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bayer的个人空间 http://aswetalk.net/bbs/?285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岑老三阴图大事 袁宫保妙手擒龙

热度 17已有 826 次阅读2012-8-12 19:46 | ,

岑老三,本名岑春泽,云贵总督岑毓英的三公子。说起他家老爷子,想当年也是出来混的,因在家乡误伤人命,潜逃云南,正赶上云南回乱,于是投身行伍,军功起家,一路坐到云贵总督。所谓虎父无犬子,岑三本人也不是省油的灯,他爹送他到京师国子监读书,他和两个发小,大学士劳乃宣的公子劳子乔,将军恭镗的公子瑞澂,不久即在京师道上闯出了名堂,三位公子最出名的事迹,就是常常埋伏在当时京城最著名的韩家谭附近,乘来寻开心的官员们不注意,抢夺他们的顶戴花翎,以此为乐。名气大了,京城闲人们就送他们一个联名绰号“京师三恶少”。



  自然,年少轻狂的日子之后,岑公子最终还是要走上仕途。他爹花5千两给他捐了个工部主事的位置。但所谓老爹带进门,修行在个人。朝廷这么大,一个小小6品主事要混出头,光靠门荫那是远远不够,他在工部蹉跎岁月将近十年,年近而立,才得到一个郎中的闲职。自己也郁闷,幸而有方外高人指点迷津,点出是他的名讳有问题,对仕途有影响。点解?他名春泽,春潮泛滥,水太多了,导致五行缺火,偏又身在水部(工部管营建,忌火,讳走水,故又称水部),故而易没于宦海,不能显要拔擢。小泽一听有理,请高人化解命格,高人说要改,于是改名岑春煊,果然赤符灵验,改名不到半月,老豆升仙了,顶子不见红,帽子先白了,岑三火大,刚想去拆了高人的庙宇,出一口鸟气,诶,官星居然动了,朝廷体恤过世老臣,例有恩典,他真的在此后三年连升几级,当上大理寺正卿。但这不是他的终点,而只是起点。


  机遇在甲午,他也跟在清流主战派背后咋呼,期间还出了趟皇差,虽只是去山东考察了一下防务,期间半个日本兵都没见过,但总算在军前效过力,镀了金。回朝之后,也敢在人前显摆,说兄弟当年在前线抗日的时候如何如何。紧跟着,战后德国强租胶州湾,他也上了条陈,要维新变法图强云云,恰好光绪喜欢这个调调,看中了他,特旨外放广东为布政使。由此开始正式的政治打拼之路。


  他在广东治政前后虽不过三月,期间却由此奠定他平生的政治风格。每个有政治企图心的官员,必有自己的治政风格。因为万金油式的干部是不能真正出人头地的,想上位必得有自身的事功,而想要有事功,则必得先有自身鲜明的政治风格,也就是所谓政治起家的基点。以晚清日后和他齐名的袁张为例,袁号称“屠民”,就是以杀拳民FQ,推进洋务为立政基点,张之洞号称“屠财“,走到哪都大兴土木,搞巨型工业,事功就建立在花钱似流水,不问成本硬上马的这些国企之上,而岑三绰号“屠官”,他给自己选择的这条终南捷径,以治吏纠商起家,凭仗清议与民望,快速上位。说白了就是要走操弄民粹的泰国他信之路。



  甫到布政使任上,第一把火,锁控粮价。严禁广东粮食外运,说是要确保本地百姓生活云云。如此一来,首先是粮商,然后是各级官员,最后是两广总督,整个广东官场,全被震动,挺好的市场经济,来了个岑三硬走回头路,搞什么飞机?自然无知短视的市井愚民挺他,粮食短期能维持在一个低价位,小市民爱占小便宜。可从长远来看,粮商无利可图,粮价下跌,所谓谷贱伤农,农民也就完了,进而整个市场经济触底,价格反弹,那滞涨就要来了。这些都是一环扣一环的杯剧。




