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老平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324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我的经历:国学教育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热度 24已有 2643 次阅读2014-2-7 18:38 |个人分类:大学之道| 国学, 儒学, 书院, 修身



去年11月在广州增城的南华书院参加“书院教育高端论坛”,并作了题为“
国学教育对生命成长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的发言,这篇文章就是根据当时发言的录音文字修改、补充而成的,在此感谢广州南华书院和深圳吉筠书院同道所做的录音整理工作。

这个题目全名叫做“国学教育对生命成长的真正意义是什么?”题目有点长,但它道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搞国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题目很大,不大好讲,我从自己的个人经历切进去,从三个角度来谈。第一个角度是从我个人的传承来谈第二个角度是从儒家心法的基本原则来展开,第三个角度是从《大学》的三纲八目来谈。


一.从
个人的传承角度谈国学教育

先讲第一个角度,从传承角度来谈。首先要说的是,我的传承是被选择的,因为我出自曾氏家族,庆字辈曾子的第75代裔孙,这个身份没法选择,生出来就这样。另外一个就是变成家族里儒家心法的传人也是被选择的,家族前辈认为你孺子可教,慢慢就把你上了。不是说你想学,他就会教你,是他想要你学,然后设了一些方法,你套进去,后来你发现,哦,原来是这个所以说我是被选择的。另外,还喜欢搞整观研究,这个是我自己选择因此我现在有两东西,一是儒家心法,是被选择的另外一是整体观,是我选择的。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国学传承的路子有三步:家教,师传,自悟

1.关于家教

其中第一步的家教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我成长一个比较大的家族里面我在广州出生,老家是梅州宁,客家人,我们整个村落都姓曾,都有血缘关系,这个村的名字就是我太祖的名字,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族里自然受到一些传统文化熏陶。曾氏家族里面有个宗圣祖训,宗圣就是曾子,他是孔子的学生,祖训里面写的都是曾子的核心思想。宗圣祖训有十六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三省吾身一贯。从小就受到这个祖训的熏陶。

孝悌忠信要求孩子孝顺长辈,不仅仅是父母,比你辈份高的都要孝顺。悌是要听兄长的话,那时候我在家族里是比较小的一个,只要别人年纪比你大,你就要服从他。当然这是指小的时候,大了有时候就不服从但烙印还在,到现在还是这样,家里面有什么问题,第一时间问大哥,然后轮到二哥,最后才轮到我发言,不存在好不好的问题,只是习惯而已

有一次大嫂问我:“你们怎么这么奇怪,明明你大哥说不对,为什么不反对呀?想了一下,觉得是受了父亲的影响,我印象中大伯父有时候也说的不对,连我这个晚辈都能看得出来,但父亲就是不吭声,慢慢我也这样了。这样一个大氛围里面,长辈虽然没有明着叫你孝悌,但言传身教的结果是自然而然了,是家教的一部分后来接触一些朋友,他们比较强调忠和信,其实儒家的家教是从孝悌进,《论语里面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意思是说在家里孝悌,却在外面犯上作乱,这种情况是可能出现的。就是说孝悌信的基础,忠嘛

第二个是关于“礼义廉耻近年传统文化复兴,大家对说得比较多,要恢复很多礼仪,比如见面礼、婚礼、冠礼,这是礼的一部分。我个人理解,的一个重要内容秩序,对人也好干事情也好都秩序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礼仪,干事情先干什么,后干什么都有一定的 秩序,这个秩序是礼重要内容。当然,礼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内容恭敬,你礼的时候恭敬,恭敬不仅指人外在的容貌举止,而且与内心有关,《周易》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说的是外面的恭敬可以引发内心的真诚,内外是一致的。如果仅仅外面形式,就可能导致虚伪。比如外表对人很恭敬,一转头骂娘,这是应该的如果你真正尊敬这个人,转过头去不会说他的坏话,不仅不说,内心就没这么想,这才是真正的有礼,相反就叫无礼它要求内外要合一,这与《大学》里面提到的慎独功夫有关,慎独有慎独,言语慎独,心意慎独,一层层的进去它是这样来强调礼

