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86|回复: 4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事热点] 政权和平交替的基础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09:5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2-11-5 10:08 编辑

          由于中国持续30多年的稳定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已经开始将中国视为一种特殊的模式来研究,这不但包括中国的经济,更包括中国的政治制度。而在研究分析中,任何不抱偏见的人都会承认中国政治制度的特殊性,都会发现中国政治制度与那些所谓的独裁专制国家的不同点,比如军队权力置于文官政府之下,比如社会言论的开放性,而最重要的则是政权交替的常规性。
           于是,很多人在仍然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专制的同时,也承认其开明性的一面,并因此将其命名为”开明专制制度”。甚至有很多人感叹于西方民选制度的异化,再将其贬称为“剧场政治”的同时,更对中国这种内部竞选世代交替的政权交接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认为这是比民选更为优秀的模式,并将其视为非洲民选政治失败后的新出路。
           但,如果揭开现象看本质,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特色的“开明专制”并不是依赖于政治架构的精巧,也不是依赖于政治人物的自觉性,而是更依赖于中国千年的政治文化传统,或者归之于最本质的动因,即依赖于统治者对身后名声的渴望。可以这么说,中国现行的政权交替制度是上千年文明的延续。在探究这一问题时,我们必须看到史书对于政治的影响力,在中国,史书本身就等同于西方的《圣经》,甚至是一部活着的不断增长的《圣经》。在中国的史书上留下什么样的名声对于政治人物(特别是处于权力高位的政治人物)是十分重要的。
           由中国史书承载的文化有很多独特之处,首先,中国人不相信会有千年的世家,一个极至的皇室家族也最多能够保持200多年,而一般政治世家则是“五世而宰”,只拥有富贵则仅能传“三代”,这些规律在欧洲也是承认的,但在非洲,无论是理论还是现实,都不支持这样的观点。因此,非洲政坛上,以父传子是一种传统,所谓的身后名也只有通过家庭来传递,拼命保持家族兴旺是一个政治人物的最高追求。
           其次,中国文化在否认了家族权势传承的持久性的同时,又开启了身后名的新模式,即“立德”“立言”“立行”,此三者是政治人物攀到政治高位后必然追求的目标。这点很重要,因为权势传承不可持久会导致另一种极端,即“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而将三立作为政治人物的最高追求,实际上就意味着让政治人物意识到,政治不是百无禁忌,要遵守规则,要做循吏不要做酷吏,要做明君不要做暴君。而儒家所书写的中国史书上,则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藏否来强化上述的理念,即图一时之痛快必然最后结局悲惨,更又通过对家族的责任来说明,即使你这一代不受报应,到最后必将报及子孙。
           而中国自宋以后的“刑不上大夫”的观念推广,也从第三个方面保证政权交替的现实性。政治人物不愿交出权力的根本原因,是怕在下台后遭到清算,这点在曹操的《述志令》里面讲的很清楚。随着中国政治制度的演进,在强化科举的同时,对于高级政治人物开始采用比较温和的处置方式。当代中国,在审判林江反革命集团案甚至是在文革之时政治斗争中都在实质上延续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即当政治人物达到一定级别不论何罪不判死刑不罪及家人,而在常委以上级别,则不会因任何事情判罪(将来可能会有辞职的)。
          以上三个因素,是中国政权世代交替的保障,我想,欧洲的民选交替,其实也是上述三个因素保证之后才能顺利实现的。没能实现上述三个因素,非洲无论是采用中国的世代交替还是欧美的民选交替都是扯蛋的事情。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学识 +2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6 + 2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0#
    发表于 2012-11-30 00:35:08 | 只看该作者
    拭目以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模式会走向何方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2 14:2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49#
    发表于 2012-11-17 13:39:2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路过;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
    发表于 2012-11-7 00:25:15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只要是涉及巨大利益的权力交接,就没有能保证长期和平的方式。真要是有什么长期和平的方式,那只是说明此权力没那么重要性。

    就人类历史来看,经过长期考验的权力和平交替方式就是西方人搞的选举方式。

    西方的选举方式确实是能长期保证和平交替的,但其中涉及的利益得失也不大,就是说权力更替并不太影响各主要利益集团获取利益。象古代波兰那种选国王的对贵族没什么影响,现代西方国家换个党执政对在野党及各利益集团影响也不是致命的。一旦涉及利益过大,一样有类似达拉斯之一击。

    最后,你题目用了政权交替一词,但阐述中更象是说政府换届,这两个区别还是巨大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
    发表于 2012-11-6 18:18:45 | 只看该作者
    Webb 发表于 2012-11-6 13:58
    人民, ...,如何定义?谁来代表?人大代表?
    顺民?刁民?草民?选民? ...

       ‘人民’不是法律概念。

    点评

    对  发表于 2012-11-6 18:57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
    发表于 2012-11-6 13:58: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老福 发表于 2012-11-6 01:35
    不能同意你的观点。不管毛是否走错了路,“人民”这个概念已经在吊丝心中生根,这就是民心与大势;也不管 ...

    人民, ...,如何定义?谁来代表?人大代表?
    顺民?刁民?草民?选民?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
    发表于 2012-11-5 23:35:19 | 只看该作者
    河蚌 发表于 2012-11-5 22:26
    现代政权和平交接的基础,毛、周的“人民”?可惜呀,回顾前三十年,“人民”,多少罪恶假汝而行。而回顾 ...

