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老平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324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四书与修身1:万物皆备于我

热度 3已有 668 次阅读2013-6-26 12:37 |个人分类:大学之道| 儒家, 孟子, 修身



 

1)听其言观其眸

子薇:《孟子 离娄上》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老平:观人先观眼。修炼人的眼睛一般是清澈而有神。


2)爱身不若桐梓

子薇:《孟子 告子上》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云雪子薇评:此谓孟子教人爱惜自己身体,不要过于劳累而累垮自己。如今年轻白领“过劳死”案例接踵不断,大家一定要善待身体才好。

老平:说得好,要善待身体。这段话让人想起《大学》的说法:“《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孟子说人会养殖小树,却不会修养自身;孔子说连小鸟都知道栖息,何以人却不知道歇止?孟子言养,孔子言止。止则养也,养则止也。

罗大伦:如同今日讲:人知道定期为车做保养,自己却不体检。

3)声闻过情

子薇: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孟子又曰:“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天下人莫不以尧舜为上古明君无缺贤人,孔孟圣人尚且距之远矣。若孟子言然,舜以无为无不为,实道家之开宗启蒙,得儒家之尊奉至极。窃以为,舜之声闻过情矣。

老平:视舜为道家之开宗启蒙,有见地。老子就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一说。但说“舜之声闻过情矣”则依据何在?

子薇: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纵观《孟子》一书,对舜之赞誉之词随处可见。孔孟尚有瑕疵,舜之过于完美无缺,故以为声闻过情。且言“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吾不信。

老平:敢于质疑,好!如果加上具体依据就更好。

顾瑞荣:历来没有人把尧舜禹归为道家,而道家也从来批评有尧舜禹天下大乱。“舜以无为无不为,实道家之开宗启蒙”,依据在哪里?“无为无不为”是何人说?这谈不上“见地”,最多是意见,还需要论证,论证成立才行。

4)参也鲁

子薇:《孟子 离娄下》: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诸?”曰:“无寓人于我室,毁伤其薪木。”寇退,则曰:“修我墙屋,我将反。”我疑惑这和孔子口中的“参也鲁”是同一人吗? 这里的曾子更觉得鲜活有趣。

老平:几则曾子资料:(1)出生时孔子47岁。(217岁奉父命从孔子学习。(327岁孔子去世。(433岁开始在家乡讲学授徒。(538岁越人攻打武城。结论:《论语》中孔子说“参也鲁”与《孟子》记载“曾子居武城”至少相隔了11年,曾子已从学生变为老师。

 

5)万物皆备于我

子薇: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 尽心上》子薇评:吾信孟子已体会到修身之“乐莫大焉”。吾读《孟子》,便从字里行间领略到愉悦之感。孟子不仅做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更做到“众乐乐不如与后人同乐”。

老平: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推出“众乐乐不如与后人同乐”,见地不凡。孟子的话有两个要点:1.“万物皆备于我”,这个“我”是指我的“心”,它是阳明心学“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源头。2.“反身而诚”,给出了先秦儒家修身治学的方法:内求诚意,也是儒家心法的核心。

 

(老平 2013-6-26)

 


膜拜

鸡蛋
3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4 03:31 , Processed in 0.02922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