祖训里面第句是“三省吾身“三省吾身”现在成了一句成语,它原来出自《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要求每天从三个方面来反省自己:谋忠,交信,传习,这是《论语》三省,后来还有《大学》三省,就是从读书、修身、处事三个方面来反省。要求每天写日记有事没事得写,写什开始是你记,后来是让你反省事情里面的对与错,错的要找出原因和改正的方法,对的要肯定,要保持下去。不一定每天反省三次,反省的东西也不一定是三样,它是循序渐进的,但是每天睡觉以前,回想一天的重要事情,然后把它写下来是必须的。长辈未必看你写的东西他是要求你自写自己看自己看看反省过的东西有没有重犯,如果能做到不二过,那很好他希望你最好是事不过,曾氏家族很强调这个,一件事不要重复超过三次,超过三次就认为你没用心。

家训里面最后一句是“一贯。这个一贯也出自《论语》,《论语·里仁篇》说:“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按照老祖宗曾子的说法,一贯是指忠恕。怎么理解忠恕呢?南宋大儒朱子的解释是“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意思是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做就是忠,推己及人就是的另一种说法是“己所不欲勿施。”这是关于忠恕的基本理解,进一步可以理解为里外一致,里外一致的实质是心一致。

具体到恕来说,自己
里面有的东西才要求别人,如果自己里面没有,就没资格要求别人是里外合一的东西恕怎去做呢?起步的时候要求不夺人所好,不强人所难。大家都己所不欲勿施理不难理解,那该怎么去呢?就是人家喜欢的东西,你别去争人家做不到的东西,不要强迫人家去做这就是恕很落地的。小时候前辈就些东西,说完了就让,他要求的东西都能够落地,不落地的东西是成不了家训的。

从小
生活在这样一个家族里面,就打下相应的烙印。以前没有注意到这薰陶有多大的意义,认为大家都差不多,后来长大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接触,发现这家教很有意义,小时候形成的东西就变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了。比如有序,干事情的时候先做第一步,再做第二步第步,有了这个概念就会倒回来做。小时候一进房子的门,鞋要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走的时候就会很清楚在那里取回鞋子到前辈家里,什么书都可以看,但一个要求,看完以后放回原处玩东西也是这样,如果玩完以后不收拾好放回原处,下一次就可能玩不着了。他是要培养你秩序感,是一种礼慢慢你就形成一种习惯,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如果先后、始终的秩序没有建立起来孩子就会没有规矩,长大后干事情就不容易成功。因此可以说传统家教的目的是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以上是家教。


2.关于师传

我出生广州,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回老家过年没有家人陪伴,就一个人回去。过年的时候看见祠堂边上有一幅对联,那是文革期间,对联的内容不是革命口号而是写着“春回东亚派衍南丰”我看了以后就问:“派衍南丰”是什么意思?周围都说不知道最后问到家族前辈,解释说:我们这一支曾氏来自江西南丰。我听了很新奇:南丰?我们不是在兴宁吗?他说不是,我们老祖宗是从江西南丰过来。小孩喜欢刨根问底:那南丰的老祖宗是从哪里来的?他说是江西庐陵,再往前就是山东南武。我觉得奇怪了这个东西您是知道的?他说我们有家谱我说我能看前辈就从柜子里面拿出一本东西让看。

这个时候
我脑袋动了下,看到家谱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很不简单,除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外,好像条线,不断地往前延伸,自己就是沿着这根线过来的。这一下子兴趣就起来了,我说我能抄吗?前辈盯着我看了一下,点点头。后来前辈就慢慢给我讲一些东西,抄一些东西,还要背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与曾氏家族有关,与《大学》有关。

前辈
教人的方法是一门深入,举一反,用的是重门法。从头到尾教的东西都是围绕着《大学》来讲的,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反反复复就是讲《大学》要过文字门,行事门,心意门,对应的是文法、行法、心法。前辈体现宗圣祖训里面一贯”,以一来贯通别的东西前辈教完以后,吩咐了几东西,其中一个是要到外面学一下佛家和道家的东西,主要是与修身有关内容。另外一个是有机会要了解一下西方的东西,那时候改革开放刚开始,他已经这样要求了。这个前辈有一个特点,就不叩不鸣,他平时说话不多,才有答不问不会主动跟你说除非是他决定要教东西


