n: S% n  e( k

    评分

    参与人数 16爱元 +106 收起 理由
    jellobean + 6
    dashanji + 4
    老财迷 + 2 涨姿势
    nettman + 2 谢谢分享
    MacArthur + 8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19-4-22 06:37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09:42: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忘情 于 2017-9-19 09:45 编辑 6 X  f+ v1 D' V8 ^9 J
    " g8 A2 t2 G1 Z" Y* o# J1 z. z
    生命通道- [# ^' O, \6 b: l
    : F, Q8 l5 ~" M- W, [/ `% c
    于1916年6月6日通车的南浔铁路全长128.35公里,沿途设有九江、沙河、黄老门、马回岭、德安、永修、涂家埠、新祺周、乐化、牛行等10个车站。其中,牛行车站位于如今的南昌市红谷滩凤凰洲上,与城区隔江相望。南浔铁路公司在南昌章江门外设有过渡所。到发旅客均须经此摆渡过赣江,往来于牛行车站与城区间。' ^8 v. B2 K5 R  u3 C: M' Q

    . r6 A4 |: ]; O. d$ b+ z* m4 Y+ [ : q; ?+ ~& y0 I% k' ], X2 F
    1907年,南浔铁路在九江龙开河举行启土典礼。(图为瀛上河桥)
    " n6 @- C" p7 ?2 h# u+ C8 G* D* T7 m3 S, i6 B" G! G8 q* Y
    1927年时,南浔铁路还是条民营铁路,通常情况下每天有4对客车往返,全程运行时间为5小时27分。货车班次则不固定。南昌起义前,由于第二、第五方面军正分别向九江、南昌地区集结,因此南浔铁路已转为主要为军运服务了。) T* W5 L/ m: M! J  M

    ( v' Y" d! Y9 T. S( E! W . P9 i2 T/ C5 W
    九江老火车站9 S9 Y0 W( s% t1 S# h) L9 w

    6 M7 k; N) j/ P) E9 J6 P早在1923年,我党便开始在南浔铁路工人中发展组织,并成立了工会,为工人们争取到了不少权益。北伐战争期间,北伐军与北洋军阀孙传芳部曾在南浔铁路沿线展开数次拉锯战。我党通过工会发动南浔铁路工人,数次举行罢工,竭力阻挠孙传芳通过南浔铁路机动部队和物资,有力地支援了北伐军。孙传芳为此停发了工人们3个月的工资。1926年12月底,蒋介石率北伐军总指挥部乘火车由南昌北上九江,在德安站曾遭工人们讨薪,遭到了蒋介石当场拒绝。非但如此,蒋以南浔铁路工会系由共产党控制为由,宣布其为非法组织,责成解散,还成立由国民党控制的铁路工会组织。这个新的铁路工会不是由铁路工人,而是由中高级职员组成的。一时间,南浔铁路出现了两个工会组织并存的现象。南昌起义前,由共产党领导的工会虽已转入地下,但组织仍很完整,动员能力很强。这就为起义部队移兵南昌提供了有利条件。- x$ O- `& ]4 _0 ^- B

    ! _+ n" u8 i" V7月23日,贺龙从黄石乘船到九江。谭平山将准备起义的想法告之贺龙,垂询他的意见。贺表示积极率部响应。7月24日,在九江甘棠湖烟水亭的第4军指挥部,叶挺与大家开会,决定借第24师进驻南昌,第20军进驻德安的机会,于25,26日,将部队直开南昌,叶挺部在前,贺龙部在后。1 E( I9 k2 H$ }
    , p3 T8 f# y! {. a$ C3 d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第24师调换,叶挺事先征得了张发奎的同意,是“合法”行动。其所部先行到南昌不仅可为后续部队打前站,还可借机控制南浔铁路沿线,让第20军的“非法”机动更加快捷。
    5 E  L: {! i& P  M8 u: p
    % g) ]4 X( o5 p2 X$ q7月25日,叶挺亲率第24师3个团5500人,第10师3个团4500人乘火车向南昌进发。第10师师长蔡廷锴当时在庐山,将部队委托好友叶挺代管。叶挺遂带第10师参加起义,并希望能争取到蔡廷锴本人也参加。
    9 ?- x) \" }' k
    4 E6 A; E1 x4 Q9 A) p, Q2个师共1万人乘火车机动,单靠南浔铁路每天4趟客运班列,是万万不行的。转入地下的南浔铁路工会在党的领导下,将货运棚车、平板车集中起来充当军列。火车司机们不辞辛劳,多拉快跑,奋战了一整天,创下了南浔铁路单日运兵1万的新记录。
    9 E5 _: ^, f+ N8 I9 E  I6 M# S3 Q3 O
    # n2 J2 _) |  h
    牛行车站
    ' H5 {5 T, b" u$ S0 p, u; Z* E+ {% \3 Y9 H+ o# R5 V