  果不其然,不久广东市面萧条背景下,番洋比价却开始上涨,绅商怨声载道,岑三自有办法,经济问题,政治解决。想拿官商领袖王道台当替罪羔羊。王道台虽不是清官,但这真和他无关,而且他背后是两广总督谭钟麟,不是好惹的。于是局势演化成,岑三以下克上,向朝廷弹劾一把手谭总督贪腐无能。最后的结果,朝廷把他异地平调去甘肃当布政使,虽是左迁,但朝议清望的政治本钱捞到手了,而且老谭被保皇派顺势开革,算起来岑三不到70天的初战,算是大有斩获。



  最无厘头的花絮则是他在藩台衙门最后的日子,遭遇粮贩们群体性抗议,用整车整车的粮食堵住了他衙门门前的官路讨说法。换在别人这是很尴尬的一件事,可岑三很有急智,反拿这件事来标榜自己,说自己为民请命,左迁西北,广东百姓舍不得他走,特地扶老携幼带了米粮菜蔬,来为他壮行。消息传到京师去,光绪听了心欢喜,人才啊,人才。



  好运一来,挡也挡不住。到甘肃没多久,庚子拳变,他很会来事,要带兵勤王。正好赶上帝后西狩,他护送一路,正是功高莫过于救驾。事定之后,论功行赏,官授四川总督,他正式出任封疆大吏,专阃西南。巴蜀民气张扬,历来难治。可岑三更猛。他说,民风彪悍在于哥老会横行,而哥老会的根基在于团防士绅。也即是说自湘淮军兴以来,构建的地方民团制度,是乱源所在。所以岑三在巴蜀反黑的重点,就打在了地方民团首领的身上。成都附属有个中兴场,此地民团的刘把总,成了第一个倒霉蛋。岑总督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手就敢办朝廷命官,地方士绅赶着去保,结果还没有岑三刀快,辕门悬首示众。



  由此开始,巴蜀官场步步惊心。岑三曾在一张折子上,一口气参劾了三百多个当地官员,期间因他摘了顶戴,甚至掉了脑袋的四品以上官员就不下四十人。后又移镇粤桂,变本加厉,又有一千四百多位大人被他搞掉。这种搞法无知愚民很喜欢,岑大人辣手治吏,海刚锋再现人间。实际上,他清洗这么多人,一来邀名获誉博得社会清望,二来空出的位置可以安插亲信。无论从文宣还是派系角度都是利多。在晚清政局中,最重要的地方总督有三个半,北方的袁项城,西南的岑老三,中南的张之洞,还有半个是东南的端方。在地方上打实了基础,有了势力,于是有了下一个想法。



  丁末年初,他再度被授为巴蜀总督,他没急着去赴任,而是直上京师。用意何在?此时他已和军机大臣瞿鸿禨,林绍年,肃亲王善耆结盟,他们的目标锁定在了时任军机领班,总理大臣庆王奕劻和直隶总督袁世凯的身上。



  第一招,授意御史翰林和民间报馆,内外火力全开,攻击庆王的世子,农工商部尚书载振,说载振在天津纳妾,是受了北洋系的性贿赂,在东北新设省的官职设置上私相授受。



  第二招,在新官制设丞参的人事安排上,他们推出的是,民政部左参议裕厚,礼部左丞英绵,右参议良揆,商部左丞耆龄,邮传部左参议那晋,吏部右丞宝铭,右参议毓善,陆军部右参议庆蕃。这张各部部长助理大名单,看似平常,实则大有深意,裕厚为学部尚书荣庆胞叔,英绵为大学士麟书公子,良揆为大学士荣禄公子,耆龄为江宁将军诚勋公子,那晋为大学士那桐胞弟,宝铭为署度支部侍郎宝熙胞弟,毓善为大学士福润公子,庆蕃为礼部尚书贵恒公子。这摆明了就是后老佛爷时代,新内阁的旗下世子接班梯队。