来我就跟外面的一些前辈学道家佛家的东西,到那个时候发现重门法不仅仅是儒门在用,佛家和道家的前辈也在用,也强调一门深入,在某一时间不主张甚至不允许你看别的东西,要求达到一准后才可以涉猎别的东西给人感觉有点封闭。后来发现这样要求是有道理的,因一般人的精力比较散,做不到专,做不到惟精惟一样才能散乱的精力专注起来呢?前人往往从教法做起重门法其中这种教法不意味着你一辈子就一个经典,只是要求在一个阶段专注一个经典,使它成为你的本,本立道生”。没有这个本,就飘来飘去,好像什么都懂什么都这种方法需要因人而异。以上说的是师传。

3.关于自悟

不管是早期曾氏家族的前辈,还是后来家族外前辈,都有一个特点,你问他问题,他不会直接给你答案,往往会反问:你说呢?跟三重门有关系,过文字门的时候有注解法注解法先要自注不管什问题,也不管你懂不懂,他都会谈自己的看法。开始我不习惯,心想我都没看过这个东西怎么可能知道呢?如果我知道还需要找你吗?老师:人家告诉你的是人家的东西,如果你习惯了这种方式你就只能过的门,修身的真正目的是要过自己的门他希望你从心里面出来一些东西,不要老依赖别人。

老师这样教是希望学生以后能够
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按照《周易》法是“与时偕行”,用现在的说法是与时俱进就是跟着时代一块走。一方面能够继承传统的东西,另一方面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交流混化,然后有新的东西出来。如果没有,这个传统会慢慢衰亡时代变了从清末开始,我们中华民族面临的就传统意义上的天下问题,而是东西方的问题,人家几千洋枪就把你从北京打到西安去了。因此有些东西必须得变,怎去变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东西是本基础,然后需要融合新的东西,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就像经典里说的,“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后来我跟一位前辈学整体观,这个整体观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它包括古典和现代两部分我发现古典整体观里面的原典,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比如《大学》就是一部关于个体与社会整体性的经典,其中的三纲八目是达到人群合一的原则和路径。中国古典整体观是一个大的体系,包括心身整体,人群整体,人天整体等内容。我认为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这些东西西方没有,将来中国文化要影响世界,整体观是必不可少的。

4.小结

从家教到师传再到自悟我觉得国学教育对我生命成长的影响主要有两点,第一是继承,没有继承就没有了根,以为自己懂得很多,其实懂的东西都是外来的,最后就会变成一个文化飘人。第二是发展,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个创新其实是一种新的融合。这对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团体、文化也需要这样这是我的感受。


二.从
儒家心法的角度谈国学教育

下面
从另外一个角度切入,用儒家心法的原则来谈国学教育对生命成长的影响。儒家心法有一个修身原则,叫做小儿修安,少年修诚,青年修正,中年修明,老年修得。这个得不是道德的德,而是有所得的得,是《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那个得。

关于
人的成长阶段,现代医学分得比较细,有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前期,成年后期,然后是老年期如果按照《黄帝内经》分得比较简单生长壮老已,五个这个已是衰亡期。儒家心法说的是五个期,年龄上来看,小儿是到什么时候是零岁到七岁少年时期是从八岁到十八岁,差不多涵盖了我们现在义务教那九年,过了这一年可以行冠礼了然后就是青年,是十九到十五,是从三十六到六十五,不是六十而是六十五搞修的六十还是年,六十五以后才进入老年,有的前辈划还要靠后八十以后才叫老年。


1.小儿修安

这个心法原则要求小儿修安,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说这个阶段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小儿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朱熹认为:“教小儿,先要安详恭敬。”按照前辈的说法,小儿修安一个是安详,另外一个安全。这个修安要处理什问题呢?处理的是人物的关系,在小儿心里,家长也是一个物,修安的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

先来说安详,
它要求不要压抑孩子的天性,压抑会产生情绪,儒家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这个中能不能顺利建立起来,关键小儿阶段的修安小儿如果压抑太,情绪扭曲太,后面的中很难修。如果孩子的情绪偏了怎么办?就需要用对法,比如孩子急躁用定静来对治,如果早期安修好了,孩子性格就比较平和,不容易偏激。如修安呢?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自由中加上引导。平时尽量让孩子自由发挥,发现问题就进行引导,孩子讲道理如果孩子接受就不要唠叨;如果孩子不愿意做,问他,让他把心里的想法讲出来,然后就行诱导,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要让孩子感到压抑和委屈,孩子就容易安详。