    % {( U6 z" s! N- E3 L9 T如果说25日的军运还算顺利的话,26日第20军不在德安站下车,而是违令直开南昌,就引起国民党方面的警觉了。反动分子破坏了永修涂家埠的山下渡铁路大桥,让军列无法通行。当地中共党组织和南浔铁路工会,立即组织铁路工人和工农群众连夜抢修,奋战一夜,抢通了道路。当满载革命官兵和辎重物资的军列徐徐通过时,工人们兴奋地忘记了疲劳,高呼:“欢迎铁军!”“打倒蒋介石!”,战士们也欢呼:“工人阶级万岁!”“感谢工人同志的援助!”第20军7个团共计7500人,得以顺利到达南昌。
    9 C$ t( M$ T; }6 L3 f" N0 B4 H6 j  T7 V" `: o1 N: w* x3 b, b

    ' F  @8 W& f% p# O+ j6 z: \) \1 H这是当年的山下渡大桥,如今已被废弃。1 R0 h) u8 M' u2 E! x6 H, X
    " m, b! w: L* q: ?2 R5 L( Z; y
    , L0 ~( P9 x0 q% k8 d' f! k) _5 p( T
    在起义部队向南昌集结过程中,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周恩来并没有让第25师一起行动。这是因为该师师长李汉魂反共坚决,过早行动会暴露起义意图。该部驻扎在南浔铁路马回岭站附近,起义前可力保南浔铁路畅通,起义后可力阻九江方向来的追兵。因此周恩来在把聂荣臻派到第25师前,特意叮嘱他务必要和25师的同志们一起,尽力掌握部队。并约定起义成功后,从南昌发一列空车到马回岭站,以此为信号,车后到立即将25师拉到南昌,与主力汇合。
    / b2 p+ @- d; D9 K3 q/ V4 m+ l4 j$ ~: h  Z2 G) o
    控制南浔铁路这条生命通道的,不仅有第25师,还有第20军。该军在抵达南昌前,把第6团留在了乐化站,负责向北警戒。抵达牛行车站后,贺龙又把第4团贺文选部派驻在牛行车站附近。
    1 W3 r9 ^9 T7 l, }  O+ C0 q  j! R. m
    ; ?! `1 x/ C; v7 Y2 v5 Q
    曾经的牛行车站售票厅& m3 y# {& e- Q% k! @

    ) x1 ~! {/ s" |% n+ B0 @此后几天,南昌起义的领导人陆续通过南浔铁路向南昌集结。7月27日,周恩来、李立三从庐山牯岭步行下山至德安,从德安站转火车去南昌指挥起义。7月30日晨,张国涛,恽代英乘火车到南昌。据张国焘回忆录记载,这次行程并不算顺利:“我为了等候火车,在九江停留了两天,直到二十九日才和恽代英结伴前往南昌。当时落后的南浔铁路显得破烂不堪,而且军运繁忙。少得可怜的车辆都被军队占用了,没有客货车经常开行,又没有其他交通工具可资利用,只有耐着性子,等候火车。”7月31日23时许,刘伯承、吴玉章乘当天最后一班客车抵达南昌,下车后直奔起义总指挥部。
    1 H# f! }4 b" U

    点评

    油菜: 5.0 给力: 5.0
    涨姿势: 5.0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7-9-19 20:27

    评分

    参与人数 10爱元 +38 收起 理由
    jellobean + 6
    dashanji + 4
    老财迷 + 2
    皇家骑警总监 + 6
    坚持到底 + 6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19-4-22 06:37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09:42: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忘情 于 2017-9-19 09:47 编辑 + R! m( t0 \$ ?4 J5 M& y8 `) d( w5 A5 T
    " k( B# B1 P+ j% v6 t# _
    沿线战斗7 p& G8 l  U* G

    8 l& U6 k0 O2 h) k& m在南昌起义的战斗中,作为南昌的水陆交通枢纽、南昌与外界连接的咽喉要道,牛行车站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驻扎在车站附近的第20军第4团的任务是:歼灭牛行车站的敌军;不准城内敌军渡江逃窜;封锁赣江水道,防止敌军从江上增援。
    # F' A0 t6 G8 Q4 y& `0 i/ v& E/ I! H
    " h" F, z7 n9 x
    牛行车站旁曾经的铁路职工宿舍
    1 u: h+ N& h2 W8 W9 Q2 `* D; J, }3 O+ c( u- z1 h7 u
    1927年7月31日晚,该团召开各营营长会议,团长贺文选布置了起义战斗任务:第1营向赣江下游警戒;第2营在轮渡码头向城里和赣江上游警戒,并负责解决车站内敌巡防队和税务所;第3营沿铁路线向德安、九江方向警戒,并负责消灭一部分路警。5 b5 p* q8 \9 I1 D* h0 i

    # A5 W7 e* R6 ]4 J! V" |% y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城内起义枪声一响,早已埋伏在牛行车站敌巡防队附近的起义部队一跃而起向敌人发起了攻击。敌军哨兵见状,慌忙举手投降,院内敌人还没有睡醒,就稀里糊涂地做了俘虏,全部枪支被收缴。/ h$ I+ [2 n  L1 q9 j: v" l

