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沙城下的战场,变化非常迅速。8月13日,哈勒尔将军的波兰第一集团军在拉济明发动反攻。第二天,西科尔斯基将军的波兰第五集团军在没有完成集结的情况下向北转入反攻。波军第一和第五集团军像是一把铁钳的两端,牢牢地将红军两个集团军夹住。在波军战线的右翼,波军第四集团军在几乎没有受到红军的牵制情况下北上,切断了红军第十六集团军和莫吉尔集群的退路,随后在战斗当中击溃了这两支部队,继续北上,再次将刚刚从铁钳里逃出来的红军第四集团军和第十五集团军切断。
g% k& m3 Y8 X3 @5 G; D [
' J9 G; y3 K, x' n3 n# ?诺曼·戴维斯认为,波兰第五集团军实际上兵力不足,如果红军赌一把,完全可以击溃第五集团军,从而粉碎波军的钳形攻势。个人以为,在异国土地上作战,缺乏后勤支援和基地,即使能够赌赢了,随后的情况也并不乐观。实际上第四集团军司令员谢尔盖耶夫在作战中负伤后,就陷入恐慌之中。西方面军司令员图哈切夫斯基对前线的战况并不了解,直到8月18日仍旧命令第四集团军向南进攻。第二天,他终于醒悟过来,发出了全线撤退的命令。
2 c5 n3 T( P' {8 `" R! Z" |. Z3 {6 L# _
在西方面军的溃退当中。盖亚·盖伊的第三骑兵军位于最远的西北端,突围路线最远,作战最艰苦,但是战斗英勇,士气高昂。这支部队利用大雨和夜间的雾气潜行,在必要的时候使用冲锋和砍劈战术,先后突破了波军第五集团军、第一集团军五个师的包围。8月24日,红军第三骑兵军陷入波军第四集团军的包围圈,为了掩护红军第53步兵师撤退,骑兵们在科尔诺一带血战两天,弹尽粮绝。随后大约2000名第三骑兵军士兵和他们的600名伤员,高唱着《国际歌》进入东普鲁士,向德军放下了武器。$ j+ Z% l) o# U5 E$ [! z7 n
9 O7 O. _8 r1 }7 d8 J0 s波方统计,整个华沙战役期间大约有6万名红军士兵被波军俘虏。
$ N) J2 \! T. G& `! ?8 H8 d2 _! }% C/ w; a# M& M+ b1 {
在这里补充一下,流传得沸沸扬扬的“华沙战役后波军屠杀红军10万战俘”一事,我个人曾有过疑惑,在波兰采访期间也进行过询问和调查。这一问题成为我撰写《第一骑兵军》一文的原因之一。经过向两位中方专家和数位波兰历史学家们的询问(尚缺少对俄方军事专家的询问),“波军屠杀红军战俘”这一说法从数据上和行为上不太站得住脚。波方和中方历史学家们并不否认红军战俘受到虐待甚至死亡这个事实。但是都强调一点,第一,红军战俘死亡的人数远没有10万人之多,具体人数不详;第二,红军战俘死亡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饥饿和营养不良。波兰东部经过四年战火,在1919年和1920年又受到苏波战争蹂躏,劳动力不足,粮食生产不足,饥荒蔓延。波兰人自己都无法吃饱,对于红军战俘便绝无足够的伙食。华沙战役结束一个月即进入冬季。双方的和平协议即《里加协议》10月中旬才达成。红军战俘缺乏冬衣,冻饿之下死亡人数居高,这个现象也是存在的。7 a$ o# J$ M( k
/ K+ s+ s4 {6 a% Y
这是目前获得的一些解释。国内“战争史研究”就此事也进行过调查,读者们可以自行搜索。下面言归正传。* k2 K% s x% D- I) o
- H/ r, q* k3 Q0 ~
8月26日,华沙战役基本上结束。但在卢布林方向上的战斗却进行得如火如荼。