修安的另一个内容是
安全,要培养孩子上的安全感这个很重要。传统曾氏家族强调人生安全,因为曾氏家族重视两个经典,一个是《大学》一个是《孝经》,《大学》强调修身,《孝经》强调孝顺,《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因此受过这样教育的人是不会轻易去冒险的不会弄得自己青一块紫一块,怕父母担心。

有一次去
新西兰旅游,在南岛去皇后镇的路上有一个景点,它是世界第一个商业蹦极跳台,从桥面往峡谷下面跳,高度超过40米,有一些人掏钱绑腿往下跳当时我也想跳,但最后还是没有跳,因为感觉有危险父母还在呢,不要说是生命危险,就是你弄疼了,弄不舒服了,父母知道都会担心很心疼,这就是不孝,不能干这个

过头来看我们的孩子,现在的90后,00后缺的是什么呢?缺的是动手的能力,不会跟物打交道,让他煮个水泡个茶,手忙脚乱,容易烫着自己,动手能力差就会带来不安全我小时候,大概3、4岁吧,自个洗小手绢,那个时候没有纸巾,每个小孩都有个小手绢,自个洗,父母不会给你洗然后就是扫地,扫帚比人还高,就让你扫,大人明知道扫得不净,但还是扫得不错。等你扫完转去玩,大人还得扫一次。么要这样做?培养你跟物打交道的感觉,《大学》八目前两目是“格物”和“致知”,培养小孩子跟物打交道的感觉,可以理解为一种“格物”“致知”

《大学》不一定要等到了15岁以后学,除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之外,有些东西可以放在小时候用的。比如说“格物致知”,前辈让你干事情通常不会给你很详细的吩咐,有时就不告诉你道理是什么只是让你去做,等做了以后再来提问题,不要不格物就想致知。所以小的时候就鼓励你自动手也许你干出来的东西不怎样,但他还是鼓励。等你慢慢大了以后,他的要求有点变,变什要有结果小时候你干的可能没有结果,大了以后就有始有终

记得
小的时候搞航海模型,那时候的航海模型比较土,动力是一橡皮筋,搅搅搅,搅一团然后一放,螺旋桨就会嘟嘟地转起来,然后把小在水里可以走了。大人认为你要买材料没有问题,但有一个要求,你的船最后要能,不能我弄不了,然后扔在一边完事。这个要求也算格物,培养你动手的能力,培养你跟打交道那个感觉,让你知道什么,就是成功的那个成。

以后,这个人就会比较安全,马路什时候可以过,什时候不可以过,你会自己判断。游泳的时候,水不是很的时候你敢游,大江大河你不敢去,因你知道自己没有这个能力这种感觉与你从小的“格物”有关系如果没有这种感觉就容易出问题,现在一些十几二十岁的人干事情不知深浅这不是有没有冒险精神的问题,而是缺乏安全意识,这就有麻烦有危险,这与小时候缺乏修安有关。所以我赞成现在的孩子除了读经典以外,还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孩子自己去干,干不成的时候再指导,不要代替他,这是小儿修安,既要安详又要安全,而修安的目的是要达到自控。

2.
少年修诚

《三字经》开篇就说:“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如果孩子变得不善了,那是受了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少年时期一方面要让孩子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要防止孩子的心灵受到污染,就是要保持孩子的“赤子之心”,因此要修诚。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小时候调皮,但也比较诚实,那时候是文革期间,我们不喜欢学校里的一位老师,因他老骂我们,我和几个同学就把几块玻璃碎片放在老师坐凳子下,老师来上课凳子,呯呯几下把他吓一跳,然后我们就很高兴,老师就很谁干的?站起来!大家都不吭声,攻守同盟,小时候懂这个老师一看硬的不就换一招软的我知道你们贪玩,没关系,谁都有贪玩的时候,承认错误就是好孩子,老师不会责。于是我就举手,老师一看脸一板出去!那一堂就罚站了在课室外面,我心里很委屈说不惩罚吗,怎么说话不算数呢?而那帮没举手的损友却在里面偷着乐

