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老平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324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大学》讲读4:思得六步

热度 3已有 648 次阅读2013-4-14 08:34 |个人分类:大学之道| 儒家, 修身


何谓思得六步?

思得六步出自《大学》的一段文字:“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它是先秦儒家通过思虑决疑的六个步骤,即知,定,静,安,虑,得。

朱熹的解释

朱熹在《大学章句》里说:“止,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虑,谓处事精详。得,谓得其所止。”这段话的意思是:知止是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这个目标就是至善。有了目标就会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心不妄动,心不妄动就是静。心静才能够处之泰然,处之泰然就是安。而安后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南怀瑾的解说

南怀瑾在《原本大学微言》把它视为七证,书中写道:

我所谓这是“大学之道”的“七证”(七个修证的层次),看来平平淡淡,其实,这不但是曾子特别提出孔门心法求证实验的修养功夫,同时也代表周、秦以前儒道本不分家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教化学养的特色。

 
“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七证”说法,从秦、汉以后,就被道家修炼神仙之道所引用。到东汉以后,佛学传入中国,讲究修习小乘禅定的罗汉果位和修证大乘道菩萨地位的止观方法,也借用了“止、定、静、虑”的说法。

直到现在两千多年,仍然犹如擎天一柱,屹立万古而不毁。曾子著《大学》时,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还刚出生。佛学开始传入中国,约在西元开始六十五年以后。距离曾子时期,约有五百年的差距。

思得六步的含义

思得六步的含义:知目标,定在身,静在气,安在神,虑在外,得在内。

思得六步的练习方式:
 
1.
跪坐如钟:静坐式(跪坐式、盘坐式)。


2.
站立如松:站立式(一立式、中立式)。

3.躺卧如弓:躺卧式(仰卧式、侧卧式)。


王阳明龙场悟道


王阳明是宋明理学中“心学”流派的集大成者,他的龙场悟道就是一种泛化的思得六步。

 

王阳明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状元,他通儒、释、道三家,能统军征战,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人物。王阳明二十八岁中进士,随后在京当官,三十三岁出任山东乡试主考官,仕途顺利。然而到了三十五岁那一年,王阳明因上疏论治,触怒宦官刘瑾,被施廷杖四十,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

 

贵州龙场在现在的贵州省修文县的一个山区。驿丞是驿站的官员,不入品,驿站是古代为传递官府文书而设立的中转站。王阳明到了龙场后,发现该处荆棘丛生,虫兽出没,恶疾流行,与当地人言语不通,能够用语言沟通的都是一些流亡的内地人士。而且发现驿站没有居所,只好自己动手搭建房子居住。

 

在王阳明贬谪的路上,宦官刘瑾曾派人跟踪追杀,被王阳明假装跳水自尽而摆脱。王阳明到达贵州后,刘瑾还是心存杀机。经此变故,王阳明自省得失荣辱可以超越,但生死一念尚未能化解,于是对着石墩(一说是石棺)发誓说:“我就听天由命吧!”

 

从此以后,王阳明不论是白天还是夜里,都举止端庄,心澄貌恭,沉默寡言,以求心静而专一。一段时间后,感觉胸襟开阔,心平气和,而几位从老家跟来的随从却因环境恶劣而病倒。


面对如此磨难,王阳明内心寻思:“如果圣人在这种环境里会怎么样呢?”一天夜里,他忽然悟出儒家经典《大学》关于“格物致知”的道理,在半醒半睡之间好像有人在跟自己说话,王阳明不禁一跃而起,大声呼叫,随从都被他的举动惊醒。

经此一悟,王阳明才知道圣人之道在自己内心,向外面的事物去求理是错误的。之后,王阳明提出了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致良知”等理论,成为继南宋陆九渊之后的心学大师。

(老平 2013-4-13


膜拜

鸡蛋
3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6 10:15 , Processed in 0.02915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