    ' V* F5 H( w, }+ w* ^9 N1 D9 [8月1日天亮时,南昌城已经是红色的海洋,而此时起义的消息还未传到九江。当天上午,第10师师长蔡廷锴在庐山开完会,率师部直属队乘火车赶往南昌。车抵乐化站,遭到了第20军第6团的拦截。蔡廷锴下车交涉,团长说:“我奉命任何军队无叶、贺命令,不准通过。如果想返南昌,即要打电话通知许可方能通过。”蔡廷锴在车站打电话给叶挺。叶挺当时非常希望争取这位好友参加革命,于是便欢迎热情其来南昌。; M, ~; W* v" p3 Y* Z' b! J3 {3 v

    * \# u& J) t* o/ E几乎在蔡廷锴抵达南昌的同时,一列空车也由南昌开到了马回岭车站。聂荣臻见状立即通知第25师中的共产党员:准备行动。- d% q2 I3 a! M$ l
    3 y% A: g! m4 k

    + U8 B* C& |8 V, e) f马回岭火车站是“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国民革命军第25师乘火车开进南昌参加起义的出发地
    , d- u2 h. g( K* o: |7 \' K" x  ~' E( Z. a( V# k% }
    此时,第25师师部驻在黄老门村,第75团驻在黄老门西南,第73团、第74团驻在马回岭车站附近。73团是叶挺独立团的老底子。副师长兼团长周士弟、团副黄克健、参谋长许继慎、指导员李硕勋,1营营长肖泽禄等,都是共产党员。因此该团尽在共产党人掌握中。74团除了参谋长王尔琢是共产党员,其他人几乎全是国民党的人,中共在该团的影响力最弱。75团团长李江不是共产党员,参加起义的可能性不大,但该团1营副营长孙一中是黄埔一期生,倾向于共产党。因此聂荣臻认为,要想策动第25师全体参加起义是不现实的。他与周士弟、孙一中商量,决定以第73团和第75团为重点展开工作。至于第74团,则通过王尔琢秘密做工作,能拉出来多少算多少。
    # J/ c# U# b0 C/ `4 U
    % e8 T+ B" B0 D, m/ U1 u 7月31日傍晚前,起义指示己传达至各部队党员干部。第73团整团、第75团3个营及第74团的重机枪连、侦察连,都确定了参加起义。8月1日下午1时,周士第以“打野外”的名义,按照第75团、第74团重机枪连,第73团的行军序列,沿南浔铁路向德安进发,计划于下午6时前到德安车站集中。之所以安排最为可靠的73团垫后,是为了阻击可能的尾追之敌,保证行动顺利。为了麻痹敌人,周士弟还派团部军需处的周廷恩,到师部军需处去领取八月份的经费。% ]. p. r, ]2 n; |; a
    ! o% Y- _( p) B, {( m$ a
    当天下午,张发奎来到了第25师师部。因为此前叶挺、贺龙从南昌致电张发奎,说南昌业已举事,劝张发奎一起加入革命阵营。接到电报,张发奎还抱有幻想,认为自己在第二方面军威信很高。只要自己亲自出马,叶挺、贺龙拉不走多少队伍。
    , A5 H  m' |: q- ~" c
    . ?6 S& h' l; q' d让张发奎没有想到的是,当他赶到第25师师部时,该师参与起义的部队已开拔多时。他立即和第25师师长李汉魂一道,率领卫队营5、6百人登乘上火车,沿南浔铁路一路南追。' z4 I1 O! E  q

    % V+ c9 W" L2 O起义部队行至德安万家垄与邹家垄一带,被卫兵营追上。担任后卫的第73团1营营长符克振(共产党员)立即向聂荣臻报告,聂荣臻果断下达回击命令,该营立即用机枪猛烈射击追击的火车。火车被迫停下后,车上敌军喊话:“你们奉谁的命令开枪”,起义官兵回答:“奉党的命令开枪”。“哪一个党?”、“中国共产党”。车上又大声叫道:“是总指挥的专车!”,起义官兵回答:“张总指挥的专车可以前进”。张发奎、李汉魂趁乱仓皇跳车,狼狈向九江方向逃去。列车重新启动后驶进德安车站。第73团2营,3营听到枪声后,早就占领了车站西北高地。第75团和第74团重机枪连也埋伏在车站有利地段,对列车形成包围。列车停稳后,卫队营发现陷入了合围,自已虽全部装备冲锋枪,近战火力强悍,但被堵在火车上毫无突围希望,只得全体缴械投降。经过教育,被俘的士兵和部分下级军官也参加起义部队。
    2 r  ^& ~- M  [7 R. G
    5 i$ ~6 s& y9 B解决了卫队营,聂荣臻、周士第带领参加起义的第75团、第74团重机枪连乘火车开往南昌,第73团当晚在德安县城宿营。8月2日一早,第25师中参加起义的部队赶到了南昌。周恩来对这次行动非常满意,表示没想到竟能拉来3000多人。
    % z+ M4 R" i4 y2 I
    - R7 ^  v2 v0 s) ?" Q# Z至此,参加起义的部队悉数抵达南昌。为防张发奎的追兵再次沿铁路机动,起义军扣留了南浔铁路公司的机车车辆。这可苦了时任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的郭沫若。8月3日下午,尚滞留在九江的郭沫若听说了起义的消息,立即决定前往南昌。此时南浔铁路已无列车通行。南浔铁路工人获知郭沫若的身份后,便弄来一辆靠人力摇动在铁轨上行进的手摇车,载着郭沫若沿南浔铁路南下。好不容易才在8月4日傍晚赶至南昌。这趟旅行,无论对铁路工人,还是对郭沫若来说,都非常辛苦。不过,和陈毅水陆并进,花了整整两天两夜才从九江抵达南昌相比,已经算快捷了。4 _9 Y& ]. m2 }: r3 H1 o& x8 j7 \