回家后跟父亲坦白说这事首先是我不对,但老师也做得不对,他说话不算数。你不是说曾子杀猪的故事,要我们人要实,曾子为了诚连猪都杀了,为什么我认了老师还要罚我?父亲顿了一会儿说:那个老师可能看过曾子杀猪的故事。哈哈,这叫什么道理,现在就叫大人忽悠孩子。《论语》里有“父为子隐,子父隐”的说法父亲是怕我经过这件事情后不尊重老师,所以了一下,变成了师隐。

如果当时家长没处理好,我就可能在这个老师的影响学会撒谎撒谎是为了逃避惩罚那时候家里对我做法是,你只要讲了不惩罚,错了没关系,承认了就可以了。其实我小时候坏事干挺多的,数不过来,受到的惩罚并不多,因为我能承认,当然你不老认错又老犯,认了以后还得有改的表现才

所以少年修诚要注意这一点,孩子错了要指出来,可以一些压力,但这个压力要一个限度不能让他了逃避压力而说谎。一旦孩子不诚了,后面的事情就比较麻烦。关这个我感比较深小时候受的惩罚比较少按我大哥的说法,我这人比较狡猾,什叫狡猾是做错了就承认承认了就没什么事了。认为是狡猾认为是诚错了就承认呗,就算你不承认,事实已经存在,这是可以感觉到的东西。

通过修诚要达到什么目的呢?是要建
立自信,如果小朋友到小学的时候不自信,你会发现他后面的学习就会有问题这个自信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认为自信是给父母、长辈和老师带出来的。记得小的时候,逢年过节父母就把我带出去见亲戚朋友,让你跟大人行礼打招呼,根据不同的年龄和身份作出判断,做对了就赞扬肯定。有人来家里拜访,就让你椅子递茶水,客人就会夸奖说这个孩子真懂事,慢慢自信就有了。

在学校也是这样,有一位语文老师比较喜欢我,因为课堂提问的时候我会主动举手回答,答对了他就马上给以肯定,到后来当有几个同学同时举手的时候,他总是把我放到最后一个,就是当别人都答不上来的时候才让我回答,这就给了我很大的自信,结果我就变成班里语文最好的一个。

由此可见,小孩的自信
在跟别人打交道,通过别人的反馈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要擅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然后给予鼓励和肯定。那么修诚和自信有关系吗?有,真诚是自信的基础,反过来说,孩子不自信就会撒谎,它是紧密关联的。

3.青年修正

诚以后是修正,《易》蒙卦说:“蒙以养正,圣功也。”一般的解释是对小孩子要进行正确的教育,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够到位,“蒙以养正”的实质是要培养良好的品行,包括性格、习惯和志向。到了青年阶段这个要求就更加突出,所以青年要修正。

前面说的小儿修安阶段,小儿对应的是物,是在跟物打交道的过程中修安;而少年修诚阶段,少年对应的是人,这个人包括家人、同学和老师,是在跟固定人群打交道的过程中修诚;接下来就是青年修正,青年面对的是社会,是跟不同的人群打交道,环境要比以前复杂,外面的
世界精彩也很无奈,容易被各种东西诱惑。因此要修正,修正的内容一要正心,二要正气,就是要培养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

正心需要立志,要立好的志向、大的志向,有了志向就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子。
青年人刚进入社会的时候诱惑很多,五花八门的东西都有,要达到一个目标可以选择很多路径,这个时候子一定要正,脚踏实地走一些也不要抄近道,因为近道容易通到邪道上去。如果青年时期路子正,不贪快求多,虽然用的时间比别人长,但中晚年的时候就不会有问题,就能够善终。否则到了中晚年会吃力后悔。按照以前的说法,青年才俊要走“大学之道”,要“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使自己成为利己、利人、利社会的君子。《论语》记载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就是立志要学“修己以安人”的大学问,这就是立志。

修正的另一个内容是培养正气,立大志本身就有利于培养“浩然之气”,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行为端正,用行为、形体的端正来正心和养气。
以前家族里有一个,走路的时候很特别总是一本正经,在家里如此,走出去也是如此,走路的时候来不东张西望,也不怕别人笑话。父亲不是军人,搞不清楚他这样走路,后来才知道身的,炼的是心身相合,因为精神老要注意形体,因此走起路来就显得一板一眼。其实孩子从小就应该注意形体端正,因为形气神是一个整体,形体不正就会导致气不正,气不正会导致心不正