* p3 y R0 Q d& d! [/ T( o9 `; b' F* ^, V% p
8月20日,在图哈切夫斯基的强大压力下,第一骑兵集团军被迫北上,前往卢布林方向。对于这个决策,一种解释是,考虑到华沙方面的战斗大局已定,红军正在溃散中,图哈切夫斯基要求红色骑兵此时北上,其用意可能是吸引波军主力南下,减轻西方面军的压力。凭心而论,这么做不免有点儿私信。西方面军完全溃散之前,第一骑兵集团军的北上仅仅调动了三个波军师南下,对减轻西方面军的压力用处不大,反而让第一骑兵集团军远离后方,陷入完全无依托、无援军的境地。“红色拿破仑”图哈切夫斯基为什么要在8月20日,西方面军全面溃退的情况下强令第一骑兵集团军北上,很难用正常的逻辑说清。: x+ n' W; G) c* a4 k
3 x7 P7 T, Q7 u' j# N! E图哈切夫斯基与布琼尼在北高加索战斗期间就有不和,但并未影响到协调作战。这一次的华沙战役,彻底在两人之间种下了不和,并延伸到了斯大林处。布琼尼在1937年参加了对图哈切夫斯基的审判,不能不说原因之一来自将红色骑兵几乎推入绝境的这道命令。
. e6 W! q5 @2 P( o
, s! y, {5 R# {* g直到战争过去很多年,图哈切夫斯基冤死,加米涅夫和斯大林病逝,布琼尼才勉强接受了下面这个说法:调第一骑兵集团军北上这一昏招,来自加米涅夫,图哈切夫斯基只是执行者。加米涅夫在8月23日判断,波军的进攻已经告一段落。他致电图哈切夫斯基称,红军掌握主动权的时候已经来临。实际上以西方面军的实力,已经无力发动反攻。但加米涅夫并不清楚这一事实。他建议图哈切夫斯基,莫吉尔集群应该固守抵抗波军进攻,红色骑兵用于进攻。次日,图哈切夫斯基致电莫吉尔集群和骑兵军,要求两支部队在索卡利区域集结,随后转向卢布林,四天后夺取克拉斯诺斯塔夫(卢布林东南50公里)。7 F6 e5 O1 _! _6 S6 M/ w
* x6 p, n$ ?* x2 }8 P第一骑兵集团军没有攻占克拉斯诺斯塔夫。它在波军的围追堵截中拼命地向北前进。8月26日,在与西方面军的战斗胜利结束后,波军随即调动兵力南下。8月30日,在克拉斯诺斯塔夫东南偏南30公里的扎莫希奇区域,红色骑兵被西科尔斯基将军的波兰第五集团军第10步兵师堵住了。随后波军第三集团军从北部,第一集团军从南部围上来。哈勒尔将军的波兰第一集团军向红色骑兵的左后翼发动进攻,迫使其收缩防线,随后波军夺取了古奇卡河上[ 这条河流在诺曼·戴维斯的《白鹰红星》一书中成为胡茨瓦河(Huscwa)。]的渡口,封闭了红色骑兵向东撤退的道路。* `5 a% |# \" P% U
- W. Y# @) C% D$ i
这就是苏联历史学家所说的“扎莫希奇之围”。波兰历史学家称其为“科马罗夫战役”。
2 A8 g8 x: t9 b. g& v7 K, S4 J
# z4 M& d- y4 }- j. G c5 b/ w布琼尼和他的第一骑兵集团军被优势敌军包围了。红色骑兵们被压缩在一条宽只有10到15公里,东西向走廊里。距离它最近的红军部队是虚弱的第七集团军,只有2000多人,在50公里之外。8月30日波军的一场炮击中,布琼尼的指挥部被炮弹击中,通讯设施被毁,部分指挥部参谋身亡,布琼尼的个人物品被炸得粉碎。他当时幸运地在第四骑兵师里视察而躲过一劫。% j7 {9 [; P' f; G
: s* ~2 E, }. Z% Z6 z$ n6 w