    点评

    油菜: 5.0 给力: 5.0
    涨姿势: 5.0 油墨: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7-9-22 16:43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7-9-19 20:28
    油墨: 5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手摇车好玩儿,郭同志的青葱岁月啊  发表于 2017-9-19 18:36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7-9-19 10:15
    少有的佳作。干头万绪,娓娓道来,丝毫不差乱,好文笔。  发表于 2017-9-19 10:08

    评分

    参与人数 10爱元 +42 收起 理由
    水风 + 6 谢谢分享
    jellobean + 6
    dashanji + 4
    老财迷 + 2
    shijz +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3 12:57
  • 签到天数: 1085 天

    [LV.10]大乘

    地板
    发表于 2017-9-19 16:44:09 | 只看该作者
    沙沙沙。。。。。发。

    点评

    @忘情 难道你自己抢沙发板凳?这是禁止的,抢到也不算!  发表于 2017-9-20 00:39
    分明是地板,好不好?  发表于 2017-9-19 17: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5#
    发表于 2017-9-19 18:49:36 | 只看该作者
    忘情 发表于 2017-9-19 09:421 O" F  G' P" Q' a4 o
    沿线战斗. @6 \% u3 F1 J8 x) o) U. w% I
    5 h8 @( L  P% u, \8 P5 r* l+ ]
    在南昌起义的战斗中,作为南昌的水陆交通枢纽、南昌与外界连接的咽喉要道,牛行车站的战略位置十 ...
    / }: F- o- z7 z4 ]

    1 ^3 z1 T# \$ N; `板凳!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7-2 00:12
  • 签到天数: 809 天

    [LV.10]大乘

    6#
    发表于 2017-9-19 19:0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8 00:00
  • 签到天数: 62 天

    [LV.6]出窍

    7#
    发表于 2017-9-19 20:03:12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好文!精彩!精彩!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7-9-19 23:16:00 | 只看该作者
    商榷一下2 i3 W* [1 J6 {! C7 o

    5 W/ @9 \$ |" O. n+ N, l右倾投降,没抓牢枪杆子,以致大革命失败,这么大的锅独秀只怕还背不起。他个人的主张且不说,以当时我党共产国际支部的身份,国际代表凭斯大叔一纸电报就可以改组中共中央,独秀大概当不了什么大家长,常校长共产国际中执委常委的地位,也不是陈独秀给的。斯大叔跟老托斗法,我党池鱼罢了。得天下之后么,国际支部的出身不大提了,毕竟当年被人损的厉害,黑锅嘛,也总要有人背。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3 12:57
  • 签到天数: 1085 天

    [LV.10]大乘

    9#
    发表于 2017-9-20 00:55:23 | 只看该作者
    西木头 发表于 2017-9-19 23:169 {  j/ g2 y) g
    商榷一下& y+ E: r1 H+ E+ B7 z/ t+ P
    % G6 m/ l0 r2 O2 f* k" l
    右倾投降,没抓牢枪杆子,以致大革命失败,这么大的锅独秀只怕还背不起。他个人的主张且不说,以 ...

    ! ^6 h, ?+ |5 E& x6 s2 Z( y七十年代看到过一篇文章,说当时共产国际要求TG尽快掌握一支武装,其中还说薛岳是可争取力量。
    & k* H1 o* L/ j8 W这说法我比较相信,毕竟苏共也是武装斗争才成功的,没理由要求中共放弃武装斗争只走议会道路。2 }6 i/ `2 P" j7 T5 V: @& \
    而且,上海已经开始屠杀,6月28日陈主持的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决定解散工人纠察队并交出枪支弹药,这个锅他不背谁背?