  第三招,岑老三在广西家乡一手提拔的两员虎将,龙济光和陆荣廷同获保荐,各领一军镇抚滇粤,而庚子后领警政的肃亲王善耆,则提出了步军统领衙门和顺天府捕盗营的统合案。整个计划的核心,挑明了,先取庆袁而代之,等太后百年归老,瞿岑掌控朝局,领袖外藩,肃王带兵护卫宫禁,保瀛台傀儡光绪重出江湖,清朝版的夺门之变。



  丁末年初,暗流汹涌,庆王几乎不保,幸而有中流砥柱袁公项城运筹帷幄,反制三招,第一步,让载振牺牲爱情,把侍妾让与天津盐商王某买下,这样一来性贿赂案就不成立了。再让载振自动请辞农工商部尚书一职,切割干净,不授人以柄。



  第二步,做旗下少年亲贵的工作。两个重点,小恭王溥伟,身为近枝宗室的后代,一直对名位有高期望,他和载振是发小,庆王通过儿子传话,庆王总理大臣的位子将来总是他的,同时还给他姑姑,老佛爷干女儿荣寿公主送上孝敬白银150万两。另一个重点是小醇王载沣,这靠袁公出手,老醇王有个亲信,名叫张翼,本是王府牧马人,因缘际会,受老王爷信任,从王府马夫一路做到工部侍郎的高位,老王爷身后,继续服侍小王爷载沣,代醇王府掌握开平煤矿出任督办,在庚子年和英国人合作,推进大清煤矿的国际化。期间难免会有一些金融方面的纠纷,后被人弹劾,自去伦敦和洋商交涉。此刻,袁公出手,把他从英国请回,王总一回来,等于袁公向载沣释出了善意。恭醇二王,经过袁公细致的工作,都表示局外中立。拉住两位旗下少年亲贵领袖,体现了袁公高超政治智慧,不把这次对决上升到八旗贵胄和北洋集团的高度,而仅是一次低烈度的局部人事纷争而已。统一战线是个宝啊。



  第三步,反击,攻击瞿鸿禨,一件事,瞿把老佛爷有意让自己取代庆王位置的好消息,告诉了自己老婆,瞿太把这事告诉了闺蜜汪太,汪太又把这事告诉了自己的达令,汪先生是京报主编,他又把这事告诉了同行老曾,而老曾有个外国朋友马里逊,老马本身是泰晤士报的驻京记者,老外喜欢抢新闻,率先就把这事登出来了。袁公抓这个机会,让言官弹劾老瞿泄露朝廷机密。但老瞿不过是清流领袖,关键是岑三这样的实力派。



  袁公其实早就在做事了,一从名声上下手,岑的长子德固早年是赫赫有名的花国状元,后来为爱伤身,在奔母丧的时候病死,本是家丑,可当时岑三势大,居然被旌表为孝子。袁公故意放消息,果然作家吴趼人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里》第85~86回里踢爆了这件事,弄得岑家面上无光。但这些还不够致命。


  关键是要有张王牌,两个人,一是蔡乃煌,小蔡是广东人,科场枪手出身,游宦各省,在四川曾是岑三的手下,蔡道台管得是西南土药生意,但后因为工作关系,与八省膏捐大臣,广西巡抚柯逢时结缘,而柯又是张之洞的头马,柯和岑的关系势同水火。一来二去,小蔡就面临站队的问题,岑对蔡有了看法,小蔡是个鬼灵精,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他北上投了袁公,拿出了证据一,岑与康梁合影。其实这是小蔡预先联络同乡,炮哥的头马陈少白PS合成的,乱党这次为什么也这么公忠体国呢,因为岑三是个冚家剷,保皇党上位的话,北洋冇得撈,乱党也冇得混。