    不能同意你的观点。不管毛是否走错了路,“人民”这个概念已经在吊丝心中生根,这就是民心与大势;也不管目前的上层阶级如何回避“人民”,谁也不能逆历史潮流而动了,这是毛的历史遗产。也就下面几年吧,中国会实现民主化,那时毛的理想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实现。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44#
    发表于 2012-11-5 22:53:29 | 只看该作者
    Webb 发表于 2012-11-5 17:12
    历史组在哪里? 史笔新阁?

    群组,不过需要申请。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4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22:26:16 | 只看该作者
    老福 发表于 2012-11-5 20:11
    中国古代改朝换代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很简单,“王侯将相竟有种乎”这种观念。现代政权能和平交接的基础呢? ...

    现代政权和平交接的基础,毛、周的“人民”?可惜呀,回顾前三十年,“人民”,多少罪恶假汝而行。而回顾后三十年,又有几个高层心里有人民什么事情。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
    发表于 2012-11-5 20:11:0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古代改朝换代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很简单,“王侯将相竟有种乎”这种观念。现代政权能和平交接的基础呢?毛泽东、周恩来这批共产党人奠基的”人民“这个概念。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41#
    发表于 2012-11-5 19:55:24 | 只看该作者
    河蚌 发表于 2012-11-5 01:18
    关于中上层地主,俺觉得又是一个似是而非的理论,是由阶级理论衍生出来的。问题是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这 ...

    历代的事情是一旦科举成功做上了官,第一要务就是买地,成为家乡的大地主,因此我说的那些在统计上是成立的,当然有反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40#
    发表于 2012-11-5 19:53:30 | 只看该作者
    河蚌 发表于 2012-11-5 01:13
    儒家的历史是文化的范畴,你可不能说历史上不存在。
    当然,你可以说道德远不如利益的位置那么高,但这个 ...

    建议把儒生意淫和历史分开来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39#
    发表于 2012-11-5 19:52:52 | 只看该作者
    河蚌 发表于 2012-11-5 01:11
    俺倒觉得西方的所谓民意绑架政客是个伪命题,当年的民意也在绑架政客,但当年的政客们就敢提出来“不要问 ...

    美国的政客善于出名言,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真的这么做。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38#
    发表于 2012-11-5 19:51:22 | 只看该作者
    河蚌 发表于 2012-11-5 01:06
    “刑不上大夫”现在更是一种政治现象的代指,在各代有不同的理解。
    俺觉得自宋之后的刑不上大夫,更多就 ...

    高门大姓至宋结束,从宋至清不再有高门大姓的门户之争,而代之于党争。

    建议使用概念一定要谨慎。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
    发表于 2012-11-5 18:36:52 | 只看该作者
    河蚌 发表于 2012-11-5 13:05
    政权交替没有不斗得不可开交的,这可都是涉及到利益的事情。只要按照规则来办,不去掀桌子,就可以称为和 ...

    说实话你太乐观了。
    如果太子和太孙的交接也是平稳过渡,那还可以说是形成了制度和惯例。
    本届交接的各种乱像还没结束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36#
    发表于 2012-11-5 17:12:05 | 只看该作者
    猫元帅 发表于 2012-11-5 17:31
    在历史组里面开个贴吧

    历史组在哪里? 史笔新阁?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35#
    发表于 2012-11-5 15:31:08 | 只看该作者
    河蚌 发表于 2012-11-5 12:56
    历史的相权更替中,我觉得还是因为政治集团斗争的原因更多。实际上,一个强势的皇帝,能够保证相位 ...

    在历史组里面开个贴吧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34#
    发表于 2012-11-5 15:17:00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2-11-5 13:09
    286那个时代那两位不算是执政官,而只是做表演的罢了,因为决策都是幕后的,没有决策权的算哪门子执政官 ...

    这不就和相权一样了吗?中国的宰相,即使在相权很大的汉代,也要听皇帝的啊。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4:18: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2-11-5 14:59 编辑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2-11-5 13:05
    有一点你要注意,历史上的士人集团本质上不过是地主阶级的中上层而已,国朝的可并非如此,这是截然不同之 ...


    关于中上层地主,俺觉得又是一个似是而非的理论,是由阶级理论衍生出来的。问题是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这样的阶层对立,俺觉得是很值得商榷的。
    俺觉得,中国传统社会也是以家族为基础构建的,在乡里,家族的族长往往占有最大的资源,形成家族的主支,也即是高门大户,而越远的支派,其资源占有越少,成为所谓的穷家小户。
    历史上的士人集团,是以家族为单位形成的,这个士人集团里面有穷人的,不过即使是穷人,也要负担起家族的重任来,因为穷人想成为进士,即使再有才华,最终也必须依靠家族的力量才能供出来。想出人头地,财富和才华,一样都不能缺,所以,这种穷人中出来的精品也会成为家族的宝贝。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4:13:47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2-11-5 13:04
    他说的那些只存在于儒生编的史书,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儒家的历史是文化的范畴,你可不能说历史上不存在。
    当然,你可以说道德远不如利益的位置那么高,但这个玩意确实是很有影响力的。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8 07:57 , Processed in 0.047204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