    点评

    油菜: 5.0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7-9-20 08:53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7-9-20 08:17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2 收起 理由
    忘情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7-9-20 03:25:57 | 只看该作者
    njyd 发表于 2017-9-20 00:550 C3 \+ Z+ g, H( X6 k/ G3 s& B0 u
    七十年代看到过一篇文章,说当时共产国际要求TG尽快掌握一支武装,其中还说薛岳是可争取力量。
    9 B" O( F$ }) U* F: }4 ]  h这说法我 ...
    ( l  P  C8 J7 r, u4 M# M
    6月28日是开会了,在哪里呢?鲍罗廷家,这位国际代表大约不是在那里当服务员吧。自动缴械是谁提议的?呵呵,还是老鲍,并且得到了多数赞成。这个“多数“中有太多后来大名鼎鼎的人物,可惜偏偏没有陈总书记自己。
    0 P2 h  H8 v) A: x) Q. D# E% L5 ?5 y0 ^8 m) Y( d; Q
    兄台问的好,他不背谁背?
    . \9 j8 h; u$ g- X* q& I# m% e' Z5 H
    斯达舒,背得起也应该背,可是我党的面子往哪放?鲍罗廷?更丢人
  • TA的每日心情

    2019-4-22 06:37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9-20 08:16: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忘情 于 2017-9-20 09:29 编辑 ) r) @# a7 a% Q" {, G5 W' I2 ]
    西木头 发表于 2017-9-19 23:16& D! m1 v$ C8 w5 t
    商榷一下8 k. f/ B( P" s6 \, X& b7 T  O# u% G
    % R, P  r+ ?, w3 L% b
    右倾投降,没抓牢枪杆子,以致大革命失败,这么大的锅独秀只怕还背不起。他个人的主张且不说,以 ...
    ; y% D7 w, @" g  ^7 V" G

    $ G3 Q0 ]9 `9 T0 U0 i/ o# z412后陈还不警醒,没有立即抓紧手中的枪杆子,还让武汉工人纠察队向汪交枪,结果七一五时毫无还手之力,这总是事实吧?万里之外的共产国际管不了具体事务。老毛这些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这个理清楚得很。就算南昌起义前,共产国际拍来的那封有争议的电报,在南昌的起义领导人们还不是坚决抵制了吗?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当时周恩来等人也唯共产国际马首是瞻,那么已经集结到南昌的,受中共影响的武装力量,极有可能被四面八方围过来的武汉国民政府第二,第五方面军合围。即便没被就地全歼,也必定早早地被击溃。如此一来,未来毛委员率领的秋收起义余部就只能窝在井冈山难有作为了。无他,毛委员自己也承认,幸亏朱德带上井冈的南昌起义余部,才极大改变了秋收起义余部军事素质不高,军事人才奇缺,战斗力不强的状况。
    0 G: h6 }/ `4 }% H/ ]: `6 v9 ^6 r& j+ ~
    再往后,立三路线总是共产国际大力支持的吧?可老毛他们或磨磨叽叽拖着不办,或改头换面虚晃一枪。事实证明,那种情况下,谁唯共产国际是从,谁就会给中国革命带来莫大损失。再往后,抗战军兴,王明挟共产国际的圣旨,要求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毛泽东他们是什么态度?如果真听了共产国际的,怕就没有后来了。
    5 S; V/ h# A. G3 A) r2 E9 L- x
    2 M4 u8 H7 a  n5 Y啥都赖共产国际,这是尸位素餐,推卸责任的说辞。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7-9-22 09:2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7-9-20 09:00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4 收起 理由
    jellobean + 2
    nettman + 2 伙呆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12 天

    [LV.7]分神

    12#
    发表于 2017-9-20 09:02:02 | 只看该作者
    忘情 发表于 2017-9-19 09:42+ V& d& |) q  ?' J/ C. \0 |1 j+ n3 A
    沿线战斗5 y/ T  ?9 u; z4 Q
    9 f% {( q3 f  V" G  ^1 O, R+ Z
    在南昌起义的战斗中,作为南昌的水陆交通枢纽、南昌与外界连接的咽喉要道,牛行车站的战略位置十 ...

    $ q- ~6 G& Z/ c. b6 [) X郭沫若竟然还参加了南昌起义...
  • TA的每日心情

    2019-4-22 06:37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9-20 09:13:23 | 只看该作者
    半瓶摇 发表于 2017-9-20 09:02
    ) J& ~! M/ x. N3 t9 O' ?4 r郭沫若竟然还参加了南昌起义...