  但还不够,最后临门一脚,靠得是时任直隶布政使增韫,增子固原是东北奉天府尹。招编马匪,创建巡防的鼻祖。后来东北建省,被袁系的赵尔巽排挤,调到关内直隶,当袁世凯的下属。瞿岑看中他在东北旧军中的人脉,密邀他入盟,说什么未来拥帝废袁,可为东督之类的黑话。这个事太大了,老增权衡再三,夜走津门,向袁公坦陈一切。袁公眼泪当场就下来了,啥都别说了,你的心路历程,俺最能体会,谭嗣同当年就是这么忽悠我干荣禄的。有了物证又有人证,不由得太后不信。太后三分人情(庚子护驾之功),七分顾忌(岑在西南军政界还有潜在势力),让他因病开缺,也就罢了。但这不是结束,最后还有那个想在太后身后,拥兵入卫,保光绪坐殿的肃亲王。袁公再施一计,授意赵秉钧,鼓动在顺天捕盗营革新中被裁官佐,以京畿捕营全体两万将士名义,上书弹劾善耆贪墨军饷,妄撤藩篱等等。善耆也被迫交出权力,赵秉钧取而代之。岑三下野闲居沪杭,袁公不放心,授小蔡苏淞太道治沪,老增浙江巡抚驻杭,双线盯防岑三。这个回合攻防史称丁末政潮。

膜拜

鸡蛋
16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1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7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回复 河蚌 2012-8-12 21:29
当时就流行抢军帽了?
回复 nj_power 2012-8-12 22:21
历史就是镜子, 很有看头
回复 农民家的狗 2012-8-12 22:22
真是步步惊心,中国的政治斗争,太厉害了。这袁大头一路行来,虽然精于计较,也颇为不易,最后倒在称帝上了。
回复 bayer 2012-8-12 22:38
河蚌: 当时就流行抢军帽了?
天底下没有新鲜事
回复 bayer 2012-8-12 22:41
农民家的狗: 真是步步惊心,中国的政治斗争,太厉害了。这袁大头一路行来,虽然精于计较,也颇为不易,最后倒在称帝上了。 ...
清末明初给民众的活动空间太大了
回复 煮酒正熟 2012-8-13 02:16
何不发去日志随笔版?俺给加精
回复 老兵帅客 2012-8-13 07:36
农民家的狗: 真是步步惊心,中国的政治斗争,太厉害了。这袁大头一路行来,虽然精于计较,也颇为不易,最后倒在称帝上了。 ...
他就是不称帝,这个总统也是做不长的,因为下面一帮子人等着接班呢
回复 农民家的狗 2012-8-13 08:55
老兵帅客: 他就是不称帝,这个总统也是做不长的,因为下面一帮子人等着接班呢
就算做不长,只要他不强争,民主先驱的牌头也不至于变成臭名昭著。
周公畏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使当时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谁知。
回复 老兵帅客 2012-8-13 09:29
农民家的狗: 就算做不长,只要他不强争,民主先驱的牌头也不至于变成臭名昭著。
周公畏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使当时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谁知。 ...
是否臭不在于他是否称帝,而在于后人需要如何评价他。

中华民国在大陆一共存在三十八年,实际上是两个朝代,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国民政府以武力征服了北洋政府,那么北洋政府的首脑就必须成坏人,否则国民政府算什么?国朝在某种意义上是国民政府的堂兄弟,因此也就必须否定北洋政府的首脑,实际如何并不重要,就是这么简单。

另外说一下,中华民国在大陆一共存在三十八年,没有一天能和民主扯上关系,挂羊头卖狗肉另算。
回复 农民家的狗 2012-8-13 14:54
老兵帅客: 是否臭不在于他是否称帝,而在于后人需要如何评价他。

中华民国在大陆一共存在三十八年,实际上是两个朝代,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国民政府以武力征服了北洋政府 ...
谢谢,明白了为什么TG\GMD都奉大炮为正朔。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7 06:03 , Processed in 0.03057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