守卫扎莫希奇要塞及周边的是西科尔斯基的波兰第五集团军,有1.4万名步兵和4800名骑兵。红色骑兵此时约有一万余人,分为四个骑兵师和一个特别骑兵旅。8月31日,布琼尼已经意识到自己陷入包围。随后他决定部队向东,向格鲁别索夫方向突围。第一骑兵集团军以第四骑兵师为前锋,第十四骑兵师在左侧翼,第六骑兵师在右后翼,以第十一骑兵师断后并担任预备队,全军呈菱形发起突围。布琼尼亲自率领第四骑兵师的一个旅发起冲锋。: e+ j$ R0 k v! `0 m+ f& P
0 S+ d' y" i; V# G. c. d* S% ?突围路线大体是沿今天波兰扎莫希奇以东的74号公路两侧向东。波军从科马罗夫和格拉波维茨方向给予了第十一骑兵师和特别骑兵旅以沉重的压力。第十四骑兵师在格斯廷诺耶方向受到了进攻压力。两个骑兵师面临被切断的可能。它们被迫后撤,向第六骑兵师靠拢。
1 z: H8 B1 s1 W8 P4 c
+ @* {% t8 k% ~' P8 @" h此时第六骑兵师的情况最为不妙。它已经被波军分割为两个部分。8月31日这一天,波军的两个骑兵旅(其中包括部分南俄白军组成的库班骑兵部队和乌克兰骑兵),先是轻骑兵,随后是枪骑兵,轮番向第六骑兵师发动冲锋。后来被史学家们形容为“本世纪最后一场纯粹的骑兵战役”。双方至少发动了三次以上大规模冲锋。红色骑兵有意让出泥沼谷地,导致波军进攻受阻。在白天的漫天大雨当中,波军骑兵很快丧失了进攻力量,夜里红色骑兵偷袭了波军骑兵旅指挥所,迫使波军仓皇后撤。第六骑兵师又重新集结在了一起。据说战斗间隙里,布琼尼在第六骑兵师战场指着遍地的血泊、死马和尸首说:“嘿!文化工作者们,你们觉得这场音乐会怎么样?”
# R5 w' f2 i3 M |
: i8 G3 W/ q; c. j诺曼·戴维斯后来评论说,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在战斗当中频频来到各支部队指挥作战,“以超人的力量鼓励红色骑兵。”这是第一骑兵集团军在被围后没有发生恐慌和溃散的原因。
, V2 _( n- q; [
$ J) F* x4 o, W7 A) g8月31日,断后的第十一骑兵师也受到波军的猛攻。布琼尼使用第四骑兵师的两个旅作为机动部队增援第十一骑兵师,将波军从南部逼退之后,随即掉头向东,击溃了两个波军骑兵团。9月1日凌晨,第四骑兵师第二旅突破波军防线,夺取了古奇卡河的渡口,确保了骑兵军从包围圈中顺利突围。将红色骑兵从生死线中解救出来的第二旅旅长,在1940年成为当时苏联五名大将之一。他就是一度与朱可夫齐肩的伊万·弗拉基米罗维奇·秋列涅夫。
$ c4 k- J, _5 p8 m: a
8 C0 L. u% e- I3 m$ R7 O2 f9月2日,红色骑兵全部渡过古奇卡河,与第七集团军在符沃杰米尔兹会师,获得了400名政工人员、500名战斗人员和1000匹马的补充,得以稍微缓了一口气。
# X# c1 }6 C- q! t7 O" N6 a
! }! X* H8 c" c9 d. T. V f虽然突出了重围,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波军一直尾随红色骑兵,不断进攻和袭扰。9月13日,红色骑兵丢掉符沃杰米尔兹,被迫与第七集团军一起向东撤退,渡过布格河。9月18日,波军占领罗夫诺,切断并包围了秋列涅夫的骑兵旅。秋列涅夫奋战后率部突围。即使经过补充,第一骑兵集团军仍旧损失惨重,全军由5月25日进攻时的约1.65万名战斗人员减员至1万人。其中实力最强的第六骑兵师还有5240人,其余三个师合在一起只有4791人。就是这样,第六骑兵师仍旧说得上是损失惨重。它损失了20名骑兵连连长中的16人。
