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3
大致看完了 Charles Moore 写的撒切尔传记的第三卷,也是最后一卷。Moore 是英国的记者、编辑,在几家大报工作过,1956年出生,在撒切尔当首相的时候集中报道过她的政府。1997年,撒切尔找到他,希望他写自己的授权传记,两个条件,一是她不看稿,二是在她生前不出版。第二年他们、出版社签了合同。2013年4月撒切尔去世以后,出版了第一卷,2015年出版了第二卷,今年12月出版了第三卷。以前的两卷没看过,准备找时间看看。
书很长,一千多页,去掉后面二百多页的注释、索引,也还有八百来页。但作为传记,读起来不枯燥。他有资料文件和人物采访等方面的诸多优势,把这些东西组织得脉络清晰,至于取舍之间,当然有他的角度,大体上是正面的多,也有一些负面的。
撒切尔对经过八十年代的中国人,是一个熟悉的名字,主要是因为香港问题。她第一次到中国,还是华国锋当总理的时候,大概是1978年,作为英国保守党的领袖访华。1979年,她当选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4年12月,她来中国签署中英联合声明。
现在这个时候看她的传记,两件事很应景,一个是香港现在的局势,一个是英国脱欧的局势,过两天英国又要投票大选了。香港的事,不在这卷里头,脱欧的事,与这卷写的内容关系密切。
1990年的时候,撒切尔面对保守党内部的一次政变。党内矛盾当然由来已久,在她1987年第三次胜选的时候党内就有些势力琢磨她做不满一届,但是,直接的问题是她的欧洲政策。撒切尔对欧洲一体化一向不以为然,反对欧洲货币、反对全欧洲的中央银行。当时保守党的副领袖、外交大臣杰弗里• 豪的立场恰恰相反,他认为撒切尔的政策过时了,完全是旧的意识。他就串联、策动了倒撒切尔的党内活动,撒切尔被迫辞去保守党领袖和首相。
现在回头看,前几年的欧洲债务危机、2016年的英国脱欧公投,都有撒切尔的历史身影和回声。
在世界的范围来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保守主义盛行的改革年代,核心的政治人物是里根、撒切尔,还有戈尔巴乔夫、邓小平。记得以前看过一本写这个内容的书,封面就是这四个人。在里根与撒切尔之间,撒切尔比里根走得更远一些,比如她对英国国有企业和工会的改革。还有在对待苏联东欧以及中国共产主义的态度上,她也更为彻底,更为强硬。另一方面,她也是第一个看到了戈尔巴乔夫是“可以共事的人”(can do some business with),鼓励里根去接触,有了后来的苏美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她还担心里根在谈判中牺牲英国利益,影响到英国的核武器。她和里根,关系极好,书里给出了许多有意思的细节,比如,里根在任的最后一次国宴就是为她举办的,跳舞跳得很兴奋,宴会结束后她回到酒店意犹未尽,还要继续跳舞,被她丈夫劝阻了。西方取得冷战的胜利,她和里根作为政治人物的贡献是最大的。
与跟里根的关系形成对比的是,她跟老布什的关系却不那么和谐。最早追溯到1977年她作为在野的保守党领袖在美国跟老布什第一次见面,老布什对她的评价是,聪明的女人,聪明的可怕(a bright lady,frighteningly bright),“可怕”那个字,挺有意思。1990年萨达姆侵略科威特,撒切尔敦促美国派兵进入中东把伊拉克军队从科威特赶出去,老布什还有所犹豫,说我尊重撒切尔首相,但我是美国的总统。撒切尔也不客气,直接对他说,不能再摇摆了。
还有1989年以后在西方对中国的态度上,他对老布什也是不满意的,给他上了民主自由课。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她已经不在台上了。老布什的对外政策与里根时代有了不小的转向,他身边的一些人,比如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特,认为里根时代的对外政策过于强硬,走得远了一些。在对华政策上,就没有在苏联解体以后对中国予以遏制,而是融入(engagement),到后来克林顿、布莱尔时期更是全球化的路子了。撒切尔对这些是不赞成的。三十年以后回头看,从西方的立场出发,或许她更有远见。(想起了政治学者福山的一个说法,他在谈到1990年代西方对俄罗斯经济出的主意“休克疗法”时说,当时西方被冷战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撒切尔下台以后,两次访问台湾,也两次访问大陆。1997年在香港回归中国之前去了香港。
撒切尔的十年执政,对英国国内的经济、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也有冲击,她在世界舞台上也是长袖善舞。如何评价,也许还需要时间吧。历史上的事,短期内,几代人里,都难以说清楚。美国一个历史学家(Michael Meschloss)今年出了一本书,战时总统(presidents of war),讲美国历史上发动过战争的总统,只写到1942年罗斯福要求国会宣战,理由是后面的战争太近了,不好写。
对看历史的人来说,是非、功过,都没什么意思。就是看故事,而已。
2019-12-9
GMT+8, 2024-12-26 04:20 , Processed in 0.02737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