    9 b- o7 E% B0 \2 i! f: p3 d郭中将国共通吃的主,混得滋润着呢,而且换女人之频,为世人所瞠目结舌。

    点评

    涨姿势: 5.0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7-9-20 11:58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2 收起 理由
    nettman + 2 涨姿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8 10:45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14#
    发表于 2017-9-20 14:51:41 | 只看该作者
    忘情学长好。
    6 G' j8 r8 z3 T" Q" \4 _8 p: N& p# `& W- e- `2 S6 B
    终于等到你的这篇写南浔铁路和南昌起义的文章了。: V0 }  f( |8 n/ c4 n1 R  Z3 O; V- O
    ; R$ b/ W0 c1 i
    当年俺在交大读书,孔目湖边的铁路支线可以沿着赣江大桥一路走到南昌市区。我还和几个朋友一起走过,但是好远好远,几乎整整一个白天。
    , X  V- \  S, y( i- F5 r  A3 l# n, G7 l! q2 z7 ^. s. T. f+ m
    给你这篇文字添点花絮吧。那个时候俺就知道南浔铁路了。因为华东交大是铁道部直属的大学,土木系的学长还提到过这边有一百多年的铁路,就在昌北老货场,八一大桥过来一点。
    6 L6 ~$ d" f. F/ F% J! Z, N% k# N* J6 r' Y! t. t6 z: t
    南浔铁路的经历也很传奇,筹建这条铁路的人不是商人也不是政治家或者军人。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人。此人在我之前的围城人物谱中颇有提及
    ( ?2 N$ F3 P( T$ K  F: |& O围城人物谱之董斜川
    4 L' J' m* r9 a
    " o% y5 b1 ?/ V7 {6 R! o9 }( J6 S: Y也就是董斜川最推崇的陵、谷、山、原中的那个独一无二的原字。陈三立,号散原。同光体诗人。号称是中国最后一个堪与古人相比的近体诗大家。( |  S( q0 U, r! j: M2 K. O
    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父亲是陈宝箴,戊戌变法的重要支持者,所以陈三立也和谭嗣同、谭延闿并成为湖湘三公子。) U8 h% C4 T4 x0 p1 C2 w

    % E3 Z) n" P( d& S- F  S$ H他的四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陈寅恪。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之一。
    + @+ ^9 R$ j2 ?8 z) Z7 ^7 D7 C6 Q
    , k! r6 c0 ^. a+ w6 |/ z而且陈三立以文人之身却颇有义烈之行。七七事变之后绝食五日而死。从这一点上,他可比崇敬他的董斜川强了许多。
    & ]% R1 P, ^; A
      B" f$ j7 [* S" ~- q
    8 f" G( x3 X% y5 }0 Q: w) P  ?; h! X1 C
    再说说牛行车站也就是昌北老货场。我能查到的大约位置:( J* _$ C' b/ n, z) G4 S, J
    : q1 R' s* E  _; B/ Z; t" S, |
    & K* E$ C/ S& ^
    再看看南昌起义的示意图7 J( T( b" M7 G# j; C6 G

    7 F0 _6 _/ w2 c) |# P$ P/ b" k3 Z8 z+ v: r! g; l( x$ d) B
    还有当年南昌老地图
    ( N  z+ V9 W' ?2 ^
    ; F) n. t6 Z. o- o! {$ z* g我画了红圈的地方。% C1 |5 w7 x" K/ A  ?
    9 }7 v, E6 @0 W  }. o. Y' E8 {
    不看不知道,这二十年的时间,南昌八一大桥东北的那么一大片荒地,现在已经是保利高尔夫的高尚生活区了……% B2 b# P, T) f; D. y
    9 a6 i, d. ^3 K3 m( ?+ r: c& d
    % n% H! e. V9 N9 _0 m, K* x" r

    点评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1: 5 伙呆了: 5 火钳刘明: 5 喜大普奔: 5 累觉不爱: 5 这真是极好的: 5 不能同意更多: 5 不负本宫的欣赏: 5   发表于 2017-9-20 15:10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6 收起 理由
    mezhan + 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老财迷 + 2
    忘情 + 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3 12:57
  • 签到天数: 1085 天

    [LV.10]大乘

    15#
    发表于 2017-9-20 16:53:02 | 只看该作者
    西木头 发表于 2017-9-20 03:25* e0 m9 V9 {* Q
    6月28日是开会了,在哪里呢?鲍罗廷家,这位国际代表大约不是在那里当服务员吧。自动缴械是谁提议的?呵 ...
    6 B- U8 V$ z9 t- v) P, o
    这不存在面子,经验是逐渐取得的,没有人从一开始就完美无缺。- y& ^% w! M: p2 C1 y# r
    一个党受到大失败,最高头头当然是第一背锅侠,当时的中共也没有能力让共产国际背锅,只好自己的大Boss了。
    3 x: H/ e( d) e! d6 I2 t& \' t( t" m$ _' I+ {( L
    咱们说说别的,那次会议好象老毛没参加?如果他参加了,能不能力排众议抓武装?就象遵义会议上一个反报告说服了大家。

    点评

    油菜: 5.0 给力: 5.0
    涨姿势: 5.0
    参加了没有? 如果没有, 无责任 如果参加了,反对了放弃武装没有没有,但党内地位不高,是不是反对也无效  发表于 2017-9-21 01:02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7-9-20 17:49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7-9-21 00:23:29 | 只看该作者
    njyd 发表于 2017-9-20 16:53
    , s9 ~+ k# ^8 q2 e; N5 I这不存在面子,经验是逐渐取得的,没有人从一开始就完美无缺。
    8 t2 y; d5 x. @9 C1 v7 c8 s一个党受到大失败,最高头头当然是第一背 ...