D& T0 q, z. d2 U* }/ i7 G3 _5 a5 c0 a- ]. {
9月20日,经过布琼尼请求,图哈切夫斯基支持,加米涅夫批准了第一骑兵军撤往日托米尔休整,并准备转往克里米亚战场,参加对弗拉格尔白军的战斗。这个决定背后还有一个小故事。加米涅夫本来打算将第六骑兵师调到克里米亚前线,红色骑兵另外三个师继续留在西乌克兰与波军作战(与波兰的和平协议在10月份达成)。布琼尼坚决不答应将调走第六骑兵师,加上第七集团军挡住了波军的进攻,前线无虞,加米涅夫这才放弃了拆散红色骑兵的念头。/ G" O) q% A- o* [ b6 l# Y
* c( u( ]& a2 F3 \6 v
不过在前往南乌克兰的路上,布琼尼还有一件事情要做。 O+ H- }# `2 O4 H7 d) F' u
% n- _ T# H+ C9 P9 K- K* {
红色骑兵的军纪开始出现败坏,原来由哥萨克、无敌农民组成的队伍开始现出流氓本色。因为补给不足,红军在撤离符沃杰米尔兹时纵兵劫掠。但这只是新败的红色骑兵做出的第一件暴行。第六骑兵师是第一骑兵集团军当中兵力最强,犯下暴行最烈的部队。从扎莫希奇撤退之后,第六骑兵师一路进行了多次屠杀犹太人的行为。巴别尔的《骑兵军》对此红色骑兵的反犹暴行有所描述。但是具体的屠杀行为已经不可考。
# k7 l# z; ]* ~; A. k( y. A( o4 l: V! _/ v) o) O
红色骑兵的士气严重受挫。从后方,库班和顿河等地区,传来了发生严重饥荒的消息,动摇了红色骑兵的战斗信心。9月28日,第六骑兵师政委被谋杀了。这一切迫使布琼尼迅速做出反应。搞反犹屠杀的第六骑兵师第31、32和33三个骑兵团被解散了,战旗被没收,勋章被褫夺。骑兵们被重组为战斗营,“流氓、匪徒和嫌疑分子”被整肃。整整17天里,骑兵军的革命军事法庭进行着各种审判。两个旅旅长被逮捕,随后和一些中下级指挥员被送往南方面军叶戈罗夫处等待发配。师长阿帕纳先科再度被降职。任命因伤病而留在南乌克兰的原第四骑兵师师长戈罗多维科夫担任第六骑兵师师长。
7 K7 s+ q0 V, |2 r6 j; f& u6 e% R# ]5 @9 Z S- j% R
经过整肃之后,骑兵集团军军各师基本恢复了战斗力和士气。随后,骑兵集团军被置于加米涅夫直属,并获得了3000名士兵(六个团)的补充。到1920年10月底,骑兵军又恢复到1.6万人,因为完全不信任西方面军能够给自己提供补给,布琼尼干脆给远在高加索的老上级奥尔忠尼启则写信,希望他能够提供两万双靴子。奥尔忠尼启则按照布琼尼的请求提供了足够数量的靴子以及冬衣。第一骑兵集团军又成为了一支强大而令人生畏的力量。# C, E3 f7 M* Y
- @% U" E0 R4 U/ B6 G* m: X" e7 i$ A扎莫希奇之围是红色骑兵战史中极为重要的一战。在战斗中红色骑兵严重受挫,但是幸存了下来,并迅速从失利中恢复过来。这展示了它作为红军精锐部队所需要的基本素质:指挥员高超的指挥能力,中下层指挥员优秀的战术指挥能力,士兵们出色的作战技能,政工人员为了维护士气和纪律所具备的精神上的鼓舞能力,还有全军上下在关键时候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镇定,等等。
6 ^) `9 l. W( S/ ]: Y- n0 z5 L* S& j4 o/ ~4 ^2 ^
经过这一战,第一骑兵集团军当之无愧地成为红军中的王牌部队。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