所以传统蒙学经典都有这方面的内容,比如《弟子规》要求:“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看上去有点繁琐,其实是有
必要的,因为除了礼貌上的需要之外,它还有以形引气,以形正心的作用。如果小时候就养成行为端庄的习惯,到了青年时期对修正就会很有帮助。修正的结果是什么呢?是自立,就如孔子所说的那样:“三十而立”。

4.中年修明

然后是中年修明,大学》开篇就提出要“明明德明有明白、清明,不疑惑的意思。修明一是要从事理上明,二是要从意识上明。

人到
中年,家庭有了,社会阅历也丰富了,会看到很多不如意的现象,比如看到有的人投机取巧却能够买车买房子,而有的人刻苦耐劳,却要天天挤公交,心里会郁闷,会有很多想法,容易产生情绪。这个时候需要从事理上去明要明了一个人当下的处境,不仅跟他过去的作为有关,还跟他的家庭背景,所处的地域和时代有关,要把时间和空间的因素加在一块,从一个大的背景来考虑自己的处境,这样就比较客观,也容易找到突破困境的方向。又比如中国的社会现状,需要从纵横两个角度来看待,纵的角度需要了解历,知道中国的现状是几千年延续的结果;的角度近一百年来的国际环境,知道中国的现状是国内外因素交叉融合的结果。如果能够从纵横两个角度来看问题,就接近中,看问题就不容易偏激,容易执着这是一层次的明,从事理上修明。

另一个层次的明是从意识上去修,
这个明是要了自己意识活动的本源在哪里,么自己生这个想法。这是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是真正的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就要求遇到问题的时候意识不要老往外跑,要反求诸己,通过自我反省回到意识活动的原点,去观察把握自己的意识活动,从而获得新的认知、新的自由。

修明面对的是自身和历史,就像《旧唐书》所说的那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因此修明的结果是要达到自明,明了自身的处境,明了自己的使命,明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明了以后就不会杞人忧天,就不会怨天尤人,就如孔子所说的那样:“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5.老
年修得

年修得,这个只能从道理上简单讲一讲,因为我自己就没到老年,说多了就是胡扯。老年修得,是指变外得为内得,变旧得为新得,变有形之得为无形之得。

人到老
年的时候,社会身份变了,生命活动能力也下降了,需要主动放下外在的、旧的、有形的东西,比如名利、地位、恩怨等等,要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些兴趣爱好与利益无关,与名气无关,使自己的生活变得轻松,精神变得自如,以求看破得失,看破生死,从而达到孔子所说的“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简单来说,老要面对的是得失和生死的问题,修得是为了自主,最终目的是自主生死。

6.小结

从这个儒家五修原则来看,国学教育对生命成长的意义是什么呢?它的意义就在于提高一个人的生命活动水平,从一个自然的、带有盲目性的人,逐步变为自控自觉的人,而且在有效控制自身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基础上,去影响周围的环境,使自身与环境融为一体。

.从《大学》三纲八目的角度谈国学教育

第三点,从《大学》的三纲八目来谈
国学教育对生命成长的意义。《大学》是儒家四书之一,它的核心是三纲八目,三纲八目的内涵很丰富,下面我从修身的角度来谈谈看法。

1.三纲

先谈三纲,《大学》开篇说:“大学之道,在
明明德在亲民,在止至善。”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民至善”。“明明德说的是什东西?简单地来说要往内走,往自己的精神境界走,但往内走不是最后的目的,内以后还要往外,那就是“亲民”,不管是早期的“亲民还是后来的“新民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以内为基础是“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是修内而达外,修己而安人。因此可以认为,《大学》的前两纲说的是内和外的问题。

第三纲是“止于
至善”,“至善”是意思从心法的层面来看是指中,从社会的层面来看是指公。因此从“明明德”到“亲民”再到“止于至善”,既是一个从内到外,然后融通内外而达于中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个体到群体进而到社会,达到“天下为公”的过程。从修身的角度来看,“至于至善”既是“明明德亲民”的进阶,又是 “明明德”和“亲民”的指导原则,三者是一个整体。

2.八目

再来谈
八目,《大学》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按照前人的说法,八目是实现三纲的步骤。如果说三纲给出了一个修内达外止于中的基本原则的话,那么八目给出的就是三步两阶段的实施方案,其中“格物致知”属于知步,“诚意正心修身”属于修步,“齐家治国平天下”属于用步,而知步和修步构成了内圣阶段,行步构成了外王阶段。因此八目是通过从内到外从近到远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去实现内圣外王的。