    - G" W9 a/ o8 P/ G8 E主席之前因为左倾,靠边站了。当时只是中委候补,不够资格列席会议。不过就算他在场也只能是作为反面教材被批判,因为我党的危险境地与他也不无关系。
    ) O  t' f  w8 m& m2 O( G/ r7 b; D; \6 N7 Y5 r
    当时由我党发动的农运工运,尤其是农运,已经全面失控。光湖南湖北的农协会员在几个月内就膨胀到近千万,基本接管了农村政权。在上头,因为莫斯科指导思想的混乱,除了所谓的土豪劣绅,国军军官的亲属也被列入资产阶级成为革命对象,在下头,所谓农运积极分子其实大多是各类光棍地痞,以革命之名,行土匪之实,各类革命对象,一律被扒光游街,家产也被分光,连李立三的父亲,也被农协当众杀掉,李立三可是政治局常委!
    6 I1 d( M. ?1 r1 M* w7 M9 p+ H
    ' _/ f4 O; r8 O9 \1 d想抓枪杆子没错,可枪杆子的父母姐妹都被你扒光杀光了,还怎么抓?其实反共清共,不论蒋汪,很多都是下层军官自发而起,武汉这边,应我党要求一开始还抓了撤了几个,也要求我党约束手下。可是农协连共产党都开始杀了,谁还压得住?8 x  O0 O* H  n5 a+ A# S. J
    # T) g9 P+ {) D5 _% C" T4 T
    右倾的锅扣在独秀头上了,左倾却没被清算,于是几年后又来一次,被逼的长征才算消停。后来的统一战线政策,其实每一条都是血写成的。& ~1 B, D" O5 k+ Y3 q
    ) r, H+ N/ [; ?2 O; z% ]+ |7 P

    点评

    见张国焘回忆录。另外,你贴的李立三故居介绍,连他父亲的名字都没搞清楚。  发表于 2017-9-21 01:53
    谷歌搜索李立三,首先跳出来大纪元的类似说法。 似乎是谣言  发表于 2017-9-21 01:07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4 03:36
  • 签到天数: 124 天

    [LV.7]分神

    17#
    发表于 2017-9-21 01:13:27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360doc.cn/article/4958641_553294428.html7 p  m6 x* ^1 y) s" \" X
    介绍说,李立三父亲名李镜蓉,生于1873年,晚清秀才,为人
    # _: r, T3 k6 z
    & A. m( E4 S% b2 w; Z5 x' V# ]" `恭厚勤谨,一生以教书为业,1942年病故,终年69岁。母亲何氏,生于1872年,秉性温顺,居家勤俭,1952年在北京病故,享年80岁# B$ F1 W  o5 w5 b7 D, r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7-13 03:21
  • 签到天数: 3 天

    [LV.2]筑基

    18#
    发表于 2017-9-21 05:34:31 | 只看该作者
    西木头 发表于 2017-9-21 00:23! @3 y8 [' E: s( o
    主席之前因为左倾,靠边站了。当时只是中委候补,不够资格列席会议。不过就算他在场也只能是作为反面教材 ...

    5 \6 `3 L- Y& z  {) I“史料”还是“屎料”,这是个问题。
    # q4 _$ J0 f$ Y$ v8 q5 N
    & s$ T0 P8 ~# o; W: f“李立三父亲被害”这条“史料”,从《张国焘自传》、《剑桥中华民国史》到FLG的宣传品,可谓“流传有序”,但仍然不能改变它从源头就是假的这个事实。  P  n9 P- G2 i6 @" }
    下面这个链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收录的《中共党史》杂志1999年第5期的
    - ~* x8 u# X* G《对<剑桥中华民国史>一则“史料”的订正》一文,作者之一唐纯良曾在1980年代对李立三家乡进行过探访。/ g2 [' b5 S" @  r7 ^8 B
    http://www.hprc.org.cn/pdf/ZGDS199905019.pdf
    - ~- p/ e0 Z' R, B这里列出的资料都有出处和生成时间,和你见到的“史料”可以硬碰硬地比较一下,这篇文章甚至列出了张国焘自己的两个版本。% ~' m9 z& ^0 p: H
    . u0 {# e$ [/ c% e; I) Y
    另外,你认为山东老乡引用的李立三故居介绍连他父亲的名字都没搞清楚。这个也可以商榷。李立三父亲名李昌圭,表字镜蓉。按中国的姓名传统,名只有父母和君主能够称呼,其他人都是用表字来称呼。民国是表字使用的最后阶段,教育系统是它的最后阵地,同事和学生都是用字来称呼老师。。如果你去读读二十年代的北大史料,会发现当时的文件信函等资料中,少见陈独秀、李大钊,却经常能见到陈仲甫、李守常。对于从民国之前就开始在教书的中学教师李昌圭,对族人以外的相识者来说,只知道李镜蓉,不知道李昌圭是很正常的。就连空一格蒋大总统,介石二字也是字而不是名。以此轻轻地否定引文,似乎不妥。

    点评

    油菜: 5.0 给力: 5.0
    涨姿势: 5.0 +1: 5.0
    伙呆了: 5.0 火钳刘明: 5.0
    这真是极好的: 5.0 不能同意更多: 5.0
    不负本宫的欣赏: 5.0 油墨: 5.0
    给力: 5
      发表于 2017-9-22 10:48
    油墨: 5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7-9-22 09:27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1: 5 伙呆了: 5 火钳刘明: 5 这真是极好的: 5 不能同意更多: 5 不负本宫的欣赏: 5
      发表于 2017-9-21 08:21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8 收起 理由
    mezhan + 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shijz + 6 涨姿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17-9-22 02:01: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木头 于 2017-9-22 03:00 编辑 0 C& s1 a, _; \0 O1 t9 x9 @
    石工 发表于 2017-9-21 05:34
    ( M  ^+ R9 j9 t! y2 u( q“史料”还是“屎料”,这是个问题。' u5 w2 p, l7 _; y
    2 i; \/ [- I0 |! Y- F; o
    “李立三父亲被害”这条“史料”,从《张国焘自传》、《剑桥中华民 ...
    2 p) E4 `/ h2 o& J4 f9 f

    7 o7 y; ?4 s; x# {4 k屎尿之事,实不敢当,原物奉还。! U% g0 y7 _; U  H* S

    5 Y8 _# _3 y( t, b7 m张国焘也好,唐纯良也罢,他们码那么多字,大约都不是因为一位老人的生平本身。那就来看看唐文吧:文章一开始就“甚至“列出了张国焘的两个版本,两个版本究竟是什么呢?李立三写了封信,一说写给湖南区委转到醴陵农会,一说写给醴陵农会。。。下面呢,下面没有了。唐很关心信的抬头,李为何写信,写了什么,倒是轻轻略过了 - 因为李写信是保证其父不会反对农协。
    ' {/ l# H" J8 P6 m* |" a$ x( o* h8 A" C, m6 R9 w! `0 ?( F
    至于考证李父去武汉是看重病女儿所以不是避祸九更可笑了,谁规定的避祸就不能看女儿,汪主席吗?李立三妹子去世了他不写祭文反倒无缘无故写起保证书来了,他吃错药了?如果现在哪位常委需要写信给省委县委保证其父不反对拆迁,那拆迁队大概是反了天了吧。张提及写信一事不过是想说明农运的严重情况,唐教授反对了半天,我怎么觉着是在挺张呢?+ Q  `5 K- C9 p- B
    + `, O) E3 B, S; }* C
    至于李父死于何时?唐倒也知道农运“狂潮”和马日的关系,只是抗日后李父遣其孙联系周恩来(一说毛泽东)之事,唐文有说法无出处。唐自称探访李家亲友,因李是家乡大名人,连李少给了其父路费的小事都翻出来了,路费能精确到个位,偏偏唐文的核心,李父死于何时因何而死无人记得。最起码是不是死于27年农运不难记吧 - 这位唐教授还真是猪队友啊。总算他还扭扭捏捏承认农运存在过激。毕竟如果只是杀了几个人,就算农协杀的是李立三本人,枪杆子们也犯不着为他出头造反。
    3 K0 k- G$ C' D- s" \0 |! Z" E/ r: Q* T3 ~& x! b
    至于李父的字,那不过是常识而已。你叫主席润公也好,东哥也罢,反正大家都知道是谁。可是写在故居介绍上,难道你会写中共主席,名毛润公或者名毛东哥?上了几天中文bbs的老印才会这么抄吧。
    * e& P0 S+ @/ F$ A+ H6 x1 D, X$ a# p" d* s
    上个网而已,犯不着脸红脖子粗,老兄以为如何?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7-9-22 09:33:30 | 只看该作者
    西木头 发表于 2017-9-22 02:01
    2 T5 Y% N3 ?6 o; Q9 \2 {屎尿之事,实不敢当,原物奉还。' `% k# v2 r8 G6 s* \/ r

    3 ]5 j  m) a/ a, g7 P张国焘也好,唐纯良也罢,他们码那么多字,大约都不是因为一位老人的生 ...

    ! M1 E6 ^( W7 h1 e& W纠结到是逃难还是看女儿,对于李立三父亲死于41年而非27年。这么重要的问题你就只字不提了?
    9 C( K7 ]( F6 y转进地倒是快。! n$ _0 U) [& m0 _/ W0 s
    张国焘那边回忆录根本没有史料印证,和史料对不上的地方多了去了。没啥价值。偶有所得,就急于上升为普遍真理;稍见奇异,就忙活着抖出惊天猛料只会给自己闹笑话。

    点评

    油菜: 5.0 油墨: 5.0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发表于 2017-9-23 08:18
    油墨: 5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7-9-22 10:51
    油菜: 5
      发表于 2017-9-22 10:47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9-23 15:11 , Processed in 0.08418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