具体来说,《大学》论说八目是从“
明明德天下”开始的,就是先要立一个大志,立一个大目标,然后,从大到小来寻找落脚点,然后再反过来从小做起,从“格物”开始而“格物”是从自己身边的东西起,然后再往内走。为什么“格物致知”以后会导致“诚意、正心”,而不像西方近代科学那样,走“格物致知、再格物、再致知······”的路子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它涉及到中国古人对心与身、心与物的认知,涉及到整体观的内容,这个问题先搁在这里,以后有机会再讨论。

然后来看“
诚意正心修身修身意思?在《大学》里“修身”是以“诚意正心”为前提的,这个不难理解,但《大学》“修身”不仅仅需要修意识,还要用意识去驾驭身体,如果不能驾驭身体,就叫做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大学》这段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而以意驭形是基本含义。如果不能做到心身相合,人的功能就难以体现,虽然器官还在,却如同行尸走肉,因此“修身”需要心身相合

再来看“
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的境界往外延展小家庭大家族,再诸侯国,到周朝的天下,使天下太平,古人是这么讲的。我们现在可以换一个角度,对于做企业的人来说,管理一个企业就类比于治理一个大家族,就是“齐家”;企业做大了上市,可以类比于“治国”;企业走出国门面向全球,可以类比于“平天下”。这是一种变通的说法,不管是在那一个领域,只要想做得出类拔萃,都有一个“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

3.小结

从《大学》三纲八目的角度来看国学对生命成长的意义,就在于它让人知道什么是本什么是末,本是内求修身,末是外求处事,本与末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基础和运用的问题。对于先秦儒家来说,修身的目的是为了处事,修身的水平需要通过处事来检验,而处事又是修身的扩展和延伸,两者是统一的。通过不断地修身和处事,就能够
变小人成大人,所谓大人就是有公心的人。《礼记》说“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当内心越来越大,从家到国再到天下,能够“止于至善”,就成其为大人了。这个大人不是心里想的事多,而是心量大,能够行善,能够为公。

四.结语

最后来总结一下,
今天讲了

第一点谈的是我个人的传承,从家教师传自悟这条路径来看国学教育对生命成长的意义就在于:国学教育你知道什是中国人如何成一个中国人?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人的本质不在于国籍,不在于居住地,而在于文化认同,在于思维方式。从小的家教和师传,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习惯,这个习惯打上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烙印和思维烙印。

第二点,从儒家心法的原则来看,传统国学教育对生命成长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够把一个不自觉的人变成一个自觉自控的人。如果我们仅仅是用现代教学体系培养孩子,掌握技巧知识没有问题,但对生命的理解,尤其对自己的意识活动的认知和把握是不。而的主宰神,如果你不能有效的认和把握自己的意识活动,就难以真正意义的人,所以说国学教育是不能忽视的

点,从大学》三纲八目的角度来看,通过国学教育能把我们从一个小人变一个大人,这个小人不一定是贬义,它是相对于君子来说的。君子的特征是遇到问题会反求诸己,以内求修身为本,然后修此而知彼,修内而达外,进而成为北宋大儒张载张子所说的那样:“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往圣继绝学,万世开太平”。

关于
国学教育对生命成长的意义这个问题,到这里,谢谢大家

 

老平
2013-11-02 发言
2014-02-07 修订

4

膜拜

鸡蛋
18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2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然后203 2014-2-7 19:40
很惭愧的发现我就是一个飘人,看来很有必要认真读一下经典。
回复 金陵集庆道 2014-2-7 22:20
虽然国学很重要,但是小孩子有时间还是把English学学好
回复 史节 2014-2-8 19:29
国学大体是几乎要进还没进垃圾堆的东西,进不进垃圾堆要看其前进多少,扬弃多少;不过国学的传统是复古,这差不多是死路了。
这是东西其实是讲宗法的,讲人伦的,但现代社会如何建立自身修为,还是有可为的。但若是总讲师宗,讲父父子子,君君臣臣那一套,除了几个复古的脑袋,怕是声音会越来越小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22 21:36 , Processed